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G!!!(上)
RPG系列也许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反坦克武器家族。二战结束后就立即开发的RPG系列火箭筒,被证明是简单、灵活、威力强大的武器,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特别是在非正规军中。火箭弹重量轻,易于操作和维护,已成为全世界民兵、叛乱分子和游击队的首选武器,他们将其作为防空武器、简易火炮、摧毁各种目标,包括防御工事和舰艇。
这是现代武器史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火箭榴弹系列的发展、能力和局限性,并解释了半个世纪以来在冲突中的各种不同和富有想象力的应用。
RPG系列反坦克火箭榴弹发射器也许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肩扛式反坦克武器。几十支军队、民兵、叛乱分子和恐怖分子都使用过RPG,RPG不仅用于打击目标--装甲战车,还用于打击人员、防御工事、建筑物、轻型车辆、舰艇和飞机。它们重量轻、相对紧凑、易于隐藏、价格相对低廉、易于操作和维护,能够满足任何武装集团的大部分要求。除此以外,它们还具有可靠、有效和致命的特点。当然,与任何武器系统一样,火箭筒及其弹药也有其局限性。但是,虽然更先进的武器如线导或激光制导导弹的支持者经常吹嘘这些限制,但他们忽略了许多武装组织对武器的要求,即轻巧、紧凑、廉价、易于操作和维护。大多数尖端系统往往恰恰相反,而且由于出口管制和限制,也更难获得。一支军队要想取得成效,就需要既有先进的武器,也有不复杂的武器。虽然人们经常提到火箭筒的局限性及其终端目标效应,但曾经接受过RPG-2型和RPG-7型火箭筒的射击的人,可以证明其有效性。RPG有几种型号,如可重装弹的RPG-2、7、16、29、32,以及单发、抛射的RPG-18、22、26、27、30等。东欧国家也有类似的单发火箭筒武器,如捷克斯洛伐克的RPG-75和波兰的RPG-76。
一名阿富汗国民军士兵携带一枚RPG-7火箭榴弹和两发备用弹,为了方便操作,这些火箭弹被捆绑在一起。
"RPG "通常翻译成英文 "火箭助推榴弹",但实际上它的意思是手持式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大多数型号在技术上最好的描述不是 "火箭助推榴弹",而是无后坐力反坦克发射器。RPG也可以指反坦克火箭榴弹。后者指的是单发、一次性的型号。从西里尔语翻译过来后,这些术语的拼写会有细微的差异。"反坦克榴弹"或PG一词用于指定高爆反坦克(HEAT)弹,而在东德,"PG "被翻译成反装甲榴弹。
1954年首次试射的RPG-2是一种 "无后坐力武器",而不是 "火箭发射器";射弹是由一个推进剂弹壳发射的,类似于二战期间首次使用的德国“铁拳”。相比之下,RPG-7和16型则是 "火箭辅助无后坐力武器";推进剂药筒发射后几乎立即点燃火箭助推器,以提高弹丸的速度和射程。单发、一次性的RPG-18、22、26、27和30型火箭筒是真正的 "火箭发射器"。因此,从技术上讲,"火箭筒 "一词并不适用于大多数苏联/俄罗斯的RPG和德军的装甲武器,尽管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描述它们。"RPG "一词还指的是二战期间苏联人在二战期间出动并在战后仍在使用的三种反坦克手榴弹,即RPG-40、43和6(1944年)。在这种情况下,"RPG "只是指手持反坦克榴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见证了反坦克技术的第一次爆发,包括步枪、手榴弹,甚至是无后坐力武器,如铁拳等的发展。然而,正是RPG-7在越南战争中的使用,预示着反坦克武器的新时代。此外,RPG系列武器迅速发展出了不可预见的用途,包括作为防空和杀伤人员武器,所有这些武器都经常出现在缺乏训练或经验的战斗人员手中。因此,难怪火箭筒被广泛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具有革命性的武器之一,而且注定要在今后的战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发展
六十年来的反坦克技术
二战中的反坦克武器
二战中,坦克的广泛使用,使各国军队在步兵组织、战术和装备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和大多数交战国一样,参战时基本上有四种步兵反坦克武器:轻型反坦克炮、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步枪手榴弹、反坦克手榴弹和投掷式反坦克炸弹。
反坦克炮
在营和团一级装备的反坦克炮通常是37毫米口径的,尽管苏联人同时使用37毫米和45毫米口径的火炮。这些武器相对于步兵既大又重,因此只能安装两轮炮架上,由轻型车辆牵引。它们可以在崎岖的地形上进行短距离的人力拖运,但很难隐藏,而且挖掘阵地也很费时间。它们也很难迅速地转移到新的位置,这对于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1941年,由于装甲和坦克设计的改进,这些火炮作为反坦克武器已经过时。只是因为大口径的替代品迟迟无法获得,所以仍在步兵分队中保留装备,而且它们还有对付其他目标的用途。
