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怎么办?

500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林有句台词,准备一桌饭,却来了两桌客人,怎么办?这就是辽沈战役时解放军面临的真实情况,虽然之前东总已经同意中央先打锦州的决定并开始执行,但是华北和沈阳同时出兵增援,还是出乎东总林罗刘的意外,倍感压力。因为对沈阳派兵增援是有准备的,而对华北派兵增援则并不是准备太充分,所以有些意外。

如果华北不出兵增援,或者只是以小部队增援,问题并不大,但是国军统帅部从华北抽调部队组成东进兵团,猛攻塔山,还是让解放军这边感到有些意外。因此才有了那句著名的台词,我不要伤亡情况,只要塔山。因为从沈阳增援之前已经有安排了,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安排了阻援兵力,而东进兵团离锦州更近,增员起来更方便,所以对打锦州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

500

按照廖耀湘后来在功德林的回忆,在九月底蒋再次到沈阳催促他出兵锦州的时候曾经说过,当时要他出兵锦州不仅是因为军事上的考虑,更是因为政治上的考虑,因为如果辽沈战役失败,华北就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所以,校长还特别教育他,作为高级将领,看问题要看全局,不能只看局部。所以,必须东西对进,击败解放军,不仅是挽回东北局面,也是要稳住华北的局面。

虽然当时侯镜如作为地下党员在这时候增援并不积极,但是在罗奇的指挥下,独立九十五师的所谓波浪式攻击还是表现出了非常强悍的战斗力,此时如果廖耀湘在得到命令后不拖拖拉拉,而是能够迅速行动,西进增援锦州,东西对进,那么辽沈战役的局面就会很糟糕。虽然当时解放军参战兵力实际上超过国军,到毕竟是攻城战,无论是黑山大虎山一线还是塔山一线失守,情况都会迅速恶化。

500

但侯镜如本人对增援并不积极,到达前线后其实操作都是常规操作,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反而是当时作为黄埔嫡系的中央军将领,廖耀湘再西进的时候一直忧虑重重,对增援锦州态度非常消极,总担心回被围城打援。所以十月二日同意出兵,八日白开始下令部队出动,占领阜新和新立屯之后就又停下来了,犹豫不决,拖拖拉拉,还不如侯镜如这个地下党员积极。

锦州当时的守军兵力超过十万人,东进兵团也有十万人左右,廖耀湘兵团十二个师,也超过十五万人,加上打锦州本身是攻城战,如果在锦州城破之前廖耀湘兵团个侯镜如兵团都已经突破解放军的阻击,到达锦州外围,那么东总虽然兵力强大,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决战,也是非常危险的。好在廖耀湘始终对增援锦州态度消极,不肯全力西进增援,最后不仅坐视锦州解放,也导致了他的部队被全歼。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