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俄罗斯著名“军工城”,二战德军名将古德里安兵败于此

500

20余万字留学日记;80余万字课堂笔记;近200幅珍贵图片。

解密俄罗斯战斗民族的军事传统、战略思维和民族性格。

探讨一流军队建设之道!

“战略学人”将陆续刊发《我在伏龙芝学军事》一书中的精彩章节,敬请关注与留言讨论!

第四十五节:图拉

俄罗斯的著名“军工城”,位于莫斯科以南 190 公里,图拉州首府,人口50 多万。1941年 10 月,长驱直入的法西斯德国军队逼近莫斯科,在南线对图拉这一重镇展开进攻。面对德军名将古德里安部队的凶猛围攻,图拉守军奋起抵抗,民众积极支援,构筑了一道道防御工事,同时继续坚持军工生产,源源不断向苏军各个战线输送枪炮弹药。

当年 12 月,苏军开始反击,加上罕见的寒冷与风雪,赢得了图拉战役的胜利,彻底打乱了德军从南线进攻莫斯科的计划,粉碎了德军将图拉作为进攻莫斯科跳板的企图。1976年 12 月,图拉市被授予“英雄城市”称号。

1998 年 9 月 24 日 16 时 45 分,我乘坐市郊电气火车从莫斯科的库尔斯克火车站前往图拉,一路上就凭伏龙芝军事学院发给的军官学员证免费乘坐火车和市内交通工具。出火车站后,乘坐 8 路无轨电车来到图拉国立理工大学,与8月底在北京至莫斯科火车上认识的张全安、兰晓东等中国赴俄留学的学生相聚。

他俩都是 20 岁左右的小伙子,自费留学,住在图拉国立理工大学留学生公寓楼,设施比较简陋。从他们那儿得知,这所大学是俄罗斯一所老牌的高等理工院校,在军工、机械等方面拥有雄厚的师资、科研力量和很高的知名度, 在中俄签订的有关协议被中国认可的 140 所俄罗斯高校中排名第 7,有近百名中国留学生在这里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涉及信息管理、企业管理、机械制造等专业领域。

军工机械、兵器制造等专业是这所大学的强项,但俄方出于保密考虑严格控制外国留学生入学人数,中国军工部门派来的几位公费留学生原本计划学习军工机械专业但都被改学了普通的机械制造或信息管理专业, 甚至有的国防技术研发大楼和专业教研室不允许外国留学生进入。

此外,俄罗斯大学有这样的明文规定:外国大学生到学校所在城市之外的地方,都需要学校出具证明材料,而一般情况下学校是不会给学生开出证明的。

次日一早,我按照学生们介绍的情况和图拉旅游指南图开始了一天旅行。图拉城不是很大,但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图拉建城于 12世纪的古罗斯时期,17 世纪成为冶金制造中心、铁路枢纽,以武器制造工业和茶炊器具(самовар) 生产闻名于世。城市布局以克里姆林宫和列宁广场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展开延伸。

图拉的克里姆林宫,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要小得多,保存完好,高高的红墙,宫内宏伟绚丽,宫外绿草如茵,圣母升天大教堂上 5 个硕大的金色“圆葱头”闪耀着光辉。不难想象,小小的图拉城在沙俄时期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

在克里姆林宫内有一个武器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形形色色的枪械,从古代到现代、从简单到复杂、从坦克炮到舰炮、航炮……五花八门,藏品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和赞叹不已。原来,空军的米格 -29 战斗机、苏 -27 和苏 -35 歼击机、图 -22 轰炸机等战机,海军的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等战舰,陆军的 T-72 坦克、步兵战斗车等战车,这些作战平台装载的枪炮都主要产自于图拉。

著名的图拉武器生产厂位于“谢基诺”车站附近,厂名还是由彼得大帝 1712 年命名的, 厂区占地很大,但从外观看上去显得很陈旧,大门附近和厂区周围都有一些枪炮武器的著名研发者、高级工匠雕像。此外,俄军卡 -50“黑鲨”、米 -28 等武装攻击直升机,也是由图拉的希普诺夫仪器制造设计局研制或生产主要机载设备。

图拉州地方志博物馆,一栋两层小楼,紧邻克里姆林宫和列宁广场,始建于 1927 年。在伟大卫国战争展厅,一件件展品和挂图向人们述说着图拉人民在那个战火纷飞年月的丰功伟绩。

1941 年在图拉被德军围困的 6 个星期里,每天都有三四千名市民参与构筑防御工事,其中女性占到一半以上。图拉在城市周围形成了三道防线,建造了近 700 个能够躲避德军飞机轰炸的地下室,组建了 79 支战斗队、31 支游击队、73 个破袭小组,同时修复了 89 辆坦克、529 挺机关枪、约 200 辆汽车。在战争期间,图拉更是发挥了重要“军火库”作用,为苏军战略反攻、战略进攻提供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装备,往往是刚一出厂就被运往前线。

500

图拉市郊的托尔斯泰庄园

走在图拉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纪念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诞辰 170 周年的宣传牌和横幅,一些以托尔斯泰名字命名的医院、大学、车站和托尔斯泰雕像、纪念碑,都在提示着人们:图拉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乡。

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位于图拉西南 14 公里处,占地 380 公顷,是出身名门公爵之家的托尔斯泰母亲的陪嫁产业,托尔斯泰父亲是一位退役中校。托尔斯泰兄弟四人,在父母相继去世后分家时,这一庄园归了他所有。庄园的俄文名称是“雅斯纳亚—伯利亚纳”,也就是大文豪笔下的“明媚清新的林中草地”。除了在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对面的住处待过 19 年和在高加索服役之外,他出生、成长和埋葬都在这里,近 60 个春秋。

 庄园左侧有一个静谧的小湖,被托尔斯泰称为“静穆而华丽的池塘”。走过庄园的高大绿色之门,映入眼帘的是浓密的白桦树林、果园,遍地的青草, 两座简朴的小白楼,犹如人间仙境。这里没有现代的柏油马路或水泥、石子路, 全是百余年前留下的土路和人走多了形成的林间小道。

托尔斯泰在这里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巨作,几乎每个房间都有书柜,陈列着满满的藏书,据说有 2 万多册,其中还有几本关于中国孔孟学说的俄文版译著。

在他的办公室桌上放着《复活》长篇小说的一页手稿,桌子和椅子都比较矮,椅子更是短了半截,因为他个儿高大,晚年视力不好,又不愿戴眼镜。

500

莫斯科市中心的托尔斯泰故居

他的墓地在橡树林之中,一个长方形的小土堆,没有墓碑,也没有雕像,坟上长满了绿草,朴实无华,完全依照托尔斯泰的遗嘱所做:“要像埋葬叫花子那样用最便宜的棺材为我做一个最便宜的坟墓。”1997 年 4 月,江泽民主席访问列夫·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时在留言簿上写道:列夫·托尔斯泰是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中国久负盛名。他的作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郝智慧,祖籍内蒙古赤峰、出生于辽宁大连。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居住于北京海淀。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在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工作。

主要研究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世界智库和俄罗斯军队等问题,出版有《邓小平军事生涯》(专著)、《和平之路:国民党军重大起义纪实》(合著)、《战略学》(合著)和主编《新中国周边大事纪实》、2014年以来的年度《世界智库战略观察报告》等书。

《我在伏龙芝学军事》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文转发自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