反坦克步枪
反坦克步枪通常是按每排一挺的标准提供的。这些武器在携带上是一个挑战,它比机枪更重,体积更大,即使能穿透装甲,对坦克的伤害也很小。德国人和波兰人使用的是7.9毫米步枪,英国人使用的是.55英寸(13.97毫米)Boys步枪--根据国籍不同被称为 "大象枪 "或 "查理混蛋"--而苏联人使用的是14.56毫米(.56英寸)的怪物。到1940年,反坦克步枪已经过时,但一些士兵仍在继续使用;苏联人是最普遍的使用者,在1941-45年的伟大卫国战争期间,他们一直保留着这些步枪。
二战期间,苏军最常用的反坦克武器之一是14.5毫米的PTRD-41反坦克步枪。它很重,很笨重,作为坦克杀手,效果不大。
反坦克枪榴弹
反坦克步枪榴弹于1940年首次亮相,首先由德国人和英国人使用,随后美国人和苏联人也有装备。它们代表了 "锥形装药 "弹头的首次使用,是这些武器中最完善的。最初,枪榴弹发射器是按每班一发的原则发放的,但事实证明,作为反坦克武器,它们的作用不大。虽然它们当然足够轻,但其准确射程不到100米,而且对坦克的穿甲能力和效果有限。其弹头的大小也受到了限制,因为如果弹头太重,会造成过大的后坐力。虽然它们仍在使用,并在大多数军队中得到了改进,但苏联人在1943年撤回了令人沮丧的VPGS-41反坦克步枪,转而依靠他们的反坦克步枪。
反坦克手榴弹和投掷式反坦克炸弹
反坦克手榴弹基本上是最后的杀手锏,几乎可以保证步兵获得英勇的奖状,通常是在死后才被授予。它们的投掷距离不到20米,穿透力和效果有限。较大的手掷式反坦克炸弹更加危险,因为攻击者必须用磁铁或粘合剂将其与坦克实际连接在一起。这使得它们能够装下更重的爆破药,但对攻击者来说,这往往是自杀性的。反坦克手榴弹和手掷式反坦克炸弹大多数都是依靠锥形装药,但有些早期的型号只是简单的用重型装药来将装甲板炸碎。
什么样的反坦克武器才能做到重量轻、体积小,足以让步兵在战场上携带,使他能够跟上排里其他成员的步伐。这种武器既要可靠,又要操作简单,只需要最少的训练。首当其冲的因素是该武器能够击溃敌方主战坦克的能力--即使不能正面击穿正面装甲,至少也要有击穿侧面装甲的能力。这对于一种小型、轻型的手持武器来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苏联人依靠RPG-40、RPG-43和RPG-6反坦克手榴弹进行近距离防御。后两种是锥形装药手榴弹,但图中所示的RPG-40型手榴弹纯粹依靠爆炸效果。它们的投掷范围只有15-20米。背景中可以看到一门PTRD-41反坦克步枪。
锥形装药
锥形装药(又叫空心装药)高爆反坦克战斗部是在二战前夕完善的。这种革命性的武器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手榴弹、枪榴弹、反坦克炮和坦克炮、反坦克火箭筒、无后坐力炮、野战火炮、手掷式爆破弹等。锥形装填弹药依靠的是一个被称为 "门罗效应 "的原理,这个原理是以其美国发明者查尔斯-门罗的名字命名的,他是19世纪美国海军学院的教授。他并没有将其作为一种穿甲弹来完善,他只是在1888年用固定炸药对钢板的实验中证明了它的潜在效果。
其原理是采用了一个带有锥形空腔的炸药。空腔对着目标,将爆炸物的能量集中在一个小点上,并在其上穿出一个洞。早期的锥形炸药有一个相对较浅的空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埃贡-诺伊曼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改进,在空腔内衬上薄金属,引爆炸药不是直接对着金属表面,而是在距离金属表面很短的距离内引爆,以进一步聚焦爆炸,距离是炸药直径的2至3倍。1935-38年,瑞士工程师亨利-J-莫哈普特完善了这一原理,并演示了它的用途。1941年10月,他来到美国,从事火箭筒(反坦克火箭筒)项目的研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英国工程师在观摩演示时推测出了这个概念,并设计出了第一种锥形装药枪榴弹。然而,是德国首次在战斗中使用了锥型装药(即空心装药),1940年5月11日,乘滑翔机着陆的德国伞兵用空心装药摧毁了比利时埃本-埃梅尔要塞的炮塔。
当锥形装药战斗部对着装甲板起爆时,锥体的金属罩会崩解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射流是衬垫金属的长圆柱形杆,实际穿透力强。它的特点是在整个长度上有一个速度梯度,尖端的移动速度比底部快--这就是造成射流破裂和在过大的起爆距离下穿透力下降的原因。而射流底部速度缓慢,对穿透力没有任何贡献,甚至可能无法通过射流形成的孔洞。这一系列的异形射流起爆和撞击的高速照片来自于1950年左右的美军试验。
锥形装填战斗部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它们不依赖速度或质量来穿透装甲。锥形装填战斗部在500米范围内的穿透力与50米范围内的穿透力是相同的。不管是手掷弹,还是用高射炮发射,都没有区别。虽然这种不同类型的弹丸必然是不同的设计,但如果理论上它们的大小和设计相同,那么穿透力也就完全相同。
