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A小将集体致敬希特勒,要将反对者送进“毒气室”!
“毒气室”是美国人首创的,就像英国人发明了现代“集中营”一样。而且他们对此也毫不避讳。
世纪初英美合拍反映纳粹计划利用毒气室大规模灭绝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电影《万湖会议(Conspiracy)》中就涉及了这段黑历史(相同题材的还有1984年西德电影《Die Wannsee konferenz》和2022年德国重拍的《Die Wannsee konferenz (2022)》)。
19世纪的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是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的堂弟,在拜读了堂兄的著作《物种起源》之后,通过对英国社会杰出人物的家庭背景进行研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卓越的智力和能力有20%的几率被继承”,并基于希腊语中的“优良的”(εὐ)和“出生”(γενής)发明了一个新单词Eugenics(优生学,人种改良学)。
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基因:关于其法则和结果的探究》一书中,高尔顿更是直接宣称:“我以最绝对的态度反对人人生来平等的借口。”
1902年,斯坦福大学校长大卫·斯塔尔·乔丹在其种族主义书籍《民族之血:对不适者的生存造成种族衰落的研究》中提出了“种族与血统”的概念,宣称如“天赋”和“贫困”这样的人类质量和生活状况都是通过血统传递的。
1906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优生学组织——美国生殖协会优生学部。其后,美国各种宣扬“人口优生”的组织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纽约长岛的优生学档案事务所,这个组织一度得到卡内基基金会资助,自打成立之日起就开始不断发明各种优生学研究成果,推动全美社会对优生学的关注。
在这些机构的运作下,优生学也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从1914年到1928年,全美开设优生学课程的高校增加7.5倍,从44所猛增达到376所,掀起了科学界的优生学热潮。
1907年,印第安纳州议会通过了美国第一部绝育法,推行对惯犯、强奸犯、白痴、弱智(confirmed criminals, idiots, imbeciles and rapists)等当局划定的罪犯或者弱智者或州专家委员会核准的其他人实施强制性绝育手术。
1911年在卡内基支持下推出的《美国育种协会优生学委员会关于研究和汇报清除人口中缺陷性生殖细胞的最佳实用方法的初步报告》((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f the Eugenic Section of the American
Breeder’s Association to Study and to Reporton the Best Practical Means
for Cutting Off the Defective Germ-Plasm in the Human
Population))中探讨了18种解决方案,后来纳粹的种族灭绝所用的方法基本都囊括其中。里面第八条就是实施包括“毒气室”在内的安乐死方法。
1920年美国工业巨头亨利·福特出版被认为是反犹的《国际化的犹太人(The International Jew)》德语版及部分内容
1921年美国召开的国际优生学会议标志与海报标注“一些人生来就是其他人的负担”
1924年,弗吉尼亚州通过绝育法和《种族纯正法》(The Law To Preserve Racial Integrity),规定有色人种与白人通婚是重罪。其后阿拉巴马州与佐治亚州也通过了类似法律。
同年,美国国会以“优生”的名义通过了试图“净化”种族的《移民限制法》(Jim Crow Law)与《种族完整法》(Racial Integrity Act),开始肆无忌惮推进相关社会实验。
弗吉尼亚夏洛茨维尔镇,为纪念“巴克诉贝尔案”所立的纪念牌
卡莉·巴克(Carrie Buck,左)与她的单亲母亲艾玛(Emma)合影,她是20世纪20年代弗吉尼亚州法律规定的第一位非自愿绝育的妇女
1927年,弗吉尼亚州法院以“智力低下”为由判定一名17岁少女卡莉·巴克强制实施的绝育手术合法。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了这些绝育法合宪,这就是美国闻名的“巴克诉贝尔案”。
至1938年,美国的33个州允许对有学习障碍的妇女进行强制绝育,29个州通过强制绝育法。甚至剥夺了一些残疾人结婚的权利。
“优生运动”对美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二战后“民权运动”的兴起。
1963年,强制绝育的做法在绝大部分州消失。
1965年,美国国会废除1924年移民法中种族歧视的条款。
1967年,联邦最高法院判决禁止跨种族通婚的法律违宪。
但直到1975年,弗吉尼亚州议会才废除了《种族纯正法》。
在1977年优生绝育政策被大面积撤销前,美国33个州先后给智障者、犯罪者等“劣等人群”实施强制性绝育手术,受害者高达6.5万人。
卡耐基基金会资助了“优生学档案事务所”与“冷泉港实验室”
洛克菲勒基金会最早(1913年)的铭文:为了全世界全人类的福祉
