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澳门霍英东”,澳门风云见证人!
今天,2019年12月20日,
20年前的今天,
澳门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
镜海有魂,游子归家。
澳门回归20年,
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写下40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新传奇,
在这段传奇中,
有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就是一生爱国爱澳,
为澳门回归立下大功的
马万祺先生!
01
白手起家遭国难
战火凋零赴澳门
1919年10月21日,
马万祺出生在广东南海县
一个商人的家庭。
在他15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
家中失去了顶梁柱,
学业优秀的他
不得不弃学从商。
马万祺继承了
父亲的宽厚谦和、慷慨仗义,
再加上天资聪颖,
很快,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1937年7月7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日军对广东沿海地区进行轮番轰炸,
广州这座美丽的花城,
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马万祺带着家人逃到了香港,
然而,眼看生意刚有一点起色,
1941年香港也被日本人侵占。
日军举行占领香港入城式
马万祺刚在香港创下的一点基业,
几乎全部被日寇掠夺。
他心中充满了仇恨,
誓死不当亡国奴。
1941年12月,
马万祺和家人乘着最后一班轮船,
前往澳门,
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自此,他再也离不开澳门!
马万祺初到澳门,
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小米铺,
利润仅够他和朋友勉强糊口。
但是,凭着精明的经商头脑,
很快,他就在澳门站稳了脚跟!
1943年1月15日,
马万祺和南海同乡罗柏心小姐结婚,
澳门工商界的头面人物、
政府官员和亲朋好友前来祝贺时,
却诧异地发现婚宴,
仅为简单的茶话式酒会。
原来,时值国内抗战的关键时刻,
马万祺与罗柏心商定:
婚事从简,
将钱用在有意义的事上。
在征得双方长辈同意后,
将丰盛的婚宴改为简单的茶会,
把为婚宴准备的5万大洋
全数捐赠广东省妇女会,
作为战时抚育孤儿的经费,
来宾们得知内情后,
无不拍手称赞。
1943年1月,马万祺与罗柏心结婚
当时,躲避战火的难民很多,
面对流离失所、
饥肠辘辘的同胞们,
年轻的马万祺决定做三件事:
第一,救济难民。
每天设摊煲粥,
免费提供给难民充饥,
还将原先采购回来的大米
平价卖给市民。
第二,应中共地下党员柯麟医生的邀约,
参与主持镜湖医院,
并逐渐将其改造成澳门著名的慈善医院。
第三,运送抗战物资回内地。
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向内地
输送棉纱、布匹和医药用品等物资,
对支援内地抗战起了很大作用。
02
为了祖国甘愿冒险
“关闸事件”立了大功
1948年,29岁的马万祺加入了
澳门最大的民间组织中华总商会。
在与殖民统治者争取权益的斗争中,
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1949年10月14日,
伴随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
直取广州。
马万祺万分欢悦,
他与挚友柯麟、何贤等
在澳门平安戏院召开了
澳门各界民众庆祝新中国诞生、
和广州解放的大会。
在大会上,
当会场响起雄壮、激昂的
《义勇军进行曲》时,
马万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顿时热泪盈眶……
1950年,马万祺先生在澳门各界庆祝国庆周年大会上
1950年,一心报国的马万祺
协助驻澳门国营机构购进战略物资,
支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与广西。
当时,广东城乡正面临春荒,
粮食紧缺,
马万祺抢运大批粮食和五金器材、
汽油等物资至内地。
抗美援朝期间,
他再一次突破敌国的封锁,
顶着巨大的风险从国外采购物资运回国内。
了解他的人都说,
马万祺是澳门的霍英东,
为了国家和民族敢于冒险。
1952年,突发的“关闸事件”
把33岁的马万祺推上历史舞台!
