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谋国——寇老西儿的激将法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率大军南下攻宋,在绕过河北各重镇后,长驱直入,包围地跨黄河两岸的澶州,一时间军情紧急,边报雪片一样飞进东京,朝野震惊。时任宰相寇准却不慌不忙,仿佛平常般谈笑饮乐。
契丹人都打到黄河边了,军情紧急,国运危若累卵,皇帝急得六神无主,就召来寇准,“这契丹人都快打到东京了,寇爱卿可有良策救我赵家江山啊?”
寇准:“陛下,想要应对时下危局说难也不难,只要五天的时间就够了。只要陛下亲身前往澶州,御驾亲征鼓舞军心就足够了。”
皇帝听了吓坏了,契丹人唯恐我不去澶州呢,这去了不是羊入虎口吗?但寇准一再劝诫真宗御驾亲征。真宗无奈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参知政事、临江人王钦若建议真宗避难金陵,三司度支判官、阆州人陈尧叟则建议前往成都。
寇准一听急了,都什么时候了净想着跑路可还行?于是进言:“群臣百姓之所以齐心效命陛下,是因为陛下您英明睿智,眼下陛下别管是跑到金陵还是成都,就是随便出个皇城,人们都会认为您要跑路,皇帝都没有守土御敌的决心,还能指望谁来为你保住江山?这样才是真的要大祸临头。相反如果陛下御驾亲征,则可以鼓舞人心,我朝是主场作战,只要操作得当,量他契丹人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真宗听了这些话,嗯,有些道理!算了,去澶州就去澶州!为了防止皇帝逡巡拖延,寇准又唠叨了两句:“请陛下即刻起程,不要再回宫了,陛下若入宫,怕是就不想出来了,届时臣又进不去,怕是要误了大事。”
“得,你话多我说不过你,听你的吧,朕这一百多斤就交给你了。”
于是真宗下令立即起驾,大军浩浩荡荡开往澶州,御驾到达澶州南城的时候,即将过河前往北城(澶州城被黄河隔成南北两部分),随行的很多人哭的稀里哗啦,大家都不愿意过河送肉,这可如何是好,都是你个寇老西儿出的主意,怎么办吧。真宗又派人询问寇准意见,不料寇准因喝醉了酒,竟鼾睡不醒。得,暂时先在南城住着吧。
看得出来皇帝对于渡河去北城还是心里打鼓的,于是第二天,又有人跟真宗谈跑路的事,真宗又动摇了。这回凭寇准怎么权,他就不肯马上过河。
这还真就轮到寇大相公着急了。一天,寇准碰到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就问他:“你身为高级武官,保家卫国是你的天分,如今情势如此危急,契丹人跟陛下就隔着一条河,快要大难临头你屁都不放一个?”
高琼听了羞愧难当,于是寇准又再入宫,对真宗说:“陛下听来听去都是那几个建议跑路的,不妨问问其他人的意见?”
在场的官员竟然个个哑口无言。
真宗说:“你看,大家似乎都觉得南下靠谱。”
“抛弃中原,对不起祖宗!”
“那要不把浮桥拆了,退守黄河南岸。”
“这样河北一地就拱手送敌了,还是败家。”
真宗听完跳起来了,你个寇老西儿骂我败家子儿,反了你了还!
“你个读书人,懂军事吗?”
“那要不我给您找个带兵的问问?”
于是寇准拉出了高琼,高琼却说:“成都太远,不能去,但金陵近啊,走水路的话,几天就到了。”在场的大臣纷纷表示赞同,寇准不由大吃一惊,这是被卖了?
只见高琼不慌不忙地接着又说:“说实话是死,不说也是死,与其到时丧命,不如今日直言而死。现在只要陛下离开京师一步,那么大家都会觉得您不可靠,马上就会生异心。士兵们都是北方人,家小都在京师附近,若京师不保,到时候就是想去金陵,谁还能护送您。”
寇准听高琼如此说,顿时又面露喜色,说:“你既然明白这道理,还不赶紧送陛下过河?”
说完赶紧联手将真宗请入轿中(谁知道是请还是推),真宗抵达澶州北城时,远近的士兵们看见皇帝的銮驾,顿时欢声雷动,山呼万岁,震动数十里。
努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宋军士气大振,辽军统帅萧挞览侦察城防时意外被宋军床弩射杀,辽军失去统帅,加上孤军深入,占城谈价码的时机已经失去,担心后路被河北宋军所断,于是和议有了基础。
景德元年的宋辽之战,寇准事先曾奏请真宗在契丹兵马尚未逼近河北镇州、定州时,先征调河北定州兵马南下到镇州,又命令河东兵东下河北来会合,使得大名府有所依托,然后皇帝再亲征,实际上已经切断了辽军北归的退路,剩下要做的主要就是在黄河正面挡住契丹人的进攻,如此可保江山。
请皇帝亲征的主要目的一是鼓励军心,二是告诉契丹人,接下来没那么顺利了,宋朝已经做好了准备。
契丹人虽深入内地却毫无所获,只是攻下德清一城,而得不偿失,在未与宋兵交战前已是军需窘困(契丹人的后勤就是没有后勤,进入中原攻不下城池又不跟宋军主力决战就得不到补给)。所以澶州之役宋军获胜并非侥幸,若事先没有这种种部署,那么真宗的渡河亲征,可就真的只是孤注一掷了,因此也只有保证足够胜算的情况下才会请真宗亲征,当然,真宗是否明白寇准的用意,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