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小白看世界:21世纪的国际政治格局

21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今年是2020年,21世纪已经过去了二十年,正好五分之一。

在这二十年里,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或者说,中国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

 

一、两超格局稚形逐渐显现 集团式对抗再示锋芒

中国目前的综合国力不断上涨,经济总量已经是俄罗斯的几倍,离美国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中国的实力上涨导致中美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加之俄罗斯与中国的长期良好关系不断深化,导致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不止一次的发生变化。美国国内的右派反华、仇华分子在政治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的驱动下再次拥有了一席之地,开始全方位遏制中国发展。表现如下:

1.   特朗普政府奉行贸易保护主义,试图遏制美国企业转移、保护本土企业发展与限制中国生存。在关税壁垒的作用下,即资本家尤其是大型跨国企业在由政治活动所引起的利益杠杆变化下,将调整上世纪所转移至中国的制造业定位,将目光更多的投向劳动力相对更加低廉而且近年不断发展的东南亚地区。

2.   由美政府与政府资助的NGO(非政府组织)所主导的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差异并进行颠覆活动的运动愈演愈烈。以美国副总统彭斯、国务卿蓬佩奥、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司法部长巴尔为代表的“四人帮”,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宣扬“中国威胁论”与“冷战思维”,包括华为危害国家安全论,就是中国威胁论的“创新”。美政府试图在全球范围内以意识形态为动力掀起大规模反华运动以遏制中国成长。但是在中国“一带一路”政策下,政治与经济所带来的动力远比思想更加强大。

3.   美国抓紧在亚太地区强化盟友关系,连接亚太与东欧亲美势力。中国则不断同化与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不断强化与第三世界、部分西欧国家关系以达到维护自身和平稳定发展的目的,同时对国外反华活动,在不危害国家核心利益、难成气候的情况下采取绥靖政策,尽量避免与欧美大国正面冲突,例如我国通过伊朗试图间接强化在中东的政治存在,力图为中国和平崛起筑牢能源保障、并削弱美国在中东的政治经济利益。

 

二、地方阵营分化明显 不结盟运动再登舞台

   在美苏冷战时期,除了被迫“站队”以谋求自身生存,六七十年代所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国家试图在美苏之间“打太极拳”站墙头以获得更大利益的做法。在苏联庞大的联盟轰然倒塌后,不结盟运动一度陷入低谷,不得不依附于美霸权主义,难以保证自己的主权完整、经济军事独立。在中俄关系逐渐升温、联手抗衡北约东进的今天,不结盟运动再次登上舞台。但是同样,由于集团式对抗再显锋芒,“站队”政治与不结盟运动同时浮现,导致了地区阵营力量的分化。表现如下:

 1.在亚洲,特别是东亚与东南亚地区,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等继续奉行亲美政策,泰国、新加坡等与中国经济联系非常密切的国家则选择偏中或中立,美国不断拉拢巴基斯坦,但短期内由于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争端与印巴冲突,巴基斯坦仍将保持与我国的同一战线;朝鲜由于核试验问题与北京关系稍稍紧张,但在国际舞台上仍依靠中俄。菲律宾总统近期废除美驻军条约,意在向中国靠拢,并意识到南海问题美国这个后盾并不强大且短期内难以解决;日本试图摆脱美政治影响,但由于安倍政府一贯的右翼思想与钓鱼岛问题,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共难以与自民党形成政治共识,但由于发展需要中日间经济交流火热,此次疫情下日本民间对中方的众多帮助就体现了中日长期“政冷经热”的趋势。

2.在欧洲,北约目前内部貌合神离,英法德三大国不愿意配合美国制裁华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欧洲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以牵制美国,并试图成为另一大极点,但由于政治、军事的一体化长期未能实现,加之英国脱欧的负面影响,使得欧洲前进的脚步举步维艰。同时部分高福利国家陷入高福利危机,内部经济萎靡不振,急需和平稳定的环境振兴经济,对于争取国际利益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除了几个稍大的国家,东西欧小国并不愿意过多参与世界利益分配。同时,希腊、意大利等亲华势力出现,说明我国在欧洲影响力不断上涨。而乌克兰自冲突爆发以来则是夹杂在俄美的政治博弈之中,目前泽连斯基偏向亲美,但是乌克兰政府与民间不乏亲俄势力的存在,因此政府只能在俄美之间试图寻找一个平衡点以达利益的最大化,但就长期而言,乌克兰被俄罗斯与北约同时视为前进的桥头堡,很大概率会被迫做出选择。

