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小火箭什么水平,能当导弹用么?

昨天,台湾岛内公司自行研制的小型运载火箭“飞鼠1号”发射发射失败,原因据称是因为气象条件不合适,遥测信号不稳定。

而从现场照片来看,“飞鼠1号”火箭已经进入点火程序,但又因为临时叫停熄灭,这倒也展示了他所使用的“固液混合发动机”所带来的优势,即安全性较好。

500

“飞鼠1号”这外形看起来透着一股当代V2的感觉

有岛内的绿媒马上就借着这这枚火箭大吹“军事潜力”,声称这种火箭理论飞行高度可达300公里,而今后计划研制的“飞鼠5号”更是可以飞到700公里高度,换算一下对地攻击的话射程可达2400公里,云云……

这里就不得不让人呵呵一下,台湾岛内的这些媒体还真是嫌台湾当局作死的速度不够快,变着花样想尽办法的加速台湾的作死速度。

台湾要真打算研制核武器和导弹技术,不等大陆说话,第一个叫停的只怕是美国了。

在小说《三体》里有个比方,说用现代技术制造的平衡式投石机能将弹丸扔到上千米外,而相比之下,南北战争前的火炮射程也就和这差不多——那么投石机能击败大炮吗?

台湾的这种固液发动机的运载火箭也是一样,用它去做导弹,基本就和用投石机去和大炮对抗一样无厘头。

那么为什么这么无厘头,我们下面解释一下。

500

混合式火箭发动机测试

“飞鼠1号”使用的发动机是一种固液混合发动机,我们知道,现代火箭有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的区分,这其中液体火箭因为推力调节方便,比冲高等因素,成为了早期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的首选动力方案,而固体火箭在同一时期则因为价格低廉,但也难以做大的因素,主要作为火箭炮、火箭筒等武器的动力。

而二战后,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两种技术都或多或少突破最初的限制,在对方的领域内有所建树。

但是让我们回到它们的源头,早在上世纪30年代,德国在研制液体火箭的时候就想到,为何不结合这两者的技术,将液态的氧化剂注入装填有固体燃料的燃烧室内进行燃烧。

我们知道,固体火箭的固体燃料实际上是将氧化剂和燃料混在一起,换句话来说它就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稳定缓慢燃烧的一大团炸药——这种危险性自然是非常高的,一旦燃烧失控那就是咣当一声。

而同时液体火箭虽然将氧化剂和燃料分开,但也因此需要两套复杂的液压系统,并且需要有两组复杂的泵,分别将氧化剂和燃料按照特定比例注入燃烧室内,而且还要克服燃烧室内燃烧时产生的巨大压力。

这都不容易。

而相比之下, 固液火箭的话,只要将氧化剂注入已经装填好固体燃料的燃烧室内,点火,就可以燃烧了。在一定范围内,加大氧化剂流量,推力就会上升,减小流量,推力就下降,停止注入氧化剂,就停止燃烧。

这看起来似乎是个非常理想的方案,结构非常简单,只需一套液压系统,而且它所使用的固体燃料价格也很低,当时德国选择的就是橡胶——今天台湾用的这个也是。而它所使用的氧化剂也不贵,是笑气——还是和台湾“飞鼠1号”一样……

这样一来,以很低的价格,很简单的结构和工艺,就能实现与固体、液体火箭发动机相似的性能。

这似乎是一种完美的火箭——但是,这也必然带来麻烦,首先就是固液火箭的比冲很低,比固体火箭还要低,所谓的比冲就是一公斤燃料+氧化剂,产生1公斤推力,能持续多少是秒。这个性能是衡量火箭性能的重要因素,液氢液氧燃料在最佳混合比下可以达到463秒,而相比之下固体燃料就只有200多不到300秒的样子。而固液火箭的燃料也是固体,所以比冲也就在同一水平,这还是在使用比较先进的HTPB燃料的前提下,如果使用的是橡胶,比冲还要更低一些。

但固体火箭相比液体火箭,很容易用较小的弹体做出较大的推力,而且点火后马上就能达到最高推力,因此加速性好,对于各种导弹来说是最合适的发动机。但固液火箭却不行,正如我们上面说,它的推力也是随着氧化剂流量的增加而上升的,而且它的最大推力也因为氧化剂注入装置的限制(要克服燃烧室的压强才能让氧化剂“挤”进去)而无法达到和固体火箭一样的水平。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固液火箭具备比常规的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更低的成本,结合了两者的部分优势,但也继承了两者各自的缺点。

