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操作系统:保障手机生存,在IT领域全面发展

2019年8月9日,华为在东莞篮球中心举行的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之前受到极大关注的鸿蒙OS终于有了进一步的明确信息,媒体纷纷进行重点报道。但是由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和体系结构的相关知识有一定门槛,新闻报道里不少名词让人似懂非懂、不明觉厉。如“分布式架构”、“跨终端无缝协同”、“确定时延引擎”、“高性能IPC技术”、“微内核架构重塑”、“首个取代安卓虚拟机模式的静态编译器”,虽然不少群众高呼“华为牛逼”,但其实对这些词并不是太懂。我感觉不少记者也差不多,并没有真正理解技术,而是原样引用华为给出的技术名词。本文试着从技术角度解释鸿蒙OS相关的新信息,也会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不堆积名词,而是把事情说清楚,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大家比较关心手机,所以本文对鸿蒙系统的解读以手机为主。

鸿蒙的发布说明,华为手机在美国极限施压情况下的生存能力有了本质改善,能够有效震慑美国动用极端手段打击中国公司。同时,鸿蒙是面向整个IT体系的下一代操作系统,并非限定在手机领域,甚至主要应用不是在手机上。对此不要有封闭心态,从市场角度考虑,华为与中国手机继续用安卓系统开发,也是合理的发展,鸿蒙的作用会是保障中国手机生存。不管是用鸿蒙还是安卓,中国公司团结组成强大的开发阵营,共同应对市场冲击,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一.华为操作系统开发阵营初步成形

整个华为开发者大会最重要的一张图,可能是这个:

500

图上有45个图标,都是超级手机APP或者知名APP,但估计没几个人能认全。

第一排15个依次是:

500

新浪微博、优酷、滴滴打车、新浪新闻、淘宝、抖音、百度地图、搜狐、网易、爱奇艺、搜狗、今日头条、支付宝、喜马拉雅、58同城。

第二排15个依次是:

500

手机QQ、百度贴吧、陌陌、腾讯新闻、知乎、携程、天猫、凤凰新闻、大众点评、WPS、快手、唯品会、美团、去哪儿、QQ邮箱。

第三排的15个有些就比较难认了,依次是:

500

饿了么、钉钉、起点读书、腾讯地图、全民K歌、拼多多、苏宁易购、车来了、酷狗音乐、新浪财经、途虎养车、墨迹天气、万年历、UC浏览器、汽车之家。

个人感觉第一排第二排的名气更大一些,基本不需要解释是哪个公司的。第三排里有几个还真需要解释,“全民K歌”是腾讯的K歌APP(很难认,发微博才问到);“车来了”是一个公交地铁交通信息APP,途虎是一个汽车保养APP,墨迹天气、万年历都是一些生活APP。

这40多个知名APP,已经和华为方舟编译器进行了合作,“共筑极致体验”。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大企业都来了,只有京东没出现。估计京东那段时间在内部清查“是不是兄弟”,没顾上和方舟编译器合作的事。腾讯系有不少APP列进来了,但是少了最重要的微信。

这可能是因为,微信是最复杂的超级APP,里面就有小程序,自己都能算是一个操作系统了,与方舟编译器合作会涉及很深的技术问题。马化腾2019年5月29日未来论坛峰会上表态:腾讯愿意支持国产自主知识产权芯片、支持国产操作系统。这次众多腾讯系APP与方舟编译器合作,证明所言非虚。

