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你 老 了 , 摇 不 动 了

500

杨浦公园后身的小街上

灯光阴暗处有一间嘈杂的小店

名叫“摇妹吧”

我偶然路过探头一看

见店里有一个小吧台

一位大叔带着墨镜在唱周华健的朋友

两个大妈一左一右站在大爷身边

她们看起来远比大爷孔武有力

纹丝不动且心不在焉,穿的一身红像两个惰性气体灭火器

这店名里的“妹”估计指的就是半个身子入土的这两位大妈了

陪伴客人的方式是极简的

他们和大爷没有任何的互动

然而对于60岁以上的大爷来说

比他年轻的反正都算“妹”

50往上的妹对大爷来说正合适

仔细咂摸还有一番岁月发酵的7分熟的中国风味

大爷要是发难:你们这没有年轻点的!

老板娘就一招手

帘子里就缓缓走出几个40多的妹

这几位的年纪算得上是“大爷杀手”

其中一位还是保洁阿姨客串救场的

我特别在意的是,在场没有一个人在“摇”

估计上了年纪

摇起来的话假牙乱飞不说

摇进ICU或者摇到阴间的也不是没有

 500

相比旁边并列开的两家店

一家叫开心唱吧

一家叫今夜唱吧

名字起的何其粗粝、枯燥

开心唱吧,开你妈个头

一点不上档次

摇妹吧店名起得又大胆又风情

“摇”代表一颗随着70年代经典老歌和红军歌曲颤动着的心

“妹”代表着一个合格的club里储备的硬通货

我猜曾几何时

一定有喝醉的年轻人误入其中

老年人的生活太悲惨了

没有什么娱乐场所是为老年人准备的

所以都把他们逼到了广场上和公园里

你有没有见过那种老人

自己一个人拿个音响和麦克风坐在公园里唱歌

还有的拿萨克斯吹的

最尬的是他就自己一个人

自己表演给宇宙看

还一边拿眼睛瞟身边的人

希望能赚人一点眼球

每次见到这样的老人我既尴尬又心疼

该死的艺术害了这些老人

让他们个个以为自己是俞伯牙

在大小公园的冰冷石凳上苦等着自己的soul mate

大爷吹的萨克斯可不是简单的萨克斯

一首名曲《回家》表明了想寻觅性伴侣并一同回家的求偶信号

仔细品一品

你甚至还能从曲子里听出来一点类似公牛发情的哞叫的声音

不像年轻人可以装线上逼

可怜的老年人只能把逼装向附近的人

只能按街道装B

偶尔我会带着笑或者很沉默的想

如果我们这代人老了是啥样?

我们老了的话平时的娱乐活动似乎只剩下用台式机打单机游戏了

那时候年轻人已经不用电脑了

他们都用功能复杂的手机

老年人才去网吧

网吧的座位是轮椅

网管都有护士上岗许可证

没有任何pc端的网络游戏的服务器还运行着

网吧里玩的都是红色警戒、反恐精英、魔兽争霸这种单机游戏

在未来,年轻人只用便携且功能复杂的手机

古玩市场上全是XBOX和switch

  500

至于社交也近似于没有

我们是会用网络

但是看不懂年轻人说的话

我们说的话像文言文一样蠢

我们肯定反过来diss年轻人说年轻人才傻逼

我自己妥妥是就是这种大呼世风日下的愤世嫉俗的老人

且坚定认为年轻人没文化

只会冒着鼻泡给最高赞回答点赞

像猩猩一样模仿别人发朋友圈

民族主义神经病愈演愈烈

喜欢道德规训别人仿佛回到儒家时代

嘲笑他们崇拜虚拟偶像

和机器人上床之类的

我真不像话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