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变迁二三事
10月29日,西方23国阵营在联合国向中国发难,再提新疆人权问题。另54国共同发言,支持中国的新疆政策。11月8日,蓬佩奥在柏林演讲时又提此事,把中国比作东德政权。港台藏疆都是老调常谈,英美用作工具,未来不会熄火。重要的是,真实的新疆发生了什么?
今年3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新疆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里,列举了1990年以来的重大暴恐事件。其中出现率最高的地名,是喀什。
1993年8月24日,2名恐怖分子将阿不力孜.阿吉刺成重伤。阿不力孜是喀什地区叶城县大清真寺主持,叶城县县政委常委,和平爱国宗教人士。
1996年5月12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新疆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喀什市艾提尕尔清真寺哈提甫阿荣汗·阿吉前往清真寺主持宗教活动途中,被4名恐怖分子连刺21刀致重伤。
1996年8月27日,6名恐怖分子乘车到喀什地区叶城县江格勒斯乡政府,割断电话线,杀死1名副乡长和1名值班警察,又将3名治安员和1名水管员绑架到10公里外的戈壁滩杀害。
1999年10月24日,一伙恐怖分子携枪支、砍刀、燃烧爆炸装置,袭击喀什地区泽普县赛力乡公安派出所,连续投掷燃烧瓶和爆炸装置、开枪射击,枪杀1名联防队员和1名被羁押审查的犯罪嫌疑人,击伤1名民警和1名联防队员,烧毁派出所10间房屋、1辆吉普车、3辆摩托车。
2008年8月4日,恐怖分子驾驶一辆偷窃来的自卸货车,在喀什市色满路从背后冲撞正在出操的公安边防支队武警队列,并投掷自制手雷,造成16人死亡、16人受伤。
2011年7月30日,2名恐怖分子在喀什市美食街路口劫持一辆卡车,持刀杀害司机后,驾车冲向人群,并下车持刀砍杀路边群众,造成8人死亡、27人受伤;次日,恐怖分子在喀什人民西路香榭大街步行街疯狂砍杀路人,造成6人死亡、15人受伤。
2012年2月28日,9名恐怖分子在喀什地区叶城县幸福路步行街持砍刀袭击群众,造成15人死亡、20人受伤。
2013年4月23日,喀什地区巴楚县色力布亚镇一伙恐怖分子制作爆炸装置时,被入户走访的社区工作人员发现,3名社区工作人员当场被杀,闻讯赶来的镇政府工作人员、民警遭恐怖分子伏击,共造成15人死亡、2人重伤。
2014年7月28日,一伙恐怖分子持刀斧袭击喀什地区莎车县艾力西湖镇政府、派出所,其中部分恐怖分子窜至该县荒地镇,砍杀群众,打砸焚烧过往车辆,造成37人死亡、13人受伤,31辆车被打砸、焚烧。
2014年7月30日,74岁的新疆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喀什市艾提尕尔清真寺居玛·塔伊尔大毛拉在主持完晨礼后,被3名恐怖分子残忍杀害。
喀什地区400万人,其中90%是维族人,1%是塔吉克族,另有少数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其余是汉族。
因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家接壤,喀什是恐怖份子和疆独份子渗透中国的重要通路。1933年,东突分裂团体在英国的支持下,在喀什建立“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第二年由盛世才消灭。这是新疆第一次出现以东突为名的分裂主张。
1990年开始,东突恐怖份子在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建立训练营。1996年,和田召开过一个“东突伊斯兰和田会议”。1997年,恐怖组织“东突伊斯兰运动”招募人手,从新疆送到阿富汗的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训练营接受训练。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经参加阿富汗内战和车臣战争。喀什因而成为中国暴恐事件的高发地区。