这些APP和方舟编译器合作是什么意思,和鸿蒙有什么关系?其实对于APP公司,编译器就是最关键的平台,是通向操作系统的核心。开发APP的公司不需要知道操作系统的细节,对安卓这样的手机操作系统的了解远不如手机公司,但只要有编译器(以及配套编码调试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就能够推进开发。有一个词叫“交叉编译”,就是说嵌入式系统开发时,开发者不需要知道平台的细节,程序代码用特别的编译器编译成机器码,就可以交给合作者在平台上跑起来了。通常情况下,一套代码可以用多种“交叉编译器”,直接编译成多个平台的“库”,非常方便。例如在一个“纯Linux”上(可以理解成通用的Linux),对一套C语言的程序,用arm-Linux-gcc这样的编译器,就可以得到一个“.so”后缀的库文件,这个so文件就在某种嵌入式Linux平台上能完成一些功能,相当于windows操作系统里面的DLL库文件。这些嵌入式平台,也是操作系统,通常是特殊剪裁的Linux变种。

开发者和操作系统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编译器,以及以编译器为核心的一整套开发工具。如果从开发者角度去看,甚至可以认为操作系统就是编译器。开发者不想去管操作系统的事,希望编译器可以解决所有平台问题,让自己的代码轻松移植过去。方舟编译器,就是华为对开发者给出的操作系统接触窗口。中国的这些大互联网公司,和华为合作用方舟编译器开发了,可以肯定搞出来的APP仍然是用在安卓上的,但其实已经走出了脱离安卓的最关键一步!

这些APP是和华为在安卓系统上,用方舟编译器优化性能,直接编译成华为麒麟CPU对应的机器码,而非安卓平台通用的apk文件。正如我上一篇文章中国公司带头反击:安卓阵营面临崩溃解体危机 | 陈经中解释的,直接编译成机器码从原理上就能够有更多优化空间。华为2019年4月11日在发布会上就演示过,新浪微博极速版用方舟编译器以后流畅度提升了60%,让人印象深刻,这可能是新浪微博这次列在45个合作APP第一位的原因。

这种开发用的是方舟编译器的IDE(集成开发环境),而不是谷歌提供的Android Studio这样的集成开发工具。这个切换确实需要相当的学习过程,虽然都是在安卓平台上开发,但是编译原理已经不一样了。用顺了以后,华为升级一下方舟编译器和IDE的版本,开发者会觉得还是差不多;但是华为将方舟编译器生成的机器码变成支持鸿蒙OS了,会发生什么事?这就是最奇妙的事了:这些APP公司都不用做什么,就把原代码重新编译一下,把新机器码文件交给华为,就完成了开发!华为拿这些新机器码,往自己的鸿蒙OS手机上一放,一个全新的手机生态就华丽丽地出来了!

如果有的APP开发公司不肯(或者没时间、没人力)和华为合作直接编译成鸿蒙机器码,那鸿蒙OS的手机能用这种APP么?也是有办法的。这些APP有安卓平台通用的apk文件,鸿蒙OS的手机读这些文件,再翻译成机器码(不是方舟编译器,而是某种解释器),也能顺利运行。只是这种翻译就没什么优化了,性能就和在安卓手机上差不多。

当然要让开发者能这样顺利地切换过去(以及让不切换的apk文件在鸿蒙OS能跑起来),华为要做无数的工作,难度非常高;想让开发者更方便使用,华为作为主导者就得付出更多努力。不能让合作开发者去啃文档使劲调试,为什么APP在新系统跑不起来、用得不顺、各种bug;或者刚觉得摸熟了一些,开发平台又升级说改玩法了。时间一长合作开发者就失去信心了,这也是Windows Phone系统失败的最直接原因。

这才是华为真正牛逼的地方,别的中国公司真没这个实力。推出一个手机操作系统不难,但是能让别人顺利移植过来性能还能提升,才是真功夫。本来华为预计2020年秋天发布鸿蒙OS,因为美国禁令不得不提前了一年。但是既然华为将鸿蒙正式发布,又列出了这么多合作伙伴,可以肯定,这些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那40多个APP已经用方舟编译器成功地在安卓系统上大幅提升了性能,而且很可能连鸿蒙OS都试过了(这个后面说明)。

