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能破解“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吗?或者至少是部分化解?

“不可能三角”是指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和汇率的稳定,即三项政策选项中,只能拥有两项。换句话说,在开放型的经济环境下,一国的金融政策始终面临“两难选择”(Dilemma)。

500

针对这个金融政策难题,在尝试了解政府做了哪些努力和采取了什么方法方式的过程中,我找到2017年10月的一篇报道,有关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

在人民币入篮SDR(特别提款权)一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近期接受了媒体采访。在回答“不可能三角的三元悖论,中国是如何进行权衡选择的问题”时,周小川给出这样的论述:“从动态演变的过程操作来看,可在三角形中寻找非稳态的立足点、以便向前运动的空间”,而且“随着开放程度扩大,三角形的三个角点的政策定义及其功效模糊化了,由‘一点’变为‘一片’。”

按照周小川的论述,简单说就是从静态的角度,“不可能三角”确实存在,但结合经济运行不同阶段突出矛盾点的差异,通过动态的操作是能够实现对“不相容三角”(Trilemma)的兼顾。那么,中国的实践究竟是如何实现兼顾的,就成为十分有意思和有意义的话题,因为“没有得到应用的理论是无用的理论,无分析依据的政策讨论和判断是危险的”(Karl Brunner,1970)。

——《这道困扰学界数十年的金融政策难题,中国是如何化解的?》(2017年10月12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