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黄河水?美国名枪被坑死,中国枪械测试太变态
今天的故事,咱要先从捷克式轻机枪说起: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德械师使用的捷克ZB26轻机枪
鉴于标题……略过。
但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兵兵在说中国轻武器可靠性试验之前,会先说捷克式么?
因为这款经典的轻机枪曾被多个军事强国仿制。↓
▲“原版”的捷克ZB26轻机枪和英国以此仿制的“布伦”式轻机枪和日本的99式轻机枪对比
并且,新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机枪——67式通用机枪也“借鉴”了捷克式。
▲67式轻重两用机枪(开始称为轻重两用,后改称通用机枪),口径为7.62毫米。67式在研制中除了借鉴ZB-26式外还借鉴了多种经典机枪,比如供弹机构和弹链就借鉴了德国的马克沁机枪,发射机构和导气装置借鉴了苏联的RPD,借鉴ZB-26的是枪机结构和枪栓这部分
▲苏联RPD轻机枪,二战后正式装备苏军,取代经典的DP轻机枪(就是圆盘弹匣的那个)
当年中国人根本没有任何设计经验,也没有什么设计资料,手头全是老外的实物。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人家的好东西都抄到一块儿去,然后就整出了一个自主创新的产品。
一般来说,这种做法有两个必然结果。
第一,不至于出大事。
第二,肯定要出事。
▲67式通用机枪剖面图
67式通用机枪和63式自动步枪一样,设计其实还算靠谱,但某特殊时期我国流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生产单位肆意改变工艺流程,又没有可靠的质量检验机构,下发部队之后故障频发。
风光静好的时候还算凑合,一旦有点风沙什么的,一条弹链没打完就要卡壳,甚至出现了危险的膛外炸现象,部队评价非常恶劣。
▲国产63式自动步枪,本来是要取代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苏联SKS)和56式自动步枪(仿制苏联AK-47)的,但因质量不可靠,反而出现了56式自动步枪又反过来替换63式的情况,直到81式自动步枪(就是我们俗称的“八一杠”)研制成功后,才全面取代了56和63式。图中的63式插的弹匣是56式自动步枪的30发弹匣,两种枪可以通用,但63式标准的弹匣是20发的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部队紧急撤装67式,又恢复了53式重机枪。
说起53式重机枪,就让老夫想起了上甘岭的峥嵘岁月啊!
▲志愿军战士和53式重机枪的原型——SG43,这款机枪虽然全套重量达到了48千克,但是射程远威力大,而且结构可靠,故障率低,一直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我军都在使用
痛定思痛,中国军工终于明白,一款枪械的生命并不在于他能打多准,能打多远,而在于他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开火射击!
这一条才是最重要的,打不响的枪就是一根烧火棍。
所以,在总结这些失败经验的过程中,也迫使中国人搞出了自己独树一格,世界上最严苛的枪械可靠性测试程序。经过1977年和1982年两次改型,通过可靠性测试的67-2式通用机枪终于服役。
▲67-1式(上图)和67-2式通用机枪对比
但那时候已经是81式枪族的年代了。
随后我国换装小口径机枪,又研发了89式12.7毫米重机枪这样的妖孽,中口径机枪从我军装备序列中移除。
67-2式机枪失去了在解放军中证明自己的机会,不过,67式却在中东打出了名堂。
19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拉克曾向中国采购了上万挺67-2式机枪。而在2015年10月,又有外国摄影师拍到了也门政府军使用67-1式通用机枪的照片。
▲正在使用67-1式通用机枪射击的也门政府军士兵
67式机枪的原始设计是相当保守的,毕竟当初没有经验。
虽然枪有点偏重,但稳定性好,连发精度高,枪管不容易过热,在普遍喜欢蹲坑对射的中东战场,这枪确实体验感不错,还得到了中东机枪手们的称赞。
▲67-2式通用机枪的精度在苏系枪械中鹤立鸡群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中国早在80年代,就量产了CQ系列步枪,但菲律宾这样的国家就是要97式(就是95式的出口型)。
原因太简单了,因为就算97式保养不到位,还是可以照常使用。
▲在泥地条件下测试95式突击步枪的我军战士,95式被扔进泥地翻滚,拿起来照打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兔子这么狠严格的可靠性测试,他到底测了什么项目?
