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轰-6N被称为中国第一款战略轰炸机?
NO.2497 - 轰-6N
作者:A马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和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为避免错过冷热防务的优质文章,请加关注后设为星标。
在上个月的阅兵中,中国首次展示了拥有的“三位一体”核战略打击能力。重点展示了“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以及“东风-5C”、“东风-31BJ”、“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这种公开解放军陆、海、空基的国之重器,压舱基石的做法,展示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决心。
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
▼
这次中国展示了多款战略核打击能力,展示了层次丰富、能力多样的核打击能力。
首先,中国这次展示了“东风-5C”、“东风-31BJ”、“东风-61”三款陆基洲际导弹。其中“东风-5C”是一款固定式发射,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洲际战略核导弹,意味着它具有超远射程、抗拦截能力和多弹头超强搭载能力。“东风-31BJ”、“东风-61”则是采用机动发射方式,拥有较高的生存能力,可以有效进行核反击作战。
其次,中国展示了“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是搭配中国新型战略核潜艇的作战神器。中国“巨浪”系列潜射洲际导弹的射程不断提高,渐渐弥补着中国潜射核导弹的射程差距。这次“巨浪-3”的亮相意味着中国海基核打击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惊雷-1
最后,中国展示了“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这款由轰-6N搭载的远程导弹,结束了中国空基核威慑主要依靠临空空投的局面,中国空军开始真正具备了远程核打击能力,而与之搭配的轰-6N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没错,中国还在使用轰-6。
中国的国产轰炸机主要有轰-5和轰-6系列。轰-5因为航程较近,技术发展前景小,慢慢停产并退役。而仿制于苏联图-16中型轰炸机的轰-6则在中国开花生果,繁荣发展。
在获得图-16的生产技术资料后,中国在此基础上仿制生产的首架国产轰-6在1969年开始服役,开始了轰-6在中国发展。其中长期服役的轰-6甲的载弹量3吨,航程为5760公里。由于缺乏观瞄设备和远距离攻击武器,所以只能进行临空轰炸。
轰-6的原型图-16
因为中国缺乏大型轰炸机机型,只能在轰-6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不断推出多种改型来满足中国空军和海军的作战需求。这段时间中国开发出了加装反舰导弹轰-6D、可使用巡航导弹的轰-6H,甚至还在轰-6的基础上开发出空中加油机,开创了轰炸机改加油机的先河,成为一种特别的存在。这款加油机最近还参加了中国空军和外军的联合演习,展示了其在中国空军中依旧发挥着作用。
而在近20多年,中国通过给轰-6更换发动机、电子设备、远程空地、空舰导弹发展了多种改型。这些改型才真正陆续具备现代化的作战能力。
其中2007年出现的轰-6K换装了新型发动机,使用了新型雷达和电子设备,将该机型的航程大幅提升,载弹量也增至12吨。该型机可以使用长剑-20、鹰击-21等远程精确攻击武器,成为中国空军远程作战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其航程的提成让其初步具备了准战略轰炸机的作战能力,标志着中国空军的战略打击能力初步形成。因此也被用来和俄罗斯战略轰炸机一起执行战略巡航任务。
随后服役的轰-6J则强调反舰能力,通过搭载鹰击-12、鹰击-21有效提升了海军的远程空中反舰能力。
轰-6投弹中
轰-6N的技术突破
▼
轰-6系列的最新改型就是这次阅兵亮相的轰-6N。这款轰炸机在2016年首飞,其最大的特点除了改进了信息化电子设备外,就是使用了空中加油技术,取消了内置弹舱,增加机内载油量,并在机身下部设置了一个半埋式重载外挂点,使其具备了战略轰炸机的作战能力。那么该机到底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让该机被称为是中国的第一款战略轰炸机?
一是航程具备战略轰炸机能力。轰-6N使用涡扇-18发动机作为动力,基础航程突破8000公里,而通过机头的受油管使其航程能够超过1万公里,作战半径也达到了5000公里以上,其作战范围也就从中国周边跨越到太平洋、印度洋等地。
二是武器系统具备战略打击能力。轰-6N的最大载弹量达到12吨,在取消了机内弹仓后,只能外挂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长剑-20巡航导弹等远距离精确攻击武器进行作战,具备多维度的打击能力。
轰-6N
特别是该机的机腹半埋式挂点专为大型导弹设计,可搭载这次亮相的“惊雷-1”空射弹道导弹。据介绍,该弹采用双锥体弹头设计,圆概率误差30米,具备非常强悍的末端飞行速度,射程超过4000公里,具备核常兼备的战略打击能力。
三是信息化作战具备战略轰炸机能力。轰-6N换装了数字电传飞控系统和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实现全天候精准战略打击能力。该机是中国空军作战的重要节点,在中国空军体系化作战能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和预警机、歼-20等战斗机一起构建形成协同作战体系,来弥补自身不具备隐身的短板。
轰-6N的战略价值
▼
战略轰炸机的能力核心并不单纯的是要求平台的航程,而是具备影响战争全局的远程打击能力。轰-6N的出现弥补了中国“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最短板。之前中国空军的核打击能力主要集中在临空使用核武器上,并不具备远距离使用核武器的能力。轰-6N的出现则帮助中国空军具备了“远程奔袭、防区外打击、核常兼备”的战略打击能力。
首先,轰-6N的5000公里作战半径再加上“惊雷-1”导弹的远射程,其打击范围超过了1万公里。也就是说该机从中国基地起飞就可以攻击地球对面的战略目标,突破中国所面对的岛链封锁。
其次,中国空基核威慑的支柱。在新型战略轰炸机正式服役前,轰-6N将作为中国空基核力量的核心,和火箭军的“东风”系列导弹、海军的战略核潜艇一起真正构建成“三位一体”核反击体系。轰-6N的核常兼备能力使中国空基核力量从象征性存在升华为实战化能力,也让中国成为全球仅有的三个完整掌握“三位一体”核能力的国家之一,有效提升中国核反击能力的可靠性和威慑性。
最后,体系化作战的要点。轰-6N在作战中,可以和预警机、预警雷达、有人战机、无人机以及海军舰艇一起编组使用,承担核威慑巡航、航道破封、重点目标攻击等多重任务。这样的能力不同于轰-6K的战区拒止防御,而更多是一种战略突破。
因此轰-6N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第一款战略轰炸机是因为该机使中国首次获得和美国、俄罗斯一样的空中战略威慑能力,能够帮助中国构建真正成熟的空中战略打击能力。