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第六次升级,如何为中国外贸探路?
迭代不止,开放不止
浙江最开放的城市,答案也许并不在杭州,而是义乌。
10月14日上午,义乌第六代市场的核心标志项目——全球数贸中心正式开业,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浩出席开业仪式并宣布开业。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刘捷致辞。
当天下午,浙江在义乌召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现场推进会,王浩在会上表示,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当前面临的挑战,扭住关键重点,加大攻坚力度,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无论是高规格会议的选址,还是党政“一把手”同为义乌“站台”,不难看出浙江对义乌在新时期开放格局中寄予的厚望。义乌被称为“世界超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是中国进出口的重要“晴雨表”。
今年以来,尽管全球贸易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但义乌的“逆风局”打得有声有色——前三季度预计GDP增长7.5%以上,外贸出口5540亿元、增长25.7%,总量超全国25个省份。
从浙江中部的一个贫困县起家,义乌堪称创造奇迹。此时,义乌主动求变意味着什么?其对数字贸易等探索,又能否为浙江甚至中国的高水平开放闯出一条新路?
01
义乌是一座因市场而兴的城市。从第一代马路市场,到第五代国际商贸城,义乌市场一直在迭代。
当下的义乌,汇集了多达210万种商品,每天有超3000万件快递发往全球各地,涵盖日用消费品全链条。一头连着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头连着210多万家“中国制造”企业,“卖全球、买全球”战绩可查。
第五代国际商贸城已然如此琳琅满目,那么第六代市场——全球数贸中心进行了哪些升级?
走进全球数贸中心,以AI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气息更为浓厚,会说30多国语言的数字人和机器人、随处可见的机器狗……
商位上,3700多家新商户依托稳定的跨境网络,既能与全球客商实时沟通、洽谈生意,又能随时开启直播,将店内特色商品直观呈现给海外客户,让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采购商仿佛“亲临店铺”选品。
据了解,全球数贸中心部署了万兆光网、跨境数据传输通道等数字新基建。布设Chinagoods平台,为全球贸易商提供“关汇税、运仓融”一站式贸易服务,商户还可便捷注册“义支付”跨境收款账户,实时查询汇率、比对航运价格。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义乌的计划中,数字化不只是工具,而是撬动贸易底层逻辑的革新。
“在全球数贸中心部署的数字技术能力,绝不仅仅是服务这一项目本身,而是将深度嵌入整个义乌的国际贸易体系,服务和赋能整条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转,推动整个义乌国际商贸城一至五区向第六代数字市场同步升级。”商城集团总经理包华向媒体表示。
数字化催生了“直播+平台+跨境电商”的融合发展模式以及诸多新业态。贸易要素也被数字化所重构,传统的“人、货、场”三要素升级为“人、货、场,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六位一体的新生态。
新生态最直观的改变是“人找货”,第五代国际商贸城面积大、品类多,采购商找商品和商位要耗费大量时间,效率较低。在第六代全球数贸中心可以打开“小商AI导航”,不仅能精准导航,还可以商品搜索、识图识货,提升采购体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秘书长刘凯告诉我们,从第五代国际商贸城到第六代市场全球数贸中心,义乌实际上完成了一个非常大的跨越。
首先是新业态的跨越,其次是数字化赋能的跨越,第三是服务贸易模式的跨越,从过去单纯的商品出口跨越到全产业链甚至服务贸易。
这些跨越的过程中,海量交易数据的沉淀、应用场景的丰富,以及全国乃至全球经济要素的链接,又能拉动人工智能及数字孪生技术的创新。
02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数贸中心也做了一些“减法”。
2001年,义乌第五代市场——国际商贸城破土动工,次年商贸城一区投入使用。此后十年内,商贸城经历了数次规模增长,从二区、三区,一直开到了2011年投用的五区。
几经扩建后,国际商贸城经营面积超过640万平方米,经营摊位数达7.5万个。如果在每个摊位前停留3分钟,按每天8小时算,逛完这些摊位至少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全球数贸中心总面积125万平方米,市场板块建筑面积 41 万平方米,标准面积约 27 平方米,较国际商贸城缩水明显。根据招商整体安排,全球数贸中心先期进行市场1-3层招商,共开放商位3000多间。从数量看,相较于义乌目前7.5万间商位,占比不足5%。
刘凯认为,空间“凝缩”本身就反映了数字贸易的特征。传统贸易时代,空间是影响贸易的重要因素。数字化提供的便利,让空间对贸易的阻碍大大降低。虽然市场的物理空间缩水,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更大的链接。
图片来源:摄图网700389246
义乌市场“变小”的另一个“底气”在于从传统市场的水平扩张变成了垂直跃升。除了市场,全球数贸中心还布局了商务写字楼、商业街区、公寓和数贸港等四大功能板块,空间形态更加垂直。
