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游戏,该引导还是封杀?

破事水~

西竹君今天盘到了一则帖子,倒是让我想到了很多事:

500

500

小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情,就好像治水一样,疏有疏的好处,堵有堵的办法。

小时候还是小霸王时代,自己会玩魂斗罗和坦克大战,家中的小舅和小姑父年纪那个时候都偏小(刚刚结婚的样子),会跟我一起玩。有时候妈妈和爸爸也会跟我一起组队打坦克大战。妈妈说今天作业做得好,就可以陪我一把坦克大战。爸爸出差回来,我们一起玩一把游戏,一家人其乐融融。

包括现在跟我玩的时间最多的大哥(85后),小时候挤在一起玩《剑侠情缘:月影传说》,现在他下班以后,还会叫上我搓一把吃鸡或者王者,虽然都是纯娱乐局,但是感觉一起玩一下,比什么都开心。他小宝宝的一些益智游戏——线上的也好,线下的也好,他都会去玩一玩

帝国时代、红色警戒、魔兽争霸、95仙剑包括魔兽世界,这是我和我周围的朋友们都会和家里人一起玩的游戏(我一个哥们的老爸帝国时代玩得还挺6,还有一个哥们的老爸沉迷战地和使命召唤)。

我主观感觉到了3D游戏时代开始,这个代际界限拉开了一批人。从魔兽世界开始,一些70后和80后成为了少见的那一批横跨了两代人的游戏群体。在九城代理魔兽和盛大时代,周围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年纪较小的家长玩游戏的,但是后来这批玩游戏的家长也就越来越少的。

那种一家人围在一起玩魂斗罗的场景,再也见不到了。

感觉在CF和地下城,是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他们的家长最后还在玩的一批游戏了……

到了steam时代,周围基本没有多少大人玩游戏了,可能是中年危机的来临,也可能是各种条件限制带来的“时代脱节”,周围很多70后和85前的80后已经很少接触游戏了。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动力。

到了新千年出来的那一群小朋友,他们玩耍的游戏离上一代人更要陌生。就好像85后和90后是一个过渡的阶层,我们既玩过小霸王的坦克大战和摇杆式的拳皇,也“沉迷”新时代的手游:王者和吃鸡。

我弟弟,新千年出生的小朋友,现在他沉迷CSGO、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和手游吃鸡,但是他爹爹现在只用手机看小玩和刷剧,已经几乎不玩什么游戏了。父子同上阵玩游戏的场景不再有了,可是当年他爹可是跟我一起爆肝坦克大战和魂斗罗,研究和捣鼓了好久秘籍和BUG的人啊。

我妹妹也是,小朋友现在玩吃鸡农药和叠纸、剑三之类的游戏,她的爹爹当年可是研究了好久魂斗罗,高端操作带我刷关的人啊,小时候还挺爱看他玩生化危机的……而她爹爹现在基本不玩游戏了,之前玩过一段时间挂机的MMORPG手游,最后觉得无聊、没有时间玩,也就不玩了……

我哥哥亦然,小时候跟我哥哥一起玩CSOL的时候,经常看见他爹爹在玩生化危机(和我妹妹的爹爹是亲兄弟orz)!但是我哥现在可能偶尔玩一玩手游,他爹爹已经完全不玩游戏了……

所以现在我回到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西竹啊,回家了多跟你弟弟妹妹聊一下学习,不许带他们打游戏啊”

我:???

500

其实说到游戏沉迷这件事,最头痛的应该是孩子出生于2000-2010年之间的父母

一方面,他们处于自己人生的瓶颈期,家庭、工作、生计的压力很大,疲于奔命;

另外一方面,他们的孩子处在身体发育的黄金期和学业的转折期,视力保护、中考、高考都让他们明显感受到紧张和压力。

这一批小孩子刚好处在青春期,对游戏耐受性普遍较弱,容易痴迷。

这一部分的家长,既不同于老一代人对游戏一窍不通,也不同于10后的父母,对游戏相当熟悉。他们面对的是自己和孩子在游戏文化上越来越明显的差距,逐渐被生活和时代甩开的事实。

在这个意义上,“引导”其实真的很难。让一个家长主动去了解、甄选和讲解新潮的游戏,寓教于乐,不具备普遍适用性。而且沉迷游戏及其造成的后果这种事情,个体因素也很强。我高中原先班上有几个小老弟,天天从围墙里面翻出去上网通宵打游戏,最后成绩依然不错,高考也依然很理想。游戏沉迷骂归骂,但是KPI完成了,沉迷不沉迷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堵”虽然死板和拘束,但是也有它自身的适用性。

其一,孩子沉迷游戏,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把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放置进了游戏里面。纵然一个孩子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和“判断”,但是了孩子依然会因为游戏好玩而投入大量的心血:想办法找玩游戏的时间——在功课和睡眠时间里面扣;想办法找玩游戏的机会——半夜偷偷起来玩/偷偷去网吧;想办法找游戏的互补品:做其他事情时,更惦记游戏,更需要在观看直播、观看比赛、搜索攻略中补偿游戏体验。“束缚”比“引导”更简单、更有效率。

其二,孩子沉迷游戏,带来的损伤和影响是综合的。身体的损伤和学业的影响都是不可控的。一刀切限制电脑和手机使用强度,的确可以保护视力——同理,在关键时间点“中考”“高考”前后,在不顾虑的效率的情况下,也确实可以保证孩子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这个时候玩游戏未必能提高效率,但是持续学习一定不丢失效率——至少在板面上来看是这样的。

另外一个方面,并非所有的家庭,家长都有条件去接触新潮的电子游戏的。经济水平、教育程度、职业现状都影响了很多普通家长在游戏方面跟他们孩子的交流。让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父亲跟他逃课去网吧打游戏的孩子讲“引导”是完全不现实的事情;而那些被看作“开明”和“开放”的新时代父母,也确实不见得有机会、有时间和有精力去跟他们的孩子“寓教于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平衡。

引导像是一个概念机,思想很先进,理论很前沿,成绩很漂亮。

但是束缚更像是用了很久很久的量产机,保守局限,但是拥有普遍的适用性,更为高效也更为廉价。

毕竟要和自己的孩子在一款游戏上面玩到一起去,并且能够积极的引导孩子,天时地利人和都远非个人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做到的。

如果孩子沉迷游戏,你倾向于“疏”还是“堵”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