80年代末,新疆的极端宗教思想浮出水面。90年代末历经一轮整治,稍有缓和。2007年又有一轮极端思想抬头。2014年之后,反恐、文化宣传、民生发展三管齐下,新疆已经保持5年没有出现暴恐事件。但仍然有外地人不确定南疆是否安全。我于今年6月从新藏线进入喀什,在市区和塔县住了几天,再走和田方向离开。
进入喀什地区,首先会发现其世俗化程度非常高。一个缩影是妇女戴头巾的比例极低,包括城市和农村,几乎就是没有。
图:喀什东湖公园,居民饭后前来散步游玩
● 闪耀的喀什姑娘
BURKA是头巾里遮盖度最高的一种形式,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标志。它并非穆斯林的传统服饰,而是产生于伊斯兰复古运动。BURKA罩袍从头顶罩下,一直遮到脚踝以下,连眼珠子都不露出来——双眼位置是一小片网格布,从而能够看见外面。BURKA就像一间单人监狱,眼睛处是一扇铁窗。
仅露出眼睛的,叫做NIQAB。
按照宗教极端程度区分,形式上BURKA最甚,其次是NIQAB。这些妇女还要戴上黑色手套。其次是CHADOR,可以严谨地露出面部。程度最轻的是HIJAB,比较宽松,允许露出一点点头发。以这四种形式为主,还衍生出介于两者之间的小细分。
颜色上黑色最甚。喀什曾经出现过的短款BURKA是咖啡色的。
在国内,HIJAB和NIQAB按照维吾尔语的发音命名,叫做里切克和吉里巴甫。
图:四种形式
目前中国,法国,喀麦隆、乍得等15个国家立法禁止BURKA和NIQAB。2009年,法国人忍无可忍,萨科齐直言“不欢迎BURKA”。2015年,两名BURKA妇女在喀麦隆进行自杀式袭击,死亡13人。同年,乍得的ISIS组织成员穿着BURKA罩袍,伪装成女人发动炸弹袭击。
在新疆,传统的头巾并没有宗教意义,而是因为强日照,风沙大,用来保护头发和口鼻。所以那些头巾往往轻薄透气,漂亮艳丽。维吾尔族先辈从来没有刻意遮住女人脸的习惯。
维族女人能歌善舞爱美。妇女传统服饰的用料叫做艾德莱斯绸,是产自喀什和和田等地的绸料,最大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奔放,最早自两汉就有记载。沙枣树的树胶则作为发胶,用来固定住小辫子。眉笔以奥斯曼草汁制作而成。
公元的第一个一千年,新疆包括喀什地区(疏勒国)的主要信仰是萨满教,祆教,佛教等。喀喇汗王朝皈依伊斯兰教后,塔里木盆地进入伊斯兰化。但即便是相对来说最保守的新疆穆斯林,也只接受宗教思想,不改变民族传统。例如,喀什盛行占卜和算命的萨满教习俗,本是伊斯兰教所绝对不允许的。维族居民拥有自己的原生世俗化伊斯兰主义。
但近几十年里极端思想的蔓延,使南疆显得灰暗。极端份子在民间宣传,说住安居房或拿政府工资都不清真,抽烟饮酒将下地狱,婚礼不许唱歌跳舞,葬礼不许哭,妇女不蒙面是异教徒,最终极端到要建立哈里发国,“杀死异教徒可以进天堂”。
80年代和90年代,甚至到2010年之后的一段时间,还有一些南疆妇女使用蒙面头巾,咖啡色,有点像短款的BURKA。更普遍的,则是使用头巾包住头发、耳朵、脖子,遮面程度等于CHADOR。
图:喀什过去的短BURKA和CHADOR
2011年,新疆第八次党代会部署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消除极端思想。2012年,时任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提出工作目标是“去极端化”。2013年,新疆党委制成相关工作意见,即“自治区党委11号文件”, 明确区分何为正常的宗教或民族习俗,何为宗教极端主义表现形式。2015年编写《如何区分正常宗教活动、非法宗教活动、民族风俗习惯、宗教极端思想的界限》,进一步细化相关行为。
新疆的干部认为,在受到极端思想影响的群体里,7-8成有着朴素的宗教情感,有些是糊里糊涂,有些被身边的人所裹挟;2-3成属于跟随派,被虚假的宗教解释所蛊惑;还有半成顽固份子。对于7-8成人,大环境变化,他们就会转变。重点教育对象是思想受到污染的2-3成人。半成顽固份子则很难转变思想,需要先用法律打击,然后再与之对话,比如就《古兰经》进行辩论,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背了正统和平的伊斯兰教义。
