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开年:澳洲大火还在烧,12亿动物死亡,65万蝙蝠飞出……

2020年,魔幻,太魔幻,极其魔幻。

当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肺炎疫情的时候,

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

也同步发生着一件又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

当我们把这些事情连在一起去看时,

你会发现,人类才是活得最卑微的。

  01 

澳大利亚的山火依然在烧……

1月31号,

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因林火风险进入紧急状态。

这也是2003年以来,该地区首次进入紧急状态。

看到这个消息,很多人和我一样非常意外。

都五个月了,这山火怎么还没灭啊。

难道真要把整个澳洲都烧为平地吗?

500

澳大利亚首都地区首席部长当天表示——

高温、大风和干旱,将会使首都堪培拉遭受巨大的林火风险。

“这是2003年以来最严峻的情况。”

人们最怕听到的词就是噩梦重演,

17年之后,超级山火还是再次袭来。

堪培拉南部地区,

火场面积已近1.8万公顷,占首都近8%的土地。

500

500

首都堪培拉城区也被浓烟笼罩,

整个天空都被蒙上了一层灰色。

500

浓烟锁城,建筑隐身在一片暗黄之中。

500

很多人相当疑惑——

大火整整烧了5个月了,怎么就不能给它扑灭呢?

其实,这是误解。

事实上,自从1月中旬澳大利亚大火引发全球关注后,

澳大利亚政府也已经意识到火情的严重性,

甚至增派3000名军方后备役人员加入了消防人员的行列,

很多国家也派出了自己的支援团队前来协助。

500

此外,在设备上也算是下足了功夫。

空中每天大约有100架飞机喷洒止燃物。

500

在地面上,也有消防车、推土机和挖掘机等设备,

以移动泥土,清理碎屑区域并制造“防火带”,减缓火焰的传播。

500

可如此煞费苦心,

为什么情况就是不见好转呢?

因为森林大火,

和我们常见的城市火灾并不一样。

它和地震、海啸和飓风一样都属于大型的自然灾难。

破坏力根本是人类难以抵御的。

再加上澳洲今年本就处在极端的干旱天气中,

所以,这火确实真的难灭啊。

感受一下这场山火的威力

这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消防部门公布的一段画面。

一开始,消防员们还在附近工作。

突然,看到远处有山火袭来,

消防人员赶紧撤退。

500

大概一分钟后,

消防车停靠的位置就被大火包围。

500

真的不敢想象,若晚一分钟,

所有人顷刻之间便会化为尸骨。

下面这个是澳洲广播公司播出的,

消防人员进入火场的真实画面。

在消防员的视野下,

烈火近在咫尺,所到之处血红一片。

500

每个人都面对着死亡的威胁,

被无尽的火山包围。

500

山火遮天蔽日,火光直穿云霄,

比电影的灾难片还吓人。

500


  02  

从去年9月份开始,这场大火已经燃烧了5个月。

其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根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

澳大利亚全境被烧毁的森林面积约1120万公顷。

而去年震惊世界的

亚马孙雨林大火烧毁森林面积才约180万公顷。

此外,有1400多公里的海岸线都在燃烧,

相当从东北烧到了江浙沪。

500

500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统计,

大约有12.5亿只野生动物直接或间接死于此次的森林山火中。

这又比之前5亿的数据翻了一倍。

500

(图源: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

然而,这些数字并不是终点。

随着大火的继续燃烧,

以后会是什么样子依旧不得而知。

但起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造成的影响已经是不可逆的了。

 死去的动物

500

被污染的空气 

常年保持空气质量优良的澳大利亚,

目前多个城市都已经登顶全球污染指数日排行榜榜首。

数以百万计的澳大利亚人因山火烟雾窒息。

500

500

好不容易下了场雨,

连雨水都是黑色的,还有一股刺鼻的烟熏气味。

500

(图源:中新网)

 波及全球的蝴蝶效应

更可怕的是,

澳大利亚的这场大火也对全球造成了影响。

欧洲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发表数据:

澳大利亚已经向大气排放约4亿吨二氧化碳。

这个数据比全球116个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国家年排放量总和还要高。

500

NASA地球观测站图像

如果,你觉得这场大火足以让澳洲满目疮痍。

那你错了!

