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次湖北红十字会的处处失着,处处出问题,处处都做错的一些看法

先说一下,很多人说湖北红十字会只有二十个人,人力根本不足,却不肯放权,宁可物资在仓库里堆着也不发放。

这个说法是错的。

因为二十个人绰绰有余,就是十个人,这事也完成了。

我没做过慈善事业,所以对慈善事业的一些道道没有了解,只是通过一些基本的工业物流道理来说。

一,疫情发现后,应该是各地的防疫部门发出预警,现在我们国家是,这个预警是发给地方政府的,我个人认为,应该同步发给上一级的防疫部门,比如县一级的发给市里,市里发给省里,省里发给国务院——不管怎么说,最后在确定前,发现疫情的地方防疫部门就要开始统计物资需求的数量了。

二,防疫部门是不能去统筹调配物资的,这样会造成权利太大,无法监督的局面,而且派其他部门来监督,因为不熟悉情况,还会造成物资调配不均的问题发生,好在,我们国家有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所以防疫部门在计算完毕需要的物资后就可以直接联系红十字会来统筹调配。

三,就拿此次疫情来说,地方上报的疫情在国务院被确定是全国性的之后,根据现状指派防疫部门和红十字会统计调配防疫物资,而在这之前,上报疫情的地方早就应该开始这项行动了,显然,湖北地方上根本就没有做任何的工作,只是在等…………

 

四,就是物资调配的问题了。

我们国家现在要搞产业升级,很多人认为是做高端,其实做高端只是产业升级的一个小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数量的精准订制下的成本控制。

比如做一件衣服,做最合身的衣服其实不是商店里能买来的,而是量体裁制的,可是这样做成本较高,而且浪费大。因为量小,一块布上裁剪完毕后很可能剩下的布料就不能在使用了,因此要是能快速提高订货量,就能减少浪费,可是量体订制如何快速打量的下达订单?所以裁缝店就需要设计出一套软件,精准的设计出量体裁衣的所有参数供顾客选用,而顾客完全可以在千里之外通过网络下达自己需要的服装参数。这样,只要你的质量一直是稳定并且有提高的,就会越做越大,反而,只能顾客上门一个个的量,一件件的做,要么是极为高端的私人订制,要么就只能完蛋。

在现代工业中,客户的需求越能准确的体现在企业的生产标准中,企业的发展动力就越足。因此我们有了生产管理软件,早很多年就能和自己的客户以及供应商联网,精准快速的获取用户需求然后制定生产时间表,而自己的供应商也能提前备好货,这样不仅仅是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极大的降低了库存成本压力,最主要的是可以提前预估未来的产量走向,而提起做好生产方针的订制。

那么湖北的红十字会怎么做的?

这个不知道,只能通过现在报道的一些文章来看——

他们事前没准备,事后不知道,来了什么物资不清楚,谁需要什么物资不了解,要先给谁不清楚,谁暂时没有紧要需求不关心……

红十字作为救灾时期的物资统筹调配的关键部门,如果较真的话,就一省来说真的不需要多少人。

书记一人、会长一人、财务两人(会计出纳),统计一人、档案管理员一人(完全可以和统计合并)司机一人,卫生保洁两人(男女卫生间),九个人,好吧,湖北红会说是二十个人。先不管其余十一个人是做什么的,先安排一下平常时他们该做什么。

平时就是根据工业部和质监总局定期发布的企业名录,订制以本地为圆心的几级供应商,并且随时更正,现在不知道各个部门的数据是否可以共享,如果可以共享的话,这个更正就非常简单了,把数据包抓过来导入就好。就算是不能共享,这个数据的导入其实也就是个体力活而已,稍稍费点事情。

在发生疫情后,红十字会首先是确认物资需求情况,并根据事先制定的安排方案设计出投放计划,比如A需要什么物资,B需要什么物资等等。

然后开始调配周边的供应商和企业的库存物资,然后根据疫情的发展逐步扩大供应商的范围和数量。

生产要有标准,包装也有标准,运输更是如此,比如口罩,一盒多少只?几盒一箱?几箱打包?几包装车?在联系物资供应的时候,红十字会就应该把自己的标准码下发给各个供应商,然后供应商自行确认物资数量和规格,生成条码后贴在外包装上。

供应商打包运输后,会根据红十字会下达的指令直接把物资运输到所需的指定地方,如果可以,最好是车辆上装上GPS,就算没有,麻烦请把司机手机的GPS打开,并在发货终端上输入定位指令,等定位显示已经进入武汉后,自动在需求方的管理员终端上作出提示,于是接收方就知道什么时间会有什么物资要到了,提前就做好接受检验和分配的安排工作。

货物抵达后,接收方的终端扫描,确认物资,然后接受打开检验,确认后,运输车辆返回。

这一套麻烦么?我们怎么记得我们现在淘宝购物就是这样,连一个小小的包裹都能在页面上显示现在已经到了什么地方,你一个每年国家拨付巨款的机构做不到???