3.在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惠及非洲各国,并有长期的经济援助。因此,非洲的亲华势力占绝大多数,并与中国政府与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是中国和平崛起支柱的重要力量。

4.在中东,长期的宗教冲突与国际利益的分配不均导致了战乱的长期存在,因此,中东也成为了全球各大政治势力博弈的主战场,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均在中东驻军。而我国除了维和部队依据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有驻扎外,并无在中东驻扎解放军部队。目前叙利亚政府军由俄罗斯支持,反对派真主党等则由土耳其与美国支持,近日而言政府军稍占上风,但土耳其出面阻碍,俄土双方几乎亲自动手;伊拉克则是长期处于内乱,局势扑朔迷离;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矛盾在美国极度偏袒以色列,出台“新中东和平计划”的情况下愈加尖锐,而我国出于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心理承认巴勒斯坦政权,但并未直接参与竞争并与以色列保持了一个较好的关系;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实力较强,出于卖石油换取经济利益的考虑,虽偏向美国,而且有一定的美国驻军存在,但始终与我国保持着一个正常的外交关系而非敌对。伊朗由于其什叶派的独特存在与意识形态的特殊,加之长期与美国的敌对关系与试图改善关系的努力失败,只得依靠中俄支持,企图通过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打破美国制裁并恢复伊核协议的正常履行,毕竟伊核协议是平衡各方利益的最佳选择,特朗普政府企图获得各大利益,是中俄极力反对的,但英法被美政府所拉拢,启动“伊核协议争端解决机制”(恢复制裁的先决流程),意在向伊朗施压谋求进一步利益;阿富汗则是典型的历史遗留问题,塔利班恐怖分子越打越多,让美国人碰了一鼻子灰。

5.在拉美,中国采取的政策与非洲类似,但拉美受美国意识形态影响与政治施压更多,除了古巴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亲华,大部分选择中立或者稍微偏袒,而个别太平洋岛国受到台湾所谓“金元外交”的影响,继续保持着与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因此与我国基本无交流,长期亲美。绝大部分国家还是奉行不结盟政策,在中美俄之间试图寻找利益平衡点并发展自身。但由于国情所限,一些盲目采取资本主义道路、开放市场的国家如阿根廷遭受了较大的经济危机,处在发展的危险期。委内瑞拉则是各方博弈的焦点所在,选举产生的总统马杜罗由中俄支持,自立为总统的瓜伊多身后则是美国的支撑,但是我国奉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并不过多参与其政治博弈,耿爽仅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委托特使参与了马杜罗总统的就职仪式”,体现了中国想要置身事外,但为保持与俄罗斯的立场一致则委婉的表态,同时,也不愿意撕破脸皮,维护我国在委内瑞拉的能源与商业安全,近日来看,瓜伊多被他自己的反对派逐出议会,恐怕是已经过气。

 

三、分析:冷战格局难以再现 西方“恐马”难以掩盖

上文提到了世界目前集团式对抗再现趋势,但绝不意味着冷战将会重演,抛弃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目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全球市场的成长已经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阶段,全球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潮流,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不是政治力量所能阻挡的。冷战是意识形态的产物,而世界市场的经济交流本身就是一个跨越意识形态的存在,因此,冷战不可能在二十一世纪再次重演,也是国家社会的一个基本认识。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涨,西方长期以来的“中国威胁论”市场进一步扩大。西方政客争先恐后的抹黑中国,攻击中国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这体现了什么?这体现的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发自内心的恐惧,体现了他们对真正的人民民主的恐惧,体现了他们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他们不能肆无忌惮剥削人民的恐惧。

他们没有办法打败马克思主义,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脑子里全是谎言与欺骗,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面对的是真理的光芒,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没有任何理由驳倒它。。所以,他们只能尽全力撒谎、诽谤,试图用肮脏的泥土掩盖闪耀的黄金。

但是他们终究将会失败,因为社会总是向着黎明前进。

 