这种弹丸相对较轻,成本较低,因为不需要硬钢穿甲,也不需要大量的铸造或加工。可以穿透直径为锥体两到三倍的装甲。撞击时,弹丸被触发引信引爆,金属衬里变成两个独立的爆炸部件。衬里的一部分气化,以大约10000米/秒--30倍音速的速度击穿装甲板,形成的是熔融的 "热金属流"。它的顶端比底部移动的速度更快,导致它在成型过程中会 "拉伸"。这种弹头对穿透效果没有任何作用,甚至可能无法进入爆炸性喷流造成的洞口。但是,如果弹头跟随射流穿过洞口,就会在目标内部造成弹道伤害。这个过程通常被描述为金属罩被 "汽化成等离子射流,瞬间烧穿装甲"。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这种热金属流会携带着弹丸和装甲的碎片,穿透本身就是一个动能过程,并不会烧穿。热金属流和碎片会引燃弹药和燃料,并杀死任何挡路的人。最初的进入孔的直径出奇的小,只有几毫米宽。但外部的进入孔的直径还是比内部的出口孔大。除了穿透装甲外,锥形弹还能穿透混凝土、砖石、木材和沙袋。
尾翼稳定的锥形弹丸比自旋稳定的射弹具有更有效的穿透力,因为它们要么不旋转,要么旋转速度很慢。自旋稳定射弹的高自旋率通过离心力消散了多达四分之三的穿透效果。这导致了更宽和更浅的穿透效果。
PG-2 破甲弹中的炸药填充物是50%的TNT和50%的RDX。RDX是英国人在二战后期完善的,是比TNT更强的炸药之一,具有比TNT更强的破坏力(爆破效果),是理想的定型炸药。它的稳定性也很高,储存性好。RDX为白色,引爆时有白色或浅灰色烟雾。PG-7和PG-7M弹头是由94%的RDX和6%的蜡填充而成,苏联人称其为A-IX-1或黑索金。较为现代化的弹头是用96%的HMX和4%的蜡填充,俄方称其为OKFOL/OL。
RPG系列的起源
令人惊讶的是,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人竟然没能研制出一种实用的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即使他们对反坦克火箭发射器的需求如此迫切。他们熟悉美国60毫米的M1反坦克火箭发射器,也就是火箭筒(在1942年年底就获得了8,500枚),以及1943年出现的铁拳,他们也有自己的卡秋莎火箭弹计划。相反,苏联人坚持使用他们的反坦克步枪和手榴弹,并使用了所有他们能用得上的铁拳和德军的磁性手雷。
1931年,苏联人曾在1931年尝试了一种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即RS-65。这是一种非常简陋和沉重的65毫米肩射武器。它的弹头依靠爆炸效应,因为当时还没有完善的锥型装药。这种笨重的武器没有什么效果,因此被放弃了。下一次的尝试是82毫米SPG-82火箭发射器(车载式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它于1942年开始研制,1944年有限地投入使用。这种武器在设计上具有明显的苏联特色--粗制滥造,不加修饰。它不必要的重达38公斤,2,100毫米的长度也过长,配备了一个巨大而笨拙的盾牌,并安装在一个离地面太低的双轮拖车上。这种笨重、过长的武器与早期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的概念相反,例如巴祖卡和铁拳等。它的破甲弹头也因为触发引信而变得不那么有效。这些不起眼的特性,加上它只有300米的实际射程和175毫米的装甲穿透力 -- -- 比起更轻、更强的火箭筒好不了多少 -- -- 使红军立即开始寻找一种替代性的坦克杀手。
一名德国军械中士向军官演示了铁拳60。这种铁拳为一次性武器。140毫米弹头可以拆下,但发射管中保留了预装的推进剂发射药。
美国的M1反坦克火箭发射器或叫 "巴祖卡 "于1942年末投入实战,并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随着M1A1、M9和M9A1的发展,它的作用就更大了。根据型号的不同,它的重量为5.85公斤或7.2公斤,射程为230-275米,可穿透110毫米的装甲。英国人走了一条不同的路线,他们的Mk I型投射器,装备步兵用于反坦克,又被称为PIAT(发音为 "pee-at")。这是一种与装甲车和火箭筒截然不同的武器,重量几乎与它所取代的.55英寸的Boys反坦克步枪一样重。虽然是火箭筒,但它并没有像其他火箭武器一样,有明显的尾部排烟冲击效应。
除了火箭筒之外,对RPG系列影响最大的是铁拳。德国在1943年至1945年期间,研制出了几种型号的铁拳,并在战场上使用。铁拳30 小型和30大型均于1943年10月研制成功;1944年9月研制成功60型;1944年11月研制成功100型;1945年1月研制成功150型,其中60型和100型使用最广泛。这些称谓是指武器的大致有效射程。早期的型号有大口径、半球形弹头。弹头可以拆卸,但推进剂装药仍留在管内。为了提供更有效、更精确的武器,铁拳150型被开发出来,采用了更小直接、更精简的弹头,但弹头仍然过大。虽然比早期型号作了改进,包括手枪握把和普通的扳机,但150型仍然是一种单发、抛射武器。铁拳150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只见过非常有限的使用。
铁拳
为了与RPG进行对比,这里提供了不同型号的铁拳参数。
Pzf.30 gross Pzf.60 Pzf.100 Pzf.150
发射器口径 44mm 50mm 60mm 60mm
弹头口径 140mm 140mm 140mm 105mm
全弹长 1,045mm 1,045mm 1,045mm 1,051mm
全弹重 5.1kg 6.1kg 6.8kg 6kg+
初速 30m/s 45m/s 62m/s 82m/s
有效射程 30m 60m 100m 150m
破甲厚度 所有型号都达200mm 以上
