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朋友圈里那些长得像国旗的球到底是啥?
微信公众号 跳海大院/meerjump 院办直鱼
在这段时间,几乎隔几天就能在网上看见这张漫画的更新版,从这样:
秘鲁脸书@Vianhue
构图来自微博@陈小桃momo 的热干面加油图
变成了这样:
这几个不是很够圆的球体以一种言简意赅的方式展现了抗疫期间国际社会的变动,充满着一股粗糙易懂的嘲讽。
这个球的名字很好找:波兰球(Polandball),一个把各个国家画成拟人球体的创作形式。
虽然在这场疫情中,中文互联网上的波兰球都是以加油鼓劲为主,但是波兰球这个形象,从被创造出来到现在,并不是一个温和的IP。
说错了,这并不是个IP。
一些经典的波兰球形象
波兰球和SCP一样,虽然有一套创作的规则,但是不属于任何人的私有版权形象。
而这一套规则,也似乎奠定了波兰球那股原生的缺德嘲讽劲儿。
波兰球除了眼睛以外,是不能有其他四肢和五官的,而且眼睛也只能有轮廓,不能有眼珠子。
一些波兰球眼睛的参考画法
而且,东亚国家球的眼睛还会被画小——这种和外国人冲亚洲人比划眯眯眼同等歧视度的画法,在波兰球里可谓司空见惯。
一个日本球
这种表现手法,正如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总是阴阳怪气微妙而克制,恰如眼睛能传递出来的有限而明眼人一看就懂的情绪。
嗳唷~~~~
当然,波兰球也有一些默认的小配件,比如美国球就会有一副常规的墨镜突出目中无人,也有些球会被加上胡子,一些帽子配件。
美国球的姿态通常非常具有压迫感↑
其中也有一些不是球的球,比如因为国土形状而被画成了三角形的三角形加坡(Tringapore)。
合乎规定的波兰球,球体必须是手画的圆,不能用椭圆工具拉,而且笔刷也需要是默认工具,粗粝中方能凸显波兰球的大道至简。
但是波兰球的颜色要求绝对准确,建议从国旗图片上吸色。
注意,第三张也不是一个波兰球——内部颜色之间不能画黑线
在波兰球的创作里面,缺德的内容占了大多数——波兰球的起源就挺缺德的。
2009年8月份,线上共同绘画网站Drawball.com上面的波兰用户们决定进行一项宏伟的赛博圈地运动——把整个圆形画布都涂上波兰国旗的颜色并写上波兰(POLSKA)的字样。子啊这个网站上面,每个IP地址只能够拥有一定数量的“墨水”,画完了就没了,所以要填满整个画布,需要及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攻占地盘的技巧。
这个浩瀚工程勉强取得胜利之后,互联网最大垃圾场之一4chan的网友们开始了无比一致的缺德行为——他们把一个巨大的纳粹标志画在了那个波兰国旗的上面。
太尼玛缺德了
你甚至还可以在这张图上面同时看见犹太人的大卫之星
一个月后,一名叫Falco的英国网友在德国贴图网站Krautchan.net上开始创作波兰球漫画的雏形,意在嘲讽另一位说不好英语的波兰网友Wojak。
原始波兰球
这种简明易上手的形象马上收到了大群网友的欢迎,并且毫不意外地开始夹枪带棒,被用来创作政治缺德讽喻漫画。
其中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波兰不能上太空”(Poland cannot into space),也属于Falco创作的初代梗。
小行星来袭,大家都上太空了,只有波兰飞不上去
嘲笑波兰没有太空计划
这幅作品里面蹩脚的英语后来成为了波兰球的一个规定之一,除了一些以英语为第一官方语言的国家,其他的国家都需要操着一口不标准的英语(Broken English)。
比如说常因为颜色而被和波兰搞混的印尼
就会说 I kirr yuo这种带着口音的英文
除此之外,波兰球的创作是不受限的,网友爱画啥就能画啥,在波兰球的主要创作地之一Reddit就有很多不能过审的佳作
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波兰. jpg
波兰球的核心可以说是“政治不正确”,或者是说“嘲讽政治正确”。
