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绍雄的戏,终于“杀青”了

1971年,开着奔驰游历人间的许绍雄也未曾想过,自己会见证香港文化的传承与没落,他同样是个“楔子”,展开这一页时,人们心中会泛起对TVB乃至香港影视剧的调侃与尊重:
“你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
作者|摸金校尉
编辑|晶晶
排版 | 苏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张智霖曾经在某档综艺中说:
“好好享受还有前辈的时光,因为我已经没有什么前辈了。”
就像上世纪1980年代-1990年代初,国内影视杂志报刊时常还有人撰文讲上官云珠、赵丹、王丹凤、崔嵬、孙道临、田华、王心刚等,写文章的看文章的还都风华正茂或年富力强,大家都喜欢追忆一代人的银屏岁月,在过去中缅怀自己曾经的意气风发。
到了本世纪2010年代后,基本上没什么人再提到这些演员了,除非大型纪录片“考古”。撰文的人已是风烛残年,在网络上早就没了话语权。
此时却成了追忆、咏叹、哀婉1980-1990年代演员的好时候。
正如张智霖所说,他没什么前辈了,他自己也成了前辈。

还算前辈的舅舅曹查理定居广东,70-80后对这位“前辈”的印象又不是那么伟光正,只记得那些年香港淫风浪语,曹查理被人叫作“三级皇帝”。可他就像一个楔子,定在一段时光中,与他合作过的人物有些早已作古,有些让今人不甚了解,还有些同他一样:
复杂、难以理解,仅凭片刻印象成了过去的流光。
所以今天当很多官媒都在第一时间发布许绍雄先生逝世的消息时,也许可以假定一件事:
写文章和看文章的人,他们也没什么“前辈”了。
再过二十年,不会再有人用富有情感的笔触缅怀新世纪后的香港演员。
01
雄哥的大时代
许绍雄是个“非典型演员”,或者说他不是如许冠文、周润发、成龙、黄日华这类的职业演员。尽管毕业于无限第一届培训班,但了解TVB历史的人都知道,“BENZ雄”说的是谁。
早在BBS(论坛)时代,许绍雄的身世就被曝光过——
广州西关许氏后代,太公许应骙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官拜一品,赐紫禁城骑马。姑婆是鲁迅夫人许广平,叔公是参与创立黄埔军校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还有一位叔公许崇清担任过广州教育局局长,香港大亨许晋亨与他也有亲戚关系。

这种家世对许绍雄的影响有二:
一、1960年代,许绍雄随父母从广州迁至香港。他是香港出生,在粤港两地往返或许出于本意,特殊年代,普通人尚且惶惶不安,何况“家世显赫”的许绍雄呢?
二、许绍雄家境优渥,是第一个开奔驰去无限培训班“上学”的艺人,因此“benz雄”这个屌炸天的绰号陪伴了他许多年。在一群底层出身的无线电视台艺人中,许绍雄演戏凭的是喜好,类似后来的于谦。

当其他“同学”为了拍戏争得头破血流时,许绍雄则淡然处之:
有的拍最好,否则自己就要回去继承父亲的玉石生意了。
但说到拍戏,香港从来就不是一个讲究“血统”的地方。
第一届艺人培训班里除了许绍雄,还有一个演员叫黄允财,他们都出演过83版《射雕英雄传》,许绍雄饰演的是“江南七怪”里的朱聪,黄允财戏份和台词都比他多,演的是欧阳克。

1970年代,许氏喜剧和邵氏影业如日中天,许绍雄在其中多有演出,且台词不多,或连角色名都没有。后来坊间网络给他“备注”的那些显赫家世对他的演艺事业似乎助力不多,抑或他也没打算对自己的事业“注资”。当无线培训班开到第三届时,周润发、林岭东、吴孟达、任达华赫然出现在名单中,没有人想到迭代速度会这么快。
到了1982年那一届,梁朝伟、周星驰、吴镇宇、李子雄、林俊贤、张兆辉、欧阳震华、汤镇宗等人成了新一代“学生”。此时邵氏日暮西山,许氏喜剧还在演,但更替已经开始。许冠文在十年后的1992年会把“喜剧之王”的名号让周星驰接棒,许冠杰会在1993年把“歌神”的桂冠摘下送给张学友。
许绍雄还在,目睹并见证了这一切。多年后他还会目睹TVB的没落,以及许多港星在社交平台上吐槽邵逸夫的刻薄与无线的抠门。
02
配角的小时代
2011年,有人在杭州看到许绍雄身着西装,拘谨、客气地出现在某剧组里拍戏,与他搭档的是留着光头的徐峥。
电影没什么好说的,属于圈子里的人情往来。倒是许绍雄的低调让人印象深刻,他会很有礼貌地和每一个为他化妆、奉茶、端饭的剧组人员打招呼。
一年后,他还会看到曾经合作过的徐峥用一部电影首开中国电影票房“10亿+”的记录。
2010年代,对于香港老一辈演员来说总体上有些尴尬,内地影视剧开始全面超越香港制造,周星驰折腾出一部《美人鱼》后,有人觉得“喜剧之王”该让贤给内地演员了。