另一种铁拳在战争结束时正在研制中,其特点是与早期版本有很大的不同。除了有更远的有效射程外,它还可以重新装填弹药。这就是铁拳250型,美国人和苏联人都获得了这件武器的图纸。虽然美国军械部在阿伯丁试验场研究过这种武器,但由于美国已经拥有60毫米火箭筒,而且在1945年底,一种改进的89毫米的型号已经被标准化。另一方面,苏联人因为缺乏类似的武器,所以采用了铁拳250型的许多设计,并开发了一种新的武器--RPG-1。
德国卖给盟军芬兰的铁拳,铁拳夹在臂下进行射击的,而不是像火箭筒和RPG一样放在肩上。
与铁拳150型一样,250型也有手枪握把、普通扳机和反冲式发射系统(点火弹和发射销)。在150型之前,所有型号的发射管顶部都有一个杠杆式的扳机,可以点燃装在发射管内的点火弹。铁拳250型也采用了150型的流线型弹头,但在尾管中安装了一个点火器,与手枪式握把中点火机构的脉冲式点火销对准。250型的想法是,提供一种可重新装填的武器,比起为每个弹头配备发射系统、瞄准镜和发射管所需的材料资源要少。只需要更少的运输空间和包装材料。然而,这样做的代价是,单件武器的重量较重,需要两个人操作。
1943年,德军又研制出了另一种反坦克火箭武器--88毫米R.Pz.B.43反坦克火箭筒,它是在巴祖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被德国士兵称为 "烟囱管",也被称为 "装甲克星"。1944年出现了改进型,即R.Pz.B.54和54/1型。
RPG和铁拳的关联
人们常说RPG-2型火箭筒的起源于铁拳。然而,虽然这两种武器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显著的区别。关于苏联使用的铁拳和RPG-1的说法有几种,其中最流行的说法如下:
- 苏联以缴获的德军铁拳为样品设计了RPG-1。
- 苏联接管了占领区的德国军工厂,以RPG-1的名称继续生产铁拳。
- 苏联缴获了德国铁拳的图纸,然后逆向工程,在自己的工厂RPG-1。
- 苏联人将制造设备搬到苏联,以RPG-1的编号生产自己的铁拳。
这些都不是真的。红军确实缴获并使用了铁拳,他们将其昵称为浮士德,因为他们没有类似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如此多的浮士德被缴获,以至于普通步兵对它们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对自己的武器。然而,苏联人并没有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用逆向工程来制造出自己的铁拳。他们并没有将缴获的铁拳命名为RPG-1,也没有在缴获的工厂中制造自己使用的铁拳。
一名德国士兵在发射铁拳60,演示了其可观的后部冲击波和火焰,燃烧的推进剂颗粒向前抛出。
所有的铁拳研发和大部分生产,都在柏林西南145公里处的莱比锡-施奈德公司(HASAG)和柏林以南80公里处的Schlieben集中营的HASAG运营的工厂。莱比锡于1945年4月20日被美军占领,也就是胜利日的18天前,直到7月才将城市交给苏联人。施利本工厂于在4月21日被苏联人占领。在莱比锡-施奈德公司和Schlieben集中营里都是由奴隶劳工进行生产。在Schlieben集中营晨,苏联人只发现了130名生病和虚弱的工人;就在几天前,大约有5000名工人被撤离。位于柏林以南145公里的都柏林的罗柏特蒂姆勒金属厂也生产铁拳,并且是少数几家能生产铁拳150的生产商。5月6日,也就是胜利日的前两天,都柏林被苏军占领。
苏联人不可能让这些工厂中的任何一家投入使用,尤其是因为原材料和分包部件的交付已经停止了。比如说,发射管是由大众汽车公司在法勒斯莱本制造的;4月18日,这里已经被美军占领,甚至更早就已经停止了生产。
直到战后一段时间,铁拳工厂的设备才被拆除。1944年,苏联人已经开始着手研制一种受铁拳影响但肯定不是抄袭的改进型武器。被没收的机械可能被部分用于或仿制了苏联自己的RPG-2型火箭筒,特别是发射器,但不是RPG-1型。
还有人说,这些所谓的苏联RPG-1型是铁拳100的仿制品,还说RPG-2就是铁拳的直接复制品。然而,这两款武器的设计完全不同,不管表面上的相似度如何,两者的设计都是大相径庭。铁拳是一次性投射型武器,采用了简化的瞄准镜和击发点火装置,没有手枪握把。而RPG-1和RPG-2则是可重复装填的,并有改进的瞄准镜、类似步枪的扳机和击发系统,以及手枪握把。
一个特别的传说是,RPG-2是抄袭了铁拳150。虽然铁拳150的长而尖的弹头为RPG-2的PG-2破甲提供了基础,但实际上,这两种弹头有很大的区别。早期的铁拳30、60、100型的弹头都有相对大的钝鼻弹头。苏联RPG-1型火箭筒的研制工作在1944年11月铁拳100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而且早在工厂被攻陷之前。在RPG、R.Pz.B系列和巴祖卡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后两种武器使用了电子击发系统(磁铁或电池)来点燃推进剂。而RPG使用的是击发式点火系统,即由扳机释放的撞针来击发点火引信。
上图为RPG-1的未装填的发射机构和下图为70毫米PG-1破甲弹的剖面图。30毫米推进剂弹体固定在发射弹上,三个环形尾翼位于发射筒外。
RPG-2的老祖宗实际上是铁拳250。这款武器是可重复装填的,具有与未来的RPG-2类似的其他特征,包括扳机手柄和电子点火发射系统。它有一个类似于铁拳150的长尖鼻弹丸,目的是为了取代早期的铁拳和R.Pz.B系列。它原定于1945年9月推出,但连原型弹都没有制造出来。美国和苏联都获得了铁拳250的计划,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RPG-1的设计。只有少量的RPG-1原型车被生产出来,而且它们并不是铁拳250或其他任何一种铁拳的复制品,而是一种非常不同的武器。
