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蒋介石一个梦想——借苏联力量“反攻大陆”

1.苏台交涉

在六十年代末,中苏之间关系日趋紧张,最终在1969年珍宝岛与铁列克达两场战斗中达到冲突高潮,因此,中苏双方都通过外交渠道寻找资源,以应对冲突的进一步升级。

中国方面开启了中美关系解冻,而苏联干了一件很神奇的事:与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联系,探讨夹击大陆政权的可行性。此事在国内间或有报道,但很少有人对当事人的身份、行动进行核实。

在国际上,公开资料只有美国在六十年代末对此事进行的一些猜测性报道,基本上都来自于苏联方面使者的行程——《伦敦晚报》苏籍记者维克多路易斯与时任台湾地区“行政院新闻局”局长魏景蒙会面。这位“维克多路易斯”是何方神圣? 

500

《伦敦晚报》苏籍记者维克多路易斯

2传奇记者

Victor Louis出生于莫斯科,是苏联公民,他在1956年成为CBS记者,之后跳槽到伦敦晚报。之后他一直以伦敦晚报驻莫斯科记者的身份活动,被称为“西方新闻报道在莫斯科的主要来源”。只要把他首发的苏联新闻列个表,大家就能理解此人绝非普通苏联公民了:

500

可以说,冷战时期多数苏联“非官方”信息的“泄漏点”都是这个路易斯,此外还有两点值得一提:

a. 他在六十年代拥有苏联国际杂志唯一的广告代理权,所以在苏联开展商务的西方公司全部需要通过他投放广告,使其获得巨额收入。

b. 作为苏联时期唯一官方承认的百万富翁,路易斯热衷于收藏各种新老豪车。他位于Bakovk那个附带网球场和游泳池的别墅也成了当时驻苏联的西方记者俱乐部。

500

 路易斯在其别墅前与收藏的古董车合影

在苏联这样一个“先进社会主义国家”这位“苏联公民记者”是如何获得这样少见的权势呢?

苏联解体之后的1996年,KGB退役少将Vyacheslav Kevorkov说:

维克多路易斯是直属于安德罗波夫的“传声筒”,

和路易斯关系不错的西方记者常常开玩笑叫路易斯“克格勃上校”,而被路易斯否定后反驳说“难道您已经是将军了?”

 

500

Vyacheslav Kevorkov与路易斯在罗马的合影

维克多路易斯与安德罗波夫的履历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1956年,安德罗波夫因为正确判断了匈牙利危机的性质而进入中央领导层,维克多路易斯也在这一年成为“西方记者”。在安德罗波夫去世后,维克多路易斯迅速从苏联新闻中消失,并在1992年因为心肌梗塞死于伦敦。


3铁幕挡不住的人

因为维克多的多重身份,所以往往执行一些苏联官员不方便出面的外交任务,比如他母亲是个犹太人,因此维克多经常前往以色列。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半年他五次前往以色列,透露苏联方面的诉求是以色列退往1967年实际控制线,并以此阻止(埃及)萨达特的战争企图为条件。

在整个70年代,他负责将几十位不受苏联政府欢迎的犹太人送往以色列,不但提供机票,还能很神奇的做到将人在莫斯科上飞机之后,到特拉维夫机场接人——因此有人怀疑他是摩萨德和克格勃的双重间谍。

他还曾以英国记者身份前往皮诺切特统治下的智利,与当时处于地下状态的智利左翼力量接触,了解其组织斗争情况,并出面与皮诺切特政府进行谈判,将智利共产党与智利社会党部分高层及其儿女(包括智利前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通过偷渡或公开驱逐等方式营救到当时的民主德国。

500

路易斯与智利共产党总书记Luis Corvalán在东德的合影

当时以色列与皮诺切特统治的智利与苏联都没有官方外交关系,而路易斯作为苏联公民能随意进出,可见在冷战两个阵营都有深厚的关系。

4蒋家狂想

如冷战小说主角一般的路易斯,无论真的有克格勃上校头衔,都必定与苏联权力体系内的大人物有关。他亲自前往台湾,可见苏联对苏台谈判的重视。随着苏联解体与台湾“威权体制”的崩溃,此事的来龙去脉逐步浮出水面:

