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明明知道结局,还是紧张到窒息

今天,《中国机长》终于正式上映。

我于9月24号在北京观看了点映场。在进电影院之前,我心里其实是有点紧张的,我担心电影呈现给我的,仍然会像那些以往的航空题材电影一样,错误的去引导旅公众对航空业的认知。

2018年的3U8633航班遭遇险情那天,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如此成功、可以称之为奇迹的一次特情处置被搬上荧幕,从民航局到民航宣教中心,再到整个民航业里的各个部门上千员工都对此片倾注了心血。它能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告诉公众,我们航空业到底是怎么做到了那么多的“不可能”,我们飞行员、空乘、空警以及其他众多岗位到底都在做什么?

庆幸的是,如同我前几天说的一样,这部影片没有让我失望。

警报:前方有剧透

电影开场,是在凌晨3点——这也是我们大部分空勤人员开始一天工作的时间,张涵予饰演的机长刘长健起床,冲了个凉水澡,整理了一下桌子上的物品,对尚在熟睡中的女儿说:满儿,爸爸今天下班后陪你过生日。

对于这个世界上包括民航在内的很多行业来说,在那些重要的日子里,我们很难陪在家人身边,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虽然不会计较,但心里一定会有牵挂。

凌晨的重庆,下起了瓢泼大雨,袁泉饰演的乘务长在公司楼下停下车,把头枕在靠垫上,表情落寞的看着窗外——一位乘务员被男朋友送到公司,男朋友撑着雨伞拉着她的手飞快的楼里跑去。

感情是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坎儿,电影里并没有用过多的画面告诉我们,她经历了什么?为何看起来如此难过。但袁泉用几个眼神,几个动作,就刻画出一个感情遇到挫折的女人形象,其实直至全片最后,电影也没有明确的说明她经历了什么,但飞机遭遇险情氧气面罩全部脱落后,她默默的抚摸自己无名指上的婚戒的画面,透漏了一些什么。

没有多少人的感情是一帆风顺的,民航人更甚。我们时间不定,日夜瓢泼,身在同一个城市也能谈成异地恋的感觉,但不管我们经历了何种争吵,心情再如何糟糕,只要穿上那身制服,就要把所有的坏情绪给忘掉。

500

在准备室里,刘长建按照规定量血压、吹酒精测试仪——很多旅客应该不知道,中国民航的每个飞行员,都要在航前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他们的身体能够应对这一天的工作。

在乘务组的航前准备会上,特别能让我们找到熟悉的感觉:检查仪容仪表、提问、隔壁的乘务长过来打招呼、夫妻之间的小调侃,这些真实的画面其实每天都在各个公司上演着,我也是第一次在一部正式的电影中看到我们工作的样子。

杜江饰演的第二机长问刘长建,第几天了?

机长说,第一天了。杜江说我第三天了,那今天你去,我回。

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解释太多,大家相视一笑,就理解了对方的意思,这些画面我们每天都见,但电影中真的不常见。

这部电影里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对旅客的刻画,一刻不停直播的旅游博主、不会讲汉语的藏族老奶奶带着孩子、喋喋不休的夫妻、夕阳红旅行团、想去拉萨溜达溜达的文艺女青年、去看望战友的老军人、嚣张跋扈爱找事的旅客...我们或许怀着不同的目的开始了这段旅行,但我们却有着同样的目的地。

在这几个小时的航程里,包括机组和旅客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平安落地是所有人最本质的愿望。

机组走在候机楼里,走路带风,走出了强大的气场。上飞机后,马上进入状态,开始了紧张的准备。

对于我们来说,各个号位乘务员和安保人员对机上不同区域应急设备进行检查是最重要的工作,确保其在位、确保设备有效、可以快速被使用,空保人员利用反光镜对飞机上所有死角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外来物。

飞行机组在驾驶舱检查飞机各工作系统——比如导航系统,燃油系统,灭火系统等,需要在正确的位置,正确的形态,所有这些设备检查完,开始进行计算机航路的输入(涉及到起降场,备降场,航路气象数据导航数据等),然后副驾驶很识趣的下飞机进行绕机检查。

乘务长统筹客舱里全局工作,并不停的签字,其实这部电影里很多画面和台词都非常有趣且高度还原,总能让我会心一笑,比如:

副驾驶在饭桌上调侃乘务员;

乘务员言语上的回击;

乘务长不停的在签字;

机务人员走进驾驶舱的那句:机长,飞机是好的。

杜江跟乘务长说:男姐,落地火锅。

——虽然离开空乘岗位已经一年,但看到这一幕幕时,依然让我怀念当年在航班上的日子。

旅客开始登机,我们的乘务组熟悉的引导旅客入座,登机过程的长短其实很考验一套组的业务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每天上了飞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争分夺秒,就是为了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关闭舱门,让飞机客舱处在可以起飞的状态上。

从地面,到空中,总会遇到挑刺儿的旅客,他们不理解我们存在的意义,只是认为我们是端茶倒水的花瓶,但不管旅客说什么,不管我们受了多少委屈,专业的态度已经让我们习惯将泪水咽下,将笑容绽放。

资深乘务员,都会对飞机的状态有更深入的理解,突然的颠簸、奇怪的声响,对于我们来说,这些细节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

当险情真正出现,我们将不再是那些柔弱的姑娘,日复一日的训练给了我们极大的勇气,去面对将要出现的突发情况。

飞机释压,氧气面罩脱落,若是不慎,旅客将命悬一线,就近固定身体,戴上氧气面罩,指导周围旅客戴好面罩,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飞机配备的乘务员数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飞机迫降,每个乘务员都要承担起照顾50名旅客的重任,飞机上或许没有那么多的旅客,但同样,不能保证在每起迫降里,每名乘务员都能活下来。

我们一起执行一个航班,我们是亲人,我们是伙伴,我不想看到你受伤。

但我只要活着,但我只要还能动,我必将履行我的乘务员职责,直到我失去意识,直到我死亡。

中国机长,从来不会辜负祖国的希望。从培训时起,他们便开始经历千锤百炼,走进航司,更是将所学一一实现,每年的两次复训,更是要模拟最危险的情况。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将旅客平安的送往目的地。

中国的机长、中国的空乘、中国的空管等等,我们用最小的空域不断的完成地球上最大的人类迁徙,作为旅客或许你认为这很平常,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前天,很多人去看了点映场,看完之后很多空乘姑娘对我说:看完之后,又开始热爱飞行了。很多旅客说:对不起,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你们的不容易...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成千上万勤勤恳恳工作的民航员工,他们是平凡的,他们却又是伟大的。如今,中国民航每年运送旅客超6亿人次,每天都在刷新着历史上最好的安全飞行纪录,虽然这部电影生动展现了在紧急情况下各民航岗位的“高光时刻”,但对于每个民航人来说,他们宁可每天平平淡淡的度过平凡的职业生涯,一辈子也不想迎来这种“高光”。

因为大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保障每个航班起落安妥。

而这个看似平凡的目标,已足够伟大。

其实我比片方还要担心这部电影赚不到钱,因为我怕以后再也没人去拍我们的故事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