7月25日,驻守澳门关闸葡萄牙士兵,
(关闸:陆路通往中国内地的唯一关口)
突然向中国边防军开枪射击,
并向拱北—带发炮轰击。
中国边防军对这无理挑衅,
当即开炮还击,
8月2日,中国宣布封闭关闸通道。
澳门的物资供应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大陆,
关闸一封,澳门物价飞涨,
流言四起,社会动荡,
传言澳门不到一个星期就会变成死城。
社会压力迫使澳门当局坐立不安。
当时中葡之间没有邦交关系,
澳门当局恳请马万祺出面调解此事。
马万祺打电话到广州,
仅过了一个小时,
广东省政府主席叶剑英回复:
请他与何贤(何厚铧父亲)前往广州。
澳门当局接受中方谈判建议,
于8月23日派经济局长罗保带着“道歉书”,
通过关闸到中山与解放军谈判。
在何贤、马万祺的斡旋下,
中葡双方前后经过15轮谈判
最后以葡方道歉、
从原警戒线后撤50米、
向中方赔偿人民币44亿元(旧币)结束。
后来,马万祺曾说:
“当时是抗美援朝时期,
有些物资要通过澳门运走,
所以无论为当地考虑,
还是为国家考虑,
我都要出面的!”
03
始终与中国共产党
风雨同舟、肝胆相照
翻开马万祺的“朋友圈”,
老一辈革命家何香凝、邓小平、
叶剑英、廖承志、王震等人,
都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早年到澳门工作过的潘汉年、
柯麟、柯正平、夏衍、乔冠华、茅盾等,
都是他的老朋友。
马万祺之所以成为
中国共产党信任亲密伙伴,
跟他年轻时的一次经历分不开!
1942年,马万祺患肺病,
得到了柯麟医生的精心治疗,
而柯麟医生是他认识的
第一位共产党员,
同样的爱国情怀、
同样的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让两人很快成为了知己。
柯麟医生
1943年,
同为中共党员的柯麟的胞弟,
柯正平到澳门工作,
马万祺与柯正平相识后,
开始与中共领导的东江抗日游击队有了来往,
他联合澳门的爱国人士,
想方设法运送医药用品和物资,
给在华南敌后坚持抗日的游击队。
图 | 马万祺手迹 欣喜结交柯麟医生
经柯麟介绍,马万祺认识了
周恩来派到香港的共产党员潘汉年,
以及夏衍、阳翰笙、茅盾等
进步文化人士,
他真切地看到了共产党人
为中国人民的自由、
民主和幸福的不懈奋斗,
从此,更加坚定不移地
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事业。
“文革”期间,
马万祺许多朋友被打倒或被迫靠边站,
他困惑不解,
但始终相信这些朋友都是好人,
在人们避之唯恐不及时,
他却想方设法给他们送上关怀和问候。
1967年春,
马万祺夫妇趁着到广州,
悄悄去看望柯麟一家。
上世纪50年代,马万祺先生与柯麟、柯正平兄弟合影
马万祺还多次到叶帅府上探望,
每次见面,
叶帅总是气定神闲,
这使马万祺更加肃然起敬,
他说:“我感到了叶帅临危不惧的胆识
和志在千里的气魄。”
1970年,
马万祺夫妇到北京向74岁的叶帅贺寿,
叶帅用手指在他的手心上
写了“老骥伏枥”4个字,
用特殊的方式将
信心和力量传递给老朋友。
粉碎“四人帮”后,
叶剑英不顾80高龄视察
广州、珠海、深圳等地,
马万祺欣然陪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马万祺又多次向中央领导人提议
发动侨胞投资祖国,
并率先与霍英东、何贤
在珠江三角洲投资,
兴建了国内第一家合资的星级宾馆
——中山温泉宾馆,
还兴建了从澳门到广州的4座大桥。
1984年1月,邓小平、杨尚昆、王震与霍英东、柯正平、马万祺等港澳知名人士在中山温泉宾馆合影
1980年12月28日
中山温泉宾馆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
霍英东十分动情地说:
“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不行,
请你来看中山温泉宾馆。
你们不信祖国的改革开放会成功,我信。
谁担心,就请你们来看,
请你们来中山投资。”
可以说,中山温泉宾馆
凝聚着马万祺、霍英东等当时整整一代
港澳爱国企业家对祖国的深情。
1984年,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
联合声明发表后,
邓小平邀请马万祺在人民大会堂见面,
请马万祺转告港澳朋友———
“一国两制”是可行的。
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会见马万祺
从1978年起,马万祺就已作为
全国政协委员直接参政议政。
1993年以来,先后当选为
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走上了国家领导人的岗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马万祺始终与中国共产党
风雨同舟、肝胆相照。
04
身兼重任多阻碍
澳门回归大贡献
澳门在回归前治安状况很不好,
黑恶势力横行,
不仅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时常受到威胁,
马万祺也两次遇险!
