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一战的青州兵

青州兵

不堪一战的青州兵,名不副实的精锐{节选}

2018-08-23 08:52

然而纵观史料,却并没有找到所谓青州兵大杀四方的记载,反而屡屡以负面形象出场。

兖州刺史刘岱(刘岱(?-192年),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西北人)被青州黄巾攻杀,他的部下邀请当时只是东郡太守的曹操入主兖州,以对抗青州黄巾。最终在曹操优秀军事才能的打击之下,加上付出了济北相鲍信战死的代价,曹军连番获胜,青州黄巾同意投降曹操。于是曹操收编了青州黄巾,取其精锐组建为青州兵,这便是青州兵的由来。

而作为经常被吹捧的所谓“精锐部队”,史书上却找不到青州兵的战绩以及出身青州兵的名将。我们还是拿虎豹骑来做参照,虎豹骑参战的经历有进攻南皮时斩下大将袁谭首级、白狼山之战斩杀乌丸首领蹋顿(另有一说是张辽所杀)、长坂之战大破刘备并俘获其两个女儿、渭南之战和马超韩遂的骑兵正面对决并大获全胜、下辩之战击败张飞马超并斩杀吴兰,称得上是战功赫赫威震四方,明确记载带领虎豹骑立下战功的将领有曹纯、曹休、曹真。相比之下,青州兵却拿不出什么像样战绩,也找不出什么将领是以统率青州兵而出名。

反之,青州兵却多次扮演着反面的角色。例如濮阳之战曹操和吕布大战,本来战前曹操信心十足,认为有把握打赢吕布,结果战况却出乎意料···。然而吕布在冲杀中发现了曹军的弱点,那就是青州兵,于是重点进攻青州兵。“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

面对吕布的冲锋,青州兵一触即溃,四下奔逃,打乱了曹操的阵型,曹操本人也在突围中被火烧伤。最后濮阳之战打成了四六开的局面,双方形成对峙。这一战青州兵的表现相当糟糕,其战斗力低下,纪律混乱,都是导致曹军失利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曹操在宛城被张绣袭击而落败时,青州兵贼性不改,趁四下混乱又搞起了抢劫的行当。

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诣太祖自诉。禁既至,先立营垒,不时谒太祖。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

在事情败露被于禁发现后,青州兵还恶人先告状,跑到曹操那里去参了于禁一本。而且从“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一句可以看出,曹操对青州兵一向是比较纵容的,这也进一步导致了青州兵的胡作非为。

曹操收编青州兵几个月后就发起了徐州征伐,并在第二年二讨徐州。关于这两次征战,各种史书中都记载了曹军的残暴行为。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可以推测,以青州兵军纪败坏以及喜好劫掠的特征来看,在这些屠杀当中必然是出力不少。

但在宛城之战抢劫被于禁上报后,史料当中就再也没有青州兵参战的记载了。后来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对峙初期,城中兵不满万,劣势很大。而史学家裴松之看到这条记载时感到十分纳闷,疑惑当年的青州兵到哪去了。

“臣松之以为魏武初起兵,已有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余万,余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很明显,曹操是根本不打算用这帮人了,濮阳之战青州兵一触即溃的糟糕表现大家都还历历在目,形势越危急,青州兵越是靠不住。

从史料中消失长达23年后,青州兵又再次出现了,和往常一样,他们又是作为反面角色出场。

“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就是说曹操去世的时候,臧霸的部队以及青州兵认为马上就要天下大乱,于是擅自离开了洛阳。臧霸(又名奴寇,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是徐州土皇帝,曹操一直对他有特别待遇,而青州兵也是一直以来谁的账都不买,无法无天惯了。最后曹丕采纳了贾逵的建议,发放粮食,任由他们离去。这之后史料里就再也找不到青州兵的记载了,至于他们最后是领了粮食乖乖回到自己驻地,还是干脆就地解散,无人得知。

由此可见,青州兵从来就不是曹军当中的精锐部队,而是一支军纪败坏、劣迹斑斑、战斗力存疑的二流军队,与游戏以及网文中的光辉形象南辕北辙。之所以史料中会把收编青州兵作为大事来记载,更多是因为这是起兵之初的曹操获得的重要一笔财富,是曹操成为一州军阀的象征。但在曹操实力壮大,部队日趋正规化之后,青州兵却不能与时俱进,而是仗着曹操的纵容多年如一日地保持着流寇作风,终于失去了曹操的信赖,被其雪藏,不久便消失在了历史长河当中。

青州兵三战

作者:王题问闲

问闲翻了翻书,结果大吃一惊。

历史上的青州兵所参加唯一胜利的战斗 就是击破徐州陶谦的战斗 而且这个“胜利”大家都知道 所过残掠 杀戮百姓 。忘了不否认这是得到曹操默许的,至少没有积极去预防(田中状),但青州兵在这一战中充分表现了盗贼本性,也直接地给曹操声誉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然而曹操忍了下来。原因忘了在前面提到过 青州兵在劫掠欲望的驱使下,能够胜过 关张二位万人敌所统领的丹杨精兵,其战斗力可圈可点。因而曹操容忍了他们这种暴行。

