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如何解决?
首先国家已经开始充实社保缺口应对老龄化
4月1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让不少人捏了一把汗,因为按照其测算,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027年达到峰值后将迅速下降,到2035年,累计结余有可能被耗尽。这也就意味着,80后还没有开始退休,缴了大半辈子的社会养老保险,却有可能已经没钱可发。
《报告》预测,未来 30 年制度赡养率翻倍。仅从制度赡养率上看(不考虑人均待遇的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在不断提升。
简单地说,2019 年由接近2个缴费者来赡养一个离退休者,而到了2050年则几乎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离退休者。
2019-2050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预测
《报告》同时预测,当期养老金结余将于2028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累计结余将于2027 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并在2035 年耗尽,届时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即使年纪最大的80后,到那时还依然没超过退休年龄。)
不过能够预测到的危机,基本上就能解决掉,目前养老金已在做改革优良。
养老金怎么算?
2015年房地产大佬任志强退休,在微博上晒出了退休金,并写到“四十年工龄,每月八千多元的退休金,从下月开始领”。一位工作时年收入上百万的大佬,退休之后如果只靠社保的话,每年最多领取10万左右的养老金,可能不及其退休前一个月的薪水。
那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果仅靠社保,能到手的又是多少呢?
举个例子,假如在北京工作,每个月工资7千元,60岁退休。累计缴纳15年社保,退休时每月可领取养老金≈1700左右。累计缴纳30年社保,退休时每月可领取养老金≈3500左右。
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有点复杂,大家可以先行感受感受一下(以上按照一般企业员工标准):
养老金=统筹账户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统筹账户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还是举个栗子吧:
张先生,今年35岁,年薪30万,每月收入大约在2W元,我们算算张先生退休后每月能拿到多少养老金:
当然,上面的例子是为了让大家理解养老金怎么算出来,所以都是在理想状态下设定的。张先生月薪虽然不低,但退休金只能拿到月薪的1/3,按照社保“减小贫富差距”的原则,月薪越高的人群可能拿到的退休金和自己的月薪差距越大。
大部分企业员工的退休金平均只有退休前收入的一半,如果政策再变动一下很有可能在连一半都拿不到了。而城乡居民的退休金就更低了。退休生活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下面再算一笔账,看看退休生活实际上需要多少钱才够。
需要多少钱才能安度晚年???
社会养老金够不够用,还要你老年时需要花多少钱说了算,现在来算算这笔账:
还是这位张先生,35岁开始储备养老金,目前的消费水平是10W/年,打算退休的年龄为60岁,预估生命期限为80岁。
要想保证退休后生活质量不变,根据目前3%的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时间价值计算,我们可以得出20年后的18万相当于现在的10万元,按照这个公式计算退休时需要准备约570万元。
这500多万元的计算也已经是在理想状态下了,如果期间生个病有个什么大的花销,那就更加不止这些了。
我们在探讨养老问题的时候,有一个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指标,叫养老金替代率-即人们在退休后所能获得的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前薪酬的比值。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较为合适的养老金替代率为70%~85%的水平,即我们退休后的每年被动收入能达到退休前年薪的70%~85%,才能维持一个比较安逸的退休生活水平。
根据中国人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所公布的统计数据,1993-2010年我国城镇职工的人均养老金和平均工资每年均有增长,但工资的涨幅要明显高于养老金的涨幅,因此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1995年高峰时的77.5%,下降至2010年的45.1%。
城镇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水平-社保在退休后所能提供的养老金占退休前薪酬的比例
所以说,要想保持与退休前同等的消费水平,不至于消费降级,仅依靠社保是不够的。因为社会保障养老金设立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社会的基本养老保障问题,它具有一定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功能。
跟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社保养老金能给绝大部分老年人解决退休后的温饱问题,但是却不能让大家在退休后过上优质的退休的生活,对于大多数人,要想保持与退休前同等的消费水平,除了社保养老金外,还需要提前规划自己的养老需求。
此外,对热衷于维持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小布尔乔亚而言,生孩子这种极大降低生活质量的事情自然会从骨子里的抵制,不过道理还是应该讲讲的。
从大的方面说,绝大多数人老了以后收入只有退休金。退休金只是个账户,里面没钱,现收现支,工作的人出钱给退休老人发工资。这就是全社会养儿防老,不生孩子的人多了,年轻人的压力就会大,老人的收入就会下降,生活质量自然会下降。不过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大多数人感觉不到,也就不愿意承认,我们先不谈这个。
我们谈谈失能。
前段时间一个日本老人结伴养老的新闻刷了屏:
https://www.sohu.com/a/292854813_222041
七个老人一起养老,生活美滋滋,国内小布尔乔亚纷纷欢呼表示如此行事老了以后生活质量不会下降何必生孩子找罪受,但细究起来未必。
这七个老人没有一个失能的,他们不能叫结伴养老,只能叫结伴生活。一旦有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其他人有没有能力照顾、愿不愿意照顾都是个问题。
抛开失能谈养老都是耍流氓。
老人失能以后是需要人照顾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别人的孩子。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养老院,自己的孩子不能照顾,就得有护工。而大多数老人是支付不起护工的工资的,那么只能由儿女代付一部分。
就算掏得起钱,还有钱之外的事情。失能以后是没有能力维护自身权益的,那么当自身权益受到护工或养老院侵害的时候,为自己发声的只能是子女。
我们可以举一万个例子说养儿不能防老,但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子女都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那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别人子女又凭什么保障你的生活。
所以除非共产主义实现,如果不能做到失能前嘎嘣一声过去了,养儿防老永远是最优解。
我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婆婆有五个孩子,大舅舅先去世的,后来搬到我家住,死前半个月完全瘫痪,那是夏天,我妈要不停地给她擦身,怕生褥疮,尽心尽力。婆婆去世后二舅舅对我家特别的好,我父亲去世时二舅舅帮了不少忙。
我父亲有两个孩子,我和我弟弟,我父亲死于肝癌,死前不停做介入化疗,做一次要24小时一动不动,输液和料管排尿完全靠子女照料,有次我连续照应24小时,弟弟来轮班照顾时我看了一下镜子,脸色铁青,完全变了形,累的。
我妈68岁时跌了一跤,大腿骨折,做完手术找护工,140元一天,而且她是照顾两三个,你刚做完手术她24小时陪你,隔天就到别的房间,挂水时偶尔来看你。
我的同事和朋友都是一个孩子或没有孩子,大家有时开玩笑,现在不能指望下一代了,他们上面有六七个老人,根本照顾不过来。
我的办公室共7个人,一个71年女的未婚,应该不会结婚了,其他包括我都是一个孩子。
我弟弟炒股输了一套房子,我非常恼火,他72年的,自由职业者,未婚。我弟弟的一个朋友以为穷,娶不上老婆,未婚。我69年,孩子才2岁7个月,就一孩,自己还忙不过来,帮不了他。我父母去世了,岳父岳母70多岁了,年龄大了,对孩子只能搭把手,老婆自怀孕就辞职在家,到孩子满3岁上幼儿园才能重新工作。
我一个好朋友69年的,给他妈耽搁了,他是独子,父亲早亡,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很迟才娶妻,不敢要孩子,妻子身体不好。
我周围的情况让我恐惧,下一代越来越少,以后只能靠国家来帮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