新一代反坦克武器
RPG-1和RPG-2
RPG-1
苏联对铁拳、R.Pz.B系列和巴祖卡的研究后,研制出一种新武器,这种新武器将结合这些发射器最理想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保持新武器的紧凑、轻巧,但对现代坦克仍然具有杀伤力。1944年,在国家炮兵理事会的轻武器和迫击炮试验场的首席设计工程师G.P.洛明斯基的领导下,LPG-44及其PG-70破甲弹的研制工作开始了。原型弹被制造出来并试射成功,并在1945年被重新命名为RPG-1,其战斗部被称为PG-1。这是一种简单的可重复装填的肩扛式发射器,配有手枪式握把和击发式点火扳机。它有一个上翻的叶状瞄准镜,没有前视镜。为了瞄准它,叶状瞄准镜上的相应的射程孔要对准弹头的上缘和目标,就像铁拳一样。1米的发射管有一个木质护套,以保护发射器不过热。70毫米弹头上装有一个短管30毫米推进剂管,可插入发射管。在这上面有一个套筒,有三个环形尾翼,用于稳定火箭弹。在准备将RPG-1投入批量生产前,该弹出现了太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触发引信和不同温度下推进剂点火不一致。它的速度很低,影响了对移动目标的精度,75米的射程中只有50米的弹道是平坦的,而且只能穿透150毫米的装甲,比铁拳要少。改进工作一直持续到1948年被取消。
1944年试验性的30毫米RPG-1型火箭筒(又名LPG-44),其单立柱式瞄准镜升起(向后折叠),击锤处于击发位置。由于弹药问题和更有前途的RPG-2火箭筒(于前一年开始研制)的出现,于1948年被取消。
RPG-2
1947年,农业部的第GSKB-30机械制造设计局开始研制DRG-40反坦克武器及其PG-80火箭弹。说来似乎有些奇怪,这是在农业部的主持下进行的,但GSKB-30局曾属于军火工业人民委员会下属,战后转入农机装备生产。不过,显然,该局还是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军火专家。虽然新武器表面上看与RPG-1型的设计很相似,但却有许多改进,尤其是弹头和推进剂的改进,使其前一代武器过时了。1948年,该武器在试验成功后,被命名为RPG-2,80毫米火箭弹被命名为PG-2。
东德部队在冬季训练演习中准备发射RPG-2火箭筒。副射手正在确保自己远离后方冲击波区域,如果发射器的角度会导致冲击波冲击到后方的墙上,他将向射手发出警告。
RPG-2比RPG-1型更可靠,有前后瞄准器。口径为40毫米,可以装入更多的推进剂,也比RPG-1加长了很多。此外,它还有一个更简单、更轻、成本更低、阻力更小的尾翼,这也是PG-1所遇到的问题。推进剂装药与弹体分离,并通过螺钉固定在尾翼底座上。事实上,80毫米弹丸经过改进后,射程提高了一倍,初速提高了一倍以上,弹道更平直,破甲厚度提高了三分之一。
RPG-1参数
发射器口径 30毫米
弹头口径 70毫米
发射器长度 1,000毫米
火箭弹长度 425毫米
发射器重量 2公斤
火箭弹重量 1.6公斤
初速 40米/秒
有效射程 75米
破甲厚度 150毫米
射速 4-6rpm
RPG-2参数
发射器口径 40毫米
火箭弹口径 80毫米
发射器长度 950毫米
火箭弹长度* 665毫米
发射器重量 2.86公斤
弹丸重量* 1.84公斤
初速 84米/秒
有效射程150米
破甲厚度 200毫米
射速 4-6rpm
*包括推进剂装药
RPG-2是一件可以算做比较成熟的简易反装甲武器。它由一个直径为40毫米的管子组成,配有单个手枪握把,里面装有扳机、击发式撞针和一个简单的保险。钢制发射管的中央部分(约为发射管总长度的一半)由一个木质或----较少见的是----复合塑料护套覆盖,它的作用是保护射击者的脸颊,使其在严寒中免受钢管的寒气和反复射击产生的热量。在发射管尾端有一个可拆卸保护套,如果发射管在地面上拖曳,可减少异物进入,但这一装置经常被拆除。发射筒上有非常简单的折叠式前后机械瞄准器。没有光学瞄准镜,也不能像RPG-2N那样,不经改装就可以安装夜视瞄准镜。这件武器非常可靠,因为活动部件极少,需要花点力气才能破坏,所以非常可靠。
PG-2破甲弹。鼻锥体后面是倒锥形的空心装药,后面是装有黑火药的推进剂管。
1982年,萨尔瓦多的尼加拉瓜/古巴支持的游击队扛着一具56式火箭筒(中国制造的RPG-2型火箭筒)。在拉丁美洲,RPG火箭筒被称为 "Bazukas"。1980年代以后,RPG-2型火箭筒很少见了。其弹药生产已经停止,剩余的火箭弹也在不断减少。
PG-2火箭弹可有效打击150米处的固定目标,或100米处的移动目标。在没有自毁能力时,最大飞行距离为600米,后来的火箭弹上装有自毁装置,最大飞行距离约为460米。
被称为 "Granatomet "的RPG-2重量轻、紧凑、坚固、可靠、操作和维护简单,在1954年开始投入战场时,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步兵轻型反坦克武器。苏联大多数一线师在一年内就大批量装备。此后不久,它就装备了华沙条约组织的部队,中国于1956年装备,称为56式。
外国制造的RPG-2