不是做不到,而是压根就没有这心。

如果有在不正规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想必都会有企业仓库管理混乱的记忆,需要什么东西,每次规规矩矩的去领用,手续繁琐,还要看仓库管理员的脸色,可要是你和仓库管理员关系不错,弄不好啥手续都不需要就领出来了。

湖北红十字会既是如此。

如果稍稍用点心,其实红十字会根本不需要提前安排好储备物资,甚至根本不需要仓库的,临时少量的物资,防疫部门和灾难指挥部都会有一些战略储备物资,足够临时性的使用,只要反应及时,足够撑到第一批物资的到来,毕竟第一批不是企业现加工生产出来的,而是各个销售商自己的库存。这就是最简单的仓储成本分摊道理。

其实这样一看,我们在发生灾害后,最好的捐赠就是金钱,而非物资了。

因为捐赠的物资标准不统一,在录入发放过程中会浪费工作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本来在办公室打电话就完成的事情,必须要去现场接收清点,最要命的是,一些捐赠物资数量巨大,可是捐赠清单是纸质的,就需要再次录入,而且,因为不熟悉录入标准,捐赠方的清单上往往会缺失很多必要的参数,比如质量检测清单等等,这录还是不录?

比如这次湖北红十字会,几乎不用想就知道,他们一定是在现场拆开包装,然后找出清单,再一一核对,等到需要的部门来领用了 ,他们还没有统计好,还没有入库,当然,要是莆田系的过来,毕竟熟悉认识,于是先把统计好的拿去用——都是医院,都是医生,为什么要分三六九等?

其实等着捐赠物资来才有调配的资源,就这一点来说,湖北红十字会的负责人就可以被拉出去打靶了……

用不可预计的物资来提供前方战斗需要,这样的军需官活不到战斗结束。

至于有的人说定向捐赠,这真的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比如A需要一万套防护服,B需要一千套防护服,众人一看,A需要这么多,一定是太危急了,从众效应下,弄不好A一下就接受了几万套,而B只接收了几百套(当然,这是在红十字会还有作用的前提下,就现在的状况,弄不好连医院自己都一时无法统计出自己需要多少,并且接受捐赠了多少,因为防疫和红十字会事前事后都没有人来统计)

因为个人捐赠物资标准的不统一,还会造成运输过程的力量浪费,比如标准划一,一车可以拉十万只口罩,现在你十个,我一百个,有大包装的,有散包装的,甚至还有过度包装的……

其实就储备运输来说,我是非常不建议向民间基金会捐赠物资的。

比如韩红老师,我是绝对相信她的操守和个人素质的,但是其他的呢?谁能确定这物资不是去了海峡对面?

还有,在物资捐赠中,的确是可以做到每一包方便面都能追溯到最后的接受者,这个不难,难的是成本。

可是做不做?当然要做。

红十字会是在统筹调配核心物资的,比如设备器材之类的东西,但是灾难发生后,对灾难区的人们来说,最重要的是食物和衣服住宿,这些红十字会完全可以开放民间捐赠渠道,并且在各路媒体上做出宣传,比如不要个人寄出,而是统一交给当地的慈善基金会,然后统一调配运输,如果不放心,也可以定向捐赠,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条码。

个人把物资交给慈善基金会,慈善基金会清点核实物资,然后贴码,并交给捐赠者一份,捐赠者可以在手机电脑上,通过慈善基金会的网站观察跟着自己的物资走向,这个其实也不难,不就是现在物流快递公司的基本工作方式么?我们淘宝购物,不也是天天查看菜鸟,看看自己的包裹走到哪儿了么?

很难么?

其实真的不是做不到,而就是不去做。

 

这次湖北官方,处处应对错误,处处反应缓慢,处处被打脸,让人们愤怒的不是他们的失职,而是他们的不作为,甚至是瞎做为。

不是技术条件达不到,而是这些人压根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却满肚子的蝇营狗苟!

有报道,黄冈是一月五号就开始设立了肺炎防疫指挥部了,那个一问三不知的唐志红据说是半个月没有回家了,可是却一问三不知?可能么?甚至是整个部门都这样,可能么?

湖北真的已经烂透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