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探访了一个中国最大的同性恋组织,两个字:吃惊

第三个吃惊

此外,胡志军和吴丹咏也与耿直哥谈到了他们这份“让家庭接纳同性恋子女”工作的另一个益处:可以一定程度上化解“同妻”问题。

所谓 “同妻”问题,指的是一些同性恋者或迫于家庭“传宗接代”的压力、或是纯粹自己想要孩子、或是单纯为了掩盖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便选择与异性结婚的一种现象。由于其中受害者多为女性,这一群体也被称为“同妻”。

而为了让耿直哥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亲友会”还专门向耿直哥引荐了一位被“骗婚”的“同妻”受害者。这位 “同妻”也向耿直哥直白地介绍了她的遭遇:她是一位有孩子的单亲母亲,之后与一名隐藏自己身份的同性恋男子结婚。可她发现“丈夫”在婚后与她几乎没有从情感到性关系上的关爱。

500

这种莫名其妙的“冷暴力”,直到她意外地发现“丈夫”在一个名为Blued的社交软件上与各种男性互相“约炮”后才有了答案。她甚至还发现“丈夫”所在的这些“同性约炮”群里有人在专门“指导”他人该如何“骗婚”……

这位受害者还说,她认为现在找女性“骗婚”的那些年轻同性恋者,更多是出于掩盖自己同性恋身份的目的。所以,即便“同妻”在发现“丈夫”的秘密后提出离婚,这个过程也极不顺利,因为对方会否认自己是“同性恋”,甚至会反咬女方一口,从而让受害“同妻”在法庭上什么补偿也得不到。更有的案例中,这类同性恋者会找自己的好友引诱他们长期冷落的妻子“出轨”,以此作为是女方在“破坏婚姻“的依据。

但令耿直哥吃惊的是,这位“同妻”受害者却对“同性恋亲友会”的工作很认可。她说,“同性恋亲友会”不仅不回避这一同性恋群体的问题,还时常会邀请她为“亲友会”的成员讲述“骗婚”和“同妻”的事情,好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并消除这一社会问题。另外,“亲友会”也在为她所发起的一个“微尘姑娘同妻救助工作室”提供一些团队建设方面的培训,从而令“同妻”们能更有效地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500

“亲友会”的负责人胡志军也告诉耿直哥,“同妻”问题的出现也与家庭乃至社会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接纳度有紧密关联,多是出于家庭传宗接代的愿望或不接纳而掩盖自己身份的原因,尤其在一些乡村地区更容易出现。而“亲友会”则希望通过增加同性恋者的家庭对他们的接纳程度,更好地从源头上遏制这一问题。

第四个吃惊

最后, 耿直哥从一份介绍“亲友会”的官方材料中了解到,经过10年的发展,这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同性恋公益组织,目前已经在全国拥有59个分会和3000多名经过专业心理培训的志愿者,在为30万同性恋人群提供着服务与帮助。

其运作资金也全部来自国内渠道的募集,并且定期公开。

500

同时,“亲友会”的不少公益活动还登上过央视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英文频道(CGTN),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中国“外宣”工作的一张“名片”。

500

不过,令我第四次感到吃惊的,还是“亲友会”本部所在的广东省的相关部门对他们工作的认可。胡志军就告诉耿直哥,“亲友会”一直很重视与官方合作,而广东官方对“亲友会”的工作内容和务实的态度也一直比较认可。此前有报道显示,广东省民政厅已经向民政部上报过关于“亲友会”在民政系统注册的问题,其中省厅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地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这个群体确实存在,他们的家属确实需要得到关注”。

同时,广东省的一些政协委员以及一些全国人大代表也在积极呼吁官方不妨多了解甚至接触这个同性恋公益组织,进而通过允许其注册,可以令其在官方的监管与指引下更好地关注和服务中国的同性恋群体。

500

500

有数据显示中国总共的同性恋人数已经达到“数千万人”。这意味着还有更大比例的同性恋者仍蜷缩在社会的“黑暗角落”,而这种负面的生活与心理状态也很容易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与发酵。

因此,胡志军也希望通过与官方部门紧密合作,能令“同性恋亲友会”更好地引导同性恋人群通过获得家庭的接纳与关爱,而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

(完)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热门评论 3

  • 南徐一竹 间隙性发愤图强 持续性混吃等死
    低调做事  我们没意见~ 生理同性恋值得同情和关爱 但是如果和国外一样跳出来哔哔哔  那还是要踩~
  • 洛天依 闻鸡起舞
    持保留态度,毕竟微博上的 那个美利坚大使馆 也组织了什么LGBT啊什么什么会,感觉分分钟出二五仔。  其实只要老老实实的过生活…别人真的没那么多闲工夫去理你的
  • 国货航1056 我是自干五 我站对不站队
    这才是我之前在很多地方表达过的观点:一个真正关心LGBT群体的组织,会先对成员的父母做工作,因为至少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对LGBT群体的阻碍主要来自其父母,对父母做好工作才能最切实提高LGBT的生活质量。至于那些隔三差五拉着LGBT和彩虹旗上街吆喝的NGO,其实都是在吃LGBT的人血馒头。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36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