中国的56式、北朝鲜的RPG-2型和北越的B40,除了标记和制造上的小细节外,几乎与苏联制造的RPG-2均相同。(B40中的 "B "是 "Ba do ka "的意思,越南语是火箭筒的意思。40代表其40毫米口径)。) B40的名称一般适用于北越军和越共使用的所有RPG-2型火箭筒和56式火箭筒,不分国籍。56式和B40型都没有配备类似于法兰式的爆炸导流板。B40的发射管护罩的后部比RPG-2和56式的发射管护罩短了大约50毫米。苏联和中国的版本都被越共和北越军队使用。越共的RPG-2型火箭筒偶尔会在枪管下方的扳机手柄和枪口之间的中间位置焊接一个粗钢杆手把,以提供稳定性。当40毫米RPG-7型火箭筒被引进时,为了区分这两种武器,它被简单地命名为B41。
北朝鲜的RPG-2型火箭筒的名称不详。1953年有一份关于 "50毫米89式火箭炮 "的报告,但没有任何细节,此后也没有发现任何符合这一描述的武器。第一次提到北朝鲜的RPG-2型火箭筒是在1956年;这些武器可能在1955年开始服役。据认为,这些武器是苏联提供的,北朝鲜直到1958/59年后才开始生产,当时与苏联签订了一些武器的许可证协议。
虽然RPG-2型火箭筒从一开始就很有效,但人们认为还可以改进。需要有更远的射程、更高的精度和更高的杀伤力来对付迅速改进的坦克。然而,除了在RPG-2上安装了红外夜视仪外,并没有对RPG-2进行升级,从1957年开始,一些坦克上安装了红外夜视仪,因此成为RPG-2N。NSP-2型瞄准镜由一个带红外瞄准器的主动式红外线灯和一个沉重的外挂式电池组成,通过电缆与红外瞄准器连接。NSP-2的重量为6公斤,在理想的条件下射程为150-200米。
然而,由于其体积小,简单,没有光学瞄准器,在西方国家,它被认为只是一个简陋的榴弹发射器,并不比老式枪手榴弹好多少。事实证明这是个错误。它错过了朝鲜战争,但在1960年代初的越南战场上参加了战斗,当时火箭筒的真正价值变得很明显--既是一种反装甲武器,也是一种便携式火炮的替代品。
当RPG-7大规模装备许多年后,在世界上的偏远的角落里、在游击队和一些不发达国家的预备队里仍能看到RPG-2的身影。然而,RPG-2及其火箭弹已不再生产,现在仍在使用的寥寥无几。尽管如此,2010年塔利班仍在使用一些RPG-2。
1950年代初,步兵排有三种反坦克武器系统可供步兵排使用:RPG-2型反坦克发射器、由AK-47突击步枪发射的VG-45型反坦克枪榴弹和RKG-3型反坦克手榴弹。1954年进行了一项研究,以确定这些武器的有效性,并确定是否有必要更换。1958年,国家国防装备委员会指定莫斯科的国家专业设计局--GSKB-47型反坦克火箭系统的研制工作由国家专业设计局牵头。工程研究所的火箭发射器部和其他与火箭有关的研究机构的人员被转到GSKB-47。因此,在莫斯科郊外的克拉斯诺梅尔斯克建立了一个火箭发射器研究设施,并设有发射场。与卡拉什尼科夫AK突击步枪是一个人的天才(尽管有很多技术上的帮助)不同的是,RPG的研制工作涉及到大量的设计人员和工程师。
RPG-4
1958年,GSKB-47开始研制RPG-2的可能的替代品。这就是RPG-150(又名RPG-400)及其PG-150破甲弹。这款武器的一个重大创新是在45毫米弹管中加装了一个小型膨胀室。这增加了枪口速度和射程。它还有一个锥体的后喷管,以更好地保护炮手,并加速推进剂气体的后向流动。此外,还对机械瞄准器进行了改进。一个主要的改进是增加了光学瞄准镜,该瞄准镜非常先进,以至于后来的RPG-7也采用了它。使用了与RPG-2相同的手枪握把、扳机和点火系统,因为它不需要改进。这款武器比RPG-2重了近2公斤,重量明显增加,因为RPG-2的重量只有2.86公斤。83毫米破甲弹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虽然它的破甲厚度只增加了20毫米,但射程比RPG-2增加了一倍。像PG-2一样,它的尾翼底座上是一个单独的推进剂管。
1958年的实验性45毫米RPG-4(又名RPG-150或RPG-400),配备83毫米PG-4破甲弹。没有安装光学瞄准镜。1960年,RPG-4被放弃研制,转而采用当时正在研制的更先进的RPG-7。
RPG-4参数
发射器口径 45毫米
火箭弹口径 83毫米
发射器长度约 900毫米
火箭弹长度信息不明
发射器重量 4.7公斤
弹丸重量* 1.9公斤
初速 84米/秒
有效射程 300米
破甲厚度 220毫米
火速4-6rpm
*附有推进剂管
1958年开始对RPG-150进行了部队测试,以确定操控特性;进一步的测试和射程发射,并将其重新设计为RPG-4,火箭弹为PG-4。RPG-4在设计和外观上与当时正在研制的RPG-7非常相似。RPG-4比RPG-7短了50毫米,只有扳机手枪握把而没有后置握把,发射管的膨胀室有明显的凸起形状。RPG-7相比RPG-4有许多改进,RPG-7先进复杂的PG-7火箭弹导致RPG-4被取消。1960年,RPG-4终于停止了RPG-4的研制。
苏联经常同时为同样的要求研制出相互竞争的武器系统,以防万一有一种武器系统达不到预期。RPG-4和7型火箭榴弹发射筒就是这种情况,可能还有RPG-3和5。没有关于RPG-3或5型武器的资料,这些可能是纸上谈兵的开发项目。为了防止与二战中的RPG-6反坦克手榴弹相混淆,RPG-6的名称被跳过。
RPG-7
1958年5月开始研制RPG-2的替代品时,GSKB-47设计局的目标是改进RPG-2的概念,生产出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杀伤力更强的战斗部。RPS-250的主要设计者是V. K. Firulin。RPS-250和PG-7破甲弹一样,在1961年经过大量试验后,RPS-250被定型为RPG-7。
