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流量能挣脱饭圈的供养

这两天娱乐圈最大的瓜,莫过于肖战粉丝引发的“227大团结”事件。短短几天的时间,肖战就从一个顶流变成了娱乐圈的众矢之的。

500500

谁能想到呢,这一切,都拜肖战的粉丝所赐。

事件的起因是一篇名叫《下坠》的同人文,肖战的粉丝因为不满肖战在文中的人设(一个有性别认知障碍的女装大佬,并且一直从事着肮脏的职业),该粉丝一怒之下举报了文章的作者,紧接着AO3网站被墙,连带着电竞圈、动漫圈等圈子也深受其害。

500

肖战粉丝的行为也由此上升到了正主,导致肖战的往期黑料被抡⬇️

500

所有参演的作品被恶意刷分⬇️

500

就连商业代言也受到了影响⬇️

500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肖战粉丝引起的这起饭圈事件着实让大众读懂了“成也饭圈,败也饭圈”的真谛。

500

事情发展到现在,其实任何参与其中的圈层都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小编在这里也无意去评判各种是非。

对于我们这些吃瓜路人来说,肖战粉丝事件或许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大家都可以更进一步地思考对饭圈的认知。

饭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有明星的地方,就有粉丝。但有粉丝的地方,不一定是饭圈。

大部分小伙伴们应该都有过相似的追星体验吧?比如小编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周杰伦五月天这样的“老牌流量”,会听他们的歌,也会看他们的演唱会,听到有关于任何他们的资讯时也会忍不住关注。但对于偶像的感情,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偶像”的认知层面。

500

而饭圈不同于寻常的粉丝群体,偶像于他们而言更像是精神的寄托。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偶像不再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而是完完整整隶属于他们的所有物,可以是恋人、哥哥,甚至于“儿子”,他们对偶像不仅有爱,还有一份“责任感”。

还记得刘德华当年的超级粉丝杨丽娟吗?

当年杨丽娟为了追星,不惜早早辍学,卖房卖肾筹资见偶像。最终她的父亲因为受不了杨丽娟的疯狂追星选择自杀。

500

从前的追星方式程度不一,经过时间的沉淀以及人为的整改,饭圈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成熟的体系,它有着严格的审核标准和入门门槛,要想正式加入粉籍,必须要提交一系列自己是真爱粉的证明,比如发布的和偶像有关的微博数量、买歌代言数据等。

500

除此之外,还有着专门的饭圈语言。大家感受一下这份令王嘉尔都满头问号的饭圈理解题⬇️

500

或许你觉得理解题洒洒水,那么实景运用题呢?

xswl,xxj能不能别再给你家蒸煮招黑了?再想艹流量捧一踩一也别超级碰瓷好吗?明明隔着xmly差距你们这群xlx看不见啊?nbcs!

小朋友,读到这段话,你是不是也地铁老人看手机状?

500

每一个偶像都拥有这一套属于自己的粉丝系统,常规构造包括一个经过官方认证的后援会,他们可以直接与明星团队乃至明星本人对接;还有多个粉丝自发建立的站子,它们同样也拥有核心管理层、控评组、美工组、文案组、宣传组、财务组等多个部门。

500

可以说,经过多年粉丝文化的发展和沉淀,饭圈在娱乐圈的力量早已不容小觑。

饭圈能为偶像带来什么?

有组织、有纪律的饭圈不仅能让偶像感受到浓烈的爱意,更能为偶像创造实绩。相比以前的追星方式,饭圈更像是偶像成长路上的“参与者”,他们可以直接通过投票打榜做数据的方式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

比如2014年9月21日,王俊凯发布了一条庆祝15岁的生日微博,774天后,这条微博创下了首条转发破亿的记录。

500

2019年8月2日,蔡徐坤的生日微博仅用了9天就实现转发破亿,这也让蔡徐坤获得了新晋顶流的地位。

500

既然护送偶像走上了流量之路,饭圈的各种灯牌、横幅、手幅、口号等应援也是必不可少,且必须营造出一种为了偶像“声嘶力竭”的氛围。

比如为NINEPERCENT毕业定制的记录着大厂男孩们成长轨迹的综艺《限定的记忆》启动后,来自饭圈女孩的线下应援令人眼花缭乱。

黄明昊的地铁大屏应援、蔡徐坤现场《YOUNG》现场舞台全场应援、范丞丞的粉丝cos皮卡丘应援、尤长靖的妈妈团易拉宝、幕布墙应援、陈立农的兔子群游街和沙雕应援旗帜应援等。

500

饭圈女孩的线下应援浩浩荡荡,线上维护严谨地更像是每日例行的工作。

500

每个饭圈个站都有着不同的分工合作,比如数据组负责给偶像“抡博”⬇️

500

打投组负责在各类榜单里让偶像冲到更高位⬇️

500

反黑组则负责在各大微博、帖子下控评或者举报等。

500

当然,饭圈的能力不仅仅是在于能够用爱发电,身在饭圈,还必须参与各种集资为偶像助力。比如肖战粉丝疯狂购买肖战代言的真果粒⬇️

500

500

尤其是像当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这样的团体总决赛,饭圈集资显然更加迫切。比如当年孟美岐就拥有超过1200万的粉丝集资数额,而吴宣仪的粉丝集资数额也高达900多万,这两位相加就直接超过2000万。