上世纪80年代,
在澳门中华总商会第38届,
理事监事就职会场上,
有人企图给他与何贤一个下马威,
那天,澳门各届送来了许多贺喜花篮,
马万祺研读花篮上的贺词时,
忽见其中一只写有“鞠躬尽瘁”的花篮,
跟其他不太一样,
他仔细一看,
竟发现花篮里藏有一枚定时炸弹;
还有一个晚上,
马万祺和家人晚饭后在客厅聊天,
突然听到院子里传出一声巨响,
过去一看,院子的围墙已被炸开一角,
虽然屡屡遭遇恐吓、威胁,
但马万祺无所畏惧,
在维护澳门工商界和澳门人民正当权益时,
总是挺身而出。
1987年4月13日,中萄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后,马万祺(中)和崔德祺(右,系崔世安叔父)接受记者采访
1987年4月13日,
中萄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签字;
1988年9月,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
马万祺担任副主任委员。
许多澳门人盼望
回归后有驻澳部队保驾护航。
然而,在中葡双方谈判时,
葡方提出:
葡方20多年来没有在澳门驻军,
故中方也不能驻军。
然而,当时澳门治安状况很不好,
社会上常有打打杀杀、
很多有钱人不敢在澳门逗留。
马万祺得知消息后
立即找到新华社澳门分社负责人,
说:“驻军反映国家主权 。
如果没有驻军 ,
出了什么事情怎么办?
因此无论多少一定得有驻军!”
并请分社负责人向中央反映这个意见。
后来有机会亲自拜见邓小平时,
他又再次重申。
中央明确表示同意他的意见:
“一定坚持在澳门驻军,
请放心。”
图为1999年12月19日,马万祺和解放军官兵握手。
1999年12月20日,
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威风凛凛地
站在受到百年殖民统治的澳门土地上时,
当地10多万居民自发地夹道欢迎,
马万祺,这位已经80岁的老人,
这位一生盼澳门归、
见证了澳门风云变幻的爱国者,
跟许多澳门老百姓一起,
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05
国家国家 祖国是国
澳门是家
马万祺爱乡爱澳爱国,
一生不遗余力地
支持国家的教育、医疗、
文化和赈灾扶贫事业。
他倾力资助澳门最大的民间慈善医疗机构
——镜湖医院、
担任素有爱国传统的
濠江中学董事长。
图 |上世纪80至90年代,担任澳门濠江中学董事长的马万祺,非常关心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提升。
在故乡广东南海,
他出资复办南海中学,
又筹资复办元甲小学。
捐建南海人民医院门诊大楼,
捐资创立南岸老人康乐中心,
建造佛山市文化中心,
改造佛山足球场。
1986年,他与荣毅仁、霍英东等
在香港发起成立了
暨南大学教育基金会。
为暨南大学的发展
倾注了巨大的心血!
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中,
他积极带头并号召驻澳门的
全国人大代表和各级政协委员捐款捐物,
购买医疗设备,
分送到北京、河北等地,
还亲自写信题诗,
鼓励慰问广大医务工作者。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卧病在床的他更是带头捐款!
晚年的马万祺,手里拿着北京奥运会“福娃”
2008年10月9日,
已经89岁的马万祺,
在医院病榻上对记者说:
“身为中国人,
能尽自己绵薄之力为祖国做些事,
此生无憾。”
2014年5月26日,
95岁的马万祺
带着无怨无悔无憾的一生,
带着对国家和民族炙热的爱,
在北京逝世。
国旗覆盖他的棺柩,
澳门两任行政长官,
何厚铧、崔世安
亲自为他扶灵……
今天,澳门回归20周年,
当我们由衷地感慨
澳门同胞为何这样爱国爱澳时?
其实,马万祺早在19年前
就给出了答案!
2000年,
在澳门回归祖国一周年时,
马万祺感慨万分地说:
“国家国家,祖国是国,
澳门是家呀。
回归前和回归后,
祖国对澳门的关怀和帮助,
就如母亲对她最疼爱的孩子那样。
就凭这一点,
澳门人对祖国的爱,
不可能不是发自内心的赤诚。”
20年来,时光在澳门书写了
“一国两制”的传奇,
马老,您一定看得见,
今天的澳门,
市民安居、百业兴旺,
今天的澳门,
是生机勃勃的澳门,
是蕴含无限可能的澳门。
来源:北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