以前说到鸿蒙OS,感觉就是华为一个公司去和美国一堆公司较量。现在中国这些互联网公司明确站出来了,华为不再孤单,而是组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开发阵营。这么多厉害的公司合作能干出多大的事,非常有想象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公司在开发平台上紧密地合作,比起用某种国产系统更为重要。紧密合作就能一起发展生态,提高生存能力,减少对美国体系的依赖。中国主要的APP都会用方舟编译器了,比用Android Studio更高效,从工具与生态上来说就有巨大的进步。安卓其实是开源的,如果中国公司在安卓上开发得不错,又没有被美国禁用的危险,那么将安卓看成与Linux一样的开源系统继续使用,是正常的逻辑。并不是说,中国公司们就得集体转向鸿蒙才算是对抗美国成功。

二.到底有没有鸿蒙手机?为何华为手机仍然用安卓系统?

华为消费者业务负责人余承东表示,华为手机仍然用安卓系统;但是他强调,如果安卓无法使用了,只要一夜之间,现有手机就能升级成鸿蒙系统。这是什么技术背景?又为什么华为仍然优先使用安卓。

首先看安卓手机换成鸿蒙OS这个动作。其实对用户来说,这是很简单的事:华为就提供一个更新文件,用户下载之后一键更新,重启之后手机就变成鸿蒙OS了。由于各种APP要么针对性优化了,要么可以解释执行,用户甚至不会发现和之前有太大区别,可能感觉就是一次正常的优化升级。而且那40多个常用APP在鸿蒙OS上性能还能大幅提升。

坊间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华为吹牛,或者是“空城计”。7月初任正非接受外媒采访时说,鸿蒙不是给手机开发的操作系统,华为手机还是继续用安卓。这让许多对鸿蒙手机很有兴趣的群众内心有些失望;甚至有人认为华为根本没能力开发鸿蒙系统的手机,难度太高搞不出来,只好仍然用安卓。即使在这次开发者大会后,很多人还是会说,鸿蒙其实是个物联网OS,手机出事了就拿过来虚张声势顶一下。

500

从技术角度看,鸿蒙手机开发成功是完全可信的。余承东采访中多次明示了这一点,以下是一些他的原话(链接如下):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9-08-09/doc-ihytcerm9736728.shtml?cref=cj

“从安卓转到鸿蒙OS,非常快,非常容易,工作量很小。

我们未来的终端设备都可以只用鸿蒙就行,其他应用迁移过来非常容易,非常安全和可靠。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操作系统设计专家,最牛的人。我们有面向下一代的领先的架构师、设计师。

鸿蒙手机随时可出,如果大家用着安卓,还想鸿蒙的性能,我们会把一部分鸿蒙的性能放在安卓上来。如果贸易战持续时间长,一夜之间就能启用鸿蒙,现有手机能立刻升级。我们always ready。

可以一夜之间,所有手机都升级到鸿蒙。

中美贸易战爆发后,我们和华为的朋友有过一些交流。华为最明显的特质是,非常强调做好自己的事,信奉“只有自己强大,才能应对危机”。认为华为唱空城计,实际没搞出鸿蒙手机,是对华为不了解。在手机市场上,余承东本来有一个外号叫“余大嘴”,因为多次作出惊人预测,提出看上去非常夸张的发展目标(如手机市场份额要世界第一)。但随着华为手机持续进步,各种货真价实的黑科技不断出来,全球市场份额超过苹果,超过三星也近在眼前(如无美国禁令2019年真能实现),余承东也被改称为“余诚实”。


从技术上也完全说得通。“从安卓转到鸿蒙,非常容易,工作量很小,迁移过来非常容易”,“随时可出、一夜之间就能升级”,这并不是说开发容易,而是开发基本完成了,才能这么说。搞开发的一看就知道在说什么,是说艰苦的平台开发工作已经完成,后面开发就容易了。如果只是搞了些测试开发,不可能这样说。华为投入5000人搞鸿蒙研发,有对操作系统底层原理非常了解的专家,有自主的麒麟芯片,有高效的文件系统,有每一行代码都是自己重新写的数据库系统,本来就对手机系统进行了非常有难度的“魔改”(如得到市场验证的EMUI系统,GPU Turbo技术),技术储备非常雄厚。华为各个环节的技术都具备了,完全有能力完成手机操作系统平台的开发。

