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长吐槽“减负=制造学渣”想到

——初、中级学校学的是什么?怎样培养孩子“成龙”?

不久前,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刷屏,引发热议。文中作者声情并茂地“描述”南京正在推进的中小学减负政策的效果,并感慨:“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南京家长在快乐与痛苦的交织中,终于疯了”。

在这里,人们看到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减负”的吐槽和家长的担忧。一些家长觉得,减负减掉的不只是学生的压力,同样也减掉了学校和老师的压力。而为了保住孩子的升学竞争力,这一部分压力自然只能会平移到家长的肩上,而有足够能力和精力来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并非大比例。因此,一些家长会认为“减负=制造学渣”,甚至对减负政策质疑。

这一状况,不由让人想到两个有关的基础性问题:初、中级学校学的是什么?“望子成龙”的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成龙”?

应该说,人类知识总量是在增长,但至少现在的初、中级学校基础教育的知识总量,并未增长多少。专门化、高深的知识技能,高深的创造性科技研发,还不是初、中级乃至一般高校、一般学生都需要全部学会和掌握的。初、中级学校其实只是在进行基本、基础的知识教育。

小学乃至中学阶段所进行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对孩子今后较高、更高水平的学研提供了基础性保障,但并非必须要这个学业阶段,“争先恐后”、“军备竞赛”式的不断增加学习负担。用“刷题”、偏题、怪题来“提高”学生未必需要的“解题”能力。一味用加码学习和考试的难度,来“提高”初、中级学生的“水平”,对提高真正的学业水平、培养有灵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未必有益。极而言之,在这一基础阶段过度的“争先恐后”,反而可能让孩子们被“霸道的超负荷”填鸭,可能“锻造”出较多“五分加绵羊”、只会死记硬背的“书橱型人才”。

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恐怕我们还应该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不是对孩子们搞“揠苗助长”,让孩子们被高量级的“填鸭”,而是要通过高水平、高效率的教和学,才能更好地实现。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我们目前的升学评价中唯分数状况尚未改变,使得家长、学生是较难跳出应考“军备竞赛”。但在这样的现实之下,也可以有跳出如同“军备竞赛”那样的“学‘备’竞赛”漩涡的、并非最好但会有效的办法:那就是,也如同国际上限制“军备竞赛”那样,要“控制”。即:要对初、中级学校学生学习上过度“争先恐后、愈演愈烈的加码”,有“控制”与调控,这种“控制”与调控,应该包括严格、规范的“减负”。

而当所有地区都能经严格管理“控制”、规范办学,当学生在应考上的“军备”,都被基本限制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时,家长的“公平焦虑”才可能有较大的缓解。——这一点,应该是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责任,并可以和应该是其到位管理的职责(这比国际上的军备“控制”,应该容易到位)。

同时,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破除“每分必争”的升学竞争,从而引导家长走出育儿误区,关注孩子们分数之外的其他素质发展。这也仍然是我们教育上给学生“减负”、从而有利于国家培养真正的人才、使我们的后生有更多“成龙”的关键所在。

陶文庆(文磬)

备案个人主页中文域名:http://www.陶文庆.cn

非中文“备案个人主页”域名:http://twq5105.isitestar.cn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