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伟大爱国者曾宪梓:我是真正的穷苦人,被共产党和新中国改变命运!

来源:微信公众号“北洋之家”

500

香港著名企业家、

伟大的爱国者曾宪梓先生

因病医治无效,

于9月20日16点28分在梅州逝世,

享年85岁。

生前接受采访时,

曾宪梓讲出的第一句就是:

我是一个真正的穷苦人,

一个被共产党和新中国改变命运的人。

他的一生堪称传奇:4岁丧父,12岁辍学,

明明是中山大学生物系的高材生,

却靠着一把剪刀,

在香港白手起家,

创立“金利来”、拼下百亿家产,

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但相比老先生的商业成就,

更令人所敬仰的,

是他一生至死不渝的

爱国情怀和慈善大爱!

500

他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超过1400次!

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

他获得过数不清的荣誉:

“中华慈善奖”,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紫荆勋章”,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

编号第3388号小行星,

被命名为“曾宪梓星”,

而他说:

“我最开心的事,是能报效祖国。”

NO.1

用一把剪刀

拼下百亿财富

1934年2月22日,

曾宪梓出生在广东梅州,

父亲和叔父是归国华侨,

在泰国有一份家业。

可原本还算过得去的生活,

却在他4岁那年永远改变了。

35岁的父亲因劳累过度染上恶疾去世后,

家道日渐中落,

他和母亲、哥哥相依为命,

靠租地耕种维持生活。

可又逢战乱困苦不堪,

冬天连鞋都穿不上,衣服都是破的。

但再穷再苦,

母亲坚持将他和哥哥送进学校读书,

这来之不易改变命运的机会,

曾宪梓牢牢抓住,他拼命读书,

未曾有一刻懈怠,

可是,12岁时还是因家贫不得不辍学。

真正让他改变命运的,

是新中国的成立。

当时,一个搞土改的同志

看年幼的曾宪梓在劳动后喜欢看书,

亲自把他送到学校,对老师说:

这个孩子很苦,家里情况也不好,要多关照!

新中国给了他崭新的希望

在政府部门帮助下,

曾宪梓得以重新读书,

在学校不仅一切免费,

每月还有3元助学金,

这样的资助足足有十年之久。

从梅县重点中学东山中学开始,

一直供他读到中山大学生物系毕业。

在东山中学,曾宪梓含着泪学会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更咬着牙“夸下一个海口”:

将来要给学校捐一座更漂亮、

更高级的大楼。

500

1961年大学毕业后,

他被分配到广州农业科学院,

如果不是因为家中再生变故,

或许,他会成为一位科学家!

1963年,哥哥与叔父争夺起

当年父亲在泰国的遗产,

为了调停矛盾,他不得不前往泰国,

当时,中泰尚未建交,

曾宪梓要先拿到香港身份证、

做好护照后才可去泰国。

那天跨过边境,他的心慌得像是躲债的人:

他不停地问自己:

祖国把你养大,供你读书,

你现在只回报了一年半就要离开,

你对得住党、对得住祖国吗?

出境时经过罗湖桥,

他忍不住回过头来望祖国,那时就下定决心:

出去以后,一定要努力创造财富,

不沾染任何不良习气,

然后尽最大的努力

来回报祖国,回报党。

带着这样不是滋味的愧疚,

他到了泰国。

他对叔父说:“这份遗产与我无关,

因为亲情是用财富买不到的,

共产党教导我要用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

我觉得我很富有。”

谁也没有想到,

为了调停一家人的矛盾,

他没有继承父亲一分的财富!

在泰国,他与妻子一起每天勤勤恳恳,

帮着哥哥嫂子经营领带小厂,

然而,寄人篱下的滋味终归是不好受的,

在泰国侨居了5年之后,

哥嫂下了逐客令:

“每天都给我们脸色,

让我们走,快点走,即刻走。”

1968年春节前,

一心想要回国的曾宪梓,

带着一家老小留在了香港!

他将仅有的手表、衣服典当,

再做一点苦工维持生计。

多年颠沛孤苦,令他感叹生活艰难,

更萌发了创业的决心。

500

他认真钻研香港市场状况,

发现尽管香港人很喜欢穿西服,

可是没有一家生产领带的工厂。

于是,他决定开办一家领带生产厂,

可他一没钱二没人,

就靠着一把剪刀、一台缝纫机,

开始了创业之路。

他先是从低档领带做起,

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三年后,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成立,

接着,曾宪梓开始了一路高歌猛进,

不仅向高档领带进军,

更在香港购入了553平方米厂房,

公司经营范围扩大到男士服装、

服饰、皮具等领域。

1984年,曾宪梓在家乡梅州,

建起占地80000平方米的金利来大厦。

金利来第一座标志性的建筑,

他建在祖国大陆,回馈家乡!

接着,曾宪梓在香港成立

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

500

广州金利来大厦

1992年6月,金利来在香港上市。

此后,金利来迅速火遍神州大地,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

成为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500

可在他事业有成后,

大家发现他总是对自己很抠门,

衣服穿几年不舍得扔,

出门也是随便一顿便饭,

更别提住什么豪华酒店了,

在香港生活40多年,

曾宪梓从不赌马,

也不去娱乐场所,

平时一个盒饭就可打发一餐。

500

他说:“我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

现在也不浪费一点饭菜。

我穿衣服也不追求名牌。

我里面的衣服都是国产的,

10块8块就一件。

我外面穿的西服都是金利来的产品。

两年前,我规定自己一天生活费

不能超过30元,

现在物价涨了,

一天也不能超过50元。”

他对自己克勤克俭,

只因他要将钱花在最有用的地方,

论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他从不吝啬!