紧接着,吕布袭击兖州,曹操回师与之大战。结果如何?“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这成了曹操一生中败的最惨的仗之一,在老罗笔下被描写的相当精彩。后来有借张松之口嘲笑:“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

青州兵毕竟是降兵,不会真心为曹操作战,征陶谦时有利益驱动 所以奋勇 在和吕布所率天下闻名的并州骑兵作战时 自然没理由拼命。

青州兵的第三战也是最后一战大家也都知道,比较有趣。

“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

想必大家都看出来了 这就是曹操一生中因为泡妞(演义:P)所败的最帅一仗——宛之战。在此大败之下 青州兵反而趁乱劫掠 ?可见其对曹操的忠诚有多少了 。

而且“太祖宽之”四字也说明了他们平时的放纵 以及曹操对他们一直抱有希望。而诸将的不满也达到顶点,和臧霸一样属于泰山兵的于禁(说来话长)就借此攻击“数之以罪”想来平时的骄横不法也不少吧。

此事后于禁不但没受处分 反而立功受奖 说明曹操已彻底对 青州兵丧失信心。自此之后 青州兵再也没有作为一支独立的军队出现在战场上。

裴松之曾经对曹操官渡前的军事力量提出疑问:“臣松之以为魏武初起兵,已有众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余万,余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

这个针对青州兵的疑问忘了斗胆回答他老人家一下,当时的青州兵已经退出曹操的军队编制。

况且曹操转战天下,手下名将无数,出身行伍的也不少,但竟没有一人出身理应是最强悍的青州兵中,也可说明青州兵的无所作为。

最后对青州兵的记载是:”会太祖崩,(臧)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看看看看 其实一直都不买曹操的帐。

兴平元年(194年)的濮阳之战,吕布冲散青州军的防线,导致曹军阵脚大乱,曹操坠马被烧伤,幸得部将及时救援才脱险。建安二年(197年)的宛城之战,曹操被张绣偷袭后一度下落不明,青州兵趁机作乱,四处抢劫友军,甚至于把友军的裤子、鞋子都抢走。青州军军纪之涣散,可见一斑。

青州兵军纪涣散这个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曹操征讨宛城的张绣时作战不力,张绣将曹操的军队打的四散分离。“青州兵”在溃散的途中竟然趁火打劫劫掠百姓,而当时正好有十几个被劫掠的百姓遇到了曹操的大将于禁。于禁向这些被劫掠百姓询问得知是青州兵所为于是便带着自己的部下去攻打作乱的青州兵,被于禁一顿教训的青州兵恶人先告状向曹操举报于禁谋反。事后曹操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不仅没有问罪于禁还夸赞他有古代名将之风。

从至宛,降张绣。绣复叛,太祖与战不利,军败.......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三国志 魏书 于禁传》

青州黄巾军与曹操:助“平天下”却无战将

青州兵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军事力量。在收编青州兵以后,曹操的势力迅速壮大起来。

注意———此后,曹操才逐渐萌发了“平天下”的不臣之心。曹操在类似自传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一文中说:“当初被举孝廉时,只是想当一名郡守,得一个清官好名声。”任济南相“除残去秽”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后迁为典军校尉,意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封侯,死后墓题“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不久,起兵讨伐董卓,他的志向也是有限的。等到“领兖州牧,破降黄巾三十万”,才有了平定天下的势力,平定袁术袁绍刘表之后,遂有“平天下”之志。

就是在战将如云的曹操集团中,却没有一个战将是出身于青州兵的。青州兵跟随曹操战斗了二十多年,难道这三十万人中就没有涌现具有战将才能的人吗?就没有具有史书记载价值的功臣吗?青州兵在曹操集团中到底处在什么地位?这不能不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文/李永先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

庞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huán]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攻襄阳、樊城。于禁督领七军,去樊城救援曹仁。时值秋季,关羽利用秋雨过多、汉水暴涨,将于禁连同庞德打的全军覆。庞德宁死不屈,于禁举军投降,被关押在荆州江陵。曹操得知于禁兵败后,哀叹良久,说:“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魏略》说:“臧霸又名奴寇。曹操死时,臧霸所部领的军众及青州之兵,以为天下将乱,大都鸣鼓擅自离去。曹丕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臧霸向曹休道:“国家不肯听从臧霸而已!若能借我步骑万人,我必能横行于江表。”曹休告诉曹丕,曹丕便疑说臧霸之军先前擅自离去,如今却竟意壮如此!于是东巡,趁臧霸来朝而夺其兵。

