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第五集:高考制度恢复——照亮了中国的未来之路

年大计,教育为先。

500

这样的场景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学子想必都十分熟悉,那段辛苦的岁月早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底。

1970年,中国高校招生仅48000人,如今是3700万人,这简直是天壤之别。那么中国是如何做到的?

解读中国工作室推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系列短片,记录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让我们跟随迈克尔·伍德的视角,一起走进那段对中国而言意义非凡的历史。

《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第五集:未来之路

古代科举考试可谓是成就功名的必经之路,在全国的考试中拔得头筹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家族的骄傲。

在苏州,有一座供奉文曲星的寺庙,里面有一个特别的荣誉榜。从这就能看出中国人多么重视科举考试。这51位大学士均来自于苏州城,他们都是状元,时间跨度从9世纪到1870年。根据苏州旅游指南,苏州文化昌盛,人才辈出,所以这座寺庙古时候香火旺盛。

清王朝落幕之后,科举考试不再延续。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也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

对此,哈佛大学教授、《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说道:“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政府关停了所有大学,停止入学考试。当时有少数人通过党内推荐入学,但那时学校可不传授知识。”

那一代的年轻人都被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全国有1600万中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做农民。

直到1977年,邓小平同志召开教育工作会,迫切希望尽快恢复高考制度。

500

第一年恢复高考,竞争非常激烈。570万人报名,录取率不足5%。恢复高考的成效十分明显,从那之后不到十年,中国大学生人数增长了50倍。

500

除了国内教育的发展,中国也积极派遣学生赴海外留学。而到了今天,不仅仅中国学生会选择去到国外留学,外国学生也会选择来到中国留学。

500

《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系列节目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请大家继续关注后续精彩节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