500

饭圈近乎疯狂的粉丝效应也吸引到了明星团队的目光,在明星的公司眼中,饭圈源源不断的爱意就像是源源不断的金币,他们不仅能为偶像带来红利,更能为其运营公司带来惊人的效益。

比如SNH48组合光是总选举一项活动便能为其运营公司吸引到超过1亿人民币的现金流,该公司在去年便完成了未透露金额的C轮融资,估值超过50亿。

500

饭圈为了维护自己偶像的流量,后援会、个战以及普通粉丝都会协力配合统一作战,完成数据任务、对抗“外敌”,用一场场战役为偶像扛起“流量”的大旗。

500

在看到了饭圈的力量之后,以至于现在专门有明星团队的人接轨饭圈,帮助运营。慢慢地,饭圈和偶像之间也发生了微妙的关系变化,特别是流量偶像会不自觉地就把粉丝当成是讨好的对象。

越来越多的明星会主动和粉丝在自家超话互动,满足粉丝的追星感,继续激发饭圈斗志。

500

500

500

饭圈能给明星带来肉眼可见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肖战会在“227大团结”事件中失声的原因。

500

越来越难掌控的“饭圈文化”

如果说以上这些饭圈行为只是粉丝的圈地自萌的话,看起来似乎也无伤大雅。但自从饭圈文化对偶像的助力产生了绝对性的影响力之后,饭圈文化似乎也开始慢慢走向了一个越来越难掌控的境地。

饭圈不再是专注于向世界安利偶像,而是以一种“看护婴儿”的方式去养育自家偶像,但凡有一点声音和他们所期望的偏离,他们就会立马为偶像冲锋陷阵四处树敌。

事实上,饭圈自发的种种宣传方式本就容易四处受敌,“控评”这个词的本身释义就是限制评论,它和“碰瓷式安利”只不过是程度差别罢了。

这种粉丝就比较鸡贼,他们往往就伪装成对家的粉丝来为其偶像拉低路人缘,甚至不惜把娱乐圈一一得罪。

500

或是不定期地码长文质问团队,并列出相关七大罪。造型不行,是罪。代言接的风格不一,是罪,剧本接的偏离预想,是罪。而最大的罪,就是在偶像被黑时,团队的不作为。

500

当然也有非常刚的团队亲自下场正面回应粉丝的质问,比如坤音老板⬇️

500

饭圈之间最常见的战争,莫过于为正主撕番位。

比如之前《青簪行》官宣男主吴亦凡女主杨紫(排名不分先后)之后,两位主演的番位之争堪称一部大型战争连续剧。

500

虽然片方始终支支吾吾,但主演双方粉丝就“谁才是一番”展开了腥风血雨的掐架互撕,控评、对骂、屠广场、挖黑料等轮番上阵,就连自家偶像的工作室都不能幸免,均被饭圈拉出来要求维护自家偶像的利益。

500

500

事实上,饭圈撕番的行为在整个饭圈非常普遍,一番论实绩,是饭圈共识的潜规则。每逢撕番battle,饭圈小表格将自家偶像的一番作品战绩一列,从票房、收视、热度等等用数据来比拼。而这个过程中,一部作品的所有成功都尽数归于她们偶像的名下,全剧一番主演以外的所有演员则会被称为“洗脚咖”。所以,PK过程中非一番的作品成绩也会被对方全部清零。

500

粉丝为了面子里子,对于一番也愈加注重。就也出现了给偶像施压,要ta必须接一番。一般情况下,演员碍于粉圈压力也不敢轻易接二番。

由此可见,随着粉丝经济的崛起,不少艺人依靠庞大的粉丝流量而拥有较高的商业价值的同时,也面临着饭圈话语权在不断增大的境况。

粉丝为正主撕番固然能带来红利,但对于艺人来说,看不见的后果莫过于合作空间变窄。粉丝掐架关系恶化,正主之间合作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还有一种根正苗红的毒瘤粉,本质上其实是想维护偶像,但他们的种种行为语言让人数度怀疑他们其实是卧底。

偶像吸毒,他们质问警察;

500

偶像抑郁症,他们就高举雪花论。

500

他们总是在不惜用尽全身的力气,去败坏偶像仅存的一点路人缘。

500

当然,毒瘤粉的行为并不代表整个饭圈的风气。追星并不是一件会被外界耻笑的事情,它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罢了。

疯狂追星也好,圈地自萌也好,但永远不要忘了你我追星的初心都是为了获取快乐,而不是一步步迷失自我成为失控的上膛子弹。

永远别忘了,“粉丝行为,偶像买单”。

(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