四、中国政策评析:立足现实国情 尽显大国担当

从上面我们对于世界格局与中国政策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对外政策与国际方针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抓住了现实需要。无论是在亚太地区还是在中东地区,我们相较于英美法等大国,参与的国际利益分配并不多,但是我们的政治存在在逐年上涨,这是东方国家实力上升所带来的必然变化。我国之所以不直接参与地区竞争,一是我国一向奉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就连21世纪以前,我们都因此不愿意派遣维和部队;二是我国当前综合国力尚处于上升阶段,内生有足够的动力,和平发展有足够的潜能,不需要以武装冲突、政治胁迫等手段获取更大利益;三是我国目前需要一个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不适宜与英法美日等大国在不涉及核心利益的情况下展开正面冲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于某些国外势力的行为,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采取绥靖政策,或者是在不影响经济交往的情况下展开相应措施,我们明白,自己还没有正面交锋的那个能力。

2.   我国的外交理念彰显一种大国的担当。我们首先是积极承担了应尽义务,在联合国为首的国际体系下认真的行使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责。我们在为亚非拉小国提供的国际援助中,有很多低息、无息贷款甚至是无偿援助,而且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这不仅仅是一种出于阵营支持的考虑,或者我可以说其实这一类的考虑非常少。我们帮助他们,是一种共产主义中国际主义的体现,这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只是苏联以来,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一点;同时,这也是一种共赢,很多人不理解,以为单纯地是我们花钱“买”政治。但实际上,他们发展起来了,是对世界市场的贡献。我们是在帮他们创造需求,然后转换为我们中国生产端供给侧前进的杠杆。这是真正的合作共赢,真正的互利互惠。这一点,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这不仅仅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概括,更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体现了共产党人全球的视野与担当,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于全世界人民的一种赤诚。我常说,发展就像一场没有规则的赛跑,美国人跑在最前面,但是美国人宁愿自己跑慢一点,甚至往回跑,他也要拦住你,不让你跑太快;但是我们中国人,则是拽着你一起跑,我跑的稍微慢一点了,你还能在后面推我一把,我们一起向前跑。美国人是尽一己之力阻挡全球发展,中国人是集全球之力共同发展。一己之力,纵使再强大,也是有限的。这就体现了一个外交理念的差异。

3.   外交政策不断调整,不断优化,与时俱进。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二十年,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我们的GDP都翻了好几倍了,因此,我们的外交政策是在不断转变的。在以前,我国外交主要为政治利益服务,这是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的客观需要,特别是交往的一个中国原则。而在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市场的今天,在一个中国原则得到深度认可、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的今天,我们的外交变为为政治、经济双重服务。政治方面主要与国外反华势力作斗争,尤其是美国“四人帮”,在国际社会上为我国赢得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经济上则是大大促进了跨国企业与贸易的发展,比如我们的使馆,很多都为在国外的中国企业牵线;一个领导人出访,往往带来的是飞机、军火的大宗交易,这也是国外很多领导人出访的同样的目的

 

五、未来展望:和平崛起不可阻挡 中国声音势必更强

二十一世纪,刚刚才过去五分之一。

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不可阻挡,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导致欧美大国无法在经济影响深度广泛的情况下不顾一切代价的阻碍中国成长,而且,除了作为一超的美国,从利益制衡上来讲没有人极度担忧中国的成长。忧虑是有的,苏联的所作所为就摆在他们的昨天;因此,中国的崛起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和平崛起。

只要我们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继续发扬共产主义、国际主义,中国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那我们的崛起,就是不可阻挡的。只要中国政府始终如一的尊重各国的主权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原则,始终抱着开放的心态与世界交融,那我们的崛起,就是无法遏制的。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已经在历史中无数次的证明了这一点。

今年慕安会的主题叫“西方缺失”。是的,世界体系需要重构,而且它也实实在在的正在重构。东方需要更多的话语权,世界需要听到更多中国的声音,中国也要听到更多的与世界交融的声音。世界无法缺少中国声音,这同样也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识。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破除意识形态的偏见与误会,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六、坚持多边主义 深化合作共赢

国际政治体系的重构取决于综合国力的相对变化。中国最强大的武器,就是不断深化改革的基本国策。共产党人懂得“稳”与“进”的辩证关系,不断打破阻碍社会进步的旧制度,不断的发掘僵化的体制机制,不断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但是,我相信,有了中国深度参与的世界体系,一定是一个海纳百川、多边辉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开放世界。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