2014年11月,新疆人大全票通过,将1994年《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废止,启用修订后的《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其中增设了针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条款。和衣着相关的是第三十八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宣扬宗教极端思想,参与宗教极端活动,不得利用宗教活动或者借宗教名义干涉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干涉婚礼、葬礼等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干涉文化、文艺、体育等活动;不得对未经依法登记的婚姻举行宗教仪式;不得利用仪容、服饰、标志、标识等,渲染宗教狂热,传递宗教极端思想;不得胁迫、强制他人穿着宗教极端服饰、佩戴宗教极端标志、标识。
同期,新疆各地出台地方规定,禁止里切克和吉里巴甫。这一点后来在2017年3月出台的《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里加以明确,将之作为极端化标志之一:
第二章第九条(七)自己或强迫他人穿戴蒙面罩袍、佩戴极端化标志的
具体执行上,考虑到各地情况差别很大,由地方按照实际问题探索和执行。喀什地区也开始全力推进“去极端化”工作,其中有“六个彻底解决”:
彻底解决部分群众婚礼不弹不唱的问题
彻底解决部分群众丧礼不做乃孜尔的问题
彻底解决部分群众不看电视的问题
彻底解决部分初中毕业生不升高中的问题
彻底解决妇女蒙面、年轻人留大胡须、穿戴极端宗教服饰的问题
彻底解决农村文体活动不能常态化、经常化的问题
由于居民往往认为法律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喀什出台了试点的《村规民约》和《市民公约》。约定里先有针对邻里纠纷等常见矛盾的约定,再有去极端化的内容。
喀什政府成立宣讲团,到基层开讲坛,覆盖农村,社区,学校,市场,清真寺,做去极端化的宣传。时任喀什市副市长比力克孜·依明马不停蹄,在一年半里宣讲了400个场次,被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政府提出用文化吸引群众,从而减少宗教极端化的活动空间。目的是引导居民崇尚世俗化、现代化、时尚化的生活方式。全市所有的社区设立文化活动辅导员,鼓励和指引群众参加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包括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和喀什传统文化方面的电视节目和文艺演出,有政府惠民工程出资,也有对口援疆地区的赞助。
图:我路遇的乡村文化活动(喀什疏附县乌帕尔镇的一个樱桃园),表演者和观众都是当地维族女性/2019年6月
政府也在清真寺设立学习班,引导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学习和平合法的教义教规,教授法律知识。
对于脱离世俗化程度比较大的群众家庭,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与之结对,开展“交一个朋友,认一门亲戚”活动,互相交流和交往。
衣着方面,2007年治理罩袍现象时,采取的办法是罚款,辅以强制措施,效果不太好。2014年转变了策略,禁止罚款和当场脱头巾,而是使用“滴管式教育”。政府不再强行灌输“蒙面是错的”,转而从影响周边、影响他人、影响自己工作生活的便利度的角度说服居民。
在一个遭到极端宗教主义渗透的社会里进行治理,平衡宗教习惯、种族文化、民族大同之间的关系,是难度无比之大的一件事情。在其他国家,惨烈的失败比比皆是。
今年6月,我在喀什的一周时间里,所见到的维族女性都漂亮极了,大部分穿T恤牛仔裤或者连衣裙,一部分穿超短裙或热裤。她们喜欢色彩鲜艳的衣服,尤其是红色,半透明的蕾丝的花边衣袖,亮晶晶的首饰,都是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元素。