NO.2

有能力就要回报祖国

捐赠总额超过12亿 

1978年,他知道内地可以回了,

第一时间回到家乡梅州,

他看到曾经的母校破烂不堪,

教室里的一些桌椅只剩三只脚,

足球场上种起了番薯,

完全不像学校的样子,

他忍不住偷偷抹泪:

“因为有了国家的帮助,

我才有重返校园的机会,

我受了祖国的恩惠,有能力的时候,

一定要尽职尽责

回报祖国、回报家乡!”

500

就在这一年,曾宪梓拿出30万港元,

给母校东山中学,

捐建起一座教学大楼。

从这时开始,

曾宪梓踏上了他回报祖国的路途:

100万、500万、1000万......

一笔笔当时堪称巨资的钱,

化作梅州市拔地而起的

曾宪梓中学、梅县宪梓中学。

500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教学大楼。

1989年,曾宪梓又投入800万巨资,

在梅州成立“中国银利来有限公司”,

成为我国首家专营领带生产的中外合资企业,

如今“银利来”领带,

营业额超过人民币1亿元。

但应当分给他的那部分利润,

他分文不取,全部捐献给家乡梅州,

用作教育基金。

多年来他对内地教育不遗余力:

捐赠给清华大学2000万元

捐赠中国农业大学500万元

捐赠给上海交通大学500万元......

由2000年起,曾宪梓基金会

实施“优秀大学生奖学金计划”,

资助奖励优秀大学生30万人次,

累计奖学金逾1.2亿。

他不光关心教育,更心系祖国航天伟业!

他说:“我若把产业只留给我的后代,

只富了我一家;

我要用我的产业来培养祖国后一代,

将来就能使整个国家富裕起来!

2004年10月,

他捐资1亿港元设立载人航天基金,

此后每年拿出500万港元,

奖励优秀卓越的航天科技人员,

在首届颁奖仪式上,

颁赠100万元人民币予航天英雄杨利伟。

曾宪梓说:“我虽然并不富有,

但总想以各种方式,

回报祖国对自己的培养。

设立载人航天基金的目的,

就是为表达我对国家走向强盛的信心。

500

除了在教育、航天事业竭尽所能以外,

他还密切关注祖国体育事业。

他深知教育和体育,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当得知北京申奥成功后,

他率先为北京奥运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捐款1000万元。

迄今,曾宪梓体育基金会,

为祖国的奥运事业,

已献出约7500万元港币,

林丹、孙杨等体育健儿都曾获奖。

500

他还一直投身其他公益事业,

花巨资兴办医疗,修路建桥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

他先后捐助的项目超过800项

涉及教育、科技、医疗、体育等事业,

一共捐款1400多次

捐赠总额超过了12亿元!

别人问他,

为什么要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

捐给公益事业?

用来投资钱生钱岂不是更好?

他说:“钱,没有饭吃时很重要,

但在有了之后,怎么去用就更重要。

“选择帮助穷苦人,

其实也是为了自己,

能够回报祖国,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我的今天,

报效祖国是我的终生理念。


NO.3

何以伟大?

只因这颗炽热爱国心!

曾宪梓对祖国的爱,

不仅仅在于他的慈善义举,

更多的,是他始终作为

一面爱国爱港的旗帜!

改革开放之后,

曾宪梓是第一批大力支持改革开放、

最早回到内地投资的港商之一。

1984年,中英发表联合声明,

我国在1997年7月1日,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消息一公布,有些心怀顾虑的港人,

开始把在香港的投资和资金撤往海外,

致使香港经济一度出现混乱。

但曾宪梓,

却将原本准备投资到美国的100万美金,

投资到大陆开厂,

“他们走我不走,作为中国商人,

我要为祖国做一些事情,何必要走?

500

不光如此,在香港还未回归前,

他已经极力倡导“四爱”:

爱党、爱国、爱港、爱家乡。

他身体力行,每逢公司大会,

都播放爱国爱党歌曲。

那时很多人不理解,

甚至有人批评他:“现在还没回归呢.

你就唱爱党的歌,这很危险!”

他据理力争:

“爱自己的祖国有什么错?

在大是大非面前,

只要是爱国人士,

就应该理直气壮站出来!

1994年,国家以他的姓名,

命名一颗小行星为“曾宪梓星”;

2018年12月18日,

曾宪梓被授改革先锋奖章。

500

他始终将爱国视为生命之重。

他最常说的就是:

“不论谁损害我们国家,伤害香港,

我都不会允许的,据理力争。

“现在是回归以来最好的时光,

香港的命运只要和祖国联系在一起,

就永远是光明的。

500

他最爱的歌曲,

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爱国如他,无论身在何地,

总在国庆到来之时唱起这首歌。

2006年10月1日,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我来到香港43年,

参加了43年的国庆纪念活动,

对于我来说,

国庆永远是最重要的日子。”

“只要我能站起来,

我就要去参加庆祝国庆的活动,

为国家的成就和未来欢呼。”

在他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挂着的都是他参与国庆活动的照片。

500

500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

可曾老先生,

却没能等到这一天。

9月20日,这位伟大的爱国者,慈善家,

永远告别了我们。

500

曾宪梓生前说:

“只要金利来还在,

对祖国的回报就不会停止。”

如今,老先生的话言犹在耳:

“终生回报祖国,到死方休,

这是我年轻时的梦想,

也是我一生的抱负。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

但必须在有生之年,

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这一点,我一辈子都不会变。”

他,是真的将回报祖国的誓言,

践行至生命最后一刻!

500

一生热爱,一生报效,

这一份炽热的爱国情怀,

是他毕生追寻,

也是他毕生倾力奉献,

爱国爱港曾宪梓,

一生永远爱国情。

曾老,一路走好!

曾宪梓博士珍贵视频

参考资料: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凤凰网、华商韬略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南方日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