总的来就是这三样:
1、环境可靠性测试。
2、机械可靠性测试。
3、精度测试。
后两个,世界各国的测试方法都差不多,比如说美国人就有一项是将十把枪零件打乱,随机挑选零件再组成一把新枪,然后通过考核。
中国人的测试中也有类似的方法,不过我们是要再组成十支枪,并且全部测试。由于难度较大,当出现无法装配时允许更换零件,但总数不得超过两次。
所以小兵兵就略过后面两个,专门说第一条!
你知道中国枪支环境可靠性测试摧残过多少国际名枪吗?
▲ AUG(奥地利)!当年差点被解放军拿去抄的AUG,最终死在了“黄河水”和低温测试
▲新加坡的Ultimax100轻机枪(Ultimax翻译过来就是无敌!)号称“零后座“(采用了一种名为“恒定后座”的原理),空枪重仅仅4.9千克,精度变态,也是差点被抄的角色,但却直接死在了“黄河水”里
▲AR系列步枪(就是M4那一系)。在中美的测试中都出现风沙环境下故障率偏高的问题。美方公布的测试数据为:M4在风沙条件下发射6万发子弹,中断882发,失效率1.47%。也就是大概打三个弹夹必定卡壳一次!这款做个拉皮就能装备大部分国家的步枪,最终被中方判定不合格
可想而知,要成为中国人手中的枪,难度跟要拿到中国国籍没啥区别。
如果中国人自己没有设计制造能力,想要靠国际招标购买,基本上是没戏的!咱们的好邻居印度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
那么,中国人到底给枪械安排了什么地狱级的测试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
寒区测试:
▲枪械(图中是国产LG5榴弹发射器)在零下46摄氏度条件下必须可以正常射击
高温测试:
▲零上45摄氏度环境下正常射击
风沙测试:
▲每秒10米的强风裹挟0.2mm的细微尘土,95式能在这种条件下正常射击,M4则在这种环境下变成了半残废
雨淋测试:
▲ 这个测试还是比较好通过的
泥沙测试:
▲瑞士SIG SG550突击步枪的泥沙测试
泥沙测试中外有所不同,外国人是直接泡泥水,而中国的测试方法是将枪械置于一立方米的流动水中,然后加入0.2mm大小的粉尘颗粒,有1.5KG和3KG两个标准。
——这就是著名的“黄河水”测试!唯中国枪械测试所独有,坑死过无数世界名枪。
▲黄河的河沙,沙粒非常细,直径都在0.3mm以下,而且含泥量特别高,因此被俗称“面沙”
不过严谨的说,这个测试模拟的是一般的河水,根本达不到黄河水的高度。
要知道在十年前,黄河平均含沙量高达每立方米35千克,是最高测试标准的11倍!汛期泥沙含量最高值曾达到每立方米981千克!任何枪械在这种泥水中都不大可能过关。
因为实战中枪支不大可能陷入沼泽里(那样士兵也活不长了),但有极大概率泅渡河流。
而我国的轻武器测试项目,是基于本国的实际情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基本上包括了世界上能碰到的各种环境,所以测试环节特别多属于正常现象。
像“黄河水”之类的测试,更是有着事实依据。而很多外国枪械,比如新加坡那支“无敌100”,只需要考虑新加坡环境就可以了,自然用不着泡河水。
▲新加坡的"无敌100"系列轻机枪
可枪这种东西,指不定哪天就要卖到世界各地去。
如果原始可靠性测试中存在某些漏洞,而使用方又不清楚这些漏洞的话,那真的要被坑到姥姥家去的!
这一点恐怕印度士兵深有体会,他们手中的“万国牌”武器就没几样是针对印度特点制造的,战斗中故障频发。
比如,这次印度紧急向俄罗斯订购的AK-203突击步枪,就是AK的“现代拉皮版”。
▲AK-203突击步枪官宣图
2019年3月,印度与俄罗斯签订了引进AK-203突击步枪的合同,同时引进生产线实现“印度制造”,预计将生产70万支,未来将完全取代印度自研的,糟糕的“英萨斯”(INSAS)步枪。
想来印度也是迷信俄系AK的可靠性吧!
不过印度人或许忘了,就连俄罗斯产的坦克,在印度都出现过发动机开锅、热像仪宕机的事故。
一把步枪无论在俄罗斯的测试中多么优秀,也不代表适应印度的作战环境。
▲印度官员视察印度国产英萨斯”(INSAS)步枪(上图)与中国95式步枪,注意官员的表情
可惜呀,印度人连自己的标准都没有,无论俄国枪性能如何,最后都只能捏着鼻子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