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少年派》到底讲了什么?
作者| 大象
来源| 大象放映室
时隔三年。
前段时间李安的新片《双子杀手》终于上映了。
那借着这个机会,这期我们就来聊聊安叔近年来的代表作——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在2012年的作品。
电影当年上映后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大获成功,李安还凭借此片,第二次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很少见的,《少年PI》是一部老少咸宜几乎所有人都会喜欢的电影。
如果只把它看成是一部单纯的冒险片,那片中的视觉奇观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但除了好看之外,它其中又有着对哲学和宗教的思辨,对人性、兽性、神性这三重关系的求索。
以及最神奇的是,电影在同一个故事框架之下,其实又暗藏着几个不同的结局。
第一种结局。
就像片中派所讲的第一个故事一样,他和老虎帕克共同经历了一场如梦如幻又不可思议的旅程。
他们在海上斗志斗勇又相依为命,最终一同创造奇迹,重返人间。
第二个结局则要暗黑的多。
其实船上根本没有动物,这就是一个人类自相残杀的故事,这里面充满了血腥、暴力,甚至是变态。
在这个故事里,水手被杀害,派的母亲被杀害,厨师被杀害,而派很可能是靠着吃人肉、喝人血活下来的。
这个故事里看不到一丁点的美,尽是人性的邪恶和丑态。
很明显,第二个结局尽管让人难以接受,但从逻辑来看,这应该才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但仔细一想,这个结局其实也有bug。
派说他母亲是坐着漂浮着的香蕉找到小船的,但香蕉肯定是浮不起来的;
另外派说厨师在杀死母亲后把她丢进了海里,但按照逻辑厨师既然已经吃了水手的肉,那也应该继续吃派母亲的肉。
所以派其实还是有所保留,第二个结局也未必就是真正的真相。
如果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假设,电影可能还有第三个结局。
就是小船上其实根本没有厨师和水手,而正好是派一家四口。
因为派的父亲恰好和厨师发生过矛盾,所以他可能代表了鬣狗。哥哥可能就是斑马。
所以第三个结局可能是这样的。
船难发生后,因为哥哥摔断了腿,眼看着就要死去,而派的父亲正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理性主义者,于是从纯理性出发,他为了让其他人活下去,于是杀死了大儿子吃肉。
之后又因为妻子跟自己拼命于是接着杀了妻子,派看到母亲被杀,于是一怒之下又杀死了父亲,最后一个人飘洋过海活了下来。
当然以上都只是假设,电影中并没有太多线索支撑,但如果真的是探寻人性恶的边界,其实也未尝不可。
毕竟在极致的生存环境之下,人性中的邪恶的确如同黑洞一样深不可测。
另外电影中还有两个事物让人费解,一个是藏在小船内的老鼠,另一个是那座超现实的小岛。
有人觉得老鼠可能代指的是派偷渡的女朋友阿南蒂,但我觉得可能性不是很大。
首先从她跳舞的神态来看,她热爱印度,也热爱印度教,没有理由突然离开。
而且如果真的要偷渡,她也不会送给派那条手链当作信物。
老鼠之所以存在,可能还是为了侧面表现帕克当时的兽性。
无人岛的解释可以有很多种,首先它肯定不是真实存在的,另外从形状来看那是一具女性的身体,所以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代表了派的母亲。
母亲被杀后,她的尸体一直被派留在了船上,在派快要饿死时,他不得已吃了母亲的尸体。
那些密密麻麻的狐獴则正是尸体上的蛆虫,那些可以吃的根茎,代表了母亲的肋骨或者腐肉。
另一种解释是,小岛可能代表了女友阿南蒂给派的精神力量。岛上发生的一切,也都是派的想象。
当初在朋迪榭里派丢失了信仰时,正是阿南蒂虔诚的舞蹈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
而在海上濒死之际,可能也同时是阿南蒂帮他走了出去。
派在最后曾说:
我猜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放下
但永远最令人心痛的
就是来不及好好道别
所以他在讲述无人岛的情节时,特意让自己拿出了那串手链系在了地上,这可能就代表了他想和阿南蒂作正式的告别。
另外派当初曾问过阿南蒂一个问题:
为什么莲花会藏在森林里?
而在小岛上派果然发现了一朵藏在森林里的莲花。
当初的派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其实这是让他鼓起勇气重返人间的最重要的东西。
这是阿南蒂给予他的力量,不过当时派说这是上帝的庇佑,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只有爱,才是人类的上帝;或者说,每一个拥有爱的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其实关于《少年PI》这样一部开放性结局的电影,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任何猜想都是对的,任何猜想也可以被说成是过度解读。
但有一点是固定的,就是电影的主题。
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神性、兽性的电影。
毫无疑问,派最后肯定是一个人在海上漂流的,那只老虎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他只是代表了派身上的兽性。
也正是因为派体内的兽性,才让他在危机四伏弱肉强食的一片苦海中活了下来。
其实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就会发现,派的漂流记其实也是我们整个人类的漂流记。
千百万年来,我们人类之所以能活下来,正是因为我们体内的兽性。
我们从远古而来,茹毛饮血,一路拼杀,靠灭同类、诛异己生存至今。
而我们如今,之所以能有尊严有文明地活下去,则恰恰是因为我们体内还有着稀缺又宝贵的神性。
随着人类不断进化,我们体内的兽性被缓慢地驯化、消除,从而慢慢建立起道德、法律、秩序这些神性的产物。
我们也由此解释了人之为人的理由。
所以《少年PI》尽管真相可能残暴暗黑,但其实这是一部真正让人反思又感动的电影。
作为远古人类的后裔,我们的身体里至少有某一个基因,跟随着派一起,在那片苦海中漂流过,那滋味肯定不好过,但庆幸的是,我们终究还是来到了此刻。
另外电影中派的名字也同样有着复杂的含义。
“Π”在数学中宛如一个悖论的存在,数字本身代表着绝对严谨和理性,可“Π”又是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
那些小数点背后永无尽头又毫无规律的数字,像极了我们琐碎无常又时常感到枯燥的生活。
所以主人翁的名字叫派,也就象征着我们每一位同时拥有着理智与情感的普通人。
我们日复一日在理性和感性中做抉择,在神性和兽性中徘徊。
我们每个人,都是派。
不过尽管生活就是如此,《少年PI》还藏着一个最温暖的地方。
就是它道尽了人世间所有的善恶美丑之后,依然温和地告诉了所有人,其实选择的权利,一直在我们自己手中。
电影结尾时派问作家,“你喜欢哪一个故事?”
作家想了想,说我喜欢有老虎的那一个。
派很欣慰地说,“那你跟随上帝”。
什么是上帝?
上帝就是看遍了人世间所有的丑陋与邪恶之后,依然选择毫无保留地热爱它。
的确,世界有多么残酷,就有多么美。
只要你愿意选择热爱,就能与上帝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