这让全球数贸中心可以将关联品类集中在同一区域,实现“我的上下游就在我的上下楼,以及隔壁那栋楼”的理念,更好满足全球客商一站式采购需求。全球数贸中心副总经理朱幸平指出,垂直化布局是未来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与空间“垂直”同步的是聚焦行业的“垂直”。
“全球数贸中心聚焦新行业,主要面向全国产业基地、异地市场,招引全球品牌企业、跨境电商企业、优质供应链企业和贸易商等主体,预计增量主体占比80%左右。”浙江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栋表示。
比如,这次招商将涉及的无人机及无人化装备,是未来低空经济的重要支柱、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今年珠海航展中也有不少民用新产品亮相,“挖掘这类行业的潜力、招引相关优质主体,是我们培育全球数贸中心增长点的主攻方向。”
国内还有很多颇具影响的市场,也有其它因市场而兴的商业城市,但却没有像义乌市场这般“常青”。
“常青”的秘密不全是市场形态的迭代。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义乌举办经贸性展览32个,参展企业数1.54万家,吸引境内外专业采购商101.0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3.3%、44.6%、29.8%,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义乌还打出“政策+服务”新组合拳:
一方面,创新推出“市场采购+集拼”“跨境电商+产业带”等贸易组合,吸引来义外商数量同比增长19.6%,推动市场主体新增12万余户;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市场商户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革命”,在国内率先探索打造小商品AI大模型,构建起“一键开店、店开全球”的数字贸易新生态。
正是因为种种努力,让义乌哪怕面对仍在复杂国际环境中起伏波折的全球贸易,也将“逆风局”打得有声有色。
03
今年上半年,义乌进出口总值达4058.3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出口3586.3亿元,同比增长24.6%;进口472.0亿元,同比增长28.3%。
而浙江上半年出口总额为2.07万亿元,同比增长9.1%。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义乌为浙江出口贡献了17.3%的份额,占比比去年同期提升2.17个百分点。
从这个角度,不难理解浙江对义乌的期待。
浙江将义乌全球数贸中心视为全省提升开放能级、做强数字贸易的重大标志性工程。10月14日开业,浙江省委书记、省长一起“站台”。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现场推进会上,除了强调持续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之外,还提出持续深化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紧扣“枢纽建强”,进一步完善“枢纽+通道+网络”整体布局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700268377
刘凯表示,义乌不是孤例,而是浙江的缩影。义乌的成功离不开一系列的模式创新,比如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产业带出海等,这些不仅是义乌的创新,浙江很多城市也在探索。“全球贸易是一张网络,义乌是其中一个节点,浙江还有很多类似节点,而且彼此密切协同。”
义乌地处浙江之中,本身没有出海口。2016年,借着义乌港资产整合并入浙江省海港集团的契机,义乌国际陆港与宁波舟山港开启了一体化发展,相当于宁波将第六港区搬到义乌。
不是简单的“物理”搬迁,宁波将关务、港务、船务等资源前移至义乌。浙江义乌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华正表示,推动一些关键环节的跨关区互认,第六港区实现关务一体化,将内陆港至海港的跨关区转港流程转变为“同关区”转码头流程,减少重复申报、查验等环节,显著提升报关出口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今年6月,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项目——甬金铁路苏溪集装箱办理站通过竣工验收。甬金铁路是国内首条可通行双层高箱集装箱的铁路,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义乌小商品货物进出海内外。小商品大多是轻泡货物,重量不大,体积较大,用高箱集装箱装运较为经济。
反过来,宁波也因为义乌的加入,扩大了腹地,坐稳了“世界第一大港”的宝座。除了义乌与宁波的双向奔赴,义乌还在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多个领域,与杭州展开深入合作。
这样的协同与合作,让浙江开放捷报频传:金华(义乌)获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宁波舟山港开通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杭州综合保税区扩区获批……
刘凯表示,对外开放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相比数字上的增长,浙江开放的探索进入了更深层,比如浙江提出持续深化“稳拓调优”组合拳是一种系统性思维,通过稳产业链、稳企业来实现更可持续的开放发展。期待义乌和浙江为全国范围内的国际贸易积累更多经验,为畅通双循环战略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中国方案”。
文字 | 肖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