高度分散的创作自由让波兰球作品的创造者们都乐意把自己的那点缺德又好笑的刻板笑话画出来,无论是对大国还是对小国都一视同仁。
如果说波兰球是论坛内的梗图产物,那比波兰球要早诞生五年的《黑塔利亚》就是第一次大范围把国家拟人这个概念推广开来的作品。
院办作证,是真的,野生G20峰会遍地开花
APH也是一个“草丛越共”式的话题——你现在看不到什么关键词和讨论度,但是只要相关信息一出现,就会发现身边的人全都看过它。
几天前的文艺复兴 lofter@核桃子
作为一部曾经轰动一时的作品,APH引起过不少关于漫画背后真实现实关系的争论。
有人认为作者在在必须谈论政治的情况下已经尽力地在打哈哈过去,有的人认为作者怎么说都是有在洗白法西斯和军国战争的嫌疑,有的人只管嗑CP,有的人在嗑CP的过程中嗑成了历史宅。
在2015年的时候,北大还曾经有过关于APH和《那年那兔那些事》的相关讲座
长达100分钟,大家可以自行在B站观看
APH的圈子里曾经出过不少的名句,比如那句曾经火出圈的“愿我有生之年,得见你君临天下”,就是APH同人志《为龙》中的著名台词,直到今天也还有人在使用。
这句话所引发的争论,远比漫画作者风息神泪当初写出来这句话的心思复杂得多。
有人写了更长的小论文抨击这句话的“尴尬”
其实,国家拟人拟物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以人或物来代指国家是算是个传统。比如下面这张图,就是每个上过高中历史课的人都熟悉的国拟物古董级大手子创作:
时局图ver. 2,也是最广为流传的版本之一
作为战争时期的宣传工具,政治漫画一直都肩负着对内塑造伟光正形象对外极尽阴阳怪气嘲讽之能的重担。
《英国人绝对不会成为奴隶》J. M.斯塔尼福思
一战时期讽刺英国装备落后又自大
《葡萄干布丁》詹姆斯·吉尔莱
和英国瓜分世界的拿破仑显得猥琐又急躁
这些漫画作为当时宣传口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不单在报刊上相互打打嘴仗,还作为扰乱军心的武器之一,和食品香烟一类的东西被空投到对方的阵营上面去。
二战期间德军的空投宣传单,一边给盟军戴绿帽,一边讽刺盟军在战场上面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在被弄成了一个模因之后,波兰人到底是怎么看待波兰球的呢?
波兰人也没怎么看——或者说,就算抱有怨言,波兰人也没有可能在一夜之间消灭互联网上的所有波兰球梗图。
FUCK YOU——
波兰球里面不少经典的烂梗都是对波兰这个国家的刻板印象,诸如波兰自大无比,老是喜欢讲述过去的辉煌,没有太空计划,等等等等。
波兰!就是很厉害!
在2014年,波兰的亚当·密茨凯维奇研究院(Adam Mickiewicz Institute)曾经发布过一篇波兰人看波兰球的研究文章,里面温和而据理力争地对漫画中关于波兰的刻板印象烂梗一一作了反驳和解释,试图让世界看到波兰的另一面,在文章的最后,他们自嘲地说道:
“波兰能从波兰球漫画中学习到什么吗?如果没别的的话,那可能就是教会我们应该对于我们的长久怨恨有点幽默感吧。”
这篇文章淹没在以波兰球为关键字的搜索结果的汪洋大海之中,似乎并没有能让各位创作者对这些烂梗与一点的厌烦或者反省。在同一篇文章中,作者将其称为“互联网的优越感”。
院办在查找资料的时候,看见了不少“嫌弃”波兰球在中文互联网丢掉“反主流”这个点的意见,似乎被用来表达支持官方言论的波兰球,就不配成为“正统波兰球”。
更多的立场争论就不展开了,也不论波兰球诞生时也只是个人攻击的把戏,只能说一个自由的模因,可以被所有人使用,别人怎么画,也是管不着的。
在另一篇对Reddit上波兰球的研究则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当政治戏码越多的时候,波兰球也更新得越勤快。
全球都陷入灾情的时候,各国波兰球的创作者们依然会孜孜不倦地生产阴间缺德内容并乐此不疲,那其他人也可以创作一些多少带点阳间气息的作品吧——在同一个表达方式下的立场大混战,不正是波兰球的乐趣之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