关于男女平权,看完网友评论,我决定再来一波
选取几条网友评论,探讨一下:
1.“要彩礼是怎么一回事?必须有房、有车、有存款是怎么回事?必须要养着、哄着、顺着是怎么回事?婚姻中,约定成俗的霸王条款自然向女方倾斜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估计很有代表性了,我想说的是:
第一,女方要方要车要彩礼,男方难道是什么要求也不提吗?如果男方对女方的相貌、学历、家庭条件、性格等等都没有要求,找老婆的难度会大大降低,问题在于男人也想找漂亮的、温柔的、家庭负担轻的,在长远预期中还包括要找个“贤内助”,既然如此,显然不能指望空手套白狼。近年关于农村彩礼涨价的报道层出不穷,这里应该看到,农村婚姻当中,妇女要承受的负担和压力更大,不光有“常规”的做家务、带孩子等任务,往往还要多一份侍奉公婆的责任,不收彩礼钱,这些活婚后一样少不了。
第二,给彩礼,还有所谓哄着、顺着,且不说“哄着、顺着”充其量也就在恋爱期短暂存在,所有这些被视为对女方的付出,事实上都不是强迫的,而是男方出于某种目的自愿的。就像我们为什么说赖在体制内的恨国公知无耻?因为没人强迫他们留在体制内,是他们自己贪恋体制内的收益和安逸,然后又当两面人,所以令人不齿。对于男人来说,嫌哄女人烦,嫌彩礼贵,可以不要这个,选择其他,当然要求必须放低,就像公知如果离开体制自己谋生,肯定不如原来过得舒服。这里必须说明,那种指望不上班还养尊处优的心态,不叫女权,叫好吃懒做,还是那句话,不要因为有伪女权就抹黑真女权。
第三,我们根据社会现状掰开算算,彩礼到底有多贵?房子,常见情况是男女共同负担,至多男方多出一部分,毕竟男方及其家庭也不是傻子,女方一分钱不出房产共有?我在现实中没见过。车子是男方出的多,但女方也会有陪嫁不是?当然,这么算下来,从纸面上看,男方付出的是要多一些,问题在于,还有很多看不到的东西不能忽略。就当今社会的普遍情况来说,女人地位依然低下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女性在就业上遭到不公平对待由来已久,除非身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女人对生孩子这事都得一定程度的提心吊胆,更不要说还有工资歧视、遭到性骚扰的威胁等等,社会舆论中,也满是“女司机”、“女博士”这样的讥诮。彩礼的价格构成当中,有一部分就是寻求对这部分缺失权利的补偿,把不是彩礼支付者个人造成的问题,转嫁到彩礼支付者身上有道理吗?有,因为所有男人都在全社会的男权优势中受了益。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女人在家务和育儿方面的付出是难以估价的,尤其是育儿。今天的家庭当中,有几个人男人能做到和老婆平分家务?育儿就更不用说了,围绕孩子从孕育到出生到成长,男人能做多少?怀胎十月、喂奶、孩子出生后长期睡不好觉,孩子从小到大的穿衣吃饭,各种操心,男人能分担几分?最基本的,在孩子幼年时,每天拿出一个小时来陪孩子玩,行不行(不要说工作忙工作累,没有让男人从工作中抽时间出来,是从打牌、聚会、打游戏上抽时间)?婚后女人在体力、精力、时间上都要多付出,在经济上男人多付出一些有何不公?不必羞于谈条件,是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婚姻是私有制的产物,婚姻本身就是交易,可以有爱情成分,也可能没有。另外,当前的法律实践对女人在婚姻中的保护也是及其不够的,在实际生活中,男方如果拒绝离婚,婚是很难离得了的,即便女人肉身逃离,但婚姻关系存续的枷锁也会一直都在,更不要说还得应对男方可能的骚扰(这两年刚开始有人身保护令,效果如何还另说)。前几年有过一则报道:某个男人殴打女友致死,没关几年出来后又找了女朋友继续殴打。从这个报道中,我们可以说法律有问题,可以说找他的女人自身也有问题,但至少要看到女人的弱势地位。
2.“妇女解放,支持。女权?去死吧”
首先你要说清楚两者的区别究竟在哪?如果说“女权”是指无厘头的全裸游行、认为男人应该无止境满足自己奢侈品需求的好吃懒做、借机贬损中国男人的逆向民族主义,应该批判。但不能自说自话、自我定义,比如认为女人能上班挣钱、能上桌吃饭、敢跟男人吵架就叫解放,而进一步要求男人一起做家务、一起带孩子、对男人抽烟饮酒的习惯表达厌恶就叫“女权”,那实际上还是封建男权思想。
3.“女权和爱国有什么联系性?捆绑在一起是想表述什么?”