因为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根据《每日邮报》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65万只蝙蝠,

分别涌入澳大利亚不同的城区。

一架医疗直升机被数不尽的蝙蝠包围而无法降落。

其中最危险的蝙蝠,

攻击力强,可以咬伤人的脖子。

500

500

根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报道:

一场巨大的沙尘暴席卷了澳洲干旱地区。

 沙尘遮天蔽日,风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还夹杂着雷暴。

500

500

整座小镇被沙尘暴吞噬,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宛如世界末日。

不要以为这就结束了,

澳洲这次真正诠释了什么叫祸不单行。

一边干旱地区沙尘暴肆虐,一边东海岸又下起了冰雹。

500

像高尔夫球一样大的冰雹,轰炸在这片土地上,

人被砸伤,数百辆车被砸烂。 

500

极端天气接踵而至,灾情堪忧。

不要以为等躲过了这些灾害,一切都会好起来。

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

人类的下一次灾难,将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最近,暴风雨雪“格洛丽亚”就袭击西班牙。

造成强风、暴雨、降雪等极端天气。

500

洪水袭击多处市镇,冲毁桥梁、

破坏海滩、中断铁路和公路。

这也是西班牙30年来遇到的最强暴雨。

500

500

不得不说,自然的反噬力量实在太可怕,

人在自然面前还是太过渺小。


  03  

如果你觉得仅仅这两个国家发生的事情,

还不足以让你惧怕。

我们接着再把目光投向东非。

恐怖蝗灾袭击正在东非……

造成这一灾难的原因是气候变化。

干旱的气候,为蝗虫的繁殖提供了温床。

在东非一些国家,大面积的蝗虫铺天盖地呼啸而来。

每个蝗虫种群包含数亿只成虫,

每天可以飞行90英里以上。

它们疯狂地吞噬着庄稼和植被,

所到之处只剩一地狼藉。

光是一个普通的种群,

每天可以摧毁多达2500人的口粮。

500

救援人员使用农药泵和车载喷雾器来驱散蝗虫群,

甚至连警察也出动了,他们拿枪扫射蝗虫。

可是蝗虫就像烧不尽的野火一样,

怎么灭都灭不完。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

随着新一代蝗虫的繁殖,它们的数量会呈指数式增长。

9个月后会增加8000倍。

500

千万不要小看蝗灾,

这玩意儿狠起来可太要命了。

在三大自然灾害里,我们最常见到的是旱灾和涝灾。

而那个被人遗忘的就是蝗灾。

1875年,美国西部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蝗虫灾害。

1万亿只蝗虫遮天蔽日,席卷整个大地。

多达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蝗灾后离开了自己的家园,

造成的损失大约1160亿美元。

500

真是细思极恐。

如果东非灾情得不到控制,

按照现在的趋势,蝗虫会沿着大陆走向最终抵达

中亚、印度,甚至侵袭我国。

这就像一场蝴蝶效应。

你以为远在天边发生的事情,

最后还是会影响到我们自己。

500

  04  

当然,我们的疫情还在继续……

说完了其他国家此时正在发生的事,

最后再说回我们国家。

现在每天打开手机,

查看疫情动态似乎成了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

截至2020年2月5号17点,

全国确诊病例24423例,死亡人数492例。 

500

 (图源:腾讯新闻)

这不是一个个简单的数字,

而是一个生命,一个家庭。

如果一开始没有人打开「野味」这个潘多拉的魔盒,

也许一切的悲剧也都可以避免。

可惜,没有如果。

500

(图源:视觉中国)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免疫系统,

有的病毒在一种物种身上没啥事,

可是在另一种物种身上就是致命的。

不同物种身上携带不同的病毒,

说白了都是为了适应生存。

在千百万年的进化中,

我们的祖先也早已通过生死考验,

筛选出哪些是人类能吃的食物,哪些不是。

所以一旦打破了这个自然平衡,

后果便会不堪设想。

于是,我们看到了现在所承受的代价。

500

  05 

2020年的开年,真的很难。

澳大利亚山火、西班牙大暴雪、

菲律宾火山喷发、东非蝗灾、新型肺炎……

当这一连串的事情,

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发生的时候,

突然觉得好魔幻。

尽管科技在发展,

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可是当自然灾害,病毒……来袭的时候,

我们才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

其实,作为生存在一个星球的万千物种之一,

人类还是如此渺小。

人类总会在不知不觉的时候,

给自己埋下一颗种子,

可是,没人知道这颗种子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也许,就不再是一场火灾,一场蝗灾,一场暴雨那么简单了……

500

记得去年春节,我们还在被《流浪地球》画面震撼,

为国产科幻电影的进步而高兴。

没想到2020年春节,

我们在忙着急速建造医院、方舱。

或许,

很少有人注意到《流浪地球》中这段话: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

“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如今再看,感慨万千。

500

(图源:《流浪地球》剧照)

澳洲大火还在烧,东非蝗虫开始肆虐。

不只是白鲟,还有很多物种灭绝了……

当电影中的场景如今似曾相识。

难道,人类还不该给自己一些警示吗?

我们常说拯救地球,其实地球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

我们能做到自救,就很不错了……

2020年,

我们又增长了一岁,地球也老了一岁。

人类确实真的该长大了,

要学会敬畏自然 学会尊重生命了。

参考报道资料:

英国广播公司(BBC)、 每日邮报(Daily Mail)、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