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跨入美国五角大楼的科学家,他的老师一生都以他为傲
时间:1945年
地点:美国
人物:钱学森、冯·卡门、德维希·普朗特
照片中这位中国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这张照片拍摄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钱学森正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求学,在他右边的正是他的博士生导师冯·卡门,左边是德国科学家德维希·普朗特,而普朗特又是冯·卡门的博士生导师,因此这张照片也成为了当时美国科学界的一张经典照片。
那么,钱学森是如何能够跻身于美国最一流的理工大学,同时还能让美国最权威的航空航天专家冯·卡门另眼相看,今天,小编就当大家走进钱学森的青年时代。
钱学森的早年经历
钱学森,浙江杭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之后裔,因此钱氏家族是江南名门望族,几百年来绵延不绝,涌现出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其祖父钱承磁曾在杭州经营丝绸生意,因而家境还算殷实,在杭州一带也颇有名气。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其时父亲钱均夫31岁,母亲章兰娟23岁,在那个年代也算是大龄得子,而且是他们夫妇唯一的儿子,因此才有好友蒋百里将三女儿蒋英过继给钱家,从此钱学森有了一个小他八岁的妹妹,只是若干年之后,蒋英又被父母要了回去,章兰娟与蒋家商定,不做女儿将来可做儿媳。
▲ 钱学森与父亲钱均夫
钱学森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时代都是在北京度过的,由于父亲钱均夫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供职,钱学森的中小学都是在北京最好的学校读书。
1929年6月,钱学森考入位于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所学专业为铁路交通。钱学森之所以没有选择报考北平的大学,而是舍远报考上海的大学,很大原因是因为离家近,因为此时其父母亲已经离开北平在上海定居,钱学森在上海读书期间,除了在校内“执信西斋”学生宿舍住宿之外,还经常回到愚园路1032弄111号父亲寓所居住。
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读书期间,成绩十分优异,门门考试都是90分以上,下面这张成绩单就是钱学森的。
除了专业上的优秀之外,他在毕业时还是“庚子赔款奖学金”中唯一的一个航空留学生。这个奖学金全国只有20个名额!
▲ 教育部发给钱学森的公费留学证书
钱学森的留美生涯
1935年9月,钱学森如愿以偿入读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并仅用一年时间就取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其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攻读博士学位,并有幸成为世界航空大师冯·卡门的弟子,冯·卡门教授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航天工程学家,是他开创了数学和基础科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说二十世纪所有一切与飞行和模拟飞行的成果都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他也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冯·卡门教授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专门谈到自己与钱学森的第一次见面:
1936年的一天,他来看我,征询关于进一步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见。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我抬头看到一位个子不高、仪表严肃的年轻人。他异常准确地回答了我的所有问题。他思维的敏捷和富于智慧,顿时给我以深刻印象。我建议他转到加州理工学院来继续深造。
钱同意了。他在许多数学问题上和我一起工作。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能成功地把它与准确洞察自然现象中物理图象的非凡能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青年学生,他帮助我提炼了我自己的某些思想,使一些艰深的命题变得豁然开朗。这种天资是我所不常遇到的,因而他和我成了亲密的同事。
在加州理工后,钱学森延续了学霸神话。
他几乎不大跟别人交际,只是埋头读书
不过,1937年,除了读书之外,少有社交活动的钱学森,加入了一个神奇的组织:加州理工的“火箭小组”。
▲ 火箭小组成员
要知道,在当时的人看来,火箭是一个科幻小说里的东西。
从来没有人做出来过,也没有人知道究竟能不能做出来。
就像我们今天怀疑外太空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一样,当时的美国人怀疑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太空飞行这件事情。
在当时,很少有人认为火箭是一个值得投入力量研究的科学领域。
