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奥斯卡表明美国欲结成反华统一战线

 

500

在新冠肺炎霸榜热搜的当下,这两天唯一一个勉强挤入热搜的事件大概就是美国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届奥斯卡的风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获奖者大多是对资本主义有所批判的进步影片。笔者想在此谈谈个人看法,仅供朋友们参考。

一、为什么某些中国人看不懂《寄生虫》和《小丑》

本届奥斯卡最大的赢家无疑是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其打败了《1917》、《爱尔兰人》、《好莱坞往事》等劲敌,夺得了最佳电影、导演、原创剧本、国际电影4项大奖。另一重要奖项最佳男主角奖则被华金·菲尼克斯凭借《小丑》摘下。而这两部电影的主题则是大同小异的,也就是都是讲身为穷苦人的主人公在受到了看似可敬和体面的富人一些歧视与偏见之后,最终奋起杀人的故事。

因此,不少中国人对于这种剧情感到难以理解:《寄生虫》当中的富人只不过是感觉到“受不了主人公身上的穷味儿(穷人的汗臭味)”,《小丑》当中喜剧明星也只不过是把主人公失败的表演在电视节目上取笑了一番。就这么点儿小事,怎么值得杀人呢?

其实,这是中国文艺界乃至整个社会舆论界长期抛弃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产物。革命导师恩格斯早在其早年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当中便一针见血地指出,资产阶级的罪恶是他们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和他们个人的私德毫无关系:

【当然,这些英国资产者都是很好的丈夫和父亲,他们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所谓私德,在日常的交往中,和其他一切资产者一样,也是一些可敬的和体面的人物;在商业关系上,他们甚至比德国人好些,他们不像我们的小商人那样讨价还价,斤斤较量,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归根到底,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还是个人的利益,特别是发财的渴望。有一次我和这样一个资产者在曼彻斯特街上走,和他谈到工人区的恶劣的不合卫生的建筑体系,谈到这些地区的可怕的居住条件,我说我还没有看到过比曼彻斯特建筑得更坏的城市。他静静地听完这一切,在走到拐角上和我告别的时候,他说:“and yet,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money made here(但是在这里到底可以赚很多钱)。再见,先生!”英国资产者对自己的工人是否挨饿,是毫不在乎的,只要他自己能赚钱就行。】

同样的道理,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对资产阶级的怒火也是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所决定的,也就是说这一制度让他们毫无生活出路可言,被逼到绝望地步才会导致穷人必然会对富人进行流血复仇,与资产阶级个人的道德水平与社会习气毫无关系:

【英国人民大概会对顺从地忍受资本家的剥削或在资本家不需要他们的时候就去饿死这样的事情感到厌恶。如果到那时英国资产阶级不变得聪明些(按所有的迹象来判断,这是不可能的),那末革命就会到来,这次革命将是过去任何一次革命都不能相比的。被逼到绝望地步的无产者将要像斯提芬斯向他们宣传过的那样去放火;人民复仇的怒火将迸发出来,来势之猛就连1793年也不能与之相比。穷人反对富人的战争将是人们之间进行过的一切战争中流血最多的一次战争。即使资产阶级中有一部分人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即使资产阶级的习气普遍地改好了,也都无济于事。】

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寄生虫》和《小丑》的主人公为什么“因为一点小事就奋起杀人了”,所谓“歧视与偏见”不过是人民怒火燃烧起来的一个导火线,“被逼到绝望地步”才是穷人对富人复仇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这两部电影尤其是《寄生虫》当中把资产阶级描述成善良而又体面的人士也的确有为他们辩护的一面。但是中国舆论界的主要批评却并非着眼于此,而是认为劳动人民只可以反抗“坏的资本家”,对于“仅仅有一点歧视和偏见”的“好的资本家”,就应该默默忍受而不应该奋起反抗。这种态度恐怕比这两部电影离真理更加遥远。

二、本届奥斯卡表明一个反华统一战线正在形成

那么,《寄生虫》和《小丑》这两部带有一定进步色彩,对广大劳动人民反抗资产阶级乃至西方资本主义体制有一定理解和同情的电影成为奥斯卡奖的赢家,是否说明美国资本势力主导的舆论话语已经发生了转向,世界进步的潮流已经不可避免了?

