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名将基普乔格全马破“2” 长跑冠军之乡的秘密在这里

新华社  2019-10-13 

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肯尼亚长跑名将埃鲁德·基普乔格12日在维也纳冲击全马两小时大关成功,成为在两小时内完成全程马拉松的历史第一人。

50012日,埃鲁德·基普乔格冲过终点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郭晨摄

当地时间上午10点15分,基普乔格在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欢呼声中轻松冲过终点,计时器定格在1小时59分40秒2,成功!等候在终点后的基普乔格的妻子和三个孩子激动地与他拥抱在一起!

50012日,埃鲁德·基普乔格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郭晨摄

肯尼亚总统府随后在社交媒体发文祝贺基普乔格:“我的兄弟,你成功了!你创造了历史,并且让肯尼亚为这一成绩感到无比自豪。虽然历经艰辛,但是你成功了,这将激励无数人去勇敢地追逐梦想。”

50012日,埃鲁德·基普乔格冲过终点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郭晨摄

肯尼亚选手不断刷新马拉松纪录,让世界为之侧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世界长跑冠军?新华社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

500进入肯尼亚伊藤小镇前拍摄的红色拱门。

据媒体报道,基普乔格和他的家人生活在肯尼亚西部城镇埃尔多雷特。埃尔多雷特及周边地区是肯尼亚长跑冠军的摇篮,基普乔格全马破“2”的消息传来,家乡的民众一片沸腾。

从埃尔多雷特驱车约一个小时,便到了伊腾小镇。这里海拔约2400米,朵朵白云在头顶上游荡,仿佛伸手可及。白云底下,一道红色的拱门跨在马路上,上面写着:欢迎来到冠军之乡—伊腾。带有国旗图案的拱门顶部,站立着一只“雄鸡”。当地人告诉我,雄鸡取自肯尼亚国徽,也是曾长期执政的肯尼亚非洲联盟的标志,象征着守时、热情、力量和勇气等。

这些品质恰恰是伊腾人的写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从这个伊腾的拱门走出了许多世界中长跑冠军,包括肯尼亚名将大卫·鲁迪沙。他是全世界首个800米跑进1分41秒内的选手,蝉联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800米两届冠军。

500肯尼亚的伊藤小镇。

说到伊腾小镇,不得不提到有肯尼亚“冠军摇篮”之称的圣·帕特里克男子高中。在校园里,一些树木的旁边立有铭牌,显示植树者的名字。其中,一个铭牌写着大卫·鲁迪沙。

2010年,鲁迪沙在一次男子800米比赛中跑出了1分41秒09的成绩,创下了世界纪录。在此之前,威尔逊·基普凯特保持男子800米的世界纪录达13年之久。基普凯特同时是悉尼奥运会男子800米的银牌获得者。

500(资料图片)肯尼亚选手鲁迪沙。 新华社记者 李岳摄

颇有意思的是,基普凯特曾在圣·帕特里克男子高中读书,而鲁迪沙虽不曾正式在这一中学读书,但其教练却来自圣·帕特里克男子高中,而且正是培训基普凯特的那位教练,两位名将可谓师出同门。出自这所中学的世界冠军还包括1988年奥运会男子1500米冠军彼特·罗诺(Peter Rono)和1992年奥运会男子3000米障碍赛冠军马修·比里尔(Matthew Birir)等人物。

因为名声在外,这所学校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引着世界,尤其是田径界的神经。2016年7月,一篇关于圣·帕特里克男子中学一栋宿舍楼着火的社交媒体帖文就被肯尼亚当地和世界性媒体广为报道,所幸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有人粗略统计,除了像圣·帕特里克男子高中这样的地方学校,伊腾小镇上还有至少数十家私人或机构开设的训练营。伊腾高海拔训练中心就是其中一家,该机构主要为青年女运动员提供食宿和训练场地。

500在肯尼亚伊藤小镇,一处训练营的学员们在教练指导下锻炼。

伊腾的培训秘笈是重复训练。对在此训练的运动员而言,一天开始于凌晨5时半。从6点开始,运动员在晨跑的起点聚集,一起长跑约1个小时,然后,他们回来吃早饭、休息。到了下午4点左右,他们分散在林中小径或公路上再次长跑一个小时。一些训练营通常将一周的训练分为一天速度或专项训练,一天恢复训练,以防止运动员过度劳累。一次长达40公里的长跑之后,通常在第二天会有一项小组式的恢复运动。