而推动相关研究背后的则是大名鼎鼎的卡耐基基金会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美国垄断资本巨头,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大力推销给了当时的纳粹德国。
《IBM和大屠杀:纳粹德国和美国最强大公司的战略联盟》
洛克菲勒基金会帮助纳粹德国建立了类似的种族主义优生学研究项目,甚至资助了纳粹党卫队军官约瑟夫·门格勒(Josef Mengele)在前往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前所进行的项目。
洛克菲勒基金会内部档案显示“截至1926年,洛克菲勒已经通过国际计划直接或间接地向德国的数百名研究人员捐赠了约41万美元(约21世纪初的400万美元)…受益的纳粹研究人员包括恩斯特·鲁丁(Ernst Rudin),他后成为希特勒系统性医学镇压的领军人物。”
希特勒甚至作为粉丝,给美国优生运动领导人麦迪逊·格兰特写了一封信,称他基于种族的优生学著作《伟大种族的消亡》是他的“圣经”。并在《我的奋斗》导言中对亨利·福特所著《国际化的犹太人》一书进行了致敬。
在二战中,福特、IBM等美国产业巨子与纳粹存在密切的合作关系,甚至在美国对德宣战之后。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詹姆斯·惠特曼在其书《希特勒的美国榜样》(2017)中详细描述了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德国立法者们是如何从美国种族法案里得到启发,从而编写纳粹版本的迫害犹太民族及其他少数族裔的法案。
惠特曼教授在前言里写道,尽管在此领域里研究的史学家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不可否认希特勒早在1925年出版的《我的奋斗》里就表达了对美国种族主义社会的崇拜之情,并且日后德国纳粹从美国种族隔离法案里得到了极大的灵感来修订他们的《纽伦堡法》。
“讽刺的是,被世界称为毫无人性的德国纳粹竟认为美国《种族完整法》太过严苛,所以选择了“相对宽容”的种族分类系统。
在自传《我的奋斗》一书中,希特勒写道:“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国家,对于移民已有更好的构想和些许进步。当然,这并非我们模范的德意志共和国,而是美国…(美国)通过拒绝健康状况不佳的移民进入其国家和取消某些种族获得公民身份的权利,已经开始实施与我所设想相类似的原则了。”
1933年,德国国会通过《预防遗传性疾病扩散法》(Law for the Prevention of Hereditarily Diseased Offspring)。
“纽伦堡法案”示意图
从左向右依次为:德意志血统人,二级混血儿(四分之一犹太),一级混血儿(二分之一犹太)和两种“犹太人”(四分之三及四分之四犹太)。可以看到一级混血儿与二级混血儿或德意志人结婚需要许可证,而犹太人与二级混血儿或德意志人禁止结婚。
1935年,为了防止基因混合,纳粹政府在颁布的《德意志血统及荣誉保护法》(即“纽伦堡法案(Nuremberg
Law)”)中,禁止犹太人与德意志血统的公民结婚或者与雅利安后代发生性关系。其借鉴了1924年美国《种族完整法案》的精华,但并没有直接引入美国严苛的“一滴血法则”,而是规定“犹太人”是指任何拥有三个或更多的犹太祖父母。
1938年左右的这则德国海报标注“一个遗传缺陷患者的一生将耗费社会6000万马克,这其中便包括你的钱”
1939年,颁布了《严重遗传性与先天性疾病科学登记制度》,并以此为契机大规模开展安乐死计划,以便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清除遗传“缺陷”。
1933年至1939年,纳粹德国就在这一套“理论”指导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全德的精神病、残疾人、吉普赛人和犹太人等进行了30万例绝育手术。
期间,美德两国的种族优生学界存在频繁的交流互访。
2022年德国版《万湖会议(Die Wannsee konferenz)》
最终,纳粹政府净化“遗传病”的计划演变为一场更大灾难的序曲。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种族灭绝”(genocide)与之前的灭绝(针对失聪、失明、失语、跛足、残疾以及智障人员)行动不可同日而语。在大屠杀期间,有600万犹太人、20万吉普赛人、几百万苏联和波兰公民还有不计其数的同性恋者、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以及持不同政见者在集中营与毒气室中惨遭杀害。
美国优生学会执行秘书莱昂惠特尼(Leon Whitney)这样评论纳粹主义:“在我们悄悄行事的时候......德国人在直言不讳。”
盎萨精英层能不做人就不做人的天性,在这方面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可谓淋漓尽致。而MAGA小将们正与其先辈们一脉相承,往复轮回
参考:
https://inews.ifeng.com/yidian/54193659/news.s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111691092606038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DQIK2RH0514R9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