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日本巫女,那你知道皮媞亚祭司和维斯塔贞女吗

文:郑子宁

       在古希腊,有一座神秘的城市叫德尔斐。德尔斐既非雅典、底比斯这样的名城,也非战略要地,更不像奥林匹亚贵为希腊诸神居所,本应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希腊小城,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古希腊人争相访问德尔斐,甚至连远在安纳托利亚半岛的吕底亚国王也不惜长途跋涉到德尔斐,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德尔斐有座著名的阿波罗神庙,神庙在古希腊本也不足为奇,但是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启示神谕。

       古人多信上天和命运的力量。中国古代有甲骨占卜法,商朝从出兵到生孩子等各种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可以用甲骨占卜法占卜吉凶,后来甚至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同样,古希腊人对神谕相当重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古代希腊多地的神庙都提供神谕的服务,如多多纳和莱瓦贾都有神谕所,而德尔斐神谕之所以能在其中脱颖而出则是由于其服务质量相当出众——据说从没有不准的。

       德尔斐神谕的核心人物,则是被称为Πυθία/Pythia(皮媞亚)的女祭司。

500

       皮媞亚这个名字来源于Python,据传当年大地女神盖娅生了一条巨蟒(即Python),居住于德尔斐地下,后来阿波罗消灭了巨蟒,将本属于盖娅的神谕所据为己有。Python词根来自希腊语“腐烂”的意思。这是因为巨蛇被杀后,腐烂的身体释放出奇怪的气体。这些气体通过神庙下的地缝渗出,而地缝之上摆着一把三脚凳,皮媞亚端坐其上,依靠吸入这些气体来达到天人交流的境界。其过程据记载和我国跳大神差不多,在吸气后进入癫狂状态,和阿波罗交流后给出神谕。

       作为如此重要的角色,皮媞亚女祭司自然不是随随便便挑选的。在古希腊早期,只有德尔斐本地的年轻处女方可充任皮媞亚的角色,成为人神之间的桥梁。

       本来这个安排是极好的,但是后来却出了意外事件。某个色萨利来的年轻人被皮媞亚的美貌惊倒,想尽办法勾引皮媞亚。而这个皮媞亚也不争气,放弃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工作机会,跟年轻人跑了。德尔斐人可气坏了,但是聪明如他们想出了一条奇招。自此以后,皮媞亚只选择本地五十岁以上的老妇,这样就不会有男人被她们迷住从而发生私奔的尴尬事了。

       虽然后期的皮媞亚多为老妪,不过为了保持老妪们的“纯洁”。她们必须从家里搬出来,并且和家人脱离关系,全心全意地做职业巫女。同时她们也会穿着少女的服装,从而达到“贞洁”的效果。当然做出如此大的牺牲,好处也是大大的:皮媞亚女祭司不需要缴税,可以自行拥有财产,可参与公共事务,还有工资可拿,妥妥的特权阶层。

       德尔斐人深谙饥饿营销的精髓,精心挑选出的皮媞亚女祭司可不是那么容易请动的:首先冬天最冷的三个月,阿波罗怕冻着,不会光临德尔斐,所以是不能请示神谕的。剩下来的九个月当中,也只有每月的第七天,皮媞亚才会和众多求神问卜者见面宣示神谕。自然,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见到皮媞亚的,理论上说谁先谁后应该由抽签决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只要带够贡品,让工作人员开心的话,就可以插队见皮媞亚拿神谕。

       神谕之所以那么准,据说也是有充分的技术支持,有理论认为古希腊的神庙之间会通过飞鸽传书的方式互通信息。因此,当问卜者得到答案的时候,可能是神谕所的工作人员已经事先通过信鸽知晓实情了。

       此外,和中国算命先生会用“父在母先去”这样模棱两可的答案一样。皮媞亚的答案经常也让人捉摸不透。其中最最有名的当属吕底亚国王就攻打波斯一事向皮媞亚提问,皮媞亚回答:“一个强大的帝国将会毁灭。”吕底亚国王听完后高高兴兴去攻打波斯,结果吃了大败仗,自己被波斯国王居鲁士抓去放在火堆上当了人肉火炬。自然,皮媞亚是永远不会错的——根据她们的解释,吕底亚的毁灭也可理解为“一个强大的帝国毁灭了”。

       公元一世纪以后,神谕突然哑了火,阿波罗似乎抛弃了德尔斐。新的预言无法获得了,德尔斐神谕所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原因众说纷纭,比较可靠的说法是由于德尔斐地区太久没有地震,所以地裂不再向外释放有毒气体,皮媞亚们也不能再进入癫狂状态和神沟通了……

500

       同皮媞亚一样,古罗马也有这样一群女祭司,作为职业妇女活跃于古罗马的社会生活。相比皮媞亚而言,她们少了一分传奇色彩,但是却肩负着让罗马继续存在、兴盛的重任。这群女祭司即为维斯塔贞女。

       维斯塔是拉丁语Vesta的音译,本是罗马炉灶和家庭女神的名字。该词词根在拉丁语的祖先原始印欧语当中是“存在”的意思,和英语的“was”是远亲。在古罗马的维斯塔神庙中,有一团熊熊燃烧的圣火。维斯塔贞女的主要职责就是守护圣火,从而维护罗马的永续繁荣。