当然有关系。我们为什么要爱国?爱的什么国?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先进价值观,具备制度优越性,所以值得爱。而男女平等正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构成内容。
4.“对大多数一般老百姓而言,实际上在同等情况下往往,女性已经高于男性了。尤其体现在婚恋上。”
这条跟第一条类似,所谓“同等情况下”,只是考虑双方的学历、工作、外貌、家庭条件等等显性条件,对女人今后在婚姻中远多于男人的付出完全忽略。事实上,如果男人愿意在家务和育儿方面分担责任,一定可以在“同等情况下”提高自己的择偶档次。
其实,彩礼确实是个丑陋的玩意,因为其背后的私有制产物——婚姻本身就是场人身交易,但私有制既然没有被消灭,婚姻依然被认可,就必须承认彩礼的合理性。打个粗鄙的比方:卖身契本身不应该存在,但如果暂时无法废除,能对纯粹的买方市场造成一些震动也是好的。
最后,附上两篇短文。
1.女人的地位上升到哪层了
社会中似乎越来越多出现女性地位提升的佐证,且不说金融、商界、文化圈的各路创业者和精英领袖皆不乏女人的身影,对常人而言,感受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在婚姻选择方面,女人比男人还挺得直腰杆。女人们表现出各种自立、自信、自由的姿态,尽情享受着潇洒独立的生活,决不肯在人生大事的要求上降低半分标准,只留下相亲公园里抱怨“剩女条件还这么多”的大爷一脸错愕。不光城里的小姐姐傲娇,农村的大姑娘也不乐意像过去那样当小媳妇了,彩礼钱一年提得比一年高,感叹打工数年甚至倾家荡产才能娶上老婆的哀嚎时不时能抢个小版面的头条。
在网络上,恋爱关系“女尊男卑”的概念发酵得更早。论坛中、贴吧里,到处都是女人挑三拣四、把男人耍得团团转的故事,男人们反倒成了唯唯诺诺的形象,一心一意伺候着对方,总之塑造出来的场景就是一方工于心计,另一方老实受累。门户网站的评论区算是现实次元和网络次元相交的地方,男女婚恋纠纷的新闻下面,跟帖的倾向性一目了然,统统是对蛇蝎妇人的控诉。
几千年男权主导的社会结构如此容易就被颠倒过来,真可谓一大奇迹。然而事实还是会冷酷地揭示真相,女人变得强势的幻象轻轻松松就会被戳破。我们清楚地看到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依然有年轻妈妈为了生男孩流产多达四次致死,看到文体界的“女神“、明星在另一方出轨面前只能委曲求全,看到拥有话语权的男人得以明目张胆地宣扬女人附庸论,常识也告诉我们,离婚案件中吃亏的大多是女人,而离了婚的男人远比女人容易再婚。
其实,随着社会进步,女人的地位诚然获得了一定提高,可这不过是对漫漫历史上男女不平等现象再公正不过的拨乱反正,而且扭转的程度十分有限。女人在工作中已然无法得到平等对待,而一旦选择进入家庭,所要承受的事务和压力更胜过男人。单说养育孩子,不夸张地说,女人的付出几乎占到全部。在现实的环境下,女人若在择偶时稍有不慎便会摔得很重,搭上一辈子幸福并非危言耸听,结局甚至不如孤身一人。因此,女人利用自己优势仅存的短暂年华多加观察、几经挑选、尽可能找到条件最为符合的结婚对象完全合情合理,无可非议;女人对婚姻保持抗拒,不愿意踏入其中也是理直气壮的权力,不应受到指责。活在过去的男人沉浸于封建伦理对女人设置的标准,妄想每个月几千元就能“养”着女人在家烧茶煮饭、百依百顺,正反映出心理阴暗者对女人稍稍找回些许正当权利的恶毒抗拒。
一个不为人所注意而又千真万确的事实是,男人攻击女性的那些“把柄”,自己身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女人要看经济条件,男人不仅也看,还嚷着要找美女;女人有备胎,男人如果条件允许也是一样,更有大妈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家儿子多少姑娘等着挑。男人的要求从来不曾降低,根本没种实践那句“是女的就行”,可是见着女人也提这样那样的要求,仿佛性别优越感受到冒犯,顿觉可恶至极。比较起来,男人向利益低头的身段其实更软,网上有篇趣文,说的是男人在游戏中为了乞求他人,连性别都可以放弃,毫无顾忌地对其他玩家以老公相称。虽为游戏,但也可见一斑。
