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神人兽面纹与知了猴--------禁食野生动物后,知了猴还能吃吗?

      新冠肺炎疫情后,国家颁布相关法律禁食野生动物,上午在网上看到有人讨论以后知了猴与蚕蛹是否还能吃的问题,不由想到自己之前写的一篇关于知了猴是饕餮原型的小文,发到官网。

      《山海经.北山经》载: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  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是食人。《吕氏春秋》载: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后世文章中多用于形容贪得无厌之徒,并被称作四凶兽之一,也被喜好美食者自称。在三代的青铜礼器上被大量应用的饕餮纹饰为何被解释成了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恶兽呢?礼器是用来祭祀天地、祖先、鬼神之重器,我们的祖先为何将这么一个象征着贪婪的怪兽图形铸于礼器之上?是先人们的口味太重了,还是后人对饕餮及其抽象化之前的原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呢?

饕餮纹多见于殷商时期的青铜礼器,在可能是夏朝的二里头文化的青铜鼎上也有发现,再往前可以追溯到良渚文化中发现的“神人兽面纹”。笔者认为对这个从中华文明发轫之初一直延续到现代的特殊纹画进行解读是很有意义的。那饕餮的原型是什么?饕餮纹代表的含义是什么?笔者的解释为:饕餮的原型是蝉,饕鬄纹代表的是远古先民对人死后期盼重生的追求,而这种对往生(长生)的追求与向往从良渚时期(或者更早)一直持续到殷商直至秦汉,最后被中国的道教(羽化成仙)所吸纳。

500

对死亡的恐惧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祖先。最初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过着朝不保夕的野蛮生活,死亡随时都会伴随野兽攻击、部落战争、疾病、事故出现。在约一万年前,中华大地的远古先民进入了农业文明的定居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也在增加,部落的首领阶层已经可以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们发现,安逸富足的生活并无法避免死亡的出现,无论人类如何追求幸福最后都会自然死亡。死亡的恐惧逼迫着我们的祖先去解释死亡之后,而活着的人又不可能发现死后的秘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通过对自己梦境由来的解读发明了灵魂这种东西。我们已经死去的家人是可以在偶尔的睡梦中出现的,睡梦中死去家人的音容笑貌一如往昔,而梦醒之后又归于虚无。当时的先民们无法理解睡梦是自己大脑记忆的留存,他们以为梦中的故人是以一种另外的形态继续存在着,他回来看我了。而这个区别于“活着”的存在方式叫做灵魂。笔者估计,发明灵魂(鬼,死者灵魂归来)后的人们是很惊喜的,原来我们还可以虚拟着活,终于可以不用彻底死亡了,于是生活又有了新的奔头,先民们的鬼、祖先崇拜开始了。也因此在先民的殡葬文化中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瓮棺。现代考古发现了大量的原始社会瓮棺,而这些瓮棺都有一个孔洞,这个孔洞就是为死后灵魂出窍留存的。可是灵魂平时在哪呢?人们不能接受出窍后的灵魂生存在阴冷潮湿的地底墓穴里,他们向往灵魂会存在于鸟类飞翔的美丽天空。可是这种灵魂升天的美好向往是否过于牵强呢?这时候先民们发现了蝉蜕的自然现象。

我们知道,蝉交配后将卵产在树枝上,孵化出的幼虫爬到地下生活许多年后会在夏天的某个夜晚从泥土中打洞出来攀爬到树干上。这个从地底爬出的蝉的幼虫,我们今天叫作“知了猴儿”。知了猴在树干上退去甲壳羽化成蝉,古人称呼这种羽化成虫的现象为“蝉蜕”。

