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收了一次红包,数量比我一辈子收的都多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不相及研究所
不管你在广东吃过多少正宗的云吞面或是煲仔饭,最多都只能算是旅游打卡,只有在这收过红包的人,才算真正到了广东。
头一次在广东过年的人,都会感觉自己被淹没在了红包的海洋里,不管你过去一年有多么不顺,广东人都能抚慰你的心。
没人知道广东人民过年到底要包多少个红包,也许是源于传统世界遗留下来的精髓,他们发红包不局限于自己的亲戚朋友,往往见人就发,根本不会心疼。
早上出门看到小区保安就发一个,坐公交给公交司机发一个,喝早茶的人会给上菜的小哥发一个,据说茶楼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服务员一天都可以收500多个红包。
在兼具热情和传统的广东人民看来,祝福一定是属于全人类的,红包就是一种交流的载体,没有什么比它更能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能发红包的场景就不会放过。
街头很多店门口都会有两盆大大的金桔树,在刘德华“恭喜你发财”的歌声里挂满红包。
广东仿佛先天下一步进入大同社会了,哪怕这段时间在广东打个滴滴,接你的司机都可能发个红包给你。
“只要你说个恭喜发财,对方马上就能知道你什么意思,当时去医院做透析,护士长还给我发了两个红包。”
在广东过年如果不装满一挎包的红包是不好意思出门的
即便过年假期结束了回公司上班,讨红包也是开工的第一项任务,开工日不干活,就图个相互拜年,在公司溜达一圈下来都有几十个红包。
“他们停车的时候都用红包交停车费”
他们对所有未婚的人都有家长式的关怀,只要坚持单身,即便是五六十岁未曾婚嫁的人都能一直收,而广东朋友对你最真挚的祝福就是希望你明年别拿红包了。
但这给另一些广东朋友带来了困扰,毕竟到了一定年龄,每一封红包都像在催婚。
“我有个同事40岁了没结婚,按道理还是可以收红包的,但她可能不好意思,只能躲,大家都追着他发。”
头一次经历这种场景的外地人往往都会更加肯定,这里确实是共和国的经济支柱。
“我当时惊叹有钱人发红包都这么随意的吗,直到后来有一次我也收到了这种红包,打开一看,五块。”
在很多广东人眼里,红包只分两种,一种是广东红包,一种是其他红包。
“小时候去外公家拜年,红包一拆开只有1块钱,我嫌少后来原封不动还给外公,他居然还夸我懂事。”
这让很多广东朋友一到过年就会有一种被商业社会遗弃的错觉,仿佛自己和祖国的经济发展脱节了。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CAwolf
在广东,发红包被称为“派利是”,计算单位是“封”,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利是”又称“利事”或“利市”,取其大吉大利、好运之意,一般老人家则称之为“红纸”,也就是压岁钱,而“利是封”就是装压岁钱的封袋。
“过年时,老一辈长者给你发红包的时候,通常会说一句:红纸一张,利利是是!意思就是说这封红包里钱不多,主要是给个好彩头。”
据广东朋友的说法,每年年底采购利是封的时候经常觉得自己是个土豪,只有在结账时还是会比较心疼,质量好一点的包差不多有里面装的钱那么贵了。
有人说在广东能体会到无限收红包的快乐,但经常没有什么拆红包的冲动。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人把年终奖都拿回家发红包,广东人民并不在乎钱多钱少,主要图个吉利,讲心不讲金,很多人每年收的红包只够洗一次最普通的桑拿。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广东生活可以最大概率的避免发红包导致的婚后破产
零钱可能是广东最受欢迎的年货,每年过年广东的银行里零钱都会被换空,坊间传言甚至有些地方100元只能换到95元。
这么多年以来,广东的红包金额并没有跟着经济水平一起提高,十年如一日,只不过五块的少了些,十块二十的多了些,最多顾及了一下通货膨胀。
“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一般红包都是十块钱,同事五块钱或者一两块钱,十块钱的红包真的很耐封。”
没有什么比过年时拆开红包露出的零钱更能证明自己是个广东人,如果在广东你发个1000的红包,大家很容易误会你在贿赂上司。
有广东朋友说收到印象最深的红包,就是一枚几个月前刚造出来的一元硬币。
“我一直以为红包最少也是以百为单位的,直到我遇到了一个广东室友。”
“走了3天亲戚,红包目测有30封了吧,接近300块大关。”
“活了20几年收到最大的红包就是100,我爸给过我最大的红包我一辈子都记得,37块5。”
于是有深谙粤语地区文化的人解读,广东人民发的真的是红包,里面的钱可以忽略。
“有次在路上碰到了高中班主任,给我发了两个红包,打开之后我认为这已经突破广东人的底线了。”
有人收到了空红包
根据2017年公布的全国压岁钱地图显示,作为全国经济龙头的广东平均红包只有50块钱,比隔壁福建低70倍。
有广东朋友说世界上最惨的事就是少年成长于广东,中年工作于福建,红包的收支永远不能平衡,这也许就是广东人要吃福建人的原因之一。
从微信红包公布的数据判断,有人怀疑这位深圳朋友可能是马化腾
“据说以前广东的平均红包只有20元,人均50元还是被潮汕地区给拉高了。”
以至于同为广东人的潮汕朋友都在说:“在珠三角地区一年收到的所有红包,抵不上我在潮汕地区派出去的一个。”
潮汕红包往往更洋气
当然也有潮汕朋友对于珠三角地区的习俗表示羡慕,毕竟不管你收了多少红包最后都得还回去。
而当大部分广东人第一次知道了其他地区的红包数额时,反而会感受到一丝对于金钱的畏惧。
“佛山人在北京读书四年,已经被北方的婚俗礼金过年红包啥的吓得腿抖。”
也许低调务实的广东人民早就看破了红包这种交换游戏的规则,他们发红包给你都是真心实意希望你收下的。
不存在礼尚往来,只有真诚的祝福你。
甚至在广东很多地方办酒席,他们会直接把红包撕个角或者折个角,有的只是过一过手就塞回去给你,意思就算已经拆过了。
“你愿意来喝我的喜酒就已经算给面子我了,还收什么钱啊,说了是请你来,就不会收你的钱,一年到头挣得钱,一个红包就派出去几千,你们真的不心疼吗。”
自古以来在经济领域就先拔头筹的广东人民,这种时候显得对现金并不敏感,只讲意头不看钱,又或者说,他们深知面子并不需要通过现金的礼尚往来获得。
“你们不懂,面额小,给你的就是你的,你妈也不会跑来要帮你存着,面额大的话,明天就会从你父母那里再要回来。”
图片来源:知乎用户@廖vancy
当红包变成只为回礼而存在的东西时,广东人早就突破了人情和面子的裹挟,依然坚持红包最初的意义,它本身就不是用来攀比的。
“不以红包谋钱,不以红包谋事,是广东红包好意头背后的初心。”
在广东朋友们看来,对着红包斤斤计较,还不如一会多吃两口白切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