然而,尽管男权的霸主地位依然不可撼动,尽管男人在品德上比女人丝毫占不到上风,女性权利一点微小的进步还是招来了花式的诋毁。这个社会对女性或直白或暗讽的丑化由来已久,有时还包装成貌似语重心长的“关爱”, 远有女孩子学习后劲不足的可笑论断,近有剩女、女博士、女司机这类歧视性十足的调侃,最终延续至今发展为虚构一幅女人骑到男人头上的图景。
新时代女人的力量有多强?只是刚刚不那么弱了而已,何况每进一步还要承受无数不怀好意的非议。女人地位的提升不仅任重道远,而且步履维艰。
2.论婚姻
婚姻本质是一种交易,自其诞生之日起这一属性就已自然生成。在大众思想愈加解放、商品经济愈加发达、市场规则愈加深入人心的今天,婚姻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正被逐渐掀开,而以更加赤裸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相应的,世人参与其中时也理所当然地更为直接和坦然。
数千年来,婚姻都被爱情的圣洁光环所笼罩;即便不言爱情,人们也会选择“搭伙过日子”这样的用语来将夫妻双方形容为相濡以沫的伙伴。然而,自古以来“门当户对”的金科玉律已经悄然把婚姻最为核心的秘密公之于众:谈婚论嫁者必言“条件”,房子、车子、金银首饰尚可称为财富的象征,而对个人工作、收入、学历以及长相的评头论足、比较筛选,则根本就是对人的异化!追溯婚姻的起源,不过是人们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依据自身条件,凭借所能提供的有形与无形财富,换取对等利益的过程。在高度的男权社会中,最典型的体现即为男性用权力、金钱作为支付手段,而女性则以外貌、尊严作为出卖筹码。这样的婚姻不仅是交易,而且是极不公平的交易。
如今,随着平权运动的发展,社会风气的转变,尽管婚姻的交易本质并未发生变化,但是至少向着“公平化”前进了一大步。历史上男人轻易“停妻再娶妻”的特权遭到沉重的打击——当然,距离彻底禁绝依然任重道远。
女性地位提高,经济更加独立,新时期的婚姻表现出全新的特点:一方面,男男女女们完全抛开廉耻地把自身的“条件”拿到市场上标价售卖,肆无忌惮地讨价还价;同时,物质生活的提高理所当然地促使人们对自由和真正爱情产生更多、更理想的追求,因而产生挣脱扭曲婚姻的本能冲动。但是,传统思想和陋俗的惯性以及女人依旧相对低下的弱势地位,导致冲破婚姻枷锁的壮举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表面僵持、暗流涌动的复杂局面导致许多光怪陆离的现象层出不穷。一方面是婚姻双方的参与者对利益的算计和谋划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小心——自然也就把感情的位置赶到了一边;另一方面选择晚婚甚至不婚的人越来越多,“不将就”的背后其实是珍视爱情的内心——尽管婚介机构的生意依旧兴隆。
从“抱团取暖”到“各怀鬼胎”,婚姻的意义历经千年变迁,逐步走到了解体边缘。展望未来,惟有男女真正实现平等,社会服务能力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婚姻的历史使命才会彻底消失,人类才能自由地享受爱情的滋润。而在当下,追逐爱情的人们所能做的,只有尽力提高自身的经济能力,实现局部范围的“婚姻消失”,或者尽量驱逐婚姻中的物质成分,尽可能保持一方爱的水土。
凡在历史上产生的,必然在历史中消失。早日把丑陋的婚姻制度扫入时代的垃圾堆,让“天价彩礼”的荒诞情节不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而是仅存在于历史课本里,不光是我们的美好期待,更应该是一代人的责任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