首先是直接参与此事的魏景蒙的回忆逐渐流出。魏景蒙死后,其后人在1995年公布了“王平档案”(王平即路易斯代号),让人们知道了此事部分的具体细节,而2006年逐步公开的蒋介石日记则公布了 “全面经过”。

根据历史学者沙青青发表在澎湃新闻的《苏联、台湾交往秘辛》系列文章,我们简单梳理了一下时间轴。

500

苏台接触发端于1968年10月,当时维克多路易斯持“中华民国”日本大使馆介绍信,打着采访陶普斯号事件(就是那艘在1954年被台湾海军劫持的苏联油船)滞留台湾船员的公开名义飞抵台北松山机场。

第一天维克多分别与有蒋经国大茶壶(拉皮条)之称的行政院新闻局局长魏景蒙及“国防部”情报局局长叶翔之进行初步接触。

第二天维克多会见了时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的蒋经国。

第三天维克多和“经济部长”陶声洋进行会谈,商讨苏台贸易的可能性,

第四天维克多离开了台湾。

虽然这四天的会谈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基本属于互相试探,但苏联的积极态度还是让对“孤岛上的父与子”似乎又看到“反攻大陆”的一线曙光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我反攻复国政策,亦只有利用俄共此一转机,方能开辟反攻复国之门径,否则如专赖美国,只有冻结我在台湾为其家犬,绝无光复大陆之望。”又称:“俄共谋与我接近,以本月更为积极,故对此深思熟虑亦以本月为甚。如其果有成就,以达我光复大陆目的,乃为否极泰来之机乎?”

在蒋经国与其会面前,蒋介石专门“指经儿应注意各点”,之后又立刻要求魏景蒙负责与路易斯进行长期联系,“能谈对大陆的双方共同计划为先务”之后,不断派员前往欧洲与路易斯进行会谈,随着中苏矛盾在1969年走向高潮,蒋介石对与苏联合作可能性愈加看好,1969年春节后甚至要求抽调部分优秀空军军官学习俄语。


“珍宝岛事件”、“铁列克提事件”相继爆发,台苏会谈进入密集会谈阶段,到1970年11月,台湾明确表示“原则同意,在讨论细节后,就可以决定”。而细节部分已经讨论到关于苏联与台湾进行军火交易的具体价格与交付方式。

蒋介石此时因为车祸,在荣民总医院休养,就算如此依然不断召见蒋经国与魏景蒙,在病房中耳提面命谈判要点,为了尽早实现合作,蒋介石表示可以承认外蒙古独立。甚至已经开始YY获得苏联武器后“先毁长江以南之中近程之飞弹基地;其次毁灭北方与西北的核子基地。” 

500

魏景蒙给路易斯宣称“原则同意”的信

但到1971年,随着乒乓外交展开,中美关系出现转折,意外地打击了苏台谈判——台海附近的海军优势还在美国手中,一旦美国承认中国大陆是潜在的盟友,苏联的援助绝无可能到达台湾。所以,即便台湾依然与路易斯保持联系,甚至给蒋经国夫人蒋方良带来了远在白俄罗斯的妹妹所写家信,但苏台谈判并没有什么实际进展。1972年尼克松访华,台湾更不能指望苏联武器能运到高雄港。

500

如果苏台谈判真成了,那台海局势......

此后,虽然70年代末苏联海军又进驻金兰湾,但此时冷战已趋于缓和,苏联留学生蒋经国也没有几年可活,甚至整个蒋家世袭制度都难以维持,异想天开的苏台联盟终于没有成为现实。

5总结

苏台谈判,主导方始终是冷战主角——苏联,把台湾视为牵制中国的二级势力。但显然蒋家政权一如既往的幻想自己是“谈判主体”,保持着“优势在我”的幻觉,完全没有做为棋子的自觉。等到中美谈和,冷战从中苏vs美国变成中美vs苏联的格局,中国的战略地位再次得到明确,台湾借助苏联援助“北伐”的狂想也就无疾而终了。

(本文来自马前卒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作者穆好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