《戴花冠的维斯塔贞女》,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作品

500

       对圣火的崇拜在印欧诸民族当中相当普遍,火也往往会被人格化。在印度吠陀教中,就有火神阿耆尼(अग्नि,Agni),他在早期梨俱吠陀中的地位尤其重要。而拉丁语火ignis即与Agni同源。对维斯塔女神的崇拜和对神庙圣火的呵护可谓保留了早期印欧文化的遗迹。

       有着如此巨大责任的维斯塔贞女,显然不可能是随便从街上拉个女的就能来充任的。要成为一名维斯塔贞女,得经过严格的选拔。

       拥有受选资格的女孩必须在六至十岁之间,身心健康,父母双全。大祭司将会从20个备选人中选出新任的维斯塔贞女。这个选拔的过程被称作“夺取”(captio)。大祭司会指向选定的女孩,并将她从父母身边领走,称这位女孩为Amata,送她进维斯塔神庙。   

       新的维斯塔贞女则要发誓守贞三十年,头十年作为学徒,学习维斯塔贞女的职责,中间十年正式从事维斯塔贞女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后十年则转型成为培训师,培训新一代的维斯塔贞女。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选拔维斯塔贞女的仪式颇类似结婚仪式,中间甚至还有抢亲的环节。这不会和维斯塔贞女的贞洁形象不符吗?

       实际上,维斯塔贞女的起源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罗马早期国王的女儿,还有一种则是国王的妻子。不能怪学者不努力,实在是维斯塔贞女的形象有点怪。

       一方面,维斯塔贞女确实得时时刻刻必须维持贞洁,否则不但会引发轩然大波,还很有可能小命不保。但另一方面,和徐娘半老的皮媞亚们穿少女服装相反,维斯塔贞女身为处女却身着已婚妇女的衣着,头发更是梳成罗马女子出嫁当日才会梳的发型。并且维斯塔贞女还是每年12月良善女神节的重要角色,而这个节日只有已婚妇女才参加。Amata的称呼更是可以被理解为“亲爱的”,象征维斯塔贞女和大祭司形式上的婚姻关系。

维斯塔贞女的头套是罗马已婚妇女的特征

500

       最为蹊跷的是,维斯塔贞女的身份甚至有男性特征。譬如维斯塔贞女拥有只有男性才有的开道扈从;她们在法庭上的作证权远高于女性,基本和男性相等;她们也拥有独立财产,并有处置自己财产的权利,不需他人批准。而维斯塔贞女的头领更是罗马最高宗教机构祭司院唯一的女性成员。

       这些在现代人看来习以为常的女性权利在古罗马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古罗马是个典型的父权社会,古罗马女性作为家庭一员,必须依附于一个男性家长(paterfamilias),这个男性家长在未出嫁时一般是父亲,出嫁后则为丈夫。普通罗马女性并没有独立的财产权,甚至可被家长任意处置,也只有像维斯塔贞女这样极少数的职业女性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男权社会的掌控。

       维斯塔贞女虽然地位崇高,却也是不折不扣的高危职业。一旦罗马遭遇危机,人们往往就会认为维斯塔贞女没有尽到自己守贞的义务,所以才给罗马带来了灾祸。事实上,近乎所有维斯塔贞女失贞案都发生在罗马面临危机的时候。难道是维斯塔贞女专门挑罗马遇到难关时出去放浪形骸,而在安定时期全都安守本分,在神庙里守护火苗?以常理推之当然是不可能的。维斯塔贞女大概只是混乱时局的替罪羊而已,其作用和中国历代各种“红颜祸水”雷同。

       由于维斯塔贞女在法理上脱离了父亲的控制,转而成为国家的女儿,所以她们和任何一个罗马人发生性关系就是乱伦加叛国。当一个维斯塔贞女卷入失贞案后,她要么自证清白,要么就面临被处死的厄运。自证清白的一般方式是通过神迹让维斯塔女神证明自己守贞。譬如维斯塔贞女图西亚就用一个筛子将一筛水从台伯河带到了维斯塔神庙,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她在筛子上做了什么手脚就不得而知了。

       而无法证明自己清白的维斯塔贞女就倒大霉了。由于罗马人认为让维斯塔贞女血洒刑场非常不吉,沿袭的习惯是将失贞的贞女活埋在罗马城里,但罗马法又规定任何人不得埋葬于城内。于是三个条件相加,罗马人就想出了一道歪招,在城里挖个地洞,里面放点象征性的食物,将受罚贞女送入。这样理论上说她不过是活着进了一个可以住的房间而已。其煞费苦心的程度堪比刘邦对付韩信的手段了。

       最后,随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流行,公元394年,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下令关闭维斯塔神庙,圣火熄灭。最后一位最高维斯塔贞女西莉亚离开神庙,后皈依基督教。虽然遭遇空前危机,总算没有重蹈被当替罪羊处死的覆辙,得到善终。

       但也有更加戏剧性的说法:狄奥多西一世的基督徒侄女赛琳娜闯入神庙,将雕像的项链取下戴在自己头上。最后一位老年维斯塔贞女出现,她斥责了赛琳娜的行为,并诅咒她受到惩罚。赛琳娜后来不断做自己不得好死的噩梦,终于在公元409年因卷入丈夫谋反的案子被处死。由此看来,维斯塔贞女还真是不好得罪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欧洲中世纪的黑暗莫非还真是贞女们诅咒的果报?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