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奇想:关于河南如何创办高水平大学的讨论。
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缺乏一所高水平大学,这不仅在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对本省考生不利,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郑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发展。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一群最优秀的大脑聚在一起,量变引起质变,一点突破,全省受益。
河南省目前急需好一本,二本高校和大中专院校已经足够。一本中能算好一本的只有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河工大和华北水利水电还差些火候。此次双一流评选中虽然河大和郑大都已入围,但就连我认识的部分郑大和河大校友都认为,两校属于被照顾,下一轮出局是大概率,并且为了照顾本省一本率和211率,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扩招规模都很大,越往后,对经费的要求越高,而河南省高等教育经费较少,不足以支撑起一个6万余人规模的高校冲击一流,因此,可以排除。
河南周围几省,陕西有三所985(西交,西工大,西北农林大),并且陕西自己经费也不富裕,曾经压上交一头的西交如今也江河日下;而西工大背靠陕飞和西飞,对地理要求较高,大规模的风洞也不可或缺。因此,这俩高校的遭遇说明中部省份发展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是不现实的,必须要有自身特色。
湖北的几所高水平学校,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华科,华科的崛起主要就是自身努力+政府给钱+背后有人,华科和民企一哥华为关系匪浅,企校之间的互动对各方来说都是共赢。因此,华科的经验可以借鉴。
山东有2所985,水平最高的山东大学,长处是文、理学。并且山东大学在这一领域水平不低。但山东大学目前遇到一个难题,就是自己培养的人才极易被上海和北京挖走。典型的就是薛其坤和王小云(都被清华挖走),发展文理并重类大学极易被北上广掰棒子,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始终认为,最适合河南本土特色的高校就是中科大,可惜当年没留住。中科大立足于培养技术型科学家(钱学森语),自身特色鲜明,有效避免了同质化,而且其安身立命的众多大科学装置,具有极大不可替代性。并且中科院手里有相当一部分资源都给了中科大(如出国交换名额、奖学金、保研)(自带嫁妆),其小而精的规模,虽然不至于面面俱到,但对地方财政要求不是很高。理论上实现的可能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