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76》:为何取景西弗吉尼亚?

500

————爱玩游戏的都是老铁————

(作者:席亚洲)

 

最近,关于“辐射76”的消息继续刷屏,虽然笔者不看好这个游戏,但毕竟作为辐射死忠,到时候还是会去玩的……最近恰好有人提到,“辐射76”中设定的故事场景“西弗吉尼亚”,和美国的核避难所是有不少关系的。

事实上,美国目前已经放弃后公开开放的国会避难所、总统避难所都设在弗吉尼亚,而传说中现役的总统避难所,就在“乡村小路带我回家”歌词中提到的“蓝岭山”中(Blue Ridge Mountain)。而电影“终结者3”里约翰·康纳最后成立抵抗军依靠的,就是西弗吉尼亚山区中废弃的政府避难所尚在运作的通讯系统。

500

500

电影《终结者3》中水晶山的政府避难所,建设时间也是上世纪60年代左右

500

佛罗里达小岛上的总统避难所,上世纪60年代,美国认真考虑可能遭到苏联核打击。当时建设核掩体的首要考虑是在放射性沉降(核弹爆炸后几个星期到几个月内会逐渐减弱到消失)尘埃落定前,保护人员安全,而不是直接抵抗核弹命中的冲击波

如今,美国已经将历史上建造,后来停止使用的若干关键机构的核战避难所开放作为旅游用途——开放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这些设施的具体位置已经暴露,而其防护力也已经无法满足对付大当量弹头直接在头顶触地爆炸的要求。

这其中,在西弗吉尼亚白硫磺泉镇的国会避难所在2001年9月开放,该设施是60年代建造,与“辐射”背景设定中的50年代风格颇为相似。

所以,和“辐射”中设定的不少避难所一样,白硫磺泉镇的国会避难所——也是个其实扛不住真正核打击的设施。它基本上是一个修建在Greenbrier山庄地下的,“混凝土盒子”,从当年施工的照片来看,其深度大概也不会超过10米,那也就是说,只要来个几十万吨的弹头直接触地爆炸,在此避难的国会老爷们就集体螺旋升天了。

500

目前已经公开的美国国会避难所,1959年兴建

500

该设施位于白硫磺泉镇Greenbrier酒店地下

500

设施内考虑供大量人员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下至少居住半年

500

掩体内有大量的饮用水和食品库存

500

掩体大门还有奢华的装饰

500

不过这个掩体的防护能力……基本上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它也就是个让国会老爷们快速集体升天的陷阱了……当然辐射系列游戏里大部分地下掩体似乎防护力也就这水平。

500

英克雷:很好,很好……

500

当然今天这变成了吸引游客的一个旅游胜地

不过防核掩体其实发展的历史也是很长的,美国正经的政府、军事核防护设施的发展史贯穿冷战历史,前后建造、放弃、新建造、再放弃的掩体系统,也有好几代了。

白硫磺泉镇的掩体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核弹还没有准确制导,基本不必考虑直接命中危险的年代所建设的掩体。与其类似的还有佛罗里达沿海小岛上,专门为肯尼迪总统建立的避难所,这个避难所的深度也不大。

在那个时期,核弹直接命中避难所的概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当时核导弹和轰炸机的投弹精度都是呵呵呵……所以只要考虑远距离的冲击波、地震波和光辐射影响,然后这些避难所的重点其实是防辐射尘,让人员能够至少在封闭环境下生活个一年半载。

500

当然,真正能抗核弹直击的掩体,并非不存在。比如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所在的夏延山基地。

500

它的大门是开在隧道里面,侧开,以降低冲击波的超压水平。

500

此外,该设施被安装在巨大的弹簧阵列上,即使核弹在头顶触地爆炸,地震波也不会摧毁设施。

500

正是因为这个设施这么安全,在科幻剧集《星际之门》中, 它成了安放星门,探索未知世界的地点。

500

当然了,近年来,在美国某篇网文的影响下,国内很多人又开始跟着喊:“核掩体都是假的”——这其实也是一种错误。本来核掩体就不可能让人在核弹直接攻击中生存下来,它的基本概念就是让距离核弹爆心有足够距离的人能够生存——当然,这世界上也并非没有真正的“核弹掩体”。

例如美国夏延山中的“北美防空司令部”掩体,按设计它就能抵御百万吨级核弹直接命中——事实上谈核掩体效果,不分级别一概而论,那就和谈毒性不谈剂量(或者谈恋爱不为结婚)一样,是耍流氓……

近期以来国内关于核掩体毫无意义的说法嘛,出处大多追溯上去可以找到这篇网文,2016年发的一个博客:

500

而在美国流行文化里,“核掩体”已经超出了它的本来意义,变成了一个时代符号。事实上核战争本身也是美国的一个流行文化符号,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关于核战争,以及核战争以后挣扎求生,重建文明的故事,以各种方式出现在不同的媒体中。而这其中光是游戏就有不知道多少款,而“辐射”其实也只是其中特别出色的一作而已。

回过头来看,相比美国“末日”文化,中国似乎在这方面没啥建树,虽然我们也有深挖洞广积粮的时代,但却似乎没有关于这些东西派上用场的时候,生活会变成如何的想象。

在刘慈欣小说《超新星纪元》里,有一个片段,是关于全世界成年人突然死亡后,儿童世界的景象,当中有一段在无政府状态下,儿童们当中开始出现掌握武力的“强人”,建立军阀政权的雏形的描写——当然这一段没有展开。

相比之下,俄罗斯还有个“地铁2033”这样的莫斯科地下苟延残喘的想象呢。

或许对于中国人而言,1949年以前,这个国家已经够“废土”了……即使爆发核战争,也不过“一夜回到解放前”?……或许吧,所以中国才出现了“抗战朋克”这样特殊的当代流行文化……

上网去搜了一下,今天美国仍然有地产商在推销防核地下掩体,一般是退役的老军用掩体——推销的广告词都和Vault tech颇为相似:“核掩体家庭,终极的‘私人社区’”……按照广告词,他们推销的这个核掩体社区可选的建设项目还包括了:马厩——充分考虑核战争后出行的需求啊。

避难所,也可以很欢乐……比如《辐射:避难所》……

500

500

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政府呼吁下,许多美国人自己动手,在自家后院挖地下掩体,差不多就是辐射4里面庇护山庄邻居家这个的样子

500

其基本概念就是一个水泥盒子

500

一个地下掩体应该有的关键设施,注意这里面很重要的两件东西——盖格计数器和收音机

500

这两样加一块,那就是Pipboy……呵呵

500

在那个冷战疯狂的年代,美国政府给出了许多可供民众自行搭建的掩体概念,比如:

500

500

500

当然,这也让人看到了商机……

500

500

非常“Valut Tech”风格的推销

而且至今还有地产商在卖,而且顺便还提供改造服务……

500

这其实是一组当年的掩体仓库

500

地产商宣传称可以把这里建成一个“地下掩体市”,容纳好多家庭:

500

500

经过改建,每个掩体内都可以容纳一个大家庭居住:

500

500

除此外,未来的“地下掩体市”还有:商店、会员制的餐厅和酒吧、社区剧场、SPA和运动房、诊所、水耕农场、小教堂、武器靶场、小型工坊,包括多种设备和木工车间……以及,画龙点睛的:马厩(hourse stables)……

500

你可以提前把马儿扮起来:

500

啊,碰上死亡爪啦,没有马的话就跑不掉了哦……

500

本文属作者【观游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