此时许绍雄的香港“晚辈”们都已人到中年,好像新世纪初的那十年只是为了一场沉默的交接,大长腿张智霖还在跟苏永康在电影里争风吃醋,再度出现时已是胡子拉碴。吴镇宇终于摆脱了“反派”角色束缚,尝试跟内地合作上综艺拍恐怖片。很多年没有人再提到“文武英杰”的许氏兄弟与“四大天王”,TVB的烂梗倒是成了内地网络的调侃元素。
而“欢喜哥”则成了许绍雄逝世后,新闻里提到的代表角色。
剧版《使徒行者》从2014年开播到2020年,一共拍了三部。电影版2016年上映,主演之一的佘诗曼后来在媒体记者采访询问许绍雄病情时几度哽咽,她和许绍雄演过很多次父女,可能她也知道,“欢喜哥”的时间不多了,就像大家在人生的一个阶段里相遇,热闹了一番后,彼此之间都有预感——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10月27日,许绍雄的亲人通知了所有他们认为关系还不错的人到医院来看望他,也算是见最后一面。佘诗曼、林峯、黄子华、苗侨伟等等很多熟面孔纷纷现身放射科,只可惜当时许绍雄已经陷入昏迷,朋友们虽然看到了他,但没能有机会再和他说永别。
这些人在2020年代注视着弥留之际的许绍雄,曾经一批粉丝和观众则静静地看着他们的相拥相泣,仿佛时光在瞬间带走了他们眼角的皱纹,也让种种影像如走马灯似的掠过人们的脑海。
很多人发现,许绍雄不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演员,他也只是走马观花般遍阅时代,并在后来的岁月中看到自己的同学和前辈一个个离去。
好玩,开心。许多香港演员就是痛并快乐着面对更替中的变化。
9月份的时候他说“要演到80岁才够本”,人们却不知道在今年播出的《绝命法官》里,他一边演着退休法官卢维德,一边吃着止痛药完成了拍摄。

他还说“最好的告别就是活在角色里”。
许绍雄做到了,“欢喜哥”成了大家对他的角色认知。
03
晚安,欢喜哥
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中饰演海格的已故英国演员罗彼·考特拉尼曾表示:
“我不在了,但海格依然会在。”

这句话借用在许绍雄身上同样适用。
有一代观众在长大后重温过去的香港影视剧时,会用成熟又不失童趣的心情指着屏幕对更年轻的人说:
“看!这是徐少强、这是周海媚、这是曾江、这是关山、这是林正英、这是吴耀汉、这是许冠英、这是郑佩佩、这是许绍雄……”,还会跟别人说“我见过他们年轻的样子”。
继而心情略黯:
“我也不年轻了。”
他和他们,都是藏在岁月里的情感寄托。
用文艺而感性的表达,“欢喜哥”或许只是许绍雄在另一个时空里的人生镜像,并非简单的演绎,而是真实的“许绍雄”经历江湖与岁月洗礼后传递出来的智慧,把人生的冷暖与生活的细腻融入故事中,用大佬的视角对待周围的人,如枭雄、如朋友、如亲人、如长辈。

他的离去,意味着香港制造又少了一块重要的拼图,只留下一段温暖的记忆,让拥有记忆的人在重温时顺便想起曾经的桀骜不驯与异想天开。
那时,我们和张智霖一样,身边不再有“前辈”,我们自己就是“前辈”。
但我们依然会感谢“前辈”们留下的影像,即便如今的人们不见得会延续他们的人生规则去生活。
TVB监制关树明发文悼念,说“他(许绍雄)教会我们配角也能演出主角的光彩。”
今天,#许绍雄经典角色 话题阅读量已突破3亿。

他从未演过主角,离开时我们却怅然若失。
1971年,开着奔驰游历人间的许绍雄也未曾想过,自己会见证香港文化的传承与没落,他同样是个“楔子”,展开这一页时,人们心中会泛起对TVB乃至香港影视剧的调侃与尊重:
“你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
或者,我们还可以对他说一句:
“再见了,欢喜哥。”




四味毒叔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