正是钱学森当时加入的这个5人小组(后来他们被认为是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5位创始人)向所有美国人证明了这一切都是可能的。(先美国一步,在德国也有人做着类似的事情)
他们从在宿舍里捣鼓炸药开始,在冯·卡门的鼓励下不断地推进自己的试验。由于设备简陋,他们在实验时又特别拼,经常不顾危险,各种小爆炸小事故不断。
因此他们一度被称为——敢死队。
1938年5月,他们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研制的火箭引擎运行了整整一分钟,发出巨大的声响。
这不仅引起加州理工师生的围观,而且被美联社记者报道,成为了举国皆知的大新闻。
美国人终于开始认识到: 太空飞行是有可能的,而且已经离我们十分近。
1939年,敢死小分队终于出了一件几乎致命的大事:他们的火箭主体爆炸,而且一块金属碎片在墙上撞出了一个洞,飞行轨迹距离成员平时坐的椅子只有几英尺。
此后,加州理工禁止在校园里进行任何火箭试验,火箭小组也被赶了出去。不过他们并没有被惩罚,事实上,学校为他们找了一块人迹罕至的河谷作为研究基地。这就是后来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所在地。
▲ 如今的喷气推进实验室
转眼到了1940年,钱学森的火箭小组被军方看重,逐渐增加了财政预算以支持他们进行火箭研究。
然而由于钱学森没有美国国籍,无法参与一线的科学研究,因此他便只能从火箭小组退出。
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他退出没多久,日本发起“珍珠港袭击”,美国立即向日本宣战。就在此时,美国上下都被战争情绪所感染,他们必须投入百分百的精力打赢这场战争,于是,钱学森就在这时候被美国人重新选了出来。
1942年,在冯•卡门的帮助下,钱学森获得“国家安全认可证”,获准参加海陆空三军、国防部、科学研究发展局等一切核心军事机密工作,他在美国的火箭研制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 右二为钱学森
1944年2月,喷气推进实验室成立,冯•卡门任主任,钱学森担任火箭研究理论组组长,开始研究代号“列兵A”的火箭武器。也正因如此,钱学森成为了第一个跨入五角大楼的中国科学家,而且还是被准许参与国家机密研究的中国人。
1945年初夏,冯·卡门根据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阿诺德将军的规划和建议,以少将军衔率领美国陆军空军顾问团一行36人,赶赴德国调查纳粹德国秘密研制火箭技术情况,并为美国遴选所需要的科学家,钱学森也是这个顾问团的重要成员之一。
▲ 钱学森(右四)与部分成员出发前合影
据冯·卡门回忆,当时是他和钱学森在哥廷根共同审问路德维格·普朗特,也就是卡门的老师,钱学森的师祖。因此,这才留下了开头那张经典的照片。
钱学森身陷囹圄
时间来到1947年,对于钱学森来说是双喜临门的一年。
首先,钱学森接受了母校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回到MIT任教,并在那一年成为了终身教授。别人花20多年才能实现的目标,他用短短几年就完成了。也是在那一年,他结婚了。
两年后,钱学森和蒋英夫妇回到了加州,开始了浪漫温馨的小日子。
与此同时,他的事业也蒸蒸日上。他先后发表了几篇著名论文,被美国媒体竞相报道,他几乎成为了自己所在领域科学家的主要发言人。
然而,1950年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
这件事我想你已经知道了:冷战开始。
美国人绷紧了每一根神经。他们紧盯着任何符合以下身份中的一种的人:同情共产主义、外国人、科学家 。
8月29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停泊在洛杉矶港,乘客中有中国100多名归国留学人员,钱学森与夫人蒋英携子女也搭乘此船回国,此时的钱学森已经是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并且还是博士生导师,他培养的第一个博士生罗时钧也已经毕业,与他一道同行回国,但邮轮尚未起航时,钱学森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拦截并阻止其离境,甚至将他软禁在特米那岛上。
在被软禁的日子里,钱学森经历被保释、被软禁、还有无数的听证会,就这样钱学森被困在美国长达五年之久。
▲ 钱学森在美国移民局的听证会上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清楚。在中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下,“钱学森被囚事件”被上升为中美两国政府之间的重大外交事件,经过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之后,直到1955年9月17日全家才又登上了美国“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经过20多天的海上航程,于1955年10月8日回到梦牵魂绕的祖国,得到党和政府的重用,钱学森也由此开启了他后半生辉煌的科学人生。
资料来源
素材来源:酷玩实验室、看北朝、史话史说、看历史
原文链接:
·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862688516.aspx
· https://www.sohu.com/a/282088052_793726
·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4HADJGT05436JL4.html
· https://mp.weixin.qq.com/s/SMhQ7kqvfL9FobnV7DDI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