为了达到预期的改进效果,苏联人采用了几种相互重叠的概念和技术来加强每一个方面,而不是只对每一个方面进行单一的改进。这些改进都被纳入到发射器和火箭弹中。为了增加射程,在发射管的中央安装了一个长长的膨胀室,以提供更高的弹道速度;研制出了一个更大的主推进剂管,其推进剂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在尾部助推器中安装了一个单颗粒主火箭发动机,发射初速提高了一倍以上;研制出了一个更有弹道效率的火箭弹设计。
为了追求更高的精度,主要的改进是增加了光学瞄准镜,机械瞄准器被保留下来作为备用。为了更稳定地瞄准,还增加了第二个握把。在枪托上安装了一个长圆锥形的尾喷管,以缩小后方抛射区的宽度,并便于即时抛射,确保无后坐力。
改进后的武器重量是RPG-2的两倍多一点;体积稍大,但较短;训练和操作稍显复杂;相对而言,成本较高,生产发射器和火箭弹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材料。这些折中的代价是非常值得的。所有的设计目标都实现了,最大的收获是有效射程增加了三倍。苏联人在重新训练士兵使用RPG-7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虽然在瞄准镜方面,它的操作方式与前代产品基本相同,手枪式握把、扳机和保险都是一样的。为了延长发射管的寿命和便于清洗,发射管内壁和导轨槽内部都进行了镀铬处理。1962年,负责设计RPG-7的机构被授予列宁技术奖。
RPG-7V是1970年推出的,设计上加装了夜视瞄准镜。东德和波兰人将其命名为RPG-7W,但实际上是同一种武器,而不是不同的型号。还有一种RPG-7V1,发射管口处有一个可拆卸的折叠式双脚架。作为一种实用的措施,RPG-7、RPG-7V和RPG-7V1之间的大部分零件是可以互换的。在性能上没有任何区别,RPG-7V和RPG-7V1的特点与RPG-7相同。在RPG-7V和RPG-7V1型上安装夜视瞄准镜的能力,使其具备了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作战能力(如下文所述)。与RPG-7V1一起提供的PGO-7V光学瞄准镜有一个改进的光学分划板以提高精度,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与PGO-7VZ瞄准镜一起推出,以适应当时推出的加长射程版。最后的版本是RPG-7V2,它增加了UP-7V射程,使TBG-7温压弹和OG-7高爆碎甲弹的射程可达700米。
一名苏联士兵在发射RPG-7,展示出该武器独特的发射特征。射手们在训练从一个射击位置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射击位置,然后再进行射击。
RPG-7的特点
发射管口径 40毫米
火箭弹口径 PG-7 85毫米
PG-7 85毫米
PG-7M 70毫米
发射器长度 950毫米
弹丸长度*:
PG-7 899毫米
PG-7M 951毫米
发射器重量 2.86公斤
弹丸重量*
PG-7 2.25公斤
PG-7M 1.84kg
枪口速度 PG-7 117米/秒
PG-7 117米/秒
PG-7M 140米/秒
有效射程 150米
破甲厚度 PG-7 260毫米
PG-7M 300毫米
射速 4-6rpm
注:1969年引进的PG-7M火箭弹
*附有推进剂管
RPG-7 剖视图
RPG-7V 解析
RPG-7V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武器;其最复杂的部件是火箭弹和光学瞄准器。简单意味着成本低、生产速度快、易于维修、便于训练和操作,最重要的是可靠性和杀伤力高。
1. 火箭弹装定缺口
2. 前机械瞄准器
3. 前背带环
4. 后机械瞄准器
5. 膨胀室(扩大的发射管部分)
6. 镀铬内膛
7. 发射器由两部分组装而成,但不能拆解
8. 后背带环
9. 尾喷管(镀铬)。
10. 扳机
11. 保险栓
12. 击锤(看不到)
13. 光学瞄准器支架
14. PGO-7VZ 2.5倍光学瞄准器
15. 夜间射击用的瞄准灯
RPG-7的弹药
RPG-7的弹药种类繁多,很多国家都有生产。以下所列仅仅是一小部分。并非所有的弹药都只是苏联/俄罗斯设计的标准弹药的复制品;有些是本土设计的。大多数弹体为橄榄色或橄榄绿,黑色标记。训练弹为黑色。在这些弹上没有显示出推进剂装药。附上RPG-2和RPG-16的弹药,以示比较。括号内标明了弹头的口径和重量。
苏联PG-2破甲弹(80毫米,1.84公斤)
苏联PG-7破甲弹(85毫米,2.25公斤)
苏联PG-7M 破甲弹(70毫米,1.98公斤)
苏联PG-7L破甲弹(93毫米,2.6公斤)
苏联PG-7R串联破甲弹(105毫米,4.5公斤)
俄罗斯TBG-7温压弹(105mm,4.5kg)
俄罗斯OG-7 高爆杀伤弹(40毫米,1.76公斤)
俄罗斯OG-7V 高爆杀伤弹(40毫米,2公斤)
伊朗NAFEZ 破甲弹(80毫米,1.52公斤)
斯洛伐克PG-7M 110 破甲弹 (110毫米,3.15公斤)
中国II型破甲弹(94毫米,2.8公斤)。
中国III型破甲弹 (80毫米,2.26公斤)
中国的高爆杀伤弹 (75毫米,2.62公斤)
PG-16 破甲弹 (65毫米,2.05公斤)
一具RPG-7D型火箭筒,配备苏联和华约的空降部队和特种部队,直到被RPG-16取代。这张来自于苏联的训练手册中的插图显示了为了方便跳伞,它是如何的组装和分解的。右上插图显示的是武器分解后挡住击锤的连杆,以防止武器在没有后发射管的情况下误射。
