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自带饮食还要开包检查,这么“嚣张”的迪士尼,你怎么看?
因为禁止自带饮食,并且员工还会翻包检查,上海迪士尼被三个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告上了法庭。
此事迅速引起热议,而上至央视、人民日报,下至地方媒体都纷纷追问,为什么迪士尼会如此“嚣张”?在今天,上海浦东新区消保委向媒体透露,上海迪士尼方面不接受调解,不会就禁带食物、翻包检查等规定做更改。
事实上,这并不是迪士尼第一次因为禁止自带饮食而在国内成为被告。
去年8月,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也审理了一起有关于迪士尼的案件。案件中,起诉人认为主题乐园公司随意搜查背包、极不尊重起诉人,侵犯了起诉人的人格尊严;主题乐园公司不准起诉人携带食品入园,强制消费,侵犯起诉人的公平交易权。
不过,法院则认为企业有自主经营权和管理权,被起诉人的经营方式已形成商业模式和国际惯例,并且也得到中国官方的认可,起诉人将“开包检查”和被告知“不得携带食品入园”的行为认定为侵权行为是对民事诉讼法的曲解,起诉人和被起诉人之间的争议不成立民事诉讼法意义上的起诉,起诉人之起诉于法无据,依法不能成立。
随后原告上诉进行二审,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
本院经审查认为,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诉讼系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争议所引发的纠纷。
本案上诉人要求修改《上海迪士尼乐园游客须知》及调整园内餐饮价格,提高餐饮服务水平以及废除人工搜查游客包裹制度等诉讼请求,均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受案范围。原审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并无不妥。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目前,原告已申请再审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可以注意到,法院的判决理由与早前迪士尼回应媒体时的说法基本一致。
8月11日下午,在回复央视财经频道记者的邮件中,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答复:关于外带食品与饮料的规定,与中国的大部分主题乐园以及迪士尼在亚洲的其他目的地一致;如果游客自己携带食品或饮料,可以在乐园外的休息区域享用。
回复特别强调了“亚洲的其他目的地”,言外之意是只有亚洲地区的迪士尼有类似规定吗?媒体通过调查发现,包括香港迪士尼乐园和东京迪士尼乐园在内,它们的官网上也明确写有禁止携带食品入园的相关规定。而迪士尼在法国以及美国的乐园却并无这一规定。
规定是一方面,实际操作可能又是另外一方面。记者实地走访美法两国的迪士尼后发现,工作人员对于游客携带的包包会进行半人工检查,检查程度实际上并不严格。更为重要的是,允许游客携带少量或者是小份的食品入园,像是冷冻餐盒这样需要通过加热才可以食用的则不被允许带入园区。
另有说法称,禁止携带食品入园是为了保证园内食品的安全以及干净整洁,虽然可能过于一刀切,但是园方减少了这方面的人力成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消费者提供游乐服务上。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自觉地起疑:迪士尼方面在世界各地的管理是否存在双重标准?像是人民网就在8月13日刊文《四问上海迪士尼:翻包、“双标”,凭什么?!》怒呛上海迪士尼:
一问:凭什么搞“双标”, 欧美带得亚洲就带不得?二问:凭什么强制翻包,游客隐私权如何保障?三问:禁带食物是为园区卫生?园区出售的饮食就没气味?四问:谁来纠正迪士尼的“双标”行为?谁来保障消费者权益?