有些人可能会说,眼见为实,没有鸿蒙手机实际演示就不信。基于同样的逻辑,可以说苹果的新iPhone是在吹牛,其实没有在开发,毛都没有,除非苹果9月发布新手机出来卖。这很简单,华为很可能会在市场上推出鸿蒙手机试试水,适当时候会发布出来。在发布之前保密,也是手机公司的常见逻辑。可以放些风声,但不可能真拿出来让媒体试用;要保持上市时的冲击力,一堆机构会很有兴趣积极测评,提前泄露是重大保密事故。舆论越是说鸿蒙手机是虚的,真拿出来时冲击力越大。所以现在拼命说鸿蒙手机是炒作,说真相是不行,都是在帮华为宣传,真出来时打脸力度才够。哪怕是实力不行的手机公司,都不会开这种玩笑,没有的东西不可能拿出来说,手机技术是很直接的,不象保健品之类的可以营销瞎吹。

如果鸿蒙手机系统已经出来了,技术上还比安卓先进,为什么华为手机仍然优先用安卓?这其实很合理,是因为市场和生态原因。

华为的安卓手机,实践证明在市场上非常成功,如果不是被禁,真能打到全球第一。所以,对华为来说,安卓哪怕技术上不如鸿蒙,也是一种“市场安全”的选择。对于公司来说,技术是为了市场服务的,并不是先进就用。而且从技术本身来说,鸿蒙的“先进”是一种理论上的先进,虽然在一些APP上进行了验证,但是时间很短,存在相当多的未知因素。例如这些APP在鸿蒙上是跑得不错,比安卓顺滑流畅;但几乎可以肯定,它们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出一些bug,用户某些功能用得不好会很烦。只有通过大规模测试和海量用户长时间使用,才能建立完全的信心,理论先进解决不了问题。

华为手机有多种机型,如果全都立刻换成鸿蒙上市销售,冒的风险实在太大。如果鸿蒙手机很完美销量不错自然好,要是大面积出bug(可能性不低),市场口碑就会出问题。热心群众可能会说,我们支持华为,给机会让华为升级改正,出bug也愿意用!这是死忠粉的心态,不是市场的玩法,还是应该尽量不出事,用有把握的系统实现有把握的销售目标。所以,即使在中国市场,华为手机也会以安卓系统为主,不可能贸然全换成鸿蒙系统。华为很可能在Mate 30这样的主力机型仍然用安卓,免得用鸿蒙生出意外。当然,选择某些中低端机型试水鸿蒙系统,完全可以想象,是可以接受的市场逻辑。

500

500

这还是中国市场,如果是海外市场,那更应该用安卓。根据Counterpoint公布的2019年一二季度全球手机市场份额,我们可以估算出华为手机海外销量受禁令影响的程度。表面上看,一季度华为销量5910万台,二季度仍有5670万台下跌有限。但是根据中国市场数据,二季度华为中国市场份额冲到38%,销量高达3730万台,比起一季度的2990万大幅上涨。可以算出,一季度华为手机海外销量2920万,二季度降为1940万跌了三分之一(数据来源不同,粗略估算)。还要注意到,华为被禁运是5月17日以后,之前销售是正常的,二季度一半以上时间在正常销售,应有约1500万台销量。也就是说被禁运的一个半月海外只卖了440万台。如果正常销售能卖1500万台,就意味着这部分销量因禁运跌了70%。

所以,华为被禁对海外手机销售影响还是很大的,一个多月就少了1000万的量。受益最大的是三星,本来一季度同比跌8%的,二季度转为增长7.1%,和华为季度手机销量差距拉大到2000万台。

