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移民如果想留在美国而不被驱逐出境,需要缴纳1000美元的税

无论是画地图还是估杀伤,现在充满了“视频实证主义者”

看得见的视频片段才能代表火力效率吗?这是忽略了炮兵战果评估的基础逻辑。

自二战起,各国参谋体系都在建立弹药消耗量到目标破坏概率的计算表。苏军的《火力表》、美军的《FM6-20》、北约的《ATP 3.2.2》都明确说,对某种目标类型,投入的火力密度与杀伤概率存在统计相关。换言之,你不需要每次都去数尸体,而是看投入的弹药能量是否达到压制/歼灭阈值。这是整个火力计划编制的逻辑基础。乌军和俄军每天汇报的“敌方人员损失”很大程度上就是根据弹药使用量和侦察反馈估算的。

前线作战视频主要是战术级拍摄,用于宣传或记录单次打击。炮兵连/营级射击并不会完整录像。视频里看到一两发落点偏远,不代表整个火力区的效果差。炮兵射击是面覆盖+实时修正的过程。先是无人机侦察提供坐标,火炮射击后无人机校正;然后修正量回传到火控系统,第二轮射击命中率骤升;若持续压制,最终效果取决于目标在火力区的时间,而不是第一发准不准。

俄军炮兵确实在制导弹药普及率上落后西方,但那不代表打不准。俄炮靠无人机+传统火炮校射体系弥补精度。乌军在阿瓦迪夫卡、库普扬斯克、红军村几乎每天都因被炮火压制而被迫撤出阵地。这种持续压制不可能靠“打偏的炮弹”实现。俄军的主要问题在火控系统自动化与目标分配延迟,不是射击散布。那是体系问题,不是技术原始。

美军当年确实弹药消耗巨大,但志愿军损失也极高(中方公开数字就是18万人阵亡,50万人伤亡),这说明美军火力确实有杀伤力,只是战略目标不同。现代炮兵有无人机校正、有实时通信链、有火控雷达,怎么可能和1950年代一样靠盲射?这类比本身就是偷换语境。

很多人被FPV视频养成了打中=有效、没画面=不存在的短视频思维,但炮兵不是FPV。FPV是猎杀单个目标的战术现象,炮兵是塑造战场态势的战略火力工具。前者让人看得爽,后者让人活不了。

战争不是抖音算法,但现在公众被影像冲击取代了对数据的信任,这种现象未来会越来越严重。

500

500

很多人喜欢拿“制导炮弹普及率”来当技术优越的标志,却忘了战争不是精度竞赛,而是能量分配问题。

乌军确实比俄军更早、更广泛地装备了西方制导炮弹,什么Excalibur、M982系列的命中率很漂亮,但命中次数根本不够多。乌军的总体弹药储备和每日补给量完全压不过俄军的投射密度,俄方一天能打数万发,乌方连十分之一都凑不齐。精确度再高,也抵不过对面源源不断的覆盖式火力。

这就是所谓的炮兵经济学:当火力密度足以把一片区域反复犁成月面时,目标生存概率取决的不是对方精确度,而是是否还有弹药继续还击。制导炮弹能节省火力,但不能逆转数量级差距。就像手术刀再锋利,也无法阻止推土机压上来。

西方教条派老喜欢说精度,但俄军的打法证明,在高消耗战争里,数量就是智能。无人机校射+廉价常规弹足以实现战术精确,制导弹只是在关键点上补刀。而乌军那点高精度弹药反而成了奢侈品,打一次少一次。

500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特尔诺夫卡的煤矿变电站

来源:Труха⚡️Україна

特朗普在最近与泽连斯基会晤时敦促乌克兰接受普京的条件,否则将面临毁灭。

这次会晤演变成了一场“争吵”,特朗普扔掉了乌克兰前线的地图,并嘟囔:“我厌倦了一遍又一遍地看乌克兰前线的地图,这条红线,我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我从来没去过那里。”

特朗普还承认俄罗斯经济并未崩溃,而是“表现良好”。

来源:金融时报

500

泽连斯基表示,尽管没有人邀请他,但他已准备好参加即将在布达佩斯举行的峰会。

来源:NBC

500

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普京也没有获胜,而且他的军队现在处于弱势状态。俄罗斯只占领了乌克兰1%的土地,但付出了130万人的代价。

来源:NBC

柯基语:辛辛苦苦编纂俄罗斯损失113万人的乌总参哭晕在厕所,合着总裁从不看日报

500

乌贼信了无所谓,乌军要是信了,赶紧莽一波夺回失地,然后原地升天就开心了

我宁愿相信泽连斯基是秦始皇,都不信俄乌能停,还这种不清不楚的停,普丁想被推翻?

退一万步说,不谈泽连斯基现在这样停被挂路灯的可能,先停火再换防也是军事常识。

500

500

500

红利曼现状

来源:Kalibrated

500

乌克兰移民如果想留在美国而不被驱逐出境,需要缴纳1000美元的税。

来源:美国国土安全部

500

更多俄乌最新原创译制视频,欢迎关注@蜗牛柯基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