笔者个人认为,对于世界文艺发展来说确实有这一面,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却未必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一方面,如果美国上层的资本势力仍然怀抱着“历史终结论”,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体制和价值观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是绝不可能选择《寄生虫》和《小丑》这种对资本主义带有明显批判色彩的影片的。但另一方面,他们之所以选择这种影片除了对于资本主义体制前途的焦虑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为了应对中国的挑战,想团结一切团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反华统一战线。

要知道,《寄生虫》的导演奉俊昊和《小丑》的主演华金·菲尼克斯原本都是对包括奥斯卡在内的美国主流价值观有所批判的。像奉俊昊日前就对于角逐奥斯卡表示兴趣不大,被问到韩国为何近20年未有影片提名奥斯卡,他答道:“是挺奇怪的,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奥斯卡不是国际电影节,它非常本土。”(可参见《奉俊昊称奥斯卡“很本土”,网友:很刚很真相》https://new.qq.com/omn/20191010/20191010A0H3MK00.html)然而在获得奥斯卡之后,他们却全都“真香”了。这无疑有利于进一步扩展奥斯卡奖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之前倾向进步,不满美国资本势力的群体当中。

更为重要的是,以奥斯卡奖为代表的美国主流话语为他们打造了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中国。像获得最佳纪录长片奖的《美国工厂》,核心内容就是以曹德旺为代表的中国“先富群体”去美国投资办厂以后,一方面肆无忌惮地压低劳动者的工资,另一方面又粗暴地践踏劳动者的种种合法权益。该片导演在颁奖致辞中更是旗帜鲜明地表示,“我们相信工人的情况会变得更好,只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或译为“全世界工人团结起来”)

他们所呼唤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在针对谁呢?显然不可能是针对主导奥斯卡的美国资本势力,只能是以曹老板为代表的“中国先富”。而在这一方面,相关群体也的确不是无懈可击的。甚至曹老板本人也表示“《美国工厂》是客观的”,“这对我将来继续在美国发展,用什么样的态度克服缺点,把工厂做得更美国化,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可参见《曹德旺祝贺<美国工厂>获奖:看三遍 会客观接受批评》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2-10/doc-iimxyqvz1700823.shtml)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届奥斯卡向2019年去世的演职人员致敬及悼念的环节中,中国演员高以翔的视频画面也出现其中。而高以翔和其他被致敬演员在演艺界的地位有很大差距,去世又和中国文艺界某些“资本至上,利润至上”的不正常状况有关。因此,其明显有针对中国的意味,让人感觉“中国不仅让工人等劳动者活不下去,连演员等文化界人士都活不下去了”。

说句实在话,单单是特朗普当局为代表的西方资本势力反华并不可怕,也不可能在根本上阻止中国的崛起。但是如果西方资本势力利用中国某些人当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把不满资本主义体制的进步人士乃至广大劳动人民都发动起来,结成反对中国的统一战线,那么中国就很难应付了。而本届奥斯卡奖就已经明显传达出了这个危险的信号。

三、不忘初心才能战胜帝国主义的新一轮进攻

有的朋友可能会奇怪,西方的进步人士不是应该天然的亲近中国吗?某种意味上说确实是如此,但是他们更看重的是发展方式而非特定民族。不要忘了,当年提出应该用生化战灭绝中国人的,恰恰是美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创始人,著名进步作家杰克·伦敦。而他提出这种主张的主要理由就是,中国一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商业与人口的压力会让西方乃至全世界的劳动者处境更加恶化。

因此,在根本上打破美国资本势力为核心的西方围堵中国的统一战线,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走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共同富裕和全世界共同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道路,让全世界进步人士与广大劳动人民看到,中国的发展对于他们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同时,也应该注重舆论话语方面的工作。像文艺界与媒体就应该多创作与宣扬比《寄生虫》和《小丑》更彻底的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视作品,从而让全世界进步人士与广大劳动人民感受到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魅力。

这并不是说,中国未来的文艺创作就应该比《寄生虫》和《小丑》更激烈的主张杀死资产者个人。事实上,恩格斯早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当中就指出,正因为资产阶级的罪行是社会根本制度决定的,所以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在承认劳动者对资产者愤怒合理性的前提下又进了一步,认为这种愤怒应该指向社会制度而非个人,仅仅主张“剥夺剥夺者”而非“对剥夺者肉体消灭”:

【革命是不可避免的,要从既成的形势中找到和平的出路已经太晚了;但是革命可以进行得比我在这里所描述的温和些。这与其说将取决于资产阶级的发展,倒不如说将取决于无产阶级的发展。无产阶级所接受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愈多,革命中的流血、报复和残酷性将愈少。在原则上,共产主义是超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敌对的;共产主义只承认这种敌对在目前的历史意义,但是否认它在将来还有存在的必要;共产主义正是以消除这种敌对为目的的。所以,只要这种敌对还存在,共产主义就认为,无产阶级对他们的奴役者时愤怒是必然的,是正在开始的工人运动的最重要的杠杆;但是共产主义比这种愤怒更进了一步,因为它并不仅仅是工人的事业,而是全人类的事业。没有一个共产主义者想到要向个别的人复仇,或者认为某个资产者在现存的条件下能够有不同于现在的行动。英国的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正是从不归咎于个别人的原则出发的。】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不仅广大劳动者摆脱受剥削受压迫地位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共产主义者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想要活命,唯一的办法也是尽快让共产主义者上台走社会主义道路。只要明确了这个真理,不忘初心,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那我们就是无敌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