而且在火箭技术的发展早期,这种比冲比不过液体火箭,推力比不过固体火箭的东西,在导弹和运载火箭两个领域都没啥用武之地。

因此早早就被放弃——当然一直以来,因为它价格低廉的优势,也从未真正淡出过各国科研人员的视线,陆续研制过一些采用这种原理的,小型探空火箭或者靶弹、靶机。

500

因为固液混合火箭在军事上的用途非常有限,所以美国放心让台湾去开发这种技术,并不担心他们以此为基础真的造出导弹来从而引起大陆的军事反应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商业航天热的兴起,各种以前因为性能较低而不受重视的火箭技术设计方案因为价格低廉而被重新考虑。

甚至于美国有一个新创公司正在研制使用锂电池加热水蒸气喷出来的水火箭,这种火箭的比冲甚至只有二位数,但是它只作为第一级火箭用来将火箭推举到高空,所以只要推力够大就行,这种水火箭能用较长的时间将火箭推送到较高的高度,然后让二级点火——实际上这和用飞机把火箭带到空中发射的原理一样。

既然水火箭都能用,那这种几乎和火箭技术本身一样古老,而且以前也有过一些特殊运用的固液混合火箭更是没问题了。

之前邓紫棋曾经搭乘的“山猫”亚轨道载人旅游飞船就使用了这种动力,不过它的氧化剂是液氧,没有台湾这个笑气火箭这么“复古”。

而说回到台湾的这个“飞鼠1号”,它是一种民营火箭,公司创办人曾经在美国NASA工作,也正是因为看准了商业机会,带着这个方案到台湾,并且希望能在台湾把这种火箭技术发扬光大。

让我们以武器的眼光去衡量一下“飞鼠1号”

首先,它的发射准备过程非常繁琐,发射前需要加注笑气——因为你无法在它的弹体内长时间储存液体笑气。

然后它的载荷能力的可怜,这样一种3吨的火箭,只能携带不到50公斤载荷,最大飞行高度300公里,根据经验公式,最大射程也就是600公里。然后如果再给它增加载荷,按照经验公式,一公斤载荷降低射程1公里,那么也就是说如果发射一个500公斤的载荷,射程就变成150公里了……勉强能飞过台湾海峡。

但是……我们别忘了,这玩意是一种3吨重,1.5米直径,10米长的两级火箭……而且发射前还得加注氧化剂……

我们且不说诸如制导系统什么这方面的问题,你打算在什么条件下发射这种火箭呢?

500

山猫飞船的固液混合发动机示意图

而按照他们的计划,未来的“飞鼠5号”火箭的商业卫星载荷是150公斤,最大弹道高度1200公里……

但这却是一种三级火箭,尺寸已经接近长征6号,也就是说都快赶上东风-4号中远程弹道导弹了……

东-4的射程是4000公里,战斗部重量1吨。当然了这么比是欺负人,东风-4导弹也就是长征1号火箭,它是能够执行正经的卫星发射任务的火箭,和这种专门发射微小卫星的商用火箭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了。

当然了,“飞鼠”系列火箭据它的设计者的说法,燃料成本只有正常火箭燃料的十分之一(当然如果“飞鼠5号”的话, 燃料应该会改成HTPB,氧化剂液氧,那就和一般固体燃料没啥区别了),那姑且还算是有点价格优势吧。

不过,这么一个技术水平和V-2相似的玩意,台湾绿媒拿过来说这东西能有军事用途……行啊,你们就作吧。

当然这样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之所以能允许台湾搞这么个玩意,也是看到它实际上没有什么军事意义,不会真正的挑衅到大陆——但另一方面呢,这又事实上能挑动一下两岸的敏感神经,恰好符合特朗普政府现在喜欢搞的套路。

至于说这玩意商业上能否成功,让台湾“进军世界航天市场”……呵呵,我觉得就这俩字够了。

美国民营航天都已经折腾的飞起,中国也已经满地都是,各种廉价的、便宜的设计方案满天飞,你拿一个二战前被V2火箭淘汰的方案出来说要挑战一下……行啊,佩服佩服,继续吧,有梦想谁都能上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