500

我们平时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就是说,我们的祖先认为生病与衰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吃的食物不干净,所以会有恶臭的排泄物,同时这些排泄物在通过我们身体时也会沾染到我们的身体。他们认为如果人们吃的食物特别干净,人体就不会被沾染,人就不会衰老、死亡。而先民们惊喜的发现,那个每日在树上鸣叫的蝉居然是不吃不喝的!(后来又解释为餐风饮露)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一种虫子呢?它从污秽的泥地里爬出,退去甲壳后羽化成虫,然后不吃不喝在在树梢鸣叫,在天空飞翔。所以,先民们认为蝉并不仅仅是虫子,它应该是有某种神力的东西。再结合上边关于人死后拥有灵魂的假设,先民们认为可能是死去埋葬后的祖先的灵魂附体在知了猴的身上从坟墓中爬出来了。随着观察的深入,先民认为蝉的神力可能来自于它特殊的蝉蜕能力或者是它的甲壳(蝉衣)。人们观察蝉衣后发现,那是一种半透明的琥珀色的甲壳,而可怜的人们天生并没有甲壳,而没有甲壳的人类可以像蝉那样羽化飞升吗?后来先民们利用了另外一种他们认为具有神力的东西--------玉石。因为玉石的明亮、半透明真的与蝉衣很相似。这样良渚文明(乃至整个中华文明)中玉敛葬的丧葬文化就出现了。良渚先民们认为,人死后在身体上放置大量的拥有神力的玉石模仿蝉衣,就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像蝉一样出窍后爬出墓穴,羽化升天。所以,良渚先民耗费大量的人力来加工玉器,并在精美的玉器上雕刻上象征着蝉的饕餮纹饰。这种玉敛葬的文化一直传承到了汉朝,并演变成“玉琀蝉”与金缕玉衣。玉琀蝉就是将玉石雕刻成蝉的样子,放置死者的嘴里,金缕玉衣则是模仿蝉蜕用玉石包裹人体。这里还要提一下玉琮。良渚文化中发掘出了大量的玉琮,并出土了刻绘有神人兽面纹的玉琮王。专家们依据“苍壁礼天,黄琮礼地”来解读内圆外方的玉琮是一种祭地的礼器,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祭祀天地的礼器,怎么在墓穴中出土呢?笔者认为,玉琮中间的孔洞其实是原始先民模拟蝉的幼虫爬出地下的孔洞,灵魂出窍后经由具有玉石与刻绘着蝉蜕纹饰两种神力的玉琮后得以升天。这也解释了世界上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崇玉、喜玉这一独特的现象。所有人都喜欢美丽的石头,中华民族喜欢玉石,其他文明也喜欢各种宝石,但当我们的祖先将玉石与琥珀状的蝉蜕结合在一起之后,玉石就拥有了能够使灵魂升天的神力。

笔者认为,殷商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来源于良渚时期的神人兽面纹,饕餮纹就是蝉的成虫的头部正反两面的结合体,饕餮纹中间的“鼻梁”其实是蝉吸食树汁的口器。我们仔细观察良渚时期的神人兽面纹会发现,它有上下两个头部,中间有一双手臂,两个头部都有明显的绒毛,其实神人兽面纹刻绘的就是蝉退壳时的样子,上面的头是蝉的头,下面的头是蝉衣的头,而蝉的成虫与蝉衣上都有绒毛,中间的一双手臂形象的刻画出了蝉从甲壳里退壳而出是一对爪子先出来时的样子。最下边的手臂则是蝉蜕上的爪子。此外,玉琮都有很多“节”,这其实是代表蝉的身体(肚子)成节状。

500

《山海经》描写饕餮称其是羊的身子,爪子像人手,叫声像婴儿,目在腋下。我们现在管蝉的幼虫叫知了猴儿,笔者猜想远古时期的称呼可能叫“知了羊”,因为蝉的幼虫确实与羊的样子比较像,而蝉的叫声像婴儿也可,蝉的爪子也像人手手指一样分叉。至于“目在腋下”,笔者认为可能是“口在腋下”的误写,因为雄蝉的发生器就是在腋下。历史上将饕餮称为贪婪好吃则是蝉的同音字“馋”的演绎。

著名的疑古派学者顾颉刚先生怀疑“大禹是条虫”,在历史上曾引发轩然大波。如果笔者对“神人兽面纹”是饕餮图案的原型,“神人兽面纹”描绘的是幼蝉退壳时的画面成立的话,不妨进一步猜想一下:禹是虫字加同字匡,就是一条虫子从代表蝉蜕的“同字框”里爬出的画面。如此,“神人兽面纹”就成了“禹”字的原型。笔者认为,良渚古国的历代首领都被称为“禹”,而大禹这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则是因为治水的功绩最伟大被称为大禹。所谓禹铸九鼎,也不是大禹主持铸造了九个大鼎镇压九州,而是指将饕餮纹(神人兽面纹)铸在青铜鼎上。因为在青铜器上无法像在玉石上刻画出极细的线条所以就使用了简化版的神人兽面纹--------饕餮纹。那么夏商时期将饕餮纹铸于鼎上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笔者认为,古人认为人生病、衰老、死亡是由于食物中含有毒素造成的,大部分毒素成为粪便并被排出体外,但这些毒素经年累月从人体中穿行,难免对人体有不好的影响,而将餐风饮露的蝉的图案铸造在烹饪食物的鼎上就赋予了鼎“洁净”食物的神力。而青铜器则被古人赋予了类似玉器的神力,所以铜这种金属代表的就是拥有同玉石一样的神力。

读者可能会惊叹,那种被中国人喜爱的食物知了猴怎么成了先民精神世界中祖先灵魂的附体了呢?台湾作家蔡怡在文章《烤神仙》中写道,她的父亲管烤知了猴叫作烤神仙,蔡怡祖籍山东,笔者没有搜索到山东人管知了猴叫做神仙的说法,但东北确实是这么称呼的。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不仅与良渚同音,而且梁祝所描写的二人死后坟墓爆开,梁祝化蝶飞舞的故事与蝉蜕所代表的灵魂飞升又是何其相似。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