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低端产业”,守住“中端产业”,抓住“高端产业”

中国的“五年计划”热,在世界上掀起一股新的高潮:

在不少国家眼里,中国的五年计划,不只是针对中国的经济未来,更是各国制定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蓝本参考。有的国家企业,更是提出“关注中国的关注,就是抓住了企业的未来”。

中国的“十五五计划”,是中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关键时刻:如何巩固已经取得的成就,攀登更高的高峰,关键都在“十五五计划”之中。如果说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是经受了外部环境给中国的“压力测试”,那么“十四五计划”则是对“中国能力”的超高强度的测试,而现在的“十五五计划”将是对“中国耐力”的测试。

无论是“十三五”的“压力”测试,还是“十四五”的“能力”测试,中国都因为出色的应对能力表现出色,成功的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第二经济体大国,并且地位稳固,彰显充分的韧性,活力和潜力,让世界对中国的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刮目相看。

中国经济在“十三五计划”中通过了“中国压力”测试,并在“十四五”期间展示了超凡的“中国能力”。无论是美西方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关税,还是名目繁多的技术封锁,制裁,对中国企业实行的“穿透式”管辖遏制,都没有打垮中国企业,相反中国经济出现了越打压越发展的势头,中国经济机制,体制和顽强的生命力得到充分展示发挥:“中国能力”得到世界的敬佩和尊敬。目前中国企业越战越勇,中国经济越压越有活力,中国技术越打越有战斗力。

中国的“十五五计划”就是要把前十年的成果巩固下来,长期保持发展势头。“可持续发展”就成为需要认真解决的头等大事了。

世界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美国政策的“神经病”:出尔反尔,随心所欲,让世界无所适从。而美国企业自己也饱受煎熬,每天昏昏度日,不知所以。但是美国的政客们,却对这样的混乱现象无动于衷,相反还常常流露出得意洋洋之意。所以,尽管中美在韩国APEC会议中达成不少共识协议,但是天知道,这些协议共识是否又是个“短命交易”,保不准美国又会随时翻脸,不认账,一切努力又可能归零。何况,这种现象被美国玩个几次,美国早已练就一副“刀枪不入”的“造反有理”的国际混混儿模样。世人一时也不愿陪他如此无聊的玩儿下去!

中美经济贸易关系要正常化,美国首先要成为一个正常思维,正常行动,有自我监管能力的独立行为者。

首先美国必须彻底放弃以中国为敌的思想认知,这是美国政策出台的关键。

中美经济不要竞争,但是要“竞赛”,进行公平,公正的“竞赛”。“竞争”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恶性“内卷外斗”,极容易产生对抗,在当前不确定性依然十分顽固的时刻,提倡中美经济“竞赛”,而非“竞争”有利于各方企业家集中精力研发技术,推动两国的经济走向良性交流共同发展的轨道,的确值得美国的政治家和大亨们细细掂量掂量。

中国发展战略,最后的立足点,还是要真正提高,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什么高质量科技发展,什么绿色发展,其核心都是围绕人民生活质量展开,推动的。

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压力依然存在,并且在随时发生“增压”的可能性,所以如何落实,推动十五五发展规划,是需要中国企业认真思考和准备的事业。

为了应对日新月异的国际风云变幻,我们的企业发展应当坚持实现三个成“必须”:

必须保住所谓的“低端产业”不撒手;

必须守住真正的“中端产业”不放手;

必须抓住最好的“高端产业”不松手。

唯有如此,中国的经济就能够经历任何大风大浪,勇往直前,屹立不倒!

为什么要这样做?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特别是认为没有必要保留“低端产业”。人们对所谓的“低端产业”,“低端产品”充满歧视和不屑,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知道,所谓“低端产业/产品”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它是养活伊万民众的救生,救命产业。它提供了无数人的就业机会,它培养了无数工匠的最基本技能,它也为那些“中端”乃至“高端”,“尖端”的科技产业提供了最基本必需的“技能”。任何“高端创新”,都离不开源自“低端”的研发。中国的劳动力庞大,必须也必要保留一些涉及民生的“大锅饭”产业,除了可以吸纳大量进城的农民工,同时可以帮助刚毕业的学生们的就业寻职,为将来发展找到一个可以观察,积蓄能量的机会。所以,不能小看那些生产“低端产品”的产业,相反,应当在力所能及的时候,提供必要的技术,人才,资金,特别是市场开放的帮助。

所谓“低端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座,基础,它的完善与坚固,对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中高端产业”的稳定可靠的意义不可忽视。对外贸出口的推动能力也不可小视。所以,我们不能轻易的放弃,或轻易转移到国外生产,当我们放松或放弃那些“低端产业”时,会发现生活,生产的诸多不便利。如果产品被“低端产品”不足,掐了脖子,似乎更要命,更直接影响民众生活质量或感受,而这会对社会情绪和社会稳定产生意想不到的冲击。

不少人一谈到中国的所谓“低端产业”,总拿衣服鞋帽,五金百货做例子,还有的把粮食生产,粮食加工,还有针头线脑,各种螺丝钉,五金夹具,装修用品等都属于“低端产业”,羞于引进,总认为这些产品没有什么“附加值”,增加不了地方税收,所以受到不同程度歧视,可是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包括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它们的分量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没有人敢有丝毫懈怠。中国式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绿色经济的实现,都离不开来自“低端产业”的贡献,珍惜和爱护不被关注的“低端产业”,会帮助我们在关键,特殊时期度过难关。

守住“中端产业”,如机床设备制造,各种零备件制造等,属于一个国家制造业兴衰的标志,只能加强,不可弱化。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制造业发达决定了国家真正的实力。目前,“中国制造”已经在世界舞台占有不可被替代的地位,坚决守住这个“阵地”,是中国产业链中决不可放松的头等大事。

至于“高端产业”的属性,人们都习惯把信息传输,保护,AI人工智能,绿色能源革命,数字化发展等归纳为“高端(尖端)产业” 链,是三大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国的实力强弱,最终取决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地位高低。

由此可见,中国的发展要全面,完整,可持续,就必须把“低-中-高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中国最强大的综合实力。

我们可以把“高端产业”的技术应用到“低端产业”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提高“低端产业”的产出质量,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

总之,在大力关注对高端产业的投入与发展时,我们不能忽略对传统“低端产业”的爱护,能留下的一定要留下,能保护的尽力保护,因为这些“低端产业”在最困难的时候或许可以派上用场,成为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的力量。

苏轼在930年前就说过:古之成大事者,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现在的中国发展充分证明苏轼的真知灼见,千年不缪也!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