华为董事长梁华7月31日透露,手机海外销售恢复了80%,余承东确认了这一点,还说有的海外市场已完全恢复。无论如何,谷歌禁用安卓,对华为海外销量影响非常大。谷歌说要禁,华为手机是不是立刻不能用了?其实不是,买了还是能正常使用。销量下降完全是因为海外用户怕未来受影响不敢买了,华为甚至在菲律宾推出了“手机用不了就退款”的服务促进销量。

所以在海外市场,稳定用户预期非常重要。7月华为销量恢复,主要原因是特朗普在G20会议上放话说要解禁华为,一些美国公司提前偷跑恢复对华为供货。这被认为是特朗普的失败,是中国恢复贸易谈判的前提条件。好不容易海外预期好转了,拿海外不了解的鸿蒙手机去卖是不可能的,只会有少数手机发烧友有兴趣。海外用户基本不会去了解鸿蒙系统能不能用,听说有风险就会本能地规避。如果能用安卓,华为不可能去冒险推鸿蒙手机。

只要对市场稍有常识就能明白,如果能用安卓,华为不可能全面推出刚研发成功的鸿蒙系统手机。但是被禁用了安卓,那也就只能把鸿蒙拿出来了。而且要高调宣示,华为已经有这种能力了,说换就换,非常容易。鸿蒙不是没有办法才顶上来的次品,而是技术上更先进的系统。之所以不用鸿蒙,完全是市场和生态原因。华为手机有换成鸿蒙的能力,美国人会对禁华为感觉很异样,决策难度急剧上升。如果华为没有能力,可以肯定中美贸易战谈得不好时,华为会被往死里打,而这也是美国人本来的如意算盘。

三.鸿蒙的技术先进在哪?未来如何?

前面解释了鸿蒙手机开发成功了,但是又没在市场上立即推出的原因。那么鸿蒙系统到底技术如何,未来前景如何?

500

鸿蒙的英文名从Hongmong改成了Harmony,更多技术细节也批露了。可以看出,华为非常希望外界了解鸿蒙的优势和特性,特别是希望开发者来积极参与“和谐”地建设鸿蒙生态。

首先要肯定一点,鸿蒙不是从Linux改出来的。之前有些人声称中国公司没有能力搞自主操作系统,只会改开源代码,所以搞出来的一定是Linux变种,是宏内核,不是微内核。鸿蒙的代码陆续会开源,核心代码只有Linux的千分之一,这确定无疑是“微内核”。

核心代码这么少,会带来很多好处,就是新闻里说的“安全、高效”。做到“跨平台”也容易,因为这些核心代码本来就是所有平台通用的,所以才这么少。但是核心代码少了,支持性的代码就得多了。以前“宏内核”的系统,很多功能直接系统就有了,在鸿蒙系统里就需要开发者自己来写了。比如对某种硬件的支持,以前是核心进程,现在要重新写,当作用户进程加载到鸿蒙操作系统里。这些开发工作还是很烦的,非常专业。鸿蒙的微内核架构的确有优势,但要让架构能跑起来,需要把相关组件都开发出来,按照鸿蒙系统的开发规范。

华为宣传的鸿蒙四大特性是:

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OS,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分布式架构、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是说,华为搞了一个很妙的底层OS(“分布式OS架构”和“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公共通信平台、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能力调度和虚拟外设四大能力),把不同终端的特性都归纳好了,能容纳在统一的架构里。这样对开发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同的终端产品能在一个平台里统一开发使用了。为什么能这么做,是因为鸿蒙OS重新设计了整个架构,安卓和iOS办不到。这是从系统架构层面说事。

