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外公

努尔哈赤的外公

有资料记载觉昌安六兄弟被称为宁古塔贝勒,是因为宁古塔的宁古是六的意思。还有资料记载只有居住在赫图阿拉的觉昌安继承了宁古塔贝勒的称号。

笔者认为这样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布库里雍顺——范嗏的先人在宁古塔,应该就是宁安的觉罗城遗址,拥有宁古塔称号是布库里雍顺正统传人的身份。努尔哈赤先人出现了争夺,福满和儿子们战胜了加虎分支,争得了宁古塔称号。

王杲(1528~1575)·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

王杲比努尔哈赤大31岁,如果王杲是努尔哈赤的外公,这个外公31岁就当了外公,即使当时早婚,这样的可能性也小。

努尔哈赤18岁有长女东果公主(1578—1652)。孝庄(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16岁生长女雅图(1629—1678)。孝慈高皇后(1575年—1603年10月31日)17岁生儿子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

清太祖外祖父阿古都督史迹新发现

作者:李凤民

摘要:自20世纪初日本稻叶君山提出清太祖外祖父“阿古都督即王杲之转音”以来,“史无阿古其人”、“阿古是建州枭雄王杲”等说法几成业内主流。80年代笔者与李荣发依据《喜塔拉氏舅舅之孙子家的谱》,提出“阿古都督非王杲”。最近,笔者又发现《阿古都督传》、“阿古都督坟”、“阿古都督宗祠碑”,确证阿古都督真实存在,并且是建州左卫重要人物。其曾与子弟分守“浑河沟”、“清河沟”、“两面城”等要塞,卒后葬于沈阳辉山。阿古的现身,使清开国史研究胶着长达百年的“阿古都督与王杲问题”真相大白。

·····

最近,笔者又发现《阿古都督传》、“阿古都督坟” 和“阿古都督宗祠碑” 三件史料。在清太祖福陵附近“中水泉” 一带,是显祖后族喜塔拉氏聚居地,不仅有“宗祠”、“阿古都督坟”,还有“达格都督坟”、“音达珲坟” 等遗迹。综合记载和遗迹,可确证阿古其人真实存在,并且是景、显“二祖” 时期建州左卫重要人物。其曾与弟裴扬武、长子达格都督等人分守“浑河沟”、“清河沟”、“两面城” 等建州要塞,“奋建奇功”、“积劳病卒”,葬于沈阳辉山。

图氏还有一部载有阿古都督历史《喜塔拉氏宗谱》(下称《宗谱》)鲜为人知。20世纪20年代金毓黼等人编纂《奉天通志》 曾搜集到这份《宗谱》,并将其中《阿古都督传》 等相关传记收入《人物志》(只是传文言简。不知原文如此还是编者摘要?但毕竟瑕不掩玉,事属仅见。)现援引其文,并作简要考按。

传记谱系简述

1、阿古都督

阿古,喜塔拉氏,宣皇后之父也。镇守佛他罗珲地方,都督,代管错草沟山口。明弘治元年(1488) 随景祖过江,至赫图阿拉,后至两面城镇守。又从显祖至辽东征伐,奋建奇功,积劳病卒。赐八户守墓,以牛羊礼祭。子达格、孙富汉查罕。

————————————————————————————

这些资料应该是这样

喜塔拉氏一直是努尔哈赤先人的部属。明弘治元年(1488年)喜塔拉氏先人跟随努尔哈赤先人过苏子河占领赫图阿拉一带。阿古还辅助女婿塔克世。

《永陵喜他拉氏谱书》的五世阿古都督,也叫图合卓太妈法,是努尔哈赤生母的父亲。努尔哈给长子褚英赐以“阿尔哈图图门”尊号,阿尔哈图图门是满语音译,即足智多谋之意。考巴烟、阿古善巴烟、芳阿拉巴烟,带有“巴烟”的称呼可能是尊号。巴烟 就是 巴晏 女真语富人、富翁之意。蒙古语的“巴彦”,汉文的意思就是“富”。蒙古语的“赛音”,汉语意思就是“好”。

喜塔腊氏有蒙古的影响,这应该是元朝时期形成的。这样的情况在满族姓氏中存在一些。

图合卓太妈法———图和卓 太玛法

图和卓 太玛法,在和卓之前加的“图”,是阿古的一个名称,可能是父母所起小名之类。在玛法之前加太,应该是强化尊重,是后代续写家谱时所为。具体什么含义,还需要考证。

和卓,伊斯兰教对有威望人物的尊称。中国《元史》、《明史》译作“火者”,清代史籍多译为“和卓”。又译“霍加”、“华者”、“华哲”、“虎者”、“和加”、“呼加”、“霍查”等。波斯语音译,释义主要指:老爷、先生;长官、官吏;宦官、太监;富人、财主;商人;老师;长者,老人等。该词原为波斯萨曼王朝的官职称谓,后演变为对权贵和有身份之人的尊称。该词引入维吾尔语是从察合台语开始的,使用历史很长,已成为维语的基本词汇。现代维语中该词释义为“主人”、“主子”、“东家”、“掌柜”;加bol构成动词后,有“作主”、“主宰”、“当家”、“称霸”之意。

“玛法”在满语里有老爷爷的意思,是对老人的尊称。

比如 汤若望(1592 - 1666年),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在科隆有故居,塑有雕像。在意大利耶稣会档案馆有他大量资料。由于他学识渊博,深受顺治帝母子信任,孝庄太后称汤若望为“义父”,顺治帝称他为“玛法”,即“爷爷”之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