曹操“驾崩”,曹丕继位。就在这个敏感的政权交接当口,臧霸向时任都督的曹休建议道:“如果国家现在给我步骑万人渡江南下,在下一定能立刻送上孙权的项上人头(若假霸步骑万人,必能横行江表)。”不过,臧霸纵有豪情壮志,可惜政治智商低得可怜。曹操多疑,怎想曹丕较其父有过之无不及。如此霸气的个人宣言,当然引起了新政权班子的不安。曹休把情况向曹丕汇报后,曹丕开始担心臧霸有了自立门户的打算(当时曹魏不少部众认为曹操去世,天下将乱,都擅自逃离军伍),于是开了张“空头支票”,肯定了臧霸的锐意进取的精神,实际上却迟迟不给发兵,后来,又趁臧霸来朝共商国是的时机,夺了臧霸的兵权,给了个闲职(这简直就是刘邦智夺韩信兵权的翻版)。从此,这位一代高手拉开了终日和花草虫鱼为伴的“闲情时光”。

八旗 青州兵

清朝所谓“青州兵”,是长期驻守在山东青州的八旗子弟兵,全称青州驻防满洲旗兵,训练有素,骁勇善战,是清政府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这支队伍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镇江战役中狠狠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据了解,正在重建的“镇江府立青州驻防忠烈祠碑”,全部按照拓片原样重建,碑长2米,宽0.9米,厚0.23米,碑四周镌刻着如意画,所刻字全为正楷体,碑阳记载了青州兵英勇抗敌的事迹,碑阴刻有部分烈士的英名,读罢令人振奋。

由于青州兵英勇献身,誓死杀敌,镇江人民在编写的《镇城竹枝词》中唱道:

云梯一搭上城头,

火箭横空射不休。

若问何人能战死?

最怜兵苦是青州!

河南人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曾单手举起牙门旗。后转投曹操,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兴平年间,张邈与曹操决裂,并伺机偷袭曹操,典韦转投曹操,隶属夏侯惇,随夏侯惇四处征战,数次杀敌有功,被拜为司马。

主要成就 濮阳之战击退吕布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和吕布在濮阳作战。吕布的别支部队屯兵于濮阳西面四五十里的地方,曹操前往夜袭其屯,翌日清晨破之。曹军尚未及时回还,而吕布救兵已至,双方三面会战。当时吕布亲身搏战,自早上至日落双方鏖战数十合,互持甚急。曹操临时招募破陷敌阵的人选,典韦先占应募,另外带领其余应募者约数十人,尽皆重装两件盔铠,不执盾牌,一律只持长矛撩戟。同时西面战情告急,典韦突进挡敌,吕布军弓弩乱发,矢箭如雨,典韦尽然无视,向随从说:"贼军来到十步之内,便告诉我。"不久随从说:"十步了。"典韦又说:"五步之内再告诉我。"随从畏惧,立即便说:"贼军来到了!"典韦手持十余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掷敌,所投者无不应手而倒。战了多时,吕布军众撤退。此时刚好是日暮之时,曹操才得以引军而去。

曹操任命典韦为都尉,安排在自己身边,让他带领亲兵几百人,常绕大帐巡逻。典韦本人强壮勇武 ,带领的人又都是挑选出来的精兵,每次作战,经常是最先攻陷敌阵。典韦被迁为校尉。他性格忠厚谨慎,经常白天在曹操身边侍立整日,夜晚在大帐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处。他喜好酒食,吃喝都是别人的两倍,每次太祖赐他酒食,他总是纵情吃喝,在旁侍候之人相继给他端酒添菜,需要几个人才能供应得上,曹操认为他非常豪壮。典韦好用大双戟和长刀等兵器,军中给他编了军谚说:"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力战身亡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张绣,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便邀请张绣及其将帅,一同置酒高会。曹操行酒时,典韦持大斧立于其后,斧刃径有尺余,曹操所至之人前,典韦都举斧迫视。酒宴至终,张绣及其将帅均不敢仰视。十余日后,张绣因曹操纳其婶,颇感耻辱,于是在贾诩的建议下,突然反叛,奇袭曹操之营,曹操被杀的措手不及,出战不利,于是率轻骑逃走。典韦在门前奋战,张绣军不能得入。张绣军于是分散从其它门进营。时典韦部下兵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恶战,无不以一当十。但张绣军先后涌来越聚越多,典韦用长戟左右攻击,一戟击去,便将张绣军十余支矛摧断。后典韦左右死伤者略尽,典韦本身亦被数十创,双方短兵接战,张绣军想上来活捉他。典韦用双臂挟住两个张绣军将他们杀死,其余的张绣军不敢近前。典韦又冲上前去突击张绣军,杀死数人,伤势加重,典韦就此怒目大骂而死。张绣军方才敢于向前,割下典韦的头,互相传看,全军又都来看他的躯体。

曹操退住舞阴,闻典韦已死,为之痛哭,招募间谍取回他的尸体,亲自临哭,遣其归葬襄邑,拜其子典满为郎中。曹操的车架每次经过襄邑,常用中牢的礼仪来祭奠他。曹操追思典韦,拜典满为司马,引为近侍。曹丕即王位后,以典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正始四年(243年),典韦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