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面膜和护肤品都没有作用,成分会被皮肤阻拦,那一些外用药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会不会被阻拦,主要看这些物质的分子量。首先要了解下皮肤上什么在阻拦有效成分。
我们人体的皮肤可简单分为两层、表皮层和真皮层。表皮层从外到内可划分为最外层的角质层和活性表皮。
而角质层就是大多数物质通过皮肤吸收的主要屏障。
要想通过皮肤来吸收药物,药物通过角质层进入活性表皮主要通过角质细胞间的类脂质双分子层进入活性表皮(简单来说,就是像从两个同排站的人之间的缝隙穿过去)。
角质层结构
药物穿过表皮是像从缝隙穿过去一样,所以药物如果太大的话就没办法透过表皮上的角质层。
一般而言相对分子量大于600的药物难以透过角质层。这也是物质透皮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们来看看常见的片状面膜的主要成分,有水、保湿剂、防腐剂、功效物、植物提取物和其他调节剂,市面上流行的玻尿酸面膜,我们也叫透明质酸,其相对分子量至少10万以上,上文提到过分子量超过600就很难通过角质层了,各位想一下,一辆大卡要用的车能通过一条蚂蚁才能进去的缝隙吗?
所以说,面膜本质上只能停留在角质层外部起到补水的作用罢了,几乎无法被吸收。常见的所谓的海洋面膜、火山泥面膜都是加入了透明质酸,几乎无法吸收。
所以比起广告中各种吹嘘面膜能够营养皮肤的功效,其实面膜最大最明显的功效就补水而已。
那么为什么软膏,贴剂这些容易吸收呢?
我们常见的乳膏剂、贴剂易吸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其本身的分子量小于600,能透过角质细胞间的类脂质双分子层进入活性表皮,这是根本原因。
②此外,这些乳膏剂中往往会加入乳化剂来调节药物的水溶性和油溶性。让药物能透过角质层,又能容易被水性的活性表皮所吸收。也因为调节了药物的水溶性和油溶性,让药物乳膏中的防腐剂剂量远低于水性的面膜(相较与水性物质而言,油性物质更难腐败变质)。
③药物中还加入了透皮吸收促进剂,增强药物的皮肤透过率,促进吸收。
当然,也不是所有药物都好吸收,也和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脂溶性高的药物容易透过角质层,进入活性表皮被吸收,但是活性表皮是水性组织,脂溶性大的药物难以进入活性表皮。所以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最好在水中和油中都能有较大的溶解度。
综上,除了个人皮肤状态对药物经皮吸收有影响外,油水分配系数、透皮吸收促进剂等也是影响的因素,但是分子量是关键。
作者:元宿
本文首发于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