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不如就叫「理想者之歌」

500

作者 / 黑河

牛栏街刺杀一案终于水落石出。面对幕后凶手为林婉儿二哥林珙的真相,范闲陷入了两难境地,一边是为己牺牲的兄弟,一边是倾心爱慕的姑娘,复仇与否都无法让其全然心安理得。五竹叔的适时出现既帮范闲报了仇,同时也为其解了围。

故事也从探究谁策划了牛栏街刺杀挪转到谁才是杀害林珙的真凶上。太子不依不饶,陈萍萍以大宗师四顾剑结案,庆帝以此为由征伐北齐,暗流涌动,剑拔弩张。

500

回到滕梓荆下线时,令不少观众意难平。很难想象,一个出场短暂的配角竟然引发网友如此强烈的反应。在原著里,滕梓荆并没有死亡,但存在感也不大。之所以没有按照原著设定走,编剧王倦有着自己的想法。

“本来滕梓荆可以做个忠诚的属下,一直默默无闻跟到最后,可如果这样,他只是个记不清面目的平淡角色,对主线无关重要。所以丰富了一下人物,让他成为自己的主角,也成为范闲成年后第一个平辈的朋友,或者说,是家人。”王倦说道。

最终才诞生了我们所看到的滕梓荆:重情重义、柔情热血、可爱冷幽默。虽为烟花,却让人记忆深刻。滕梓荆虽然已死,但由其死引发的蝴蝶效应并未停止,且随着剧情的推进慢慢铺展开来。

500

众所周知,字数近四百万字的小说《庆余年》,改编起来难度很大,也造成了版权的多年兜转易主:从2009年被盛大文学卖出起,海南电视台率先抢下版权,而后又被深蓝和华娱购入,但都以原著粉苦苦等待影视化无果收场。

直到2017年6月17日,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宣布,腾讯影业已获得《庆余年》长期的影视改编权,并将与合作伙伴新丽共同出品、承制《庆余年》系列电视剧,至此十年的版权曲折之路才得以告一段落。而如今从最终呈现出来的电视剧《庆余年》来看,不仅赢得市场赞誉,获得豆瓣8.0分,成为近两年来首个百度指数峰值突破百万的剧集;更是给宏大男频IP小说改编打了样。

500

不以好坏大小论角色

群像传奇的书写法则

“口算致富范思辙,热爱午睡二姨娘,不想穿鞋二皇子,京都高德王启年……刘海飘逸李庆帝,局部打码五竹叔……暴力红唇皇太后,蜜浆上瘾梅执礼。”微博上@空空两对半如此总结《庆余年》中出现的人物,并表示群像的精彩程度承包了该剧精彩程度的80%。

这是观众们的共同感受。在主角光环之外,配角们也都闪闪惹人爱,这种现象在过去很多剧集里鲜少看到。王倦说,没那么扎实的人物和情节,哪来的电视剧,好小说是一切的基础;然后是每个演员的用心演绎给每个角色赋予灵魂。

好小说并非《庆余年》一个,影视化后能赢得市场叫好声的的确是少数。只能说小说基底夯实、演员演技在线固然重要,但缺少好的剧本骨架以及拍摄指导,或许也就不存在我们如今看到的剧集《庆余年》。

而王倦在着手改编时,就已经确定了群像戏的方向,“我想做人物,真正想表达的是这么多人的精彩点,靠人物来吸引观众,而不是只靠主题吸引观众。”

500

在他看来,作为专业编剧,要做到每一个出现的角色,都能被观众认识记住,哪怕话不多,“如果人物第二次出来你就想不起来是谁,那就是我失败了。”

在人物塑造上,王倦告诉娱乐产业他会将自己代入观众视角,而观众认识一个角色的过程与他生活中认识一个人的过程是相同的。“我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这个人最有特色的一面,观众对于出场人物首先也是因为其异于常人的地方而记住他,然后再挖掘普通平凡的点,进行人物再丰富。”他强调,如果仅做到第一步特别之处的呈现,观众不会爱上这个人物,只有发现或生活、或情感、或人生的一面,给予观众这人就在你身边的感觉,人物才会更鲜活,不再是单一的平面形象。

