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中国对全世界的贡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500

毛主席:中医是中国对全世界的贡献!

看《毛泽东年谱》1953年12月毛主席的一次谈话,觉得很有现实意义,特传发给同志们。

500

500

毛主席说: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我们的西医少,广大人民迫切需要,在目前是依靠中医。对中医的团结要加强,对中西医要有正确的认识。

这次疫情,让人民再次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人民对中国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有了更加清晰的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内到国外,从错误到正确的认识——

湖北确诊病例的治疗中,中医药参与度在75%以上;全国其他地区的比例达到90%以上。中西医结合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比纯西医治疗时间短。目前,全国中医药系统共向湖北派出2220人。

不论从治疗效果看,还是从治疗成本看,中医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往,中医并不被重视,中西医结合,也是以西医为主导。

经历了非典和这次的新型肺炎两次战役,中医终于用自己的硬实力,再次证明了我们祖国医学的强大。

外国人迷恋中医,中国人却迷恋西医的时代终将成为历史。中西医结合,未来将是以中医为主导,西医作为支持的模式。这是一次划时代的飞跃。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医一定会大放异彩,不仅在中国的医疗地位更高,在世界的医疗地位也会更高。是金子总会发光,乌云只能遮挡太阳一时。

愿我们的中医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再立新功,战胜冠状病毒。

愿中医永远发扬光大下去,为中国人民,为世界人民带去疗效好,成本低的真正的医学。

来源:伟魂论坛

习近平: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的严峻斗争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学的发展和运用,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今天,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党建网微平台与您一起学习总书记的部分重要论述,进一步领略中华文明瑰宝的巨大力量。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2016年2月3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时的讲话

加强中西医结合

要加大重症患者救治力度,加快推广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加强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的药物、先进管用的仪器设备都要优先用于救治重症患者。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

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

——2017年7月6日,习近平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

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130多种植物,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植桑养蚕而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2017年7月24日,习近平致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贺信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的造纸、冶铁、中医等经中亚传播至世界

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的造纸、冶铁、中医等经中亚传播至世界,中亚、西亚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也相继传入中国,促进了双方社会发展。

——2016年6月22日,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

副作用小,疗效好

开设中医科、中药房很全面,现在发展中医药,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自己也喜欢看中医。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在考察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区中医馆时的讲话

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2015年12月22日,习近平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

坚持中西医并重

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的讲话

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在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考察时的讲话

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整理,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所突破。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的讲话

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19年10月,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

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的讲话

推进各方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我希望各方充分利用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机制,深化卫生健康领域交流合作,推进各方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2017年7月6日,习近平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人民日报:中医别丢了自信

中医一直处于被审视、被验证、被质疑、被改造的境地。增强对中医的文化自信,才能在继承和弘扬中医的同时,让中医更好地维护人类健康

一位中医博士读了8年中医,女儿发烧,下了几服药都不见效,最后还是到西医院去输了液。连他自己都承认,学了这么多年中医,基本上不会看病,因此也不太信中医。

其实,在中医院校毕业生中,很多人都掌握不了“望闻问切”,没学到中医看病的真功夫。正如《内经·灵枢》所云:“其未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这句话意思是,没治好病,是没掌握治病的方法,没掌握治病的要领。《思考中医》的作者刘力红感叹:“中国各中医大学五十年没有培养出一个像样的中医药人才。”

在古代,学中医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人们常说,“秀才学医,笼中抓鸡。”范仲淹也有一句名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40岁才学医,民国名中医恽铁樵38岁时弃文从医。现代中医名家岳美中25岁开始学中医,自学成才,曾9次受命为外国领导人治病,为中医赢得了声誉。

现代人普遍认为学中医难,主要是因为中医院校教育走了样。例如,院校教育使用的是教材不是医古文,而是经过翻译的白话文。这一翻译,不仅文字变了味,而且经过现代逻辑的梳理,甚至连意思也南辕北辙。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不同的语言,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嚼别人嚼过的馍不香,不去读中医原著,就无法准确地领悟原意。例如,阅读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时,受到启发,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由此发现青蒿素,最终登上著名的拉斯克奖领奖台。

如今,很多中医院校学生由于缺乏深厚的国学功底,学习中医倍感艰难。面对阴阳五行等陌生观念,他们常常一脸茫然甚至抗拒、排斥。中医发源于古老的东方文明,“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是其思想认识论的哲学基础。现代思维不仅给人们理解东方文化设置了障碍,也给中医的语言表达造成了困扰,导致大学生们无法建立起中医的思维体系。一名中医如果缺乏中医思维,照搬照抄书本知识,即使所用的药都对症,照旧治不好病。

我国一些中医院校完全照搬了西医院校教学的模式,忽视了最根本的整体辨证思维,要求学生像西医学生一样进实验室,搞量化研究。中医院校招生大多以理科为主,在教学上又不重视甚至忽视古汉语教育,结果是中医理论被简单化为概念,学生靠死记硬背学中医,根本体会不到中医的伟大和神奇。

中医的不自信,其实源于文化的不自信。20世纪以来,学界在相当大程度上将“西学”与“国学”当作相互对立的两个门派。从梁启超到陈独秀,都认为中医不科学,这些错误认识一直沿袭至今。如果在骨子里深藏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中医将一直处于被审视、被验证、被质疑、被改造的境地。德国一位学者曾尖锐地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中国人不能丢了文化自信,中医也不能丢了发展的自信。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原创性战略优势。增强对中医的文化自信,才能继承和弘扬中医,让中医更好地维护人类健康。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16日 19 版)

作者:王君平;编辑:郑文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