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是说,鸿蒙搞了很妙的进程调度算法,进程通信机制天然就好。进程就是不同程序的任务,一个手机上面几个APP同时跑,需要调度算法来分配系统时间轮换着运行。“确定时延”就是调度算法能保证,进程不会因CPU被其它进程占据而卡死,总能在规定时间内轮到自己顺利执行。因为架构是新的,所以应用响应时间能降低四分之一,安卓和iOS因为架构的原因办不到。IPC就是进程间通信(Inter 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之间非常需要通信传递消息和数据来协同运作。因为微内核架构好,鸿蒙的IPC效率能提升5倍,安卓和iOS受系统架构限制办不到。这是对关心性能的用户宣传。

“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是说,鸿蒙系统更安全,因为内核代码少,出现漏洞的机会也就极少,不象安卓和iOS那样代码一堆容易找漏洞。苹果悬赏找到一个漏洞100万美元,是让人来攻击。鸿蒙对整个系统,设计了一套安全机制,只要按照这套机制做,安全性能就能极大提升。这套安全机制不是基于攻击测试的,而是基于数学模型算法的,能形式化证明理论上就是安全的,比传统安全验证方式要高一个档次。这对关心系统安全的用户很有吸引力。

“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是呼应第一个特性。第一个特性是说,鸿蒙从系统架构上,让跨终端统一开发成为可能。统一IDE是说,华为开发工具也准备好了,这个以方舟编译器为核心的工具包非常牛,可视化编程,以后还几种语言混着开发都能统一编译,直接出高效机器码。总之意思就是开发方便高效了,比现在安卓和iOS的开发工具效率更高。这是对程序员开发者喊话。

从这些鸿蒙的“特性”可以看出,鸿蒙真的是面向未来的下一代操作性能,有非常多的优势。鸿蒙不是安卓或者iOS在手机上的替代品,而是跨平台的新系统。起码在立意上,鸿蒙真不是对标安卓或者iOS,而是对标谷歌的Fuchsia(也是微内核的)。通过鸿蒙的四大特性,也可以了解为什么谷歌要搞Fuchsia,因为安卓架构的技术潜力有限,要搞下一代操作系统只能重新搞全新系统。

鸿蒙理论上这么厉害,还需要什么?答案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生态。所有开放操作系统,都要开发者来开发,要海量用户来用。系统开发和应用良性循环,不断升级直到具备生存能力,再放飞整个体系的潜能。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华为自己一定会用鸿蒙这个生态,多种硬件平台都用鸿蒙;手机因为市场问题优先用安卓,但是智慧屏、手表等门类会大力推广鸿蒙,一些专用的服务器也会用,还有智能安防等平台。华为作为系统开发者,开发出了鸿蒙系统,同时自己也是使用者,能在多个领域推出海量的机器。这比谷歌要强,谷歌面向消费者的硬件不太成功。

只靠华为自己,不可能实现鸿蒙的巨大潜力,需要广大开发者都来积极参与。不要只盯着手机,鸿蒙可以在整个IT领域全面发展。IT业可以和几乎所有行业联系起来,软硬件平台多种多样,嵌入式设备远比手机数量多得多,以后物联网设备数量更多。鸿蒙理论上说非常好,但最终还是得干出来才算数,也不能只是华为自己说好,有海量的其它公司和开发者用鸿蒙搞开发也觉得好,才算是达到目标了。

这说的是下一代IT应用的事,华为搞着搞着,就深入到整个IT业的根基了。所谋者大,电视、PC服务器等领域都可能发生大的变革。在这些变革的领域,更适合让鸿蒙发挥作用,取得大发展。

很多群众对鸿蒙手机有很高的期望,希望用鸿蒙换掉安卓。如果华为手机推出鸿蒙系统更新,相信很多人会积极试用。但是手机领域有自己独特的逻辑,必须指出这一点,不能因为爱国热情或者对美国打压的愤怒影响了判断。