她们把头发做得格外精致,年纪大一些的烫成一丝不苟的卷发,年轻的则多是简单的直发披肩;十几岁的少女特别好看,有些做了传统的维族发型,就是许多根大大小小的三股辫,再配上闪闪的发饰。农村也是如此。
在老城附近的巴扎,一部分老太太和烈日下的商贩还戴着头巾,也是那种半透明的镶着亮片的丝巾。男人们穿着简单的短袖和长裤或短裤,不戴帽子。年老的男性戴的多是维吾尔花帽而不是小白帽。父母爱把小女孩剪短发,但也要打扮成小公主,穿蕾丝边的连衣裙,佩戴耳环和项链。
和田地区的情况和喀什一样。
图:喀什市街头的维族女性/2019年6月
● 重建的老城
喀什老城被称为新疆的布达拉宫。艾提尕尔清真寺就在其中。老城有千年历史,当前的街区形态来自于400年之前。
老城房屋用胡杨木和泥巴搭建,巷道逼仄,雨雪天积水,基础设施为零。民间顺口溜说老城“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水管墙上挂,解手房上爬”。最麻烦的是房屋抗震、地震疏散、消防救援几个关乎生命安全的问题。
乌恰到喀什一带是中国10个最危险的强震区域之一。1902年,阿图什以北发生8.25级地震,包括喀什市在内的几个地区共死亡5650人,喀什老城房屋尽毁。2003年,和喀什同类地震构造带上的伊朗巴姆古城发生地震,死亡5万人,只剩尸首和一片废墟。
2008年汶川地震后,喀什老城改造提上日程。当年底,《喀什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项目方案》确定,2009年由八部委正式批复。改造总体斥资70亿,中央投入20亿,自治区投入10亿,其余大头由喀什政府出资,另有当地居民自筹一部分。
2009年试点时,居民方面出现了阻力,这里面有三个因素。一是居民世世代代居住于此,有感情上的依恋,而且住在喀什老城有一种贵族象征;二是居民害怕在改造后吃了亏;第三则是政府的问题,规划里“修旧如旧”的工作内容不够详细,居民担心修旧变新。方案因此做了一次修正。2010年,老城改造正式展开。
改造有几个原则:
保护古城和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形态风貌;
保护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
保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文物实体、风景名胜、古城水系、古树名木、古园林;
保护精神文化遗存
图:重建后的喀什老城,内部是钢筋混凝土,表面用生土,修旧如旧
这就要求改造后保持固有风貌的同时,必须符合抗震标准,留出消防通道,并保证基础设施的配套;还要设计特色街区,为发展旅游业做准备。另外,老城地下有交错的地道,总长36公里,需要填埋或者加固。但技术问题终究不是最大的问题,居民安置更为复杂。
老城居民有三种方案可选:易地搬迁+建楼安置,政府统建房屋主体+居民自行装修,居民自建+政府补贴。在老城的核心区,每个街道安排30-40名干部,对居民解释和动员。
比如留居老城的居民,采用的是“一户一设计”办法。喀什老城的房屋两千年来由居民自建,没有统一规划,所有房屋形状各异。而留居原址的居民要求严格。工作人员采用一对一沟通的办法,请几位画家把建筑图纸手绘成大家能看懂的效果图,商量修改,最终签字定稿。最后的手绘设计图有5万多份。
对于外迁居民,则采用“一户一置换”办法。原住房面积小于50平米的家庭,政府免费提供一套50平方米的公寓新居。若原住房大于50平米,政府在提供50平米新居的基础上补偿差额。老城22万居民,有20%的居民原住房小于50平米,有些只有十几平米。
2015年底,喀什老城核心区改造完工,并申请为5A景区,也是新疆唯一的人文5A景区。2017年底,老城改造全面完工。
2018年,喀什地区接待游客928万人次,同比增加54%;旅游收入90亿,同比增加67%。三年来,喀什市旅游业直接从业者1.1万人,间接从业者5.1万人。
图:老城一角前后对比