具体到剧中人物上,比如范思辙,大众对其初印象更多停留在爱钱上,等这一记忆点立住之后,慢慢又显露出他经商头脑,怕姐姐,崇拜父亲等多面特性。二姨娘一开始尽是后妈的形象,越往后则呈现了她的善良温情。

就连凶神恶煞的北齐高手程巨树,在临死前说的一番话“我出生以来,见我面者,有恐惧、有厌恶,要么要求我杀人,要么退避三舍,请我吃果子的,只有他一个”,也让这个人物在凶恶表象下展现出光亮。

“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角色,都希望他有可爱的一面、任性的一面,而不是好人或者坏人一种面具。”王倦说道。因此,网上还出现了“可爱死了”的词语,意为王倦笔下你觉得可爱的人都得死,该阵营中既有梅执礼,也有滕梓荆。

500

王启年也是《庆余年》塑造特别成功的一个角色。初见觉得他爱财、市侩,却也会怕老婆,重情义,有人情味,偷偷安置照顾滕梓荆妻女,不顾安危帮助范闲。除了人物自身丰富可看外,王启年与滕梓荆一样对于主角的成长变化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果说滕梓荆的存在让范闲有了爆发的机会,那么王启年的陪伴则让范闲守住了分寸,没有向黑暗靠近。

无论是范闲性格的微调,滕梓荆的大改,还是王启年的扩充等,所有围绕人物塑造的增减都会以尊重原著为核心,既不对原著“伤筋动骨”,同时又保留着原著的灵魂。

“我自己就是小人物,身边也是小人物,所以塑造小人物不要当作戏剧人物去做,而是当作身边朋友。我尽量让观众喜爱他们,把他们当成亲人或朋友,这样观众才会跟着角色走向剧情。”王倦如此总结他在小人物上的塑造心得。

500

沉重话题轻松讲

《庆余年》的幽默与厚度

 

导演孙皓接触到《庆余年》的时候,王倦已经完成了前15集剧本,一口气看完后孙皓形容“特别解渴”。两人见面后便坐在一块畅谈了整个下午,发现审美惊人地相似,“我们都青睐在当今社会既能感动自身又能感动观众的作品,而《庆余年》便是如此,也让我们有了交汇。”

他称自己与王倦合作起来天衣无缝。在用什么风格去呈现《庆余年》这个问题上,两人不约而同,即厚重话题轻松讲的喜剧化风格。

“选择厚重话题是考虑到自己已不年轻,不想再拍一些轻飘飘的片子;之所以走喜剧化路径则是考虑到要让大众轻松起来,如果太厚重,几集压下来观众就可能受不了了。”孙皓说道。

《庆余年》的喜剧性一方面源自带有幽默色彩的人物,范思辙、王启年、庆帝、二皇子等角色性格里都有搞笑基因。像二皇子的白眼,不爱穿鞋;庆帝的深V、飘逸刘海装扮等都是被网友频繁讨论的笑点。而范思辙、王启年的爱钱人设更是深化了两个角色的喜剧效果。

500

孙皓说他和王倦都反对为搞笑而搞笑,这样观众是不会笑的,“幽默感是来自人物”。“不要为了搞笑而破坏人物性格,像王启年、范思辙所说的话基本都在体现爱财,但他们的话不能对调,如果范思辙的话是王启年说出来,笑果可能就消失了。”王倦补充道。

导演在拍摄过程中的一些随机应变也经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喜剧作用。像二皇子喜欢净街的设定,孙皓就给二皇子安置了这样的癖好,每次出场都会让随从把街上人群清空,“我喜欢与民同乐,但又不喜欢人”的台词瞬间提升了喜剧效果。

另一方面,《庆余年》的喜剧性还体现在古今语言、思维的时空落差上,比如范闲说到“狗血”“智商盆地”“相声”等现代词汇时,范若若一本正经地问他“何为XX”;以及范闲与二皇子剑客关于“快件/快剑”的对话等等,都充满了喜感。

500

500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30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