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965年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很少提到了?

今天,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布,获奖者之一是中国干扰素之父侯云德。

今年89岁的侯云德,仍然每天7点就开始工作,并且不吃早饭。据说,这是年轻时养成的习惯,因为要抓紧一切时间做实验。尽管动过两次大手术,但老人看起来仍然精神抖擞。

侯老还曾赋诗一首以明其志:

“双鬓添白发,我心情切切,愿将此一生,贡献四化业。”

500

于是有读者感慨,四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现在很少听说了。

500

只不过,虽然不讲四化了,但还有其他替代性的理论,并且内涵和外延比“四化”更丰富,同时制定了更加具体的阶段性目标。

“四化”&“两步走”

(1965-1980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1980-2000全面四化)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的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年又一次把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

500

八大党章总纲第五段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说:“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500

1959年,毛泽东在杭州与胡绳等一起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1960年2月中旬,周恩来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将“科学文化现代化”改称“科学技术现代化”

1963年1月29日,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强调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我国过去的科学基础很差。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500

1963年1月29日,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讲话

9月6日至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分两步走的设想:

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11月17日至12月3日召开的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号召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1964年12月21日,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他代表中共中央提出,

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两步来考虑:

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975年1月,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重申了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分两步走、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

“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

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〇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这次不仅重申了总目标和路线图,还提出了时间表。

“小康”&“三步走”

(1980-1990翻番;1990-2000翻番,小康;2000-2050基本现代化)

不过,第二代领导集体并没有过多地讲“四化”,而是把现代化建设的时间线拉得更长。

1979年12月,邓小平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谈话。当时,曾参加过日本经济发展战略设计的大平正芳提出:“中国根据自己的独立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整个现代化蓝图是如何构想的?”对此,邓小平的回答是: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这也是邓小平首次提出“小康”概念。

1980年11月召开的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确认“小康”的目标。

1982年9月十二大根据邓小平的这一设计,首次把“翻两番”、“实现小康”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战略目标提出来:

“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

500

中共十二大

之后,他又提出了达到小康目标之后的新目标——再“翻两番”。

1984年10月6日,在会见参加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的中外代表时邓小平用更简明的“两步走”来概括中国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他说:

我们第一步是实现翻两番,需要二十年,还有第二步,需要三十年到五十年,恐怕是要五十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十三大前,邓明确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1987年8月29日,即中共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明确阐述了“三步走”战略:

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党的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500

十三大闭幕式

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其中第一步和第二步涵盖了翻两番的目标,而第三步则是将时间线拉长到21世纪中叶,即建国百年。

这也符合毛主席在建国初期的设想。

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上说:

“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时间。”

……

“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斗争。”(敲黑板:伟大斗争!)

……

“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从而取得经验,取得最后的胜利。由这一点出发,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是有许多好处的,设想得短了反而有害。”

但是,通“四化”的第二步一样,邓的“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这是需要一个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来为第三步做出更加明确的部署。

“全面小康”&三步走

(2000-2010翻翻;2010-2020全面小康;2020-2050基本现代化)

1997年,总设计师逝世。同年,十五大召开,对“第三步”做出详细部署和明确目标。

(这一段可能90后比较熟了,出现在教科书上的频率比较高)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上提出了新的“三步走”

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步)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二步)

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三步)

500

中共十五大

江总在十六大报告中重申: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后,胡温的10年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路线来奋斗的。

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现代化强国&“两步走”

(2020-2035基本现代化;2035-2050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了十九大,除了决胜全面小康外,还要为剩下30年作出部署。于是又有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习总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化”也好、“小康”也好,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强国”。所以“社会主义强国”与“四化”是纲与目的关系。“四化”与之后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其精神内核都是一脉相承的,一以贯之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