老城改造初期,境外媒体做了各种阴阳怪气的报道,诸如政府毁坏伊斯兰教徒的住房,赶他们搬离祖屋,或说重建房屋是为了安装监控。《纽约时报》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为了保护老城,中国把它夷为平地》(《To Protect an Ancient City, China Moves to Raze it》)。
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的官员Beatrice Kaldun专程到喀什考察,表示虽然支持抗震,但是不能破坏文化遗产。她的建议是,停止改造喀什老城,而是举行一个国际会议,让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参加,来围绕喀什探讨探讨改善生活和保护遗产的问题。
反对重建是教科文组织的一贯态度。2010年,乌干达卡苏比的布干达国王王陵毁于火灾,教科文组织下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虽然初步允许重建,但是“必须基于完整的历史记载、传统的形式和技术及可持续的用途”。这一说法的根据是《威尼斯宪章》(保护文物建筑的国际原则)和该委员会制定的《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考虑到纯真性,考古遗址或历史建筑及街区的重建只有在极个别情况才会认可。只有依据完整且详细的记载、无任何臆测而进行的重建,才可以接受。
如果没有足够详细的记载呢?问题是,一个能被认定为世界遗产或者受到教科文组织关注的遗迹,可能有“完整且详细的记载”吗?那么是否就应当任由其暴露在自然灾害的风险下?——尤其像喀什老城这样有22万人居住的建筑。
2012年,马里廷巴克图世界遗产地苏非陵墓遭到蓄意破坏,14个陵墓被毁坏。教科文组织又开始推动当地重建。也就是说,哪怕只从保护文物的角度讲,教科文组织的思路是这样的:一个遗迹就算有被毁坏的风险,也不支持重建;只有当它真的被毁坏了,才会支持重建。
别的组织也没少掺和。2011年欧盟开了一个讨论会,主题是呼吁中国停止重建喀什老城。会议把热比娅请到现场发言,然后自说自话地通过了相关决议。当然,中国没有理他们。
图:老城居民/2019年6月
● 再见杏花村
喀什塔县(塔什库尔干县)距离喀什市区300公里。塔县以北是克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塔县和阿克陶县景致丰富,拥有号称冰川之父的慕士塔格峰,媲美老川藏线的塔莎公路,白沙山,杏花村,以及叶尔羌河——三条盛产和田玉的河流之一。另两条是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叶尔羌河从喀喇昆仑山汇入塔里木河,上游有原生玉矿。
叶尔羌河谷里,海拔从县城骤降千余米,其间环境擅生杏树,每年四月花开遍地,得名杏花村。行政区划上,杏花村分布在几个乡的下辖村,主要是阿克陶县的塔尔乡、恰尔隆乡、库斯拉甫乡,塔县的库科西鲁克乡、大同乡。
这些村庄深藏在帕米尔高原的缝隙中,神一般的乔戈里峰在南侧陪伴他们。
图:杏花村位置
塔县和阿克陶县的居民以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为主,是中国唯一的白种人,民风朴实,女性和维吾尔族一样时尚爱美。
风景虽美,并非宜居之地。杏花村一带,除了杏树几乎别无作物,仅有少量青稞;河滩上的稀疏绿洲,也只能养育少数牛羊。最要命的是交通。仅有的通向外界的公路是塔莎公路,常被洪水泥石毁坏,狭窄颠簸难行。
这条路被传说成唐玄奘取经后东归的路,实际是个误传。又传说修水库后将不复存在,也是驴友误传。塔莎公路经过三年修建,原计划今年6月完工,我查到最新消息是工程将尽,但库斯拉甫乡有20公里要根据水库需求抬升路面,不知道现在有没有通车。
然而,即便塔莎公路通车,杏花村也不是宜居之地。河谷里作物资源少,收入微薄;村庄零星,人口分散,不便于集中修学校和医院;村庄开车到县城,短的尚在1-2小时,长的需要5-10个小时。塔县和阿克陶县都是深度贫困县。
图:克州阿克陶县塔尔乡阿勒玛勒克村位置的3D图
现在,河谷两旁的居民,包括不在杏花村范围内的偏居居民,正在进行整体搬迁,计划到2020年大部分迁出。转移就业,从人多资源少的困局里解脱出来,是当地居民脱贫的唯一路径。