四.鸿蒙系统对中国手机开发的意义

不能要求华为推出鸿蒙,在手机上替代战胜安卓、iOS,这并非鸿蒙的优势所在。华为手机市场份额要超过苹果、三星,这是正确的目标;强要让鸿蒙去占据比安卓iOS更高的市场份额,没有必要,华为用安卓系统实现市场份额目标更合理;如果安卓被禁用了,鸿蒙能帮助华为手机甚至中国手机生存,这种保障能力才是鸿蒙系统对中国手机最重要的意义。

仅就手机应用而言,安卓和iOS已经基本够了。安卓和iOS的问题,是不太好扩散到其它硬件系统上去,这方面不如鸿蒙。手机改用鸿蒙OS,就算有性能优势,用户也不会太关注。手机发展到现在,生态比系统性能更为重要。华为邀请合作者用方舟编译器开发,直接目标就是提升在安卓系统上的性能表现,并不是一定要切换到鸿蒙系统。

安卓和iOS的生态,因为历史因素,是非常强大的。中国公司如果安卓不能用了,为了生存,有能力靠鸿蒙建立手机生态。这是一种生存型的生态,目标就是生存,现在可以说有把握了,这是中国由华为领头的许多公司集体达成的重大战略成就,值得大力鼓吹、高调宣传。这个成就,可以有效震慑美国,让它放弃对中国手机的极端打压。


如果生存没有问题,中国公司并不需要去挑战安卓的生态,这会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正常的逻辑是与全球公司一起,丰富完善安卓生态,中国公司也能从中收获巨大的利益。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必须坚持,不能说用别人的就不行。应该把安卓生态理解成业界共有的成果,不是谷歌独立发展出来的,谷歌有维护安卓生态正常发展的义务。

中国互联网公司全球占据更多应用,手机公司多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这是正常的逻辑,也更为关键,具体用什么系统实现是次要的。只有在面对美国非理性打压时,手机操作系统才成为更关键的因素,但这不是常态,中国有能力应对了就可以。

华为被禁运,中国公司们团结一致组成了开发阵营,这事本身就是个大好事。按市场逻辑,华米OV等中国手机公司能够在全球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紧密合作,在全球市场大有可为。如果说要发展出一个能自主的手机操作系统,那只是一个生存型目标,做到已经没有问题。不应该执着于将鸿蒙手机系统推向世界,只要中国手机与APP占据的世界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就是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如果坚持推鸿蒙手机反而有损于这个目标。这次开发者大会,华为就宣布自己去做全球地图应用,也呼吁中国互联网公司想办法去海外开拓。

鸿蒙手机肯定会出来试水,热心群众一定能等到。但是心态上要放平,自己用鸿蒙手机,如何自豪开心都行,配合华为调试找bug也很好。但不能说,不用鸿蒙手机就一定是错,还是应该顺应市场规律。如果更多群众选择鸿蒙手机,那它自然会发展起来,除了保障生存还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如果因为生态的原因,鸿蒙手机在海外发展不顺,在中国份额也不高,不需要失望,市场的选择总有它的道理,鸿蒙能起到生存保障能力已经很了不起了。

中国公司组成开发阵营,一方面提高在极端情况下的市场生存能力,形成自主能力,应对美国攻击;另一方面还是要顺应市场规律,如果安卓愿意“不作恶”继续为市场发展正常贡献力量,中国公司也可以顺着这个路线,依靠手机性价比、APP易用好玩等,扩大全球市场。

这应该是中国公司面对中美贸易战的重大冲击,通过慎重思考实践形成的姿态:

如果美国想在某个领域搞死中国企业,中国公司会抱团找到办法生存,而且中国会放弃幻想,不断增强这种生存能力;同时,中国也不会封闭非要自己搞一套系统,也愿意和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世界优秀企业合作,以开放的姿态,在全球企业建立的生态环境中,努力争取市场份额;在将来,中国公司希望能够主导建立下一代更强大高效的软硬件生态系统,让世界各国企业与用户都来参与,让中国的研发能力能更好的造福全人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