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朝鲜的“缩水版区域拒止\反介入”系统
最近朝鲜进行一轮新的战术导弹\火箭武器系统试射,除了明显模仿“伊斯坎德尔”的新型战术导弹,还试射了一种射程200多公里,飞行速度6.9马赫的“火箭炮”系统。
从朝鲜这一次的试射,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作为东亚地区冷战的重要一方,朝鲜并不甘于在军事上被韩国军队在技术上“碾压”,在整体军事技术上追赶无望的情况下,开始发展针对性的“撒手锏”武器,寻求非对称对抗。
如果说朝鲜此前奋力发展“两弹一星”是模仿中国六、七十年代发展导弹核武器的决策,而现在,他们已经进化到开始模仿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发展“撒手锏”武器的策略了。
朝鲜这次还给发射器打了码,笔者猜测,有某种可能,这东西实在是和某大国的某种现成的外贸武器过于相像,为了避免给“爸爸”带来麻烦,所以……(注意这个发射器有两根液压杆,还有下面这个支架的大致外形,大家自己去按图索骥一番,很容易找到参考对象的)
类似“伊斯坎德尔”的战术导弹射程达到了690公里,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原版“伊斯坎德尔”水平
首先咱们还是从技术角度来说一下朝鲜这次试射的导弹和火箭。
首先,“伊斯坎德尔”导弹的技术难度,说高确实不是特别高,它的原理从一战中德国人巴黎大炮的长杆弹在大气层上层弹跳增程就已经得到运用了。当然“伊斯坎德尔”比那个还高级一点,它的头部形状采用双锥体构型,能产生较大的升力,因此全弹长度就不必太大。相比之下,飞行速度6.9马赫的新型火箭炮长径比明显就远远大于“伊斯坎德尔”,因为它也是在大气上层弹跳,为了取得较大的升力,就要采用较大的长径比来实现“水漂”。
这个和中俄、美国目前正在积极研制的双锥体构型高超音速滑翔导弹其实是有代差的,当然正如我们前面分析过的,按照航天科技集团战术导弹的分代标准,这种构型和真正的高超滑翔差了半代,属于“3.5代”战术导弹。
当然反过来呢,它难度说低也不低,要不然当年那么多想要开发弹道导弹的国家,只有技术“门路”最多,基础最好的朝鲜能走通呢?哦,当然还有韩国,也是通过引进技术搞定。
相比之下,土耳其折腾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仿制出了卫士-1,已经很开心了。
你说朝鲜研制导弹的技术哪来?有读者就要开始争论,是中国的呢,还是俄罗斯的呢?
白俄罗斯“波罗乃兹”火箭炮使用中国航天科技A-300火箭炮,它采用两级设计,弹头部分可以滑翔,射程达到300公里……但其飞行速度也不过4.5马赫左右,和朝鲜这个直径明显大于300毫米,飞行速度6.9马赫的数据是对不上号的,朝鲜这个火箭应该是一种直径400毫米左右的“缩小版伊斯坎德尔”
WS-3火箭弹,直径400毫米,最大飞行速度5.2马赫,显然也和朝鲜人这个火箭不一样……嗯嗯
其实,技术来源是哪,不重要,主要的问题是,技术引进这种事,从来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老师”可做不到“包教包会包死包埋”啊,你看印度引进俄罗斯T-72坦克生产线,还能折腾出来造炮管擅自简化工艺导致上千根炮管全部报废的破事儿呢。
所以说朝鲜哪怕是从中俄获得了现成的技术,乃至部分成品,能自己把它攒起来做成一个能试飞的导弹,并且还能在它基础上做一个小型化版本出来并且试飞成功。仅从技术角度讲,可以说是一个争气的好学生,没问题的。
那从朝鲜本身加强军事能力的角度而言呢,朝鲜在高超声速导弹方面试图搞些突破,也很符合朝鲜现在的需要。
其实此前大家都知道,朝韩两国由于经济、工业实力上的差距,韩国有能力引进西方国家先进军事技术,其军队武器装备技术水平已经碾压朝鲜。朝鲜只能完全依靠数量庞大的炮兵部队和导弹部队对韩国固定目标产生一定的威胁来制衡。更不用说,由于朝鲜背后的大国也不希望朝鲜主动挑事,在朝鲜战略储备严重不足的前提下,相关重要作战物资援助数量的控制就成了限制朝鲜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前几年朝鲜准备搞大规模军事演习,还要提前一年向某大国要求炮弹和燃料的额外援助。