星期天是运动员唯一可以休息的日子,大多数运动员都去教堂,家在外地的运动员一般每个月有一次返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这里需要指出,伊腾是培养世界中长跑的冠军摇篮,但并非所有从伊腾拱门走出来的冠军都是土生土长的伊腾本地人。例如,鲁迪沙便来自伊腾周边的纳鲁克郡。

为了改变命运“玩命跑”

500一处通向肯尼亚伊藤小镇的山路。

伊腾位于东非大裂谷肯尼亚段的北部。相传,19世纪末,一位英国地质学家在东非大裂谷的一处悬崖附近发现一个石阵,并将一块巨石标记为第十个山头(Hill Ten),因为他从附近山谷出发翻越到此,正好是第10个山丘。久而久之,距离这个石阵约1公里的小镇就被称为伊腾(Iten)。

500在肯尼亚伊藤小镇,一处训练营的学员们在教练指导下锻炼。

在这个人口四万余人的小镇中,职业赛跑运动员就有约3000人。小镇的居民大多属于卡伦金族。卡伦金人被称作“奔跑的部落”,喜欢在高原上长距离捕猎动物。他们普遍体型修长,拥有一双“细长腿”,极富跑步天赋。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肯尼亚男运动员在从800米到马拉松等国际田径项目上成绩卓越,他们大多来自卡伦金部落。

500在肯尼亚伊藤小镇的公路旁,几名跑步爱好者在慢跑。

从清晨到黄昏,只要不下雨,小镇公路两旁的泥土路上准能见到三五成群的穿着五颜六色运动夹克的运动员在奔跑,黝黑的皮肤、精瘦的身躯是他们的标志。

18岁的高中生康内留斯便是其中一位。伊腾每年有许多学校间的田径赛事,康内留斯因为在小学期间参加比赛而且成绩优异,被当地一家田径训练营选中。训练营给康内留斯提供训练服和必要的培训,以期将来有一天他能展翅高飞,在世界长跑比赛中摘得奖牌。

勤奋是写在每一个伊腾长跑者脸上的品质。来自农村的康内留斯每天上午和下午要跑两次8公里。“为了改变家庭的境况,为了更好地未来,我必须要坚持。”他告诉记者。

500在肯尼亚伊藤小镇,康内留斯(左)在学校内跑步。

伊腾镇上有许多专业的长跑训练营。在圣·帕特里克男子高中的附近就有一所。经营者之一的伊恩·基普劳诺告诉记者,训练营创始于1989年,一开始为自营,后来得到了一家世界著名运动品牌厂商的赞助。现在在营地接受免费培训的有50人,多数人在30岁以下,有专业的运动员,也有跑步爱好者。

德国女孩安可就是其中一位。安可以前在肯尼亚一家慈善组织工作,去年来伊腾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跑步训练营。在教练的鼓励下,她放弃了工作,立志成为专业运动员。她说,她喜欢伊腾这种聚焦运动的氛围。作为外国人,安可只需缴纳房租和伙食费,便能在训练营接受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5005月23日,在肯尼亚伊藤小镇,安可与训练营中的同伴一起锻炼。

对于伊腾的冠军现象,体育界有很多分析。中国马拉松界的资深经纪人、在非洲经营马拉松训练营的陶绍明认为,伊腾及周边城镇的居民,尤其是卡伦金人,长期在赤道地区的高原生活和劳作,天生带有明显的遗传基因优势,这表现在其血红蛋白含量一般高于其他地区的居民,具有更强的携氧能力,且有极低的体脂比。这些构成了优秀中长跑选手的必要条件。

500在肯尼亚伊藤小镇,一处训练营的学员们在教练指导下锻炼。

陶绍明说,除了地理位置等因素带来的先天优势,“玩命跑”是伊腾及来自周边城镇的运动员的后天优势。一些运动员住在铁皮搭建的简易宿舍中,吃着玉米饼、碎菜叶等简单的食物,常年累月地在土路上奔跑着。为了改变祖祖辈辈从事农业劳作的命运,他们极少抱怨,唯一的心愿是练出成绩。在全球马拉松运动职业化的高速发展背景下,伊腾抓住了机会,创造了良好的跑步氛围,专业训练营如雨后春笋,吸引了全球的运动健将。

500肯尼亚伊藤小镇前拍摄的红色拱门。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位于高海拔地区的伊腾小镇一年四季温差变化较小,且镇上有纵横交错的跑步线路,也是其成为培养中长跑健将理想之地的重要原因。

文字:新华社记者 王小鹏

图片:除特别标注外,摄影者均为新华社记者吕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