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如何管理情绪?专家建议可以思考点人生
疫情发生后,每天各种消息不断传来,让许多人感到不同程度的恐慌。2月12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尹平说,这次疫情有三个特点,一是有传染性,二是原因早期不是很清楚,三是会导致死亡,这让人们特别关心。
尹平说,出现恐慌情绪是人们面对危机或压力时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不需要特别去控制和压抑,这种情绪需要正常地去面对,正常地去了解、体验、感受和接纳,它会起到一种保护作用,让我们进一步做好防范。这种情绪需要表达出来,通过和朋友家人交流,表达出来。
当下各种信息来源很多,信息量大,容易变化,甚至有些信息之间存在分歧,尹平建议,要去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关注重要人物的意见,不要让各种信息把自己的生活打乱。防控疫情,很关键的是人的免疫力,所以保持规律生活、良好心态和平和情绪都很重要。
尹平说,平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如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这些都是很好的自我保护。在家里可以让生活内容丰富一点,比如在家中锻炼身体、阅读,都有助于平稳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应对这次疫情。
目前,广东在进行隔离观察的人还不少,很多居民也是一直宅在家里,心理多少有些焦虑。尹平说,宅在家里,生活规律被打乱,情绪很容易急躁,这是常见的情况。要从两个方面去应对。
一是如何去看信息?尹平建议,要有选择地控制信息量,从权威渠道、权威人物去获取。人在焦虑恐慌下,会去关注各种信息,了解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人们的本能。但在看的内容上,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比如什么是冠状病毒,从研究理解方面去获取信息,会让情绪平稳下来。还可以多看一些单位和小区的通知,这些是跟我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
尹平说,个案容易吸引眼球,但跟我们的生活背景是有差异的,很容易把情绪带进去,建议少看。
二是如何做的问题。尹平说,生活还在继续,要给自己的生活做一些计划,保证定时吃饭、睡眠,不要把规律打乱,否则会影响人的免疫力。另外,宅在家也是很难得的家人团聚机会,可以好好和家人相处。也可以找一个很感兴趣的事情研究一下,人专注在兴趣上,时间过得很快,情绪不急躁、很平静,也会有收获。比如看书、听音乐或打打游戏都可以。
此外,要注意动静结合,比如练练瑜伽、打打太极。
尹平说,还可以思考点人生。灾难是存在的,痛苦是客观的。可以想想,一旦疫情结束恢复正常了,怎样更好地过好我们的生活?这也是很好的收获。
如果情绪依然不稳定,还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同一小区有病例,如何最大程度保护自己?
截至2月11日,广州市累计报告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23例,分布在173个小区。如果某个小区或某栋楼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隔离人员,小区的居民应该怎么做好个人防护?居民在家里,以及小区、楼宇里应该怎么消毒?
12日下午,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所长刘礼平表示,不论是不是自己的小区或同一栋楼有病例,都要做好个人防护,把传播途径切断就能最大程度保护自己,首推的就是两点,一是戴口罩,二是勤洗手。
家里环境要保持干净,及时开窗通风,如厕后可先盖上盖子再冲水,地漏隔两天加一些水,也可放一汤匙的84消毒液,30分钟后加清水冲洗。个人衣物一般情况无需消毒,用洗衣液正常清洗即可。
应对新冠肺炎,普通家庭应该如何选择消毒产品?刘礼平说,日常居家需要加强物体表面消毒,首选含氯消毒剂,比如84消毒液、漂白剂等。而针对一些不耐腐蚀的物品,例如手机,可以用75%酒精进行擦拭。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家中使用酒精,最好采用擦拭的方式,而非大面积喷洒,以免带来火灾风险。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