有时,RPG-7被戏称为的绰号被称为花花公子,但这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而且这个名字似乎很少被部队使用。如果它实际上是一个外号,似乎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赋予了这个名字。RPG-7V目前在俄罗斯由弗拉基米尔州科夫罗夫机械厂生产,由莫斯科的巴扎尔特国家研究和生产企业销售。其他公司也生产了RPG-7的所有变型。
RPG-7D
RPG-7D是1968年为空降兵引进的(D为俄语中伞兵的首字母)。当北约首次发现它,被暂定名为 "RPG-8",不久后,RPG-7D1也随之而来,它可以安装夜视瞄准镜。RPG-7D2安装了PGO-7VZ瞄准镜,用于远距离射击。
RPG-7D可分为两部分,可装入跳伞箱,或者用于非战术携带。发射管的后部,即膨胀室后部,通过三个插销卡口与前部分开。后段可通过安装在后段上端前部的插销装置固定在前段下方。为了防止RPG-7D在没有连接后部的情况下发射,一个内部连杆将前部下端后部的锁扣与前部手枪握把中的击锤连接在一起。在没有连接后部的情况下,连杆被向前夹住,挡住了击锤。当后部连接上后,连杆被松开,使击锤得以扣动。RPG-7D的特性与RPG-7的基本相同,但它的重量为7.4kg,组装后的长度为945mm。而RPG-7D1组装后的长度为950mm,分解后为655mm。在RPG-7和7D之间,80%以上的零件都可以互换。
1969年推出的改进型70毫米PG-7M破甲弹的细节。这是目前RPG-7最常用的弹种。
RPG-7的技术规格和改进
RPG-7的40毫米发射管内有一个大膨胀室,发射管的后半部大部分由一个木质护罩覆盖,从后握把一直延伸到尾喷管。较新的型号有酚醛浸渍的层压木护罩,中国人使用酚醛护罩。扳机握把与RPG-2型的扳机握把相同。
与RPG-2相比,其显著的改进是PGO-7光学瞄准镜,该瞄准镜安装在发射器左侧的两个手把之间。该瞄准镜重0.5公斤,为2.7倍反射式瞄准镜,视野范围为13度。配有黄、绿滤镜,可适应不同的光照和雾霾条件。瞄准镜有三个独立的测距定标和测距线组:测距估计定标,每隔100米(200-1000米)设置一个2.7米高的目标(坦克的平均高度介于苏联坦克2.3米和美军坦克3米之间),测距线,每隔100米(200-500米)设置测距线,每隔10米(1-5)设置铅线和横风校正线,再加上一个孔径瞄准标(+)。可在瞄准器上安装一个小电池供电的灯,在夜间可照亮瞄准器的视网膜。在一些参考文献中,有人推断这样做是为了提供夜视功能,但其实不然,灯只是让瞄准镜的柱状物和线条在黑暗的目标或瞄准镜背景下可以看到。仍然必须有足够的月光、星光或其他外部照明,才能让炮手看到目标。该灯使用一个小的SM-2灯泡和5V/0.075A的SM-36电池。
新火箭弹的设计通过其更高的速度和改进的尾翼提高了精度,同时还加入了更有效的锥形装药设计。除了铜锥体内衬外,鼻锥体中还有一个铝制的喇叭形内衬。这有助于将爆炸物集中到一个更集中的穿透力更强的射流中。弹尖装有压电元件的触发引信。当它击中目标时,会通过弹头的外部机身与VL-7M引信接触,产生通电。该引信还包含一个烟火元件和雷管,具有保险和安全功能。一个后退式点火器、自毁元件和装有延时雷管的弹簧式快门用于启动自毁。弹头将在920米的射程后约4.8秒后自毁----引爆。
虽然自旋稳定的锥形装药战斗部的穿透力不如尾翼稳定的战斗部大,因为爆炸时,离心力会分散金属射流,PG-7的尾翼只产生了非常缓慢的逆时针旋转(每秒十次旋转),从而提高了精度。人们常说,PG-7受横风的影响很大,因为火箭弹会轻微地转向横风。每小时10的横风,在180米以外的地方,就会使首发命中概率降低到只有50%。虽然完全训练有素的炮手都会被教得很好地弥补这一点,但风速的变化使之只能部分有效。而大多数游击队和训练有素的部队就没法相比了。然而,这种故障并不是RPG-7独有的,包括M72 LAW、AT4等在内的任何尾翼稳定的火箭弹都有这个问题。对于RPG-7的推进剂系统的工作原理,人们普遍存在一个误解。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是单独携带的推进剂或发射弹,在发射前,将其拧在尾翼末端的推进剂或发射筒上。这通常被错误地称为 "助推器"。它是一个防水树脂包裹的硬纸板管,内含264毫米的管子,管子上连接着四个长刀型尾翼。这些尾翼是用铰链连接并向前折叠的。杆的末端是一个旋钮状的配件,里面装着曳光跟踪器,四个小尾翼在大尾翼展开前逆时针旋转。
在火箭弹末端,即推进剂管的尾部,有一个击发式引爆器,当扣动扳机时,引爆器被火箭榴弹的击锤点燃。当发射时,发射筒以117米/秒的速度将火箭弹推出发射筒。在距离发射器11米处,延迟引信点燃了尾管内的助推燃料,将速度提升到294米/秒。推进剂装药是一个空心圆柱体。推进剂向前燃烧,并通过尾翼前部的六个楔形凸耳从弹头底部下方的尾翼后部排出。这些喷口向外倾斜18度,靠近弹头的重心,有助于稳定弹头,并产生一个与尾翼传递的旋转相反的力矩,以降低自旋率。这更像是一个 "助推器 "装药,而不是发射装药。
RPG-7发射顺序
第一步
副射手卸下发射器的前后盖、光学瞄准镜盖,再将推进剂装药固定在弹头上,并检查枪管是否有障碍物。
第二步
副射手将准备好的火箭前递给主射手
第三步
将火箭弹装填到位,确保定位块正确地插在发射器口顶部的凹槽中。副射手准备下一发火箭弹。
第四步
主射手将武器扛在肩上,上膛,并将其取下保险栓。主射手瞄准并发射武器。副射手用轻武器辅助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