2017年下半年,恰尔隆乡的头两批搬迁户离开河谷,搬进距昆仑佳苑安置小区,距离阿克陶县城的距离从200-400公里缩短到10公里。同住这个小区的也有来自塔尔乡的村民。安置标准为每个人20平米。
图:昆仑佳苑安置小区
昆仑佳苑安置房两期共45栋1080套住房,生活配套有幼儿园、卫生所和文化广场。就业上,有蔬菜温室大棚、服装加工厂和卫星工厂,用以安置工作;开发盐碱地,饲草料基地等规模比较大的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参与工作;通过补贴或无息贷款,支持贫困户开小商店小饭店;安排向内地的劳务输出,让年轻人走出去。
这一切对牧民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放羊放牛最粗犷,种菜就要复杂得多。从牧民变成农民,就业相关部门安排了劳动技能培训班,还要对蔬菜大棚上门指导。
恰尔隆乡和塔尔乡村民的另一个搬迁点是丝路佳苑安置小区,距离阿克陶县城15公里。
搬迁因人因地而异。有一定农业和旅游价值的情况下,杏花村不是那种需要把人完全迁出的地区。阿克陶县有个模式叫做“十户联牧、百户联耕”,设立合作社,乡村组织贫困户参加合作社工作,或者由留在当地的村民承包合作社,搬迁的村民把自己的牲畜或土地交给合作社,进行小型的规模化畜牧或耕种,实现双赢。
留居的村民除了农业畜牧业工作,草管员、巡逻员等公益性工作,也能参与经营旅游业。2019年3月,塔尔乡举办昆仑大峡谷“杏花村”第一届杏花旅游文化节。10月,发改委发布批复,同意塔县建一个小机场,将有助于这一地区的旅游业和物资运输。
除了合作社,另一种方式是将清退回收的土地交给扶贫开发公司统一经营,结算收益后分给贫困户。
新疆的贫困发生率排名里,和田第一,克州第二,喀什第三。连同阿克苏,这是四个新疆的深度贫困地州。包括塔县和阿克陶县在内,四地州共有22个深度贫困县。这其中的12个贫困县及 60.61万人要在今年完成脱贫目标。
图:杏花村一处人去楼空的房子
● 丝绸新路
喀什是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的雪水交汇出来的冲积平原,无人之境里的生命之城,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喀什以西邻八国之多,地缘上“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是中国通过西亚和欧洲的唯一陆路通道。
根据考古研究,从敦煌到喀什的环塔克拉玛干地带,至今出现过古希腊、古印度、古代伊斯兰和中国四个文明。这些文明糅合成维吾尔的传统文化。而这一点恰恰说明,维吾尔种族早已融入并具有中华文化和而不同、分久必合的大智慧。
图:喀什(疏勒)是丝绸之路上的十字路口
建国后,1953年,喀什的图尔尕特海关开设,早期只有邮件往来,改革开放后出现贸易和人员往来。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年,喀什被列为一带一路的主要城市之一,喀什为中心的城市圈被列为中国20个城市群之一,喀什地区被列为中国三大国际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
列入经济开发区的最初几年,经济发展情况一般,霍尔果斯最大的名声来自于影视公司和明星工作室到当地注册避税。中欧班列开通和喀什综合保税区设立后,进出口贸易规模逐渐增加。但喀什外贸最大的转折点还没有落地,那就是两个超级基建项目,中巴铁路和中吉乌铁路。
图:中巴铁路和中吉乌铁路方向
中巴铁路始于喀什,终点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一旦中巴铁路以及配套的输油管道开通,能源和货物将能够横穿巴基斯坦,直接到达喀什,从而避开马六甲海峡的潜在风险。
中吉乌铁路同样始于喀什,经过吉尔吉斯斯坦,终点是乌兹别克斯坦,接近里海,望向黑海和地中海。
这两个项目过于重要,除了技术难度和相关国家内部政治矛盾,还要面对俄罗斯、印度、新加坡、美国的不满与搅局,以至于谈了十几二十年,每每说即将开工,又没了声音。近年中国越来越重视周边外交,能否打开亚洲战略和一带一路的新局面,也让喀什重现丝路重镇的光彩,且拭目以待。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