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地图类”错误,影视剧中还有这些常见错误
近日,话题#亲爱的热爱的被罚款10万元#登上微博热搜,因登载不合规定的地图,该剧出品方被罚款10万。
实际上,因地图标注错误被罚早有前车之鉴。2017年,某公司因未完整展示中国地图,且在已知地图错误的情况下仍放任不管,被罚款100万元。
(dior也因地图问题遭到了网友的口诛笔伐)
“问题地图”被频频发现,一方面可见大众对国家主权的关注度日益上升;一方面也折射出电视剧制作上的纰漏和疏忽。单单以古装剧为例,由于其内信息细节之丰富,在还原历史文化、符合事实等方面难度更大,稍不留意就会暴露制作方的知识短板,更不要说那些因为主观上不认真、不专业而造成的电视剧错误百出的情况了。
错误硬伤有哪几类?
国产剧类型越发多元,却依然高频次的在以往出错的地方跌倒。而随着题材细分,小众专业也有内行“看热闹”,观众对国产剧的聚焦点正在从直接观感向深层次的制作细节过渡。舆情官现将各类常见的错误整理如下。
历史类错误可以说是国产剧出错最泛滥、最集中的地方。近期热议的《亲爱的热爱的》,犯的就是历史文化、地理常识上的错误,甚至可以说是主权问题认知上的错误。当下舆论大多倾向罚款10万过轻了,足以见得民众对于主权、立场等问题,持零容忍的态度。
往更早前追,这样的错误不胜枚举。《大漠谣》因历史认知错误,被禁了三年,改名为《风中奇缘》得以播出;而《如懿传》、《赢天下》等古装剧集,也曾因为与史实不符而遭到抵制。总之,相比常识错误,历史认知类错误更是大众心中的底线问题,不能退让。
实际上,另一类常见的错误可以归为历史常识类错误,多存在于历史、年代、古装等类型剧中,常见有称谓、诗词误用、服饰、食物等错误。就算是古早《水浒传》、《康熙王朝》等高口碑剧集,也曾在出现不少常识性错误。
年初热播剧《知否》因台词错误引发热议,以语文老师、历史爱好者为首的各路网友纷纷挑刺,总结出语义重复、语序不当、称呼不当、谦语敬语混乱、用典不当等错误,堪称“高考病句真题库”。
与史实、文化严重不符,不仅暴露制作方的知识短板、令观众贻笑大方,同时也影响观众的观剧体验。
而近几年随着题材不断细分,都市行业剧兴起,医疗、律政、商战等元素在国产剧中频繁出现,本来可以为剧集增加看点,但往往陷入专业知识不过关的尴尬境地。前几年,《青年医生》、《外科风云》等医疗剧不乏金牌班底坐镇,但剧中医生各种操作不规范,让观众大呼失望。
其中,法律知识与人的关系极为密切,这方面的错误还常见于其他类型的剧集中。《人民的名义》中,身为公安厅厅长的祁同伟对市委书记李达康说到:“政府要依法执政,市民也要依法地维权。”该表述混淆了“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的概念。这本来是政治基础知识,剧方与审核人员稍加检查与排雷,断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
上半年,话题剧《都挺好》里面出现了二审之后还能上诉、看守所录音录像等法律常识错误,而且恰好都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矛盾点,这些情节逻辑一旦被推翻,故事可能又是另一番走向了。
而早前抗战神剧更是刷新了观众对编剧胡编乱造能力的认知,手撕鬼子、弹弓打飞机等超现实情节将观众雷得外焦里嫩。而实际上,一些制作精良的军旅剧,也随处可见军事知识错误,只是由于我们日常很难接触军事装备、战争场面,而难以觉察其中的错误。知乎上关于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军事类错误,讨论度、热评量都很高,可见电视剧出错频率。
国产剧失误不断,到底谁的锅?
电视剧作为当下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之一,对大众的引导示范作用仍是显性的,但到底是正向引导还是错误引导,作品内容起了决定性作用。但若要说到谁为错误内容负责,说从编剧、设计师、美工到宣发团队等,主创团队无一幸免。
首先是专业度的欠缺。不管是行业剧还是古装剧,剧方更看重其中的爱情元素,行业与古装多是作为剧集的背景板而已,都是为男女主角的爱情戏份而服务的,因此对于专业知识过关与否,也就没那么看重。
国内编剧水准不够是一方面,另一重要方面则是编剧地位低、话语权不够。在日韩、欧美等国,他们的编剧与导演、制作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有资金、时间和精力来深入行业、打磨剧本,而在国内,大多数编剧都是根据制作方的要求“赶”剧本,质量可想而知。
而频频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或许同样与审查环节出现漏洞有关。《亲爱的热爱的》出品方未经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核,擅自登出,才引发如此争议。而像行业知识、历史文化等错误接连不断出现,也有相关部门影视审查不严,缺乏专业人士的把关。
国产剧专业水平亟待提高,首先要从最大限度减少问题着手,剧方事前防御比事后补救有效多了,系统化的检查机制绝不是“多此一举”,作品的每个阶段都要有流程化的细节管理体系,这是对作品和观众的负责。
品质剧集,细节凸显
对电视剧作品而言,细节的作用从服务情节到展示生活,可以说奠定了一部作品的品质。
前些日子,#请回答1988出现杀人回忆凶手画像#迅速冲上热搜,这部早在2015年播出的剧作,直到现在还在被我国观众反复观看、不停琢磨里面的细节,整个剧组的用心打磨,令人叹为观止。
而我们的国产剧,有追求的剧方越来越“不厌精细”。暑期档口碑剧《长安十二时辰》在置景、人物、台词和剧情设置上对历史高度还原,起初因为不符合大众以往认知而引发不少争议,查了史书才惊叹剧方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宏伟而繁冗的盛唐景观,真实而具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而之前两部都市家庭剧《少年派》与《小欢喜》,两者都以都市家庭为背景,都有不少雷同情节,但在口碑上,后者更胜一筹,《少年派》注重家庭喜剧元素的堆积,《小欢喜》则更多关于现实细节的展现,凭此获得了更多观众对于剧情的感同身受,剧中的各种细节也让不少网友津津乐道。
可以说,不管是古装剧服化道饱受好评,还是家庭剧贴近真实生活,观众对国产好剧的评价标准其实最终还是落脚到作品细节上,剧方想要求新求变,不如在细节上稳扎稳打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