人民网向美国迪士尼总部发去邮件询问,一开始是告知会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回复。随后,我们等来的回复是这样的:每个迪士尼乐园都有自己的政策,他们没有办法回复关于上海迪士尼的问题。难道说,总部还管不了地区分部。这也难怪世界各地迪士尼乐园规定不一、“各自为政”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禁止自带饮食和翻包检查,网友们也是意见不一。
有网友称,可以理解园方禁止携带食品入园的规定,但是像是去过日本和欧美国家的迪士尼,基本上都不会翻包检查,即使有需要也只是让消费者自行开包,工作人员匆匆看一眼而已,并不会把消费者的包翻个底朝天,因此认为开包检查是相当不尊重隐私的行为。
《游遍全球迪士尼乐园》一书作者,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叶永平接受新闻晨报的采访时表示,此次自带食物引发巨大争议,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化差异和消费习惯,“老外(外国人)去迪士尼,极少自己带食物的,他们就喜欢在乐园就餐,而且各式各样的餐厅五花八门。咱们去迪士尼,比较精打细算,尤其在就餐上,对口味对价格会有一个平衡点,消费观念不一样。”
消费观念存在差异这个思考方向有没有道理,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国内不少朋友去迪士尼的话,通常在园区未开门营业前就去排队,一玩就是一整天,目的也纯粹就是想要把园区内的游乐项目都玩个遍,因此中午的就餐就不得不在园内解决。但这个因素恐怕并不是此事能够发酵至如此热烈程度的最主要原因。
去过上海迪士尼的网友和媒体记者都一致反映,园区内的食品定价太高。注意,不是“过高”,而是“太高”,比如说80元人民币简简单单两三块鸡腿,或者是一份味道奇差的鳗鱼饭,一些饮料在其他旅游景点也就是5-10元不等的价格,但是到了迪士尼还能再翻番,这样的消费显然就不是一般的普通人能够承受得起的。
当然可能也会有人抬杠,你都花了上千元去买门票,又何必要在这百把两百的事情上纠结呢?
可是我们也别忘了,在上海迪士尼开园前,媒体也是曾经炮轰过它的门票价格过高的,但是最后面它不也是无动于衷、不做改变吗?消费者向往迪士尼,不代表着就可以“为所欲为”。消费者在意门票价格,在意园区内食品价格的本质,其实是我们希望迪士尼提供的服务可以同它的标价相一致。
也有网友表示,过去像是KTV这样的娱乐场所也是禁止携带酒水进入,但是通过消费者的争取,现在类似的规定不也是废止了吗?所以,不能因为全世界的主题乐园都是如此,我们就要心安理得地去接受,我们去主题乐园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吃,而是被各种游乐设施所吸引。但是因为主要目的,我们就忽视了满足主要目的过程中产生的次要需求,甚至是妥协,也不应该。
还有网友则表示,企业有自主经营权,如果说园方在售票网站、购票窗口、园区门口等地点做到明确告知,禁止携带饮食入园是没有问题的事情。因为买票就相当于是签署合同,你事前就已经知道了对方有这样的规则,你不能接受就不要购票,不去消费就可以了。
之所以迪士尼可以这么“嚣张”,是因为现在是卖方市场,有这么庞大的需求,包括它旗下的电影公司可以为主题乐园输送源源不断的故事题材,你很难要求对方去做出改变。
有站在上海迪士尼一边的网友也举出了方特、长隆等主题乐园作为例子,表示迪士尼可以成为舆论讨伐的目标,但是大家是不是也应该一起检视国内其他的主题乐园呢?倒也不需要这些网友提醒,在讨论过程中不是没有媒体和网友点名方特和长隆的,因为它们的规定大抵相同,也是禁止自带饮食,也是要开包检查,园区内的食品价格同样是高得出奇。
由此,我们的讨论范围就需要扩大至所有主题乐园了。
或许我们应该看看邻国韩国的历史经验,该国目前并没有迪士尼乐园这样的巨头入驻,但是像乐天世界和爱宝乐园这样的主题乐园也同样称得上是个中霸主。起初,韩国所有主题乐园均规定禁止携带食物入园,并要求搜包检查。但是在2003年,韩国公正交易委员会介入调查后,这些主题乐园就取消了上述规定。
中国也可以循韩国经验,对于迪士尼等主题乐园在国内的经营行为做出纠正和规范。
大家对此是怎么看的呢?来投个票吧!
链接阅读:《国外迪士尼让不让带食品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