但另一方面,此前有自媒体拿着朝鲜的储备能力和工业规模基础来算朝鲜的装甲部队能维持多少训练和作战几天……我只能说这种“算计”根本属于缘木求鱼,作为一个小国,朝鲜的“独立自主”对内说说就行了,实际上自从金正日执政后期开始,朝鲜对于东亚邻国的“恭敬”态度是非常明显的, 也只有一些道听途说不了解情况,或者故意要挑拨离间的人才会张嘴闭嘴把朝鲜形容为“白眼狼”。而这件事是投桃报李的,自然朝鲜的死活,其背后的大国不会不管。
正是由于朝鲜背后大国的态度,所谓的朝鲜七十万大军南下消灭韩国,这事情即使是金正恩自己也知道是不可能的。
元山航空节上展示的米格-29虽然涂装很漂亮,但毕竟是一种老飞机了
但金正恩也不愿意坐等2010年美韩仗着军力优势,威胁消灭自己的事情再次发生。
金正恩本人实际上非常重视空军——从他上台以后折腾的对外开放的朝鲜航展,以及多次视察空军部队就可见一斑,但是朝鲜空军获得新型战机的门路始终没有打开——当然主要也是朝鲜没有钱,这年头“空手套白狼”的好事没那么容易。
既然战斗机不行,那么面对美韩强大的制空优势,朝鲜是否可以通过防空系统的发展来改善自己态势呢?
我们看金正恩视察的相关图片可以看到,至少在两个地方,金正恩的笑容很僵硬——一个是前几天视察将33型潜艇改造成导弹潜艇的工地现场,另一个就是“闪电6”防空导弹试验现场。
“闪电5”防空导弹的事,养鸡之前文章里详细说过,大概来说这东西就是用苏联S-300P早期型的主要系统拼凑的防空导弹,而朝鲜自己拼凑的工作还几次三番无法搞定,不得不找“爸爸”帮忙才算是试验成功。
金正恩视察“闪电5”导弹工厂的时候这个表情可是有点……复杂的,这套系统实在是距离朝鲜需要的水平差距太大了
列车长有点怀疑,朝鲜此番导弹打码,难道是对韩国之前F-35A成军照片中,后面机堡打码的一种回应?用马赛克打马赛克咯!
正是因为它的性质,因此你说这玩意能大批量生产部署?也不可能。况且这种还在使用5V55水平导弹的S-300P早期型,放到现在也就是呵呵吧。
据说朝鲜现在防空系统最强大,也就是掩护核设施的防空系统,具备对抗韩国方面中队级F-16飞机袭击水平的能力——这套系统还是它背后的大国给他设计的。
面对这种情况,金正恩肯定是笑不出来的。
毕竟现代防空系统涉及到的子系统多,整个系统具备明显的“木桶效应”特性,没有一个全面强大的军事工业体系,是搞不出先进的远程防空反导系统的。
相比之下,朝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着力发展的导弹工业,由此异军突起,成为了朝鲜改善半岛军事平衡态势的“法宝”——这套系统相对而言容易提高,毕竟某大国的某科技公司的外贸产品名录上有着完整的可以对外出售的建立整套火箭战术导弹体系所需的工业设备,就算你不买,回去对着这个目录好好参详,再加上到某大国积极学习,这套玩意不难掌握。
如果能掌握这套东西,那就相当于——你有了下到“飞弩6”、“前卫2”水平的小火箭发动机, 上到M-9、M-11水平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制造能力。同时还能制造战术弹道导弹到反坦克导弹,短程防空导弹所需的各种控制设备,舵机……
当然,朝鲜应该是买不起这完整的一套体系的——土耳其倒是买了个七七八八。
但朝鲜毕竟有“血盟”……可以几乎无障碍的与某大国相关专业学习交流,是它的最大优势。
说白了有爸爸就是好——这一点和韩国其实是相似的。
朝鲜在拥有射程220-700公里的“水漂弹”系统搞出来之后,把韩国的反导系统废掉了大半功力,兰德公司此前曾经表示朝鲜对韩国的最大威胁是射程40公里及以上的炮兵部队对汉城区域内军民用目标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顿轰。
但现在,全韩国境内的美国军事基地和韩国本身的主要军事基地,要面临难以防御,又十分精确的朝鲜高超